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道這內家拳之“鬆”為何物?
這鬆,乃是內家拳功夫之結果,是周身整體壓縮旋轉的外形表現,能夠蓄發
出巨大的周身整勁。
尚若拿“鬆”當做習練方法與過程,那就是本末倒置了,這樣習練出來的“鬆”,就不能蓄發能量和力量,就是鬆懈。
本書在前麵已經給大家列出李洛能、陳長興、孫祿堂、武禹襄等人的拳論,包括《武穆遺書》以及《洗髓經》《易筋經》,其間可有“鬆”字?相反,以上這些拳論中哪一個不是讓人讀了以後就知道這內家拳追求的是過人之力,從其打法中感覺到蕩氣迴腸的英雄氣概!
可為什麽這內家拳卻會突然變成以“鬆”為能呢?
就在劉百成、劉振堂等人要重振內家拳之時,那些如蒲公英的種子般漫天飛舞、遍地開花的隻得到內家拳外形動作之人,定不會閑著,並且這些人中有名門之後、名師之徒,是很容易得到大眾追捧的。
話說有這王大與張二兩個人,花錢在一個內家拳大師處學得內家拳。各位記住,這王大、張二隻是花錢的學生,並非徒弟,更不是弟子了,所以隻學得了皮毛之術,隻會打幾套套路而已。但傳授其拳者,卻確實是內家拳大師,比如陳長興、楊露禪、孫祿堂等。
抑或這王大、張二是某位大師之子或孫,但卻是那不承父業之人,亦隻會幾套外形動作而已。比如其父是武禹襄、董海川、吳鑒泉等。
這王大與張二,或是想用教拳掙錢,或是被其他人吹捧,大師之子或徒弟嗎,定要為傳承內家拳做貢獻的,所以不能閑著,要教拳--------不管怎樣,這王大與張二就開始教拳了。
但這王大與張二隻會外形動作,不懂五行之力,沒有功夫啊,怎麽辦?
於是二人商量。王大對張二道:“你我都是被師父、師兄弟經常痛打之人,也常被乞丐、二流子、小混混,甚至對門的小孩子欺負,不想如今我倆卻要當起師傅教拳了,嘿嘿,這真是老天爺無眼,看來你我發財之日就要到了!”
那張二比較有自知之明:“是地是地,看來你我發財之日就在眼前了。可是你我隻會幾下套路動作,這套路動作我倆習練好幾年了,與砍柴、做飯、跳舞的動作無異,一點也練不出功夫來啊。我們教拳,萬一學生們習練不出功夫,說我們是騙子,要來打我們,那可怎麽辦啊。是個人就能把我倆打得屁滾尿流的,看來這將來挨打,是逃不掉的了”
那王大雖然沒有自知之明,卻很聰明:“啊呀,你可真笨!這大家都知道內家拳玄妙無比,沒有幾個人能夠明白其中道理,尚若那學生習練不出功夫--------不,不,當然不是尚若了,而是肯定習練不出功夫,我們就說他們尚未掌握要領,沒練到層次唄,多好糊弄啊!我倆師父(或父親)名聲在外,人們焉能不信我倆啊,你看我倆的一個師兄弟,練了一輩子沒練出功夫,不是依然堅信是自己沒練好,而不敢說師父沒教好嗎!我們想要騙人,就一定要大大地騙,一騙就騙他們一輩子!”
張二拍手叫好:“高,實在是高!可是,萬一學生們要是看穿我倆的把戲,在我倆教拳時就要與我倆比劃,那可怎麽辦啊,是個人就能打死我倆的,我倆可不能為了一點錢而冒生命危險啊,並且我倆被打死的風險非常之高啊”
王大不高興了,但是也不得不認為張二提出的這個問題很關鍵,關係到生死,於是想了一會道:“那我們可以給學生們定規矩啊,就說這內家拳不是用來打人的,是用來推手的,用來健身的。我們可以定下推手的規矩,就像躲貓貓一樣劃圈,把對手勁力撥開,不讓對方推到就行了”
張二道:“那劃圈把對手勁力撥開,是小孩子都會的玩意,小孩子打架都是把對手勁力撥開的啊,難道也能稱其為內家功夫嗎?”
