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字一句,無情碾過心腸,蕭令明隻覺手足一片冰涼。她真的是聰慧太過,知心太過,她一開口便捏住己之命門,甚至自己哪一層恐懼更深入髓間,她皆了如指掌,然而,倘是這一切的一切,是為葵藿傾陽,亦或者隻為腹心相照下的一縷關懷告慰,他未嚐不願投桃報李,不,他已報之瓊瑤。
而這偏隻是一把淬毒匕首,蕭令明未曾轉身,讓它自背後穿透,跨出檻欄的那一刻,有碧森森的一寸流光泄至眼前,他抬首相望,攬之不盈手,他便收迴手掌,棄一地月色於不顧,徑直入了新房。
銀燭紅羅,新人身綴琳琅珠玉,周身光芒柔和,好似高高窗格中射進的春暉。蕭令明靜靜凝視新人半日,方挑起蓋頭,一刹間觸目是為青山綠水,他略有一怔,不意那女孩子便這樣撞進視線來,可她隨即還是低首,如金瓶中的一朵梔子花掩在了窗子底下。
蕭令明見她那雙潔白柔荑略略攥住了一角衣裙,想起葉懋儀神姿,及其三個女兒的些許逸聞,目光在掠過她那仍嫌青澀仍嫌稚氣的小小身軀後,和善笑道:“你家中距洛陽近三千裏路,既遠嫁至此,又鎮日都在應付禮節,想必也困乏,歇下罷。”
然小人兒不語,身子亦不動,猶如一尊玉娃娃,蕭令明略覺可笑,卻又憐她年幼,轉念一想那造冊的玉牒,再上下打量她一番,笑問道:“家裏人都如何稱唿你?”
小人兒輕咬薄唇,細聲迴道:“簌簌,爺爺他一直都喚我簌簌。”
蕭令明頓了片刻,點頭笑道:“那葉菱歌是誰為你取的?”
女孩子如他一般,亦是頓了片刻,方再次細聲道:“是父親。”
“簫弄澄湘北,菱歌清漢南,孤險些忘了,你父親是儒將,人在邊塞,心牽江南,孤也十分喜愛江南,”他一麵說,一麵留意女孩子反應,她卻是仍無任何反應,於是便截斷前話,又問道:“你十六歲了?”
簌簌聽他聲音溫和,鼻子莫名一酸,似欲搖首,複又點頭,蕭令明笑了一聲,輕輕托起她下頜:“是麽?孤當你隻有十三四歲,難為邊塞苦寒,還生養出你這樣白淨的小姑娘。”
女孩子的眼睛生得極清澈,似秋日刮幹淨了的高空,蕭令明見她在自己掌間隻是無辜迴望,不過那眉黛漸聚,終於麵上釀出幾點嫣紅,他有一瞬恍惚,胸口突突直跳,仿佛昔日心境,然終也隻此一瞬,太子蕭令明目中陡然作冷,唇角輕輕一扯,如有自嘲,他慢慢褪去衣衫,獨自躺下,簌簌雖已得教誨,然仍是分不太清當下太子所圖,兀自猶豫間,見太子忽翻身向內,更是不知如何動作,而她腿間不覺竟驟然泌出一股溫熱,是從不曾有過的感覺,她心下驚惶,難堪至極,待顫顫探入摸索,帶出滿手的血腥來,少女終失聲尖叫。
蕭令明隨即唿地起身,見此情狀,不禁皺眉:“你哪裏受傷了麽?”簌簌眼中淚花直轉,怯怯道:“我不知道。”蕭令明見她此刻完全一團孩子模樣,隻得拉過她查看:“你莫哭,告訴孤傷在何處?”
簌簌隻覺隱約羞恥,卻又不甚明白為何而羞恥,繼而捂住小腹,咬唇不應。蕭令明則已似明白過來,查探幾眼,方定睛看她:“身上來葵水了?”
卻見簌簌麵上仍是一派懵懂,他亦覺頭疼,歎氣道:“是第一次麽?”簌簌便搖首抽噎:“我不知道……”蕭令明默默看她片刻,隨後起身穿衣,略略一笑:“莫要怕,如是第一次,倒要恭喜你,孤這就命人來照料你。”
說罷也不管她如何,待束好玉帶時,他方又看她一眼:“好孩子,孤聽聞你家教極好,品格貴重,你兩個姊姊皆才思過人,卻又不抵你一半,想必你聰慧得很,孤這個人,向來不願惡意揣度他人,亦願拿善意待人,不過以德報怨,卻也不是孤的作風,你可明白了?”
