“胸無鴻鵠誌、莫入此場來。”
如今大宋各處新科舉中都專設了一個“策場”去考策論,在那些策場的大門前都掛著這樣一幅對聯。
不想當元帥的兵不是好兵,沒有淩雲豪情、鴻鵠壯誌的官他也很難成為一個好官。
這是如今大宋匡扶後、這個由劉行所執掌,由新法所主導全新朝廷的一種全新大環境。
在這種環境之中,無論從七八品的地方官、還是站在這金殿上的一二品大員,那都是一群胸懷大誌藏、隻待蓄勢發的人。
積極進取、拚搏向上,不屈不撓、不離不棄的精神,從五台山時期就已被劉行灌輸到了趙鼎、楊時等人的心底裏,漸漸地變成了一種深入其靈魂深處的精髓思想。
然而如今這一套新的規則一出來,楊時也好、趙鼎也罷,更不要說諸如朱震、周燾他們那些後來才陸續投效劉行得到重用的人。他們人人一任隻七年,七年之後就要卸任、這讓他們如何接受得了,又怎麽能不震驚?
更何況劉行這一係列的新規則將大殿之上的百官任命權並非是給了他們心底裏原本很能接受的皇帝,竟然是給了“迷途知返”、曾密謀結黨,算是有了前科那胡安國為首的諮議院,他們不震驚那才真叫一個奇怪……
就在眾人震驚之中,朱震再次走出了朝班。
麵朝高階躬身一禮,朱震大聲地說道:“太傅、副相,一任尚書定七年、七年之後欲何往?一任巡撫隻五載,五載大政施幾項?屬下以為、如此任期不甚恰當,還請太傅、副相三思再斟酌。”
“是也、是也!”
朱震的話音一落,楊時也從群臣之中走了出來,躬身之間說道:“若我等朝堂之上的尚書任職七年也還好說,隻需做好太傅交辦之事、亦可造福萬民。然則地方之官其位未穩既已到了任職之期,怕是難以讓其盡展其才、沒有足夠的時間去造福一方,還望太傅、副相再做斟榷。”
“一年奠基、二年施利、三年成事。”聞聽二人所言,再見到他們身後那群文臣紛紛附和,馬擴臉色一冷先是如是說。
見到馬擴的臉色冷了下去,那些文臣們頓時閉上嘴、不敢再嘈喧。
待眾文臣停止附和之聲,馬擴才繼續高聲地說道:“為官一任、造福一方,新官上任三把火、一任地方之官能燒好那三把火已然不錯。任期時間長、不給出明確定期任,既滋生貪腐、又會使許多地方官任職一方時間長了久居生怠。故而、我才與太傅商定此規。”
新官上任三把火、能燒好那三把火就已經很不錯了,這是劉行的原話、卻在此刻被馬擴稍微加以改動變成了他應對朱震、楊時二人的有力駁言。
耳聽馬擴如是說,楊時抬頭看了看他,卻大聲地反駁道:“各地民風、俗情,地理、人文不同,副相一概而論、一概定製,我以為還是不妥。”
“不錯,三年一任的縣官、四年一任的知府。若是那些知縣、知府未赴任前於當地民風民情、人文地理絲毫不為所知,三、四年的時間也隻夠其了解與掌握當地的民情,卻無施展其政才的空當呀!”緊隨楊時之後,朱震也說出了他的質疑點。
又聽二人此言,馬擴馬上說道:“民情是施政的基礎無錯,一切為民生福祉也是對的。然則若是新任之官不能得到當地諮議為首的百姓擁戴,何以施展其政才?若是得到了萬民與諮議的襄助,又何來難以盡知當地民情之說?”