王大道:“這你就不知道了吧,直接把對手勁力撥開是小孩子都會的玩意,可我們這是劃圈撥開了,這加了一個劃圈,就把撥開這個動作變成了高深的內家功夫了!”
張二自己比劃了一下道:“這小孩子撥開外力,也是劃圈啊,不是直著撥啊”
王大惱羞成怒道:“你到底還想不想騙人掙錢了!我們的劃圈是劃一個圓的圈,這小孩子能劃圓圈撥開外力嗎!雖然劃一個圓圈撥開外力是多餘的,但是正是因為這個多餘,方能顯示出其高深啊”
張二由衷地佩服王大的主意:“高,實在是高!我們就把推手設計成為一個自娛自樂而毫無用處的遊戲一樣,讓這些人陷入其中而不能自拔,還自以為在習練天下之最高功夫,就像蒙眼藏貓貓的遊戲一樣,並且告訴學生們,我們的師父和父親就是這麽推手的!並且打套路和推手怎麽地也比一天到晚坐著躺著健身,我們就可以說這內家拳有健身功效了。高,實在是高!”
王大深思熟慮,想到了更深層次的問題:“可是我們怎麽教學生打套路呢?這內家拳總得有點與外家拳不一樣的地方吧,否則學生不信。這幫小崽子,比鬼都尖”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張二同意:“嗯,至少比我倆尖,所以必須要弄出一個玄妙的方法來騙他們”
王大心有靈犀:“據我觀察,我倆的師父和父親打拳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你猜是什麽?”
張二道:“是有力氣?”
“不對”
“是穿黑色衣服?”
“不對”
“是用鼻子喘氣?”
“不對”
“那是用耳朵喘氣?”
“不對,你就不能想點別的嗎!”
“是用腳站立,用手打拳?”
“這個嗎,有點意思了”
“是打拳時不說話?”
“不對,怎麽剛快要說到正題上就又跑偏了呢!”
“那,是-------,是打完拳才再去上廁所?”
王大終於對張二的愚蠢容忍不下去了:“笨蛋!就是給你一百個耳朵你也看不出來,他們打拳的特點就是--------”
張二突然茅塞頓開,打斷王大的話頭:“不要說了,我知道了。我倆把師父和父親打拳的特點都寫在手心裏,然後看看誰寫的對”
王大覺得張二的這個提議很有做大事的氣勢,就同意了。二人各自在手心寫了一個字,然後神秘地盯著對方道:“開!”
二人同時張開手掌,上麵都寫著同一個字“鬆”
二人相視大笑:“此乃英雄所見略同也!”
王大道:“我們今後就要在這個鬆字上做文章,鬆著打拳,誰見了都會說我們打得很像師父和父親”
張二發揮道:“對,誰練不出功夫,我倆就說他沒有鬆到徹底!要讓他們鬆得稀裏嘩啦的,鬆得不辨是非!”
二人擊掌相慶,以為萬事大吉,但到底是王大心思縝密,突然想到了拳論:“可是,這拳論中並沒有鬆字啊,這拳論中還有心、意、精、氣、神、筋、膜、內外三合、煉精化氣、煉氣化神、易筋易髓、引進落空借力打力等等詞語,我們該怎麽解釋給學生呢?”
張二沒心沒肺,心想這根本就不是問題啊,他道:“這些詞語,本身就沒有明確意思,我們就統一告訴學生,這些詞語都是指意念,大腦意識啊,多簡單啊!”
王大沒有想到張二竟然如此聰明,拍其頭道:“嘿,真沒有想到,原來你腦袋裏麵裝的不是大糞,而是知識啊!對,這些詞語指的就是意念和大腦意識。你看那一個人在急眼時,就能打敗一隻老虎,這就是意念的力量!高,實在是高!”