簌簌卻全然一副癡傻,鼻間泛紅,眼眸泛紅,怔怔望著他。蕭令明不由想起另一個女孩子來,是了,弄巧也罷,藏拙也罷,倘是有心,便自可隨境而轉,褫其華服,本相畢露,他實在力不具,此刻無心去做這樣的事,於是那一派天真神態,蕭令明觀之越發嫌惡,勉強壓了一壓,又覺眼前人亦有可憐之處,微微歎了一口氣,出門下階時,方醒悟過來,唯有天上春月,可記下今夜的輾轉與輕寒了。
至次日卯時未到,蕭令明便起身預備入宮去向皇帝請安。他習慣喚了聲“阿蠻”,一旁宮人麵麵相看,心道阿蠻告病,總管張岱難道未曾知會殿下?其中一人便道:“殿下,她病了。”蕭令明已察覺自己失口,任由她幾個為自己穿戴公服,眾人見主君神色如常,便無人將此事放於心上。待主君為他人簇擁而去,方才答話那人伏於相厚者耳畔將昨夜新側妃葉良娣之私事笑著道出,聞言者忍不住噗嗤笑出一聲,忙忙又掩去,正色問道:“聽聞這位節度使唯發妻一人,後院未置妾室,可謂舉案齊眉,鳳凰於飛,可歎夫人隻生養三個女兒,不過這幾位姑娘,雖筆墨精靈,才思敏捷,美中不足的卻是皮相平平,你昨日既見了那新良娣,可真是如傳聞所說?”學舌者笑道:“傳言差矣,良娣柔白可愛,一脈純真,皮相可謂上等,隻是猶存稚態,並不像是十六歲的人。”說著聲音又轉低,捂嘴竊語,“昨夜竟是良娣初潮,想必是掃了殿下的興。”一語既了方悔失言略紅了臉,對方便趁機取笑不已,兩人嘰嘰咯咯推搡追逐幾步方在總管張岱嗬斥下散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蕭令明自承恩殿出,方行至中廷,便見從內逶迤而來一小轎,他心底略感驚詫,倒是那抬轎侍者見他露麵,朝轎內私語兩句,隨即打了簾子,自轎內走下一身著紫色圓領袍服、腰束金玉帶的人來,正是蕭令明的異母弟,同太子生辰不過相差兩載的魏王蕭佑明。自先皇後病逝,天子未再立後,宮中分位最高者便是四妃之首貴妃,魏王便乃當今貴妃所出。當下蕭佑明見過禮,笑問道:“殿下可是要去給陛下請安?”蕭令明笑答:“正是,看來我今日又算宴起了。”佑明笑道:“殿下說笑,臣不過聽聞昨夜間陛下不太好,今日方一早進宮問安。好在陛下並無大礙,時令不穩,蓋因倒春寒之故微染小疾,太醫、貴妃皆於榻邊守夜照料,今日已複精神。”
聽魏王說的詳盡,而自己卻並未得一點零星風聲,還不曾多想,佑明已繼續道:“也請殿下勿要掛懷,因殿下新婚之喜,陛下言自己不過小恙在身,是故彼時並未知會殿下。”
蕭令明一麵同他周旋兩句,一麵提步匆匆入殿,卻見皇帝正倚於榻邊似作假寐,他不能斷定皇帝是睡是醒,便默默垂首侍立於一側靜候,不知過了多久,方聞皇帝翻身的窸窣之聲,聽得皇帝道一句“太子來了?”,蕭令明忙趨步上前施禮:“臣恭請陛下聖安。”說著見皇帝意欲起身,伸手去相扶,皇帝照舊擋了迴去,蕭令明似習以為常,隻是縮迴手臂,仍畢恭畢敬侍立在旁,道:
“臣不孝,方才在殿外遇見二弟,聽聞昨夜之事,臣實在惶恐,臣竟不知……”
“罷了,不是多要緊的事,”皇帝未讓他說完,一旁早有宮人為皇帝披了衣裳,皇帝便坐到案前抬目打量了他幾眼,笑道:“太子這段時日,清減去的終又添迴幾分。”
