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什麽是第一等事。”
“那肯定是讀書會試中第。”
“不是第一等事。”
“那你說讀書第一等事是什麽?”
“讀書第一等事應該是讀書學聖賢啊。”
這是沈今安從潁川縣門口聽到一老一少讀書人在等候城門開啟之時說的話。
雖然少年的話算不上振聾發聵,卻也算是別開一角。
世人都說洛陽花貴無雙,奈何我來之時不逢春。
隨著兩聲金鑼鳴叫,穎川縣的城門大開。
要不說人求天,天不答應,天叫人,點手自來呢。
來往穎川縣的百姓可算是開了眼界,那些原來一輩子都有可能見不到的官員,今天是一個都沒跑,全部嚴肅整潔地在此待命。
從八品官吏到六品縣令全部出城十幾裏,在一處涼亭耐心地等候著舉薦官員的大駕。
文官是以縣令為首的文官,帶頭的是一位身材臃腫肥胖的花甲老人,姓亢名貴。原來是永州刺史身邊的主簿,掌管永州糧食多年,後因提拔成為了一方縣太爺。後因永州刺史告老還鄉,自己便多年未動,穎川縣的大小官員都換過了好幾次,可是作為縣太爺的亢貴卻像是在此地生根發芽了一般一動不動,本來以為自己很有可能就在這裏待一輩子的亢貴忽然聽到了舉薦官吏今年很有可能朝著自己的轄區來,這可讓這位亢老太爺高興的合不攏嘴,一高興的他連喝了兩碗鹿血好好滋補了一下身子,生怕自己因為精神頭不足怠慢了舉薦官員,為了彰顯自己的政績,已經多年從不上衙門的他足足在衙門裏呆了兩天一夜,本來空空如也的政務櫃上竟然憑空多了出來了上百本批閱好的文件,但是文件的真實性有幾分,恐怕也就隻有這位亢縣令自己知道了。
相比於文官行列的拖拖拉拉,以潁川威衛副都統李威所率領的武將行列倒是顯得十分幹練。
李威雖然官居七品,比亢老太爺少了一品,可卻是穎川縣的實際掌權人之一。手下的三百威衛在京城算不上勢力,可是在巴掌大的潁川卻是十足的武裝。不僅掌管著地方上的大小安全,就連山中的匪患也是時常清剿。
征戰四方時候的驕兵悍將在天下篤定之後便成了燙手的山芋。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對於那些手握大小兵權的將領,華陽王朝采取了明升暗降的方式,雖然不如前朝的杯酒釋兵權來得快速,可也全是溫水煮青蛙。
朝堂中樞不管黨政如何變化,可是到了地方還是武將稍微硬氣一點。
李威早年間家道中落,有一段時間甚至落草為寇,後來受到了朝廷的招安,入營為兵。靠著敢打敢殺不畏刀劍的性格,倒是在天下大亂的時候積攢下來了一份不少的功績。
李威目不識丁,對於那些酸溜溜的文人也是打心眼裏瞧不起。但是唯獨對於和自己有著差不多遭遇的北燕王沈嶽充滿了敬佩和崇拜。不過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因為這事李威也被小人落下了口實,本應該晉升為五品校尉的他,最後隻落得了一個七品都統。
每當有人以此為借口嘲笑的時候,李威則表現出來一副無所謂的樣子,如今的生活對於別人可以說是無趣至極,然而對於李威來說,卻是足矣兩字。
潁川縣大小官員左右分開,涇渭分明。
以文官監督武官,以武官牽製文官。這種方式若是辦好了則有利有弊,若是文武官吏領頭之人互相看不順眼,那便是百害而無一利。
很明顯,穎川縣的縣令亢貴和穎川縣都統李威貌合神離。
多年戰場衝殺九死一生的李威瞧不起這些嘴裏口號震天響,心裏算盤滴答滴的婦人作態。而以小心眼著稱的亢貴則是對這些披甲上陣的莽夫則是看不上。
現如今天下早已太平無事,這些大字不識一個的武夫早已經失去了利用價值。馬上可以打天下,但是馬上能夠治天下嗎?很顯然,有的事情總歸是要讀書人來做的。
兩個為首之人都互相看不順眼,更不用說底下的那些尋常官員了。
年過花甲的亢貴雖然辦事拖拉,但是對待下屬人的表現卻還是十分周到,身邊官階比他低上一大截的文人官員對待他也是十分客氣。