張二繼續發揮:“我們要在外形動作和鬆字上好好做文章,每個身體部位怎麽樣鬆都要有明確規定,每個動作的胳膊腿的角度、伸出的長度都要做明確規定,要讓學生們知道,這手放於胸前就是在穿衣服或者端飯碗,而把手抬到嘴那麽高,就是高深的功夫動作了。我們把這些高深的功夫動作再配合上意念,告訴學生們用意不用力,就更與鬆字相配了,就更加高深莫測了!我們一定要把他們像傻子一樣糊弄一輩子!”
王大沉思道:“嗯,有道理。但是這人的每個動作,哪個不是受意念和大腦意識控製的啊,還用特意習練用意念和大腦意識控製身體動作嗎?學生們會傻到這種程度嗎?”
張二道:“會的,會的,一個人如果崇拜什麽,就會傻到沒邊沒沿的!隻要來找我倆學內家拳的,就是崇拜我倆師父和父親的人,肯定還會更傻的!”
王大與張二擊掌大笑:“對!隻有比我倆還傻的人才會來找我倆學拳,好騙好騙,看來我們倆是必定要成功掙錢了!”
王大突然想到一個問題:“還有,我們得編造一些功夫手段,英雄故事,然後相互吹捧,以讓人們信以為真啊”
張二道:“有道理。我聽說現在某某大師能夠把人發出二丈遠,我們至少得編出個把人發出二丈半或者三丈的故事才行啊”
王大深謀遠慮:“嗯,這樣吧,你發人二丈半,我發人三丈,如何”
這王大也是個笨蛋,他想比張二遠半丈,那張二如何肯幹,二人相持不下,最後決定張二能發人五丈,王大比張二就遠二分,五丈二,那張二才答應。“我們還需請一個人配合我們在大庭廣眾之下表演一下,你可有人選?”,王大補充道。
張二道:“你可真笨,這還要什麽人選,隨便在街上找個乞丐、混混,給點錢,他焉有不配合之理?”
王大道:“高,實在是高!事不宜遲,我們現在就去”
最後,一個王大與張二行俠仗義,用鬆和意念將一個當街調戲一老嫗的乞丐分別打出五丈和五丈二分的英雄傳奇故事就誕生了----------雖然世人從未見過用鬆和意念打人的事情,但世人對此堅信不疑,因為王大和張二的父親或者師父是威震江湖的大師啊!
如此,那花架子內家拳,就在王大與張二的策劃中誕生了!
諸位不要以為我在胡說八道,博君一笑,難道那第一個以“鬆”和“意念”教拳者,不知道鬆是不能發出勁力的,自己是沒有功夫的花架子嗎?不知道人體的動作都是受意念、大腦意識控製的嗎,還需要專門習練用意念、大腦意識去控製動作嗎?既然知道還如此教拳,就與這王大、張二沒甚區別!
其實這王大與張二,早就存在了,所以才有了那王薌齋在四十年代所說的內家拳之狀態!
大家可以去查查那些以“鬆”和“意念”論拳者,就是那些糟蹋內家拳之人,並且,這些人還都是有地位、名望、身世之人,被人們捧得很高,都有不用力就將別人扔出幾丈遠的傳奇故事。
大家不要驚慌或者懷疑,這將內家拳糟蹋成為花架子這麽一件大事,肯定不是你我這樣毫無影響力的無名之輩能夠做到的,必定得有能夠影響到一個群體、一個地區,甚至整個國家之人才能做到!
本故事之所以要專門寫出此段,是因為後續還有用處。
我們暫且將此等具有地位、名望、身世之人以“鬆”和“意念”論拳,並且被後人稱之為“大師”者,稱之為王大、張二。
這王大、張二之荒唐言論,將影響內家拳發展數十年!