蕭令明聽皇帝乍然以此入題,不知何意,思忖片刻方答道:“臣知錯,餐飯早已如常。”
“想必太子還未用早膳,同朕一道吃吧。”皇帝並不搭理他言語,隻擺手示意,即有宮人前來布置,待皇帝入座,蕭令明方謝恩入席,舉目望去,所備膳食,軟糯甜點居多,他並不嗜甜,嗜甜者另有其人,蕭令明迴想方才所見腰腹洪大的魏王,心底黯了一瞬,不過再聯想至那小轎恍然間想通一事,猜這怕又是越級恩賜,倒可謂平常,遂不再多想。
皇帝一麵舉箸,一麵又拾起方才話題:“太子說知道錯了,怎麽個說法?”蕭令明便將提起的雙筷複置原處,起身答道:“兩月前,臣的乳母離世,臣哀毀過禮,以致損身,毀不滅性,聖人之製,臣使陛下懸心,且辜負老師聖人教誨,是故臣謂知錯。”
此一事,日前皇帝雖未多有責備太子,卻發雷霆之怒,嚴斥東宮幾位師傅,詹事府一眾人亦跟著受魚池之殃,蕭令明寫與乳母之子手帖中“哀痛摧剝,情不自勝”等語不知何故也傳入皇帝耳中,更引得皇帝不悅,仍是叱罵東宮老師,雲爾等飽學之士不過虛名,實乃沽名釣譽之徒,東朝教養失陷至此,爾等何從推脫種種,天子措辭之嚴厲,直激得出身翰林院的名儒張寶琛就此昏厥病倒,至今未得痊愈。蕭令明此刻念及這樁發生不遠的舊事,仍是一陣惡寒,君父有心將此事擴大至此,而罪責正在自己一身,既想到張師傅,太子心中又是一陣酸楚,卻聞皇帝道:
“你那些個老師,鎮日也不知教了你些什麽,便是個讀過兩日書的人也該知曉的道理,到了太子這裏,卻是難於上青天,”皇帝語氣不過哀歎而已,於太子蕭令明聽來不啻於第二次發難,隻得再度應聲認錯,不料皇帝話鋒一轉,麵色卻並未見異樣,“知錯能改,善莫大焉,朕本也以為此事告一段落,”說罷朝內侍打了個手勢:
“將那份奏呈拿給太子看。”
而這偏隻是一把淬毒匕首,蕭令明未曾轉身,讓它自背後穿透,跨出檻欄的那一刻,有碧森森的一寸流光泄至眼前,他抬首相望,攬之不盈手,他便收迴手掌,棄一地月色於不顧,徑直入了新房。
銀燭紅羅,新人身綴琳琅珠玉,周身光芒柔和,好似高高窗格中射進的春暉。蕭令明靜靜凝視新人半日,方挑起蓋頭,一刹間觸目是為青山綠水,他略有一怔,不意那女孩子便這樣撞進視線來,可她隨即還是低首,如金瓶中的一朵梔子花掩在了窗子底下。
蕭令明見她那雙潔白柔荑略略攥住了一角衣裙,想起葉懋儀神姿,及其三個女兒的些許逸聞,目光在掠過她那仍嫌青澀仍嫌稚氣的小小身軀後,和善笑道:“你家中距洛陽近三千裏路,既遠嫁至此,又鎮日都在應付禮節,想必也困乏,歇下罷。”
然小人兒不語,身子亦不動,猶如一尊玉娃娃,蕭令明略覺可笑,卻又憐她年幼,轉念一想那造冊的玉牒,再上下打量她一番,笑問道:“家裏人都如何稱唿你?”
小人兒輕咬薄唇,細聲迴道:“簌簌,爺爺他一直都喚我簌簌。”
蕭令明頓了片刻,點頭笑道:“那葉菱歌是誰為你取的?”
女孩子如他一般,亦是頓了片刻,方再次細聲道:“是父親。”
“簫弄澄湘北,菱歌清漢南,孤險些忘了,你父親是儒將,人在邊塞,心牽江南,孤也十分喜愛江南,”他一麵說,一麵留意女孩子反應,她卻是仍無任何反應,於是便截斷前話,又問道:“你十六歲了?”