“百姓要瓜給個豆、萬民要錢卻給鈔,為官不以民為主、官本位的思想不革除、我朝早早晚晚還是迴到從前官民對立的境況中去。”馬擴話才說完,高階穩坐的劉行笑著接過了話。
含笑望著楊時與朱震,話語微停、旋即劉行臉色一冷高聲道:“官是朝廷的官、可是為官一任真正的造福一方不隻是修路造橋,用那些表麵文章去得到百姓的稱頌。更應該是將事情做到實質上去、更應該造福一代人、惠澤幾代人的實事。”
再次停住話,劉行的臉上重新露出了微笑、接著說道:“新官上任三把火燒出去,燒完了、得到了政績,然後拍拍屁股走人、去別處做官了。可是當地的百姓呢?如果那三把火力有急功近利、卻遺害百年的為政之舉,被坑的最終還是那裏的百姓。”
言至此處,劉行突然停住了話、轉頭又向馬擴投去一個眼色。
馬擴會意、立即接話大聲地道:“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為官之人今後不可隻為自身仕途計、必須要有長久思謀的施政韜略,否則寧與其教職、不授其官職。寧讓其誤人子弟、不使其毀一方百年之基。”
再看朱震與楊時一眼,馬擴重新變得冷肅起來:“三年之任上任前、以後的新官都要先拿著俸祿給我下到其將要任職之處去訪察至少三個月。上任之後,不能與當地諮議會、與當地百姓真正形成民擁官、官愛民者,五司聯評他也休想過關。”
“主宰朝綱是得民心者的天下,為官一方是得民心者才可飛黃騰達。”馬擴的話一說完,劉行再次接話時從大椅上站起身來。
走到高階前、劉行眼望大殿外,目光深邃、語氣悠長地說道:“不以怠政延萬民福祉事,不使百官遠離萬民。隻有官民一心,我朝才能長久地、可持續地保持現在這種發展勢頭。三年一任若真是好官、考評優異的,日後我朝也可以出現六品縣令、三品知府。唯有全心為民者方可久居官位,唯有得民心者才可穩朝綱、興國家,保我大宋千秋萬代有昌盛……”
“不錯,太傅所言已十分明了。”劉行言一落音,馬擴再次接過了話。
他低頭望著楊時、朱震道:“若一任之職期滿世當地百姓欲留,這新製之中我與太傅已有定下另外一條、那就是同一任職最多可連任三任。二位以為,這還不夠一個真有才敢、真能造福一方之人施展其一腔抱負、盡展其才幹的嗎?”(未完待續。)
如今大宋各處新科舉中都專設了一個“策場”去考策論,在那些策場的大門前都掛著這樣一幅對聯。
不想當元帥的兵不是好兵,沒有淩雲豪情、鴻鵠壯誌的官他也很難成為一個好官。
這是如今大宋匡扶後、這個由劉行所執掌,由新法所主導全新朝廷的一種全新大環境。
在這種環境之中,無論從七八品的地方官、還是站在這金殿上的一二品大員,那都是一群胸懷大誌藏、隻待蓄勢發的人。
積極進取、拚搏向上,不屈不撓、不離不棄的精神,從五台山時期就已被劉行灌輸到了趙鼎、楊時等人的心底裏,漸漸地變成了一種深入其靈魂深處的精髓思想。
然而如今這一套新的規則一出來,楊時也好、趙鼎也罷,更不要說諸如朱震、周燾他們那些後來才陸續投效劉行得到重用的人。他們人人一任隻七年,七年之後就要卸任、這讓他們如何接受得了,又怎麽能不震驚?
更何況劉行這一係列的新規則將大殿之上的百官任命權並非是給了他們心底裏原本很能接受的皇帝,竟然是給了“迷途知返”、曾密謀結黨,算是有了前科那胡安國為首的諮議院,他們不震驚那才真叫一個奇怪……
就在眾人震驚之中,朱震再次走出了朝班。
麵朝高階躬身一禮,朱震大聲地說道:“太傅、副相,一任尚書定七年、七年之後欲何往?一任巡撫隻五載,五載大政施幾項?屬下以為、如此任期不甚恰當,還請太傅、副相三思再斟酌。”
“是也、是也!”