你道那些真正傳承內家拳之人會怎麽樣?就如這劉百成、劉振堂、張騰明、李進等,其結果等我慢慢述說。
這鬆,乃是內家拳功夫之結果,是周身整體壓縮旋轉的外形表現,能夠蓄發
出巨大的周身整勁。
尚若拿“鬆”當做習練方法與過程,那就是本末倒置了,這樣習練出來的“鬆”,就不能蓄發能量和力量,就是鬆懈。
本書在前麵已經給大家列出李洛能、陳長興、孫祿堂、武禹襄等人的拳論,包括《武穆遺書》以及《洗髓經》《易筋經》,其間可有“鬆”字?相反,以上這些拳論中哪一個不是讓人讀了以後就知道這內家拳追求的是過人之力,從其打法中感覺到蕩氣迴腸的英雄氣概!
可為什麽這內家拳卻會突然變成以“鬆”為能呢?
就在劉百成、劉振堂等人要重振內家拳之時,那些如蒲公英的種子般漫天飛舞、遍地開花的隻得到內家拳外形動作之人,定不會閑著,並且這些人中有名門之後、名師之徒,是很容易得到大眾追捧的。
話說有這王大與張二兩個人,花錢在一個內家拳大師處學得內家拳。各位記住,這王大、張二隻是花錢的學生,並非徒弟,更不是弟子了,所以隻學得了皮毛之術,隻會打幾套套路而已。但傳授其拳者,卻確實是內家拳大師,比如陳長興、楊露禪、孫祿堂等。
抑或這王大、張二是某位大師之子或孫,但卻是那不承父業之人,亦隻會幾套外形動作而已。比如其父是武禹襄、董海川、吳鑒泉等。
這王大與張二,或是想用教拳掙錢,或是被其他人吹捧,大師之子或徒弟嗎,定要為傳承內家拳做貢獻的,所以不能閑著,要教拳--------不管怎樣,這王大與張二就開始教拳了。
但這王大與張二隻會外形動作,不懂五行之力,沒有功夫啊,怎麽辦?
於是二人商量。王大對張二道:“你我都是被師父、師兄弟經常痛打之人,也常被乞丐、二流子、小混混,甚至對門的小孩子欺負,不想如今我倆卻要當起師傅教拳了,嘿嘿,這真是老天爺無眼,看來你我發財之日就要到了!”
那張二比較有自知之明:“是地是地,看來你我發財之日就在眼前了。可是你我隻會幾下套路動作,這套路動作我倆習練好幾年了,與砍柴、做飯、跳舞的動作無異,一點也練不出功夫來啊。我們教拳,萬一學生們習練不出功夫,說我們是騙子,要來打我們,那可怎麽辦啊。是個人就能把我倆打得屁滾尿流的,看來這將來挨打,是逃不掉的了”
那王大雖然沒有自知之明,卻很聰明:“啊呀,你可真笨!這大家都知道內家拳玄妙無比,沒有幾個人能夠明白其中道理,尚若那學生習練不出功夫--------不,不,當然不是尚若了,而是肯定習練不出功夫,我們就說他們尚未掌握要領,沒練到層次唄,多好糊弄啊!我倆師父(或父親)名聲在外,人們焉能不信我倆啊,你看我倆的一個師兄弟,練了一輩子沒練出功夫,不是依然堅信是自己沒練好,而不敢說師父沒教好嗎!我們想要騙人,就一定要大大地騙,一騙就騙他們一輩子!”
張二拍手叫好:“高,實在是高!可是,萬一學生們要是看穿我倆的把戲,在我倆教拳時就要與我倆比劃,那可怎麽辦啊,是個人就能打死我倆的,我倆可不能為了一點錢而冒生命危險啊,並且我倆被打死的風險非常之高啊”
王大不高興了,但是也不得不認為張二提出的這個問題很關鍵,關係到生死,於是想了一會道:“那我們可以給學生們定規矩啊,就說這內家拳不是用來打人的,是用來推手的,用來健身的。我們可以定下推手的規矩,就像躲貓貓一樣劃圈,把對手勁力撥開,不讓對方推到就行了”
張二道:“那劃圈把對手勁力撥開,是小孩子都會的玩意,小孩子打架都是把對手勁力撥開的啊,難道也能稱其為內家功夫嗎?”