李威更是不用多說,多年在戰場上的摸爬滾打讓他周圍早已經籠絡了一群生死與共的兄弟。
兩方多年以來也是暗鬥不止,那麽這一次不管哪一方的官員被舉薦對另一方來說都有可能是一樁麻煩事。
亢貴的年歲比較大,在過兩三年差不多也就到了該告老還鄉的年紀,若想要自己等告老還鄉以後還能用手中的算盤撥動著穎川縣財務的話,留下自己堅實的班底才是重中之重。
久經官場的亢貴也明白人走茶涼的可怕,如果這個時候不放低身段廣結人心,上承下轉,恐怕等自己真的離開那座官衙的時候,來送自己的人恐怕都了了無己了。
一場大雨過後,總是會有一陣大晴,今天的永州可以說是烈陽當頭。
本來就有些肥胖的亢貴最害怕天氣悶熱,再加上這幾年又一直在府衙大院內深居簡出,不一會兒便汗流浹背起來。
眼見亢貴這般不頂用,李威則是嘲諷道:“亢縣令,您身體不好,這般在外飽受風霜,要是出了什麽事情,恐怕不太方便吧。”
亢貴雖然身體不太舒服,可是嘴上的話卻是一點不饒人:“李都統,您這話說的就有些見外了。王禦史好不容易下來一趟,這是國之大事,我等官員自然是不能怠慢,於民於國,我等自然是不能怠慢的。”
“馬屁精。”李威聽到亢貴如此阿諛奉承的話自然也是不太順心,隻不過嘴皮子確實不如人家會說,便冷哼一聲,不再言語。
日頭越來越足,令人焚燒似火的驕陽灑在在場官員身上,日頭越來越熱,可是身子卻還是十分挺拔。
即便是那些沒資格站在亭子裏的潁川官員,依舊是無動於衷,任由烈日斑斑。
落花有意,可奈何流水無情,眾人從上午一直站到中午,又從中午一直站到黃昏。
那些久經沙場的武將能夠經受得住,可是那些嬌弱的文官卻如同枯草,經過長時間的暴曬,早已經有了虛脫的意思。
體格臃腫的亢貴自然早已經是有些虛脫了,可是為了保護住自己的麵子,卻還是硬挺著。
跟隨在眾位官員的小吏眼見自己頂頭上司已經虛弱不堪,立馬手忙腳亂地開始準備一些驅熱的藥劑希望喝下去能夠去去心火。
永州的天還是烈日炎炎。
直到太陽快要下山,早已經腰酸腿疼的亢貴這才看到不遠處的山坡上濺起層層泥土。
時任舉薦官現任禦史王安的馬車緩緩出現,一同跟隨而來的還有十幾名輕騎。
王安聽到屬下的稟報之後用手微微的挑起車窗,隨後看了一眼涼亭下密密麻麻站立的四十多名官吏,輕笑道:“這些人倒是挺知趣,既然如此那麽就給他們一個麵子,靠邊停車。”
聽到主子發話的馬夫立馬輕輕拽動了韁繩。
“潁川縣縣令亢貴帶領穎川縣縣衙的所有官吏拜見禦史大人。”亢貴的聲音略帶幾分不足,卻充滿著高興和欣喜。
秉承著伸拳不打笑臉人的原則王安輕聲說道:“亢縣令眼中了,路上遇到了一些事情算是給耽誤了,見諒見諒。”
都是官場上千年的狐狸,這點心思彼此也都是心知肚明,亢貴一臉諂媚地笑道:“下屬已經給您準備好了一桌上好的酒席,您請。”
王安的馬車再度緩緩啟動,隻不過這一次後麵跟隨的官員更多。
坐在潁川縣最大的一座酒樓之上的沈今安饒有興趣一般看著那些如同跳梁小醜一樣的官員。
小五子看到自家公子坐在這裏已經足足一天,想說什麽卻是欲言又止。
沈今安也是知曉了這位憨厚少年的心思,微笑道:“這裏的縣令辦事能力強不強放到一邊,單單說是這官場之道卻是深諳。”
小五子本來性格就單純,再加上從小便入軍為兵,自然是看不上這些官員阿諛奉承之道,冷哼一聲:“哼哼,這些人要是把這一份精力放到百姓身上恐怕現在早已經受人尊重了。”
沈今安沏了一杯茶放到小五子的麵前道:“做官其實和做人沒什麽區別,要是單論心眼,每個人都差不了多少,那個潁川縣令在涼亭站了足足一天倒也算不上什麽心血來潮,你是沒見到更誇張的事情,和上級官員一同迴家上墳,有的官員竟然哭得比上級官員還要傷心。那些想要成就大事的人受的苦受的罪可不是一般人能夠堅持下來的,那個禦史叫做王安,我曾經倒是見過幾麵,也算是一個性情中人,是個能成大事的讀書人。不過你放心,文人若是心狠起來,手中的毛筆恐怕比刀劍更加的傷人,更加的得狠。”
“那肯定是讀書會試中第。”
“不是第一等事。”
“那你說讀書第一等事是什麽?”
“讀書第一等事應該是讀書學聖賢啊。”
這是沈今安從潁川縣門口聽到一老一少讀書人在等候城門開啟之時說的話。
雖然少年的話算不上振聾發聵,卻也算是別開一角。
世人都說洛陽花貴無雙,奈何我來之時不逢春。
隨著兩聲金鑼鳴叫,穎川縣的城門大開。
要不說人求天,天不答應,天叫人,點手自來呢。
來往穎川縣的百姓可算是開了眼界,那些原來一輩子都有可能見不到的官員,今天是一個都沒跑,全部嚴肅整潔地在此待命。
從八品官吏到六品縣令全部出城十幾裏,在一處涼亭耐心地等候著舉薦官員的大駕。
文官是以縣令為首的文官,帶頭的是一位身材臃腫肥胖的花甲老人,姓亢名貴。原來是永州刺史身邊的主簿,掌管永州糧食多年,後因提拔成為了一方縣太爺。後因永州刺史告老還鄉,自己便多年未動,穎川縣的大小官員都換過了好幾次,可是作為縣太爺的亢貴卻像是在此地生根發芽了一般一動不動,本來以為自己很有可能就在這裏待一輩子的亢貴忽然聽到了舉薦官吏今年很有可能朝著自己的轄區來,這可讓這位亢老太爺高興的合不攏嘴,一高興的他連喝了兩碗鹿血好好滋補了一下身子,生怕自己因為精神頭不足怠慢了舉薦官員,為了彰顯自己的政績,已經多年從不上衙門的他足足在衙門裏呆了兩天一夜,本來空空如也的政務櫃上竟然憑空多了出來了上百本批閱好的文件,但是文件的真實性有幾分,恐怕也就隻有這位亢縣令自己知道了。
相比於文官行列的拖拖拉拉,以潁川威衛副都統李威所率領的武將行列倒是顯得十分幹練。
李威雖然官居七品,比亢老太爺少了一品,可卻是穎川縣的實際掌權人之一。手下的三百威衛在京城算不上勢力,可是在巴掌大的潁川卻是十足的武裝。不僅掌管著地方上的大小安全,就連山中的匪患也是時常清剿。
征戰四方時候的驕兵悍將在天下篤定之後便成了燙手的山芋。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對於那些手握大小兵權的將領,華陽王朝采取了明升暗降的方式,雖然不如前朝的杯酒釋兵權來得快速,可也全是溫水煮青蛙。
朝堂中樞不管黨政如何變化,可是到了地方還是武將稍微硬氣一點。
李威早年間家道中落,有一段時間甚至落草為寇,後來受到了朝廷的招安,入營為兵。靠著敢打敢殺不畏刀劍的性格,倒是在天下大亂的時候積攢下來了一份不少的功績。
李威目不識丁,對於那些酸溜溜的文人也是打心眼裏瞧不起。但是唯獨對於和自己有著差不多遭遇的北燕王沈嶽充滿了敬佩和崇拜。不過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因為這事李威也被小人落下了口實,本應該晉升為五品校尉的他,最後隻落得了一個七品都統。
每當有人以此為借口嘲笑的時候,李威則表現出來一副無所謂的樣子,如今的生活對於別人可以說是無趣至極,然而對於李威來說,卻是足矣兩字。
潁川縣