朱震的話音一落,楊時也從群臣之中走了出來,躬身之間說道:“若我等朝堂之上的尚書任職七年也還好說,隻需做好太傅交辦之事、亦可造福萬民。然則地方之官其位未穩既已到了任職之期,怕是難以讓其盡展其才、沒有足夠的時間去造福一方,還望太傅、副相再做斟榷。”
“一年奠基、二年施利、三年成事。”聞聽二人所言,再見到他們身後那群文臣紛紛附和,馬擴臉色一冷先是如是說。
見到馬擴的臉色冷了下去,那些文臣們頓時閉上嘴、不敢再嘈喧。
待眾文臣停止附和之聲,馬擴才繼續高聲地說道:“為官一任、造福一方,新官上任三把火、一任地方之官能燒好那三把火已然不錯。任期時間長、不給出明確定期任,既滋生貪腐、又會使許多地方官任職一方時間長了久居生怠。故而、我才與太傅商定此規。”
新官上任三把火、能燒好那三把火就已經很不錯了,這是劉行的原話、卻在此刻被馬擴稍微加以改動變成了他應對朱震、楊時二人的有力駁言。
耳聽馬擴如是說,楊時抬頭看了看他,卻大聲地反駁道:“各地民風、俗情,地理、人文不同,副相一概而論、一概定製,我以為還是不妥。”
“不錯,三年一任的縣官、四年一任的知府。若是那些知縣、知府未赴任前於當地民風民情、人文地理絲毫不為所知,三、四年的時間也隻夠其了解與掌握當地的民情,卻無施展其政才的空當呀!”緊隨楊時之後,朱震也說出了他的質疑點。
又聽二人此言,馬擴馬上說道:“民情是施政的基礎無錯,一切為民生福祉也是對的。然則若是新任之官不能得到當地諮議為首的百姓擁戴,何以施展其政才?若是得到了萬民與諮議的襄助,又何來難以盡知當地民情之說?”
“百姓要瓜給個豆、萬民要錢卻給鈔,為官不以民為主、官本位的思想不革除、我朝早早晚晚還是迴到從前官民對立的境況中去。”馬擴話才說完,高階穩坐的劉行笑著接過了話。
含笑望著楊時與朱震,話語微停、旋即劉行臉色一冷高聲道:“官是朝廷的官、可是為官一任真正的造福一方不隻是修路造橋,用那些表麵文章去得到百姓的稱頌。更應該是將事情做到實質上去、更應該造福一代人、惠澤幾代人的實事。”
再次停住話,劉行的臉上重新露出了微笑、接著說道:“新官上任三把火燒出去,燒完了、得到了政績,然後拍拍屁股走人、去別處做官了。可是當地的百姓呢?如果那三把火力有急功近利、卻遺害百年的為政之舉,被坑的最終還是那裏的百姓。”
言至此處,劉行突然停住了話、轉頭又向馬擴投去一個眼色。
馬擴會意、立即接話大聲地道:“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為官之人今後不可隻為自身仕途計、必須要有長久思謀的施政韜略,否則寧與其教職、不授其官職。寧讓其誤人子弟、不使其毀一方百年之基。”
再看朱震與楊時一眼,馬擴重新變得冷肅起來:“三年之任上任前、以後的新官都要先拿著俸祿給我下到其將要任職之處去訪察至少三個月。上任之後,不能與當地諮議會、與當地百姓真正形成民擁官、官愛民者,五司聯評他也休想過關。”
“主宰朝綱是得民心者的天下,為官一方是得民心者才可飛黃騰達。”馬擴的話一說完,劉行再次接話時從大椅上站起身來。
走到高階前、劉行眼望大殿外,目光深邃、語氣悠長地說道:“不以怠政延萬民福祉事,不使百官遠離萬民。隻有官民一心,我朝才能長久地、可持續地保持現在這種發展勢頭。三年一任若真是好官、考評優異的,日後我朝也可以出現六品縣令、三品知府。唯有全心為民者方可久居官位,唯有得民心者才可穩朝綱、興國家,保我大宋千秋萬代有昌盛……”
“不錯,太傅所言已十分明了。”劉行言一落音,馬擴再次接過了話。
他低頭望著楊時、朱震道:“若一任之職期滿世當地百姓欲留,這新製之中我與太傅已有定下另外一條、那就是同一任職最多可連任三任。二位以為,這還不夠一個真有才敢、真能造福一方之人施展其一腔抱負、盡展其才幹的嗎?”(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