王大道:“這你就不知道了吧,直接把對手勁力撥開是小孩子都會的玩意,可我們這是劃圈撥開了,這加了一個劃圈,就把撥開這個動作變成了高深的內家功夫了!”
張二自己比劃了一下道:“這小孩子撥開外力,也是劃圈啊,不是直著撥啊”
王大惱羞成怒道:“你到底還想不想騙人掙錢了!我們的劃圈是劃一個圓的圈,這小孩子能劃圓圈撥開外力嗎!雖然劃一個圓圈撥開外力是多餘的,但是正是因為這個多餘,方能顯示出其高深啊”
張二由衷地佩服王大的主意:“高,實在是高!我們就把推手設計成為一個自娛自樂而毫無用處的遊戲一樣,讓這些人陷入其中而不能自拔,還自以為在習練天下之最高功夫,就像蒙眼藏貓貓的遊戲一樣,並且告訴學生們,我們的師父和父親就是這麽推手的!並且打套路和推手怎麽地也比一天到晚坐著躺著健身,我們就可以說這內家拳有健身功效了。高,實在是高!”
王大深思熟慮,想到了更深層次的問題:“可是我們怎麽教學生打套路呢?這內家拳總得有點與外家拳不一樣的地方吧,否則學生不信。這幫小崽子,比鬼都尖”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張二同意:“嗯,至少比我倆尖,所以必須要弄出一個玄妙的方法來騙他們”
王大心有靈犀:“據我觀察,我倆的師父和父親打拳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你猜是什麽?”
張二道:“是有力氣?”
“不對”
“是穿黑色衣服?”
“不對”
“是用鼻子喘氣?”
“不對”
“那是用耳朵喘氣?”
“不對,你就不能想點別的嗎!”
“是用腳站立,用手打拳?”
“這個嗎,有點意思了”
“是打拳時不說話?”
“不對,怎麽剛快要說到正題上就又跑偏了呢!”
“那,是-------,是打完拳才再去上廁所?”
王大終於對張二的愚蠢容忍不下去了:“笨蛋!就是給你一百個耳朵你也看不出來,他們打拳的特點就是--------”
張二突然茅塞頓開,打斷王大的話頭:“不要說了,我知道了。我倆把師父和父親打拳的特點都寫在手心裏,然後看看誰寫的對”
王大覺得張二的這個提議很有做大事的氣勢,就同意了。二人各自在手心寫了一個字,然後神秘地盯著對方道:“開!”
二人同時張開手掌,上麵都寫著同一個字“鬆”
二人相視大笑:“此乃英雄所見略同也!”
王大道:“我們今後就要在這個鬆字上做文章,鬆著打拳,誰見了都會說我們打得很像師父和父親”
張二發揮道:“對,誰練不出功夫,我倆就說他沒有鬆到徹底!要讓他們鬆得稀裏嘩啦的,鬆得不辨是非!”
二人擊掌相慶,以為萬事大吉,但到底是王大心思縝密,突然想到了拳論:“可是,這拳論中並沒有鬆字啊,這拳論中還有心、意、精、氣、神、筋、膜、內外三合、煉精化氣、煉氣化神、易筋易髓、引進落空借力打力等等詞語,我們該怎麽解釋給學生呢?”
張二沒心沒肺,心想這根本就不是問題啊,他道:“這些詞語,本身就沒有明確意思,我們就統一告訴學生,這些詞語都是指意念,大腦意識啊,多簡單啊!”
王大沒有想到張二竟然如此聰明,拍其頭道:“嘿,真沒有想到,原來你腦袋裏麵裝的不是大糞,而是知識啊!對,這些詞語指的就是意念和大腦意識。你看那一個人在急眼時,就能打敗一隻老虎,這就是意念的力量!高,實在是高!”
