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而言、言而未必盡,趙鼎是個會做人的家夥。麵對這樣一個會做人“賬房先生”給出的好建議,劉行毫不猶豫地采納、並且立即補充進去。
然而趙鼎沒有絲毫因劉行采納其建議竊喜之念,因為在劉行接納他的建議、發出增補令時,他也如馬擴一般、和滿朝文武一樣真切地感受到了劉行身上釋放出的那股十分強大的霸氣。
欲為霸者、多為強硬之人,當然也多數都是一些善於凝聚眾人力量與思想的人。
若霸者在朝,則百官勢微、萬民久安。但是在那通傳使結果當值承製快速寫好的增補令,轉身奔出大殿後,趙鼎望著他背影消失的地方,心底卻又是一陣擔憂。
他還擔憂什麽呢?他擔憂的是若真如劉行所言,未來劉行卸任辭官。朝堂之上再無這樣一個霸氣十足的主宰者時,這大殿之上是否還能滿布這眾誌成城的氣氛,朝野之間是否還能如現在一般萬象俱新、安穩團結……
趙鼎有他對未來的擔憂,劉行卻已有能解其憂的長久之策。
在通傳使奔出大殿後,劉行側眼望了望重新走迴到高階之上的馬擴。二人的目光再次相對一視,馬擴又一次從一旁的女官手上接過了一份令諭後走到了高階邊緣。
“我朝複立、百廢重興,諸官頻動、實有過繁。今太傅決議自今日之朝會起,為我朝定下一套百官任職新鐵律。”先以目光掃視大殿之上的群臣一圈,待群臣緘口不再嘈言,馬擴大聲地開口說道。
此言一落,馬擴隻是稍微停息,隨即便說出了劉行對百官任職的新決定。
在一係列的新決議中,首先劉行對最基層、最低級的官佐任職做出了時間上的明確規範。
凡正七品以下職官者,任期一概為三年。三年一輪考評,由當地州府、巡撫衙門會同吏政部、諮議院、省廉署組成“五司聯評”進行考評。
考評優異者,可酌情直升兩級。考評上等者,可平級調往他處繼續擔任職官。考評中等者去其所任主權之職,勾調入上一級衙司從屬為官。考評下等著貶官一級、遠調充任從屬之官。
例如某個縣城的知縣,他在那裏做上三年知縣以後如果在“五司聯評”中政績名列前茅、被評為優異,那麽他下一次的任職至少就會變成從六品的某地主一方之官、或是主掌某一種重要事務的主官了。
而若是在“五司聯評”中政績嚴重不達標、甚至是毫無作為者,那麽他一定會被評為下等。
那麽他的下場隻有一個,那就是正七品做了三年以後、眨眼間變成一個正八品,然後還要到七品主官以上的衙門裏去六房主事一類的形如徒附的從屬之官了……
有了最基層的官吏考評與擢升製度,其上自然也會一條規則用下去。
凡四品以下職官者,任期一概定為四年。四年進行一次“五司聯評”,聯評結果上報天樞。
考評優異者首相親任、最高可連擢三級。上等者可連擢兩級,中等者平調非主政之職官。下等者最高可貶其二級、改任其為從屬之吏。
還有一種下下等的考評結果,凡是被評為下下等的全部免其官職、責令重入各處學堂充為教授、教師,至少八年內不得再任職官。
也就是說知府、知州那一級別的官吏,在其任職四年後如果有人嚴重不作為、或者是沒有任何政績建樹,沒能造福一方而最終被評為下下等。那麽他麵臨的下場隻有一種、就是被八年內禁止再擔任任何施政官職,隻能滾進學堂、書院中去做教職了……
凡三品一下職官者、二品地方職官者任期一概定為五年,五年進行一次“五司一院聯評”。因此項考評增加的一院是天樞院,所以其考評結果是直報到首相處的。
與前兩種地方官考評相同,優異者可由首相頒令直擢升最高兩級、上等者可擢其一級,中等者平調其他有司任從屬之官、下等者貶官一到兩級另譴他司做屬吏,下下等者罷其官職充為教職、五年內不得再得入施政官序。
二品地方官那都是一省巡撫了,三品官也都是布政使、按察使或者巡防使了。從前這樣級別的地方高官任免,那都是皇帝老兒一句話決定的。
可是這一次劉行決定將權利轉移到首相的手中,同時讓各省諮議院和大宋諮議院得到“輔定其職、參諮其任”的權利。
從而使得二品、三品品級的那些地方上大官們不再隻為皇家效忠、得職於首相與諮議、逼著他們去更多逢迎萬民之心,盡量多做一些真心為民的施政之策……
將封疆大吏正式列入到新的吏政之製中,這讓滿朝文武已是一驚,然而讓他們震驚的還遠不隻是這些。
馬擴宣讀完將二品、三品地方大官列入考評,諮議、首相雙定其職的新規後,他微微停了一下。
看了看滿朝文武,見到他們一臉震驚地神色後,馬擴旋即又扔出了一顆重磅炸彈:凡為尚書、侍郎等朝官者皆由首相提名,以諮議院全體諮議大會商榷、得半數讚成票通過者方為正式任職。一任尚書、侍郎等超官,皆為任期為七年,可隨首相同任同離。
若諮議未得半數者,可暫署尚書、侍郎等職、但其有暫署期間有俸、無補。署理期間若遭諮議質疑過重、發起質詢者一概官降兩級,貶任地方且七年內不得再入朝官選擢序……
“哄……”
馬擴這顆重磅炸彈一扔將出去,大殿之上頓時又炸開了鍋。
朝堂百官從前是皇帝金口玉言、頒詔獨選其用的,匡扶重立朝廷後一直都是劉行選誰、誰就上位,貶誰下到地方、也全憑劉行與宗澤兩個宰相一句話就能確定。
沒人能夠想到,放著這種百官任用的至高權利不要、劉行居然搞出這樣一套“授權於民”的舉動來,那些大臣們想不震驚、除非他們是塊木頭……(未完待續。)
然而趙鼎沒有絲毫因劉行采納其建議竊喜之念,因為在劉行接納他的建議、發出增補令時,他也如馬擴一般、和滿朝文武一樣真切地感受到了劉行身上釋放出的那股十分強大的霸氣。
欲為霸者、多為強硬之人,當然也多數都是一些善於凝聚眾人力量與思想的人。
若霸者在朝,則百官勢微、萬民久安。但是在那通傳使結果當值承製快速寫好的增補令,轉身奔出大殿後,趙鼎望著他背影消失的地方,心底卻又是一陣擔憂。
他還擔憂什麽呢?他擔憂的是若真如劉行所言,未來劉行卸任辭官。朝堂之上再無這樣一個霸氣十足的主宰者時,這大殿之上是否還能滿布這眾誌成城的氣氛,朝野之間是否還能如現在一般萬象俱新、安穩團結……
趙鼎有他對未來的擔憂,劉行卻已有能解其憂的長久之策。
在通傳使奔出大殿後,劉行側眼望了望重新走迴到高階之上的馬擴。二人的目光再次相對一視,馬擴又一次從一旁的女官手上接過了一份令諭後走到了高階邊緣。
“我朝複立、百廢重興,諸官頻動、實有過繁。今太傅決議自今日之朝會起,為我朝定下一套百官任職新鐵律。”先以目光掃視大殿之上的群臣一圈,待群臣緘口不再嘈言,馬擴大聲地開口說道。
此言一落,馬擴隻是稍微停息,隨即便說出了劉行對百官任職的新決定。
在一係列的新決議中,首先劉行對最基層、最低級的官佐任職做出了時間上的明確規範。
凡正七品以下職官者,任期一概為三年。三年一輪考評,由當地州府、巡撫衙門會同吏政部、諮議院、省廉署組成“五司聯評”進行考評。
考評優異者,可酌情直升兩級。考評上等者,可平級調往他處繼續擔任職官。考評中等者去其所任主權之職,勾調入上一級衙司從屬為官。考評下等著貶官一級、遠調充任從屬之官。
例如某個縣城的知縣,他在那裏做上三年知縣以後如果在“五司聯評”中政績名列前茅、被評為優異,那麽他下一次的任職至少就會變成從六品的某地主一方之官、或是主掌某一種重要事務的主官了。
而若是在“五司聯評”中政績嚴重不達標、甚至是毫無作為者,那麽他一定會被評為下等。
那麽他的下場隻有一個,那就是正七品做了三年以後、眨眼間變成一個正八品,然後還要到七品主官以上的衙門裏去六房主事一類的形如徒附的從屬之官了……
有了最基層的官吏考評與擢升製度,其上自然也會一條規則用下去。
凡四品以下職官者,任期一概定為四年。四年進行一次“五司聯評”,聯評結果上報天樞。
考評優異者首相親任、最高可連擢三級。上等者可連擢兩級,中等者平調非主政之職官。下等者最高可貶其二級、改任其為從屬之吏。
還有一種下下等的考評結果,凡是被評為下下等的全部免其官職、責令重入各處學堂充為教授、教師,至少八年內不得再任職官。
也就是說知府、知州那一級別的官吏,在其任職四年後如果有人嚴重不作為、或者是沒有任何政績建樹,沒能造福一方而最終被評為下下等。那麽他麵臨的下場隻有一種、就是被八年內禁止再擔任任何施政官職,隻能滾進學堂、書院中去做教職了……
凡三品一下職官者、二品地方職官者任期一概定為五年,五年進行一次“五司一院聯評”。因此項考評增加的一院是天樞院,所以其考評結果是直報到首相處的。
與前兩種地方官考評相同,優異者可由首相頒令直擢升最高兩級、上等者可擢其一級,中等者平調其他有司任從屬之官、下等者貶官一到兩級另譴他司做屬吏,下下等者罷其官職充為教職、五年內不得再得入施政官序。
二品地方官那都是一省巡撫了,三品官也都是布政使、按察使或者巡防使了。從前這樣級別的地方高官任免,那都是皇帝老兒一句話決定的。
可是這一次劉行決定將權利轉移到首相的手中,同時讓各省諮議院和大宋諮議院得到“輔定其職、參諮其任”的權利。
從而使得二品、三品品級的那些地方上大官們不再隻為皇家效忠、得職於首相與諮議、逼著他們去更多逢迎萬民之心,盡量多做一些真心為民的施政之策……
將封疆大吏正式列入到新的吏政之製中,這讓滿朝文武已是一驚,然而讓他們震驚的還遠不隻是這些。
馬擴宣讀完將二品、三品地方大官列入考評,諮議、首相雙定其職的新規後,他微微停了一下。
看了看滿朝文武,見到他們一臉震驚地神色後,馬擴旋即又扔出了一顆重磅炸彈:凡為尚書、侍郎等朝官者皆由首相提名,以諮議院全體諮議大會商榷、得半數讚成票通過者方為正式任職。一任尚書、侍郎等超官,皆為任期為七年,可隨首相同任同離。
若諮議未得半數者,可暫署尚書、侍郎等職、但其有暫署期間有俸、無補。署理期間若遭諮議質疑過重、發起質詢者一概官降兩級,貶任地方且七年內不得再入朝官選擢序……
“哄……”
馬擴這顆重磅炸彈一扔將出去,大殿之上頓時又炸開了鍋。
朝堂百官從前是皇帝金口玉言、頒詔獨選其用的,匡扶重立朝廷後一直都是劉行選誰、誰就上位,貶誰下到地方、也全憑劉行與宗澤兩個宰相一句話就能確定。
沒人能夠想到,放著這種百官任用的至高權利不要、劉行居然搞出這樣一套“授權於民”的舉動來,那些大臣們想不震驚、除非他們是塊木頭……(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