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備律,自然不可能隻是為了老兵們利益而立的律法。


    在側重照顧了老兵群體之後,武備律之中還有更多的內容,使得這部律法一頒行便讓舉國上下位置歡欣鼓舞、人心振奮。


    什麽原因,能讓舉國上下如此呢?


    主要還是因為劉行通過這部律法,正式將常備預備兵役製、邊軍與禁軍兩軍分職常備製給明確了下來。


    按照這部新律法的規定,凡是年滿十六歲、在鄉塾及一下學堂讀玩十年書的男丁都是廂軍、預備兵。遇戰時,隻要朝廷征招、無論誰家的男子都必須無條件應征入伍去參軍。


    逃避軍役者,其本人至少麵臨三年以上的監禁。包庇、幫助其逃避軍役的人,也得被判上一年到五年不等的囚禁。


    在被判監禁的同時,這些人還會麵臨被查沒田產、加處罰金,甚至要被監管者嚴禁其在而立之年前成婚。


    誰敢逃避兵役,武備律中體現出來的就是定然會讓他生不如死。


    有此種規定之下,舉國上下全明白、全清楚地知道不要去逃避兵役。隻有不斷強大自身適應這種全新的兵役製度才能好好活下去、活得很好。


    如此一來,根據徽宗在位的戶部戶籍統計,隻是河南、河北、山東、山西、山西、東川和西康這幾個省,信王朝的領地內便有九百二十一萬戶、整整五千一百三十多萬人。按照二十分之一的比例來計算,每年必須去服兵役的壯丁就要有少說百萬人。


    這樣龐大的兵員基礎,誰會不知道其結果是什麽?那定然是四海之內無人敢來在打擾信王地的寧靜,各個番邦聽到少說百萬大軍的數字時都會嚇得不敢再招惹大宋朝。


    國安寧則民間才能百業興的道理。是個人就懂,所以對於這一點上是舉國歡慶的。


    隻是進行兵役改革,劉行認為還不夠。


    與人員數字相比兵器更重要,信王軍正是靠著劉行帶來的一係列火器和新式兵器,以及從西夏引進的“對壘”戰車才讓金狗接連慘敗。才使得吳玠、吳璘和劉子羽那樣輕鬆地將康王兵從信王地上趕出去。


    所以在《武備律》中,劉行又多出一條章法來:凡製出新式兵器、用於沙場時見效者,授其三代專營、供輸權。凡獻策改進兵器成功者,優先授其專營、兵器供輸權。


    何意?許多百姓起初看到這一條時,並不知道到底是什麽意思。但是那些工匠、匠戶們看到這一條後,卻險些在一座座城門前用歡唿聲給城門樓上的屋瓦都掀翻下去。


    匠人們為何這樣歡唿呢?原因很簡單。劉行這不隻是給了當兵的特權,也要給工匠們特權了。


    隻要你搞發明創造,搞出來實用性能高、真能夠在戰場上殺敵時派上大用場的兵器來,那信王這朝廷就會讓你擁有生產兵器的特權、而且是專權經營,一家獨有的。


    這意味著過去隻能日夜累死累活為別人扛活的工匠們。隻要多動動腦筋、真為武備事做出貢獻來,他本人都不用再去做低賤的打工族、直接搖身一變成為擁有專營權的老板了。


    而且這樣的老板,無論是不是官督商辦體製下,都將受到北朝官方庇護三代。


    背靠大樹好乘涼,靠上了朝廷這顆大樹,那些工匠們幾乎看到了他們本人、他們的子孫三代每年將要通過為朝廷大軍加工、生產由他們創造出來的新兵器獲取源源不斷的財富,從而讓他們也過上人上人生活的場景了。


    有了這樣的未來,想不讓匠人們歡唿都難。匠人們一歡唿。其產生的後果更加振奮人心、因為幾乎全國沒一座城中的匠人們從《武備律》頒行的當天開始便全都進入了一種瘋狂地狀態中。


    匠人的瘋狂不是鬧事,也不會對其他人產生任何傷害。他們隻是在下工之後將自己關見房間裏,各種奇思妙想、各種詭異花招全都用了出來開始不斷研製各種新型兵器……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每一個讀過書的人都懂得這句話的含義,劉行自然也不例外。


    有了龐大的兵員基數,有了全國工匠群起、群發性地去絞盡腦汁研製更犀利的新式兵器,下一個可能會影響到武備諸事的就是糧草之事。


    確保軍糧,劉行在天樞閣上與宗澤、張所商討時,想到的辦法讓兩位老元帥又一次讚佩不已。


    劉行想到了什麽辦法呢?第一個辦法。效法三國時的曹操,大搞屯田製。不過時代不同了。人口數量不同了。中原人口現在遠比三國時代人口要多太度,所以不可能全國範圍內全搞起軍吞來。


    那怎麽辦呢?《武備律》中劉行策定的屯田法是做出了與時俱進的改進:凡新征之地。十年內為軍屯田,不外分、不轉租更不會賣。


    凡無主之地、荒蠻無人願去之地,征募新兵去建立軍屯、勾調重刑犯去補充軍屯。軍不的與民爭田、軍屯所產全部歸兵部和樞密院官吏與勾調……


    如果說隻是搞屯田去增加軍隊糧草自身供應能力,對雲普天下的百姓並沒有太直接地好處。可是當“軍不的與民爭田”的字眼出現後,整個信王朝的百姓才開心起來。


    他們為什麽開心呢?那是因為所有軍屯隻允許占用那些田地十年,十年之後那些田地會怎樣?還不是被劉行下令去分配給當地沒田的百姓,或者包租給那些人口多卻地不夠種的家庭。


    如此一來,十年後那些田地還是歸於民間,無數新增田產的機會就擺在那裏,才讓百姓們歡唿雀躍起來。


    軍田歸民法隻是劉行讓宗澤和張所,以及朝臣們讚佩的第一點而已。


    《武備律》中劉行定出來的第二條規矩,才是真正使得朝野稱讚、萬民歡唿的真正規法:軍屯之兵所產兩成儲下、做當地災年賑災之備糧。軍屯所產的兩成當年分出、交當地衙門均分給貧苦家庭。


    當兵的去種地,種出來的糧食要存下兩成給當地做以後發生災難時的賑災之用,還要拿出兩成來白白分給那些貧困的家庭。


    這是什麽做法呀?這是劉行所宣稱要還富於民、全民富足的具體執行做法之一。


    試想某一個貧困的家庭,因為各種原因即便是有田地也吃不飽肚子。如果換在過去,那肯定不是賣兒賣女、至少也得把家中孩子送人幾個,弄得骨肉分離、倫理受傷。


    可是這樣一條規定出來後呢?至少那些人家不用再去賣兒賣女了,至少能在軍屯幫助下吃飽飯了。


    這是何等的恩澤、何等的惠顧呀!宗澤從前不敢想、也想不到,張所過去想都沒想過的規法被劉行正式寫進了《武備律》,其結果就是直接將全*民的歡欣鼓舞、慶祝連連的活動推向了一個沸點。(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仙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禁區中的幽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禁區中的幽靈並收藏仙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