張二繼續發揮:“我們要在外形動作和鬆字上好好做文章,每個身體部位怎麽樣鬆都要有明確規定,每個動作的胳膊腿的角度、伸出的長度都要做明確規定,要讓學生們知道,這手放於胸前就是在穿衣服或者端飯碗,而把手抬到嘴那麽高,就是高深的功夫動作了。我們把這些高深的功夫動作再配合上意念,告訴學生們用意不用力,就更與鬆字相配了,就更加高深莫測了!我們一定要把他們像傻子一樣糊弄一輩子!”
王大沉思道:“嗯,有道理。但是這人的每個動作,哪個不是受意念和大腦意識控製的啊,還用特意習練用意念和大腦意識控製身體動作嗎?學生們會傻到這種程度嗎?”
張二道:“會的,會的,一個人如果崇拜什麽,就會傻到沒邊沒沿的!隻要來找我倆學內家拳的,就是崇拜我倆師父和父親的人,肯定還會更傻的!”
王大與張二擊掌大笑:“對!隻有比我倆還傻的人才會來找我倆學拳,好騙好騙,看來我們倆是必定要成功掙錢了!”
王大突然想到一個問題:“還有,我們得編造一些功夫手段,英雄故事,然後相互吹捧,以讓人們信以為真啊”
張二道:“有道理。我聽說現在某某大師能夠把人發出二丈遠,我們至少得編出個把人發出二丈半或者三丈的故事才行啊”
王大深謀遠慮:“嗯,這樣吧,你發人二丈半,我發人三丈,如何”
這王大也是個笨蛋,他想比張二遠半丈,那張二如何肯幹,二人相持不下,最後決定張二能發人五丈,王大比張二就遠二分,五丈二,那張二才答應。“我們還需請一個人配合我們在大庭廣眾之下表演一下,你可有人選?”,王大補充道。
張二道:“你可真笨,這還要什麽人選,隨便在街上找個乞丐、混混,給點錢,他焉有不配合之理?”
王大道:“高,實在是高!事不宜遲,我們現在就去”
最後,一個王大與張二行俠仗義,用鬆和意念將一個當街調戲一老嫗的乞丐分別打出五丈和五丈二分的英雄傳奇故事就誕生了----------雖然世人從未見過用鬆和意念打人的事情,但世人對此堅信不疑,因為王大和張二的父親或者師父是威震江湖的大師啊!
如此,那花架子內家拳,就在王大與張二的策劃中誕生了!
諸位不要以為我在胡說八道,博君一笑,難道那第一個以“鬆”和“意念”教拳者,不知道鬆是不能發出勁力的,自己是沒有功夫的花架子嗎?不知道人體的動作都是受意念、大腦意識控製的嗎,還需要專門習練用意念、大腦意識去控製動作嗎?既然知道還如此教拳,就與這王大、張二沒甚區別!
其實這王大與張二,早就存在了,所以才有了那王薌齋在四十年代所說的內家拳之狀態!
大家可以去查查那些以“鬆”和“意念”論拳者,就是那些糟蹋內家拳之人,並且,這些人還都是有地位、名望、身世之人,被人們捧得很高,都有不用力就將別人扔出幾丈遠的傳奇故事。
大家不要驚慌或者懷疑,這將內家拳糟蹋成為花架子這麽一件大事,肯定不是你我這樣毫無影響力的無名之輩能夠做到的,必定得有能夠影響到一個群體、一個地區,甚至整個國家之人才能做到!
本故事之所以要專門寫出此段,是因為後續還有用處。
我們暫且將此等具有地位、名望、身世之人以“鬆”和“意念”論拳,並且被後人稱之為“大師”者,稱之為王大、張二。
這王大、張二之荒唐言論,將影響內家拳發展數十年!
你道那些真正傳承內家拳之人會怎麽樣?就如這劉百成、劉振堂、張騰明、李進等,其結果等我慢慢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