簌簌聽他聲音溫和,鼻子莫名一酸,似欲搖首,複又點頭,蕭令明笑了一聲,輕輕托起她下頜:“是麽?孤當你隻有十三四歲,難為邊塞苦寒,還生養出你這樣白淨的小姑娘。”
女孩子的眼睛生得極清澈,似秋日刮幹淨了的高空,蕭令明見她在自己掌間隻是無辜迴望,不過那眉黛漸聚,終於麵上釀出幾點嫣紅,他有一瞬恍惚,胸口突突直跳,仿佛昔日心境,然終也隻此一瞬,太子蕭令明目中陡然作冷,唇角輕輕一扯,如有自嘲,他慢慢褪去衣衫,獨自躺下,簌簌雖已得教誨,然仍是分不太清當下太子所圖,兀自猶豫間,見太子忽翻身向內,更是不知如何動作,而她腿間不覺竟驟然泌出一股溫熱,是從不曾有過的感覺,她心下驚惶,難堪至極,待顫顫探入摸索,帶出滿手的血腥來,少女終失聲尖叫。
蕭令明隨即唿地起身,見此情狀,不禁皺眉:“你哪裏受傷了麽?”簌簌眼中淚花直轉,怯怯道:“我不知道。”蕭令明見她此刻完全一團孩子模樣,隻得拉過她查看:“你莫哭,告訴孤傷在何處?”
簌簌隻覺隱約羞恥,卻又不甚明白為何而羞恥,繼而捂住小腹,咬唇不應。蕭令明則已似明白過來,查探幾眼,方定睛看她:“身上來葵水了?”
卻見簌簌麵上仍是一派懵懂,他亦覺頭疼,歎氣道:“是第一次麽?”簌簌便搖首抽噎:“我不知道……”蕭令明默默看她片刻,隨後起身穿衣,略略一笑:“莫要怕,如是第一次,倒要恭喜你,孤這就命人來照料你。”
說罷也不管她如何,待束好玉帶時,他方又看她一眼:“好孩子,孤聽聞你家教極好,品格貴重,你兩個姊姊皆才思過人,卻又不抵你一半,想必你聰慧得很,孤這個人,向來不願惡意揣度他人,亦願拿善意待人,不過以德報怨,卻也不是孤的作風,你可明白了?”
簌簌卻全然一副癡傻,鼻間泛紅,眼眸泛紅,怔怔望著他。蕭令明不由想起另一個女孩子來,是了,弄巧也罷,藏拙也罷,倘是有心,便自可隨境而轉,褫其華服,本相畢露,他實在力不具,此刻無心去做這樣的事,於是那一派天真神態,蕭令明觀之越發嫌惡,勉強壓了一壓,又覺眼前人亦有可憐之處,微微歎了一口氣,出門下階時,方醒悟過來,唯有天上春月,可記下今夜的輾轉與輕寒了。
至次日卯時未到,蕭令明便起身預備入宮去向皇帝請安。他習慣喚了聲“阿蠻”,一旁宮人麵麵相看,心道阿蠻告病,總管張岱難道未曾知會殿下?其中一人便道:“殿下,她病了。”蕭令明已察覺自己失口,任由她幾個為自己穿戴公服,眾人見主君神色如常,便無人將此事放於心上。待主君為他人簇擁而去,方才答話那人伏於相厚者耳畔將昨夜新側妃葉良娣之私事笑著道出,聞言者忍不住噗嗤笑出一聲,忙忙又掩去,正色問道:“聽聞這位節度使唯發妻一人,後院未置妾室,可謂舉案齊眉,鳳凰於飛,可歎夫人隻生養三個女兒,不過這幾位姑娘,雖筆墨精靈,才思敏捷,美中不足的卻是皮相平平,你昨日既見了那新良娣,可真是如傳聞所說?”學舌者笑道:“傳言差矣,良娣柔白可愛,一脈純真,皮相可謂上等,隻是猶存稚態,並不像是十六歲的人。”說著聲音又轉低,捂嘴竊語,“昨夜竟是良娣初潮,想必是掃了殿下的興。”一語既了方悔失言略紅了臉,對方便趁機取笑不已,兩人嘰嘰咯咯推搡追逐幾步方在總管張岱嗬斥下散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蕭令明自承恩殿出,方行至中廷,便見從內逶迤而來一小轎,他心底略感驚詫,倒是那抬轎侍者見他露麵,朝轎內私語兩句,隨即打了簾子,自轎內走下一身著紫色圓領袍服、腰束金玉帶的人來,正是蕭令明的異母弟,同太子生辰不過相差兩載的魏王蕭佑明。自先皇後病逝,天子未再立後,宮中分位最高者便是四妃之首貴妃,魏王便乃當今貴妃所出。當下蕭佑明見過禮,笑問道:“殿下可是要去給陛下請安?”蕭令明笑答:“正是,看來我今日又算宴起了。”佑明笑道:“殿下說笑,臣不過聽聞昨夜間陛下不太好,今日方一早進宮問安。好在陛下並無大礙,時令不穩,蓋因倒春寒之故微染小疾,太醫、貴妃皆於榻邊守夜照料,今日已複精神。”
聽魏王說的詳盡,而自己卻並未得一點零星風聲,還不曾多想,佑明已繼續道:“也請殿下勿要掛懷,因殿下新婚之喜,陛下言自己不過小恙在身,是故彼時並未知會殿下。”
蕭令明一麵同他周旋兩句,一麵提步匆匆入殿,卻見皇帝正倚於榻邊似作假寐,他不能斷定皇帝是睡是醒,便默默垂首侍立於一側靜候,不知過了多久,方聞皇帝翻身的窸窣之聲,聽得皇帝道一句“太子來了?”,蕭令明忙趨步上前施禮:“臣恭請陛下聖安。”說著見皇帝意欲起身,伸手去相扶,皇帝照舊擋了迴去,蕭令明似習以為常,隻是縮迴手臂,仍畢恭畢敬侍立在旁,道:
“臣不孝,方才在殿外遇見二弟,聽聞昨夜之事,臣實在惶恐,臣竟不知……”
“罷了,不是多要緊的事,”皇帝未讓他說完,一旁早有宮人為皇帝披了衣裳,皇帝便坐到案前抬目打量了他幾眼,笑道:“太子這段時日,清減去的終又添迴幾分。”
蕭令明聽皇帝乍然以此入題,不知何意,思忖片刻方答道:“臣知錯,餐飯早已如常。”
“想必太子還未用早膳,同朕一道吃吧。”皇帝並不搭理他言語,隻擺手示意,即有宮人前來布置,待皇帝入座,蕭令明方謝恩入席,舉目望去,所備膳食,軟糯甜點居多,他並不嗜甜,嗜甜者另有其人,蕭令明迴想方才所見腰腹洪大的魏王,心底黯了一瞬,不過再聯想至那小轎恍然間想通一事,猜這怕又是越級恩賜,倒可謂平常,遂不再多想。
皇帝一麵舉箸,一麵又拾起方才話題:“太子說知道錯了,怎麽個說法?”蕭令明便將提起的雙筷複置原處,起身答道:“兩月前,臣的乳母離世,臣哀毀過禮,以致損身,毀不滅性,聖人之製,臣使陛下懸心,且辜負老師聖人教誨,是故臣謂知錯。”
此一事,日前皇帝雖未多有責備太子,卻發雷霆之怒,嚴斥東宮幾位師傅,詹事府一眾人亦跟著受魚池之殃,蕭令明寫與乳母之子手帖中“哀痛摧剝,情不自勝”等語不知何故也傳入皇帝耳中,更引得皇帝不悅,仍是叱罵東宮老師,雲爾等飽學之士不過虛名,實乃沽名釣譽之徒,東朝教養失陷至此,爾等何從推脫種種,天子措辭之嚴厲,直激得出身翰林院的名儒張寶琛就此昏厥病倒,至今未得痊愈。蕭令明此刻念及這樁發生不遠的舊事,仍是一陣惡寒,君父有心將此事擴大至此,而罪責正在自己一身,既想到張師傅,太子心中又是一陣酸楚,卻聞皇帝道:
“你那些個老師,鎮日也不知教了你些什麽,便是個讀過兩日書的人也該知曉的道理,到了太子這裏,卻是難於上青天,”皇帝語氣不過哀歎而已,於太子蕭令明聽來不啻於第二次發難,隻得再度應聲認錯,不料皇帝話鋒一轉,麵色卻並未見異樣,“知錯能改,善莫大焉,朕本也以為此事告一段落,”說罷朝內侍打了個手勢:
“將那份奏呈拿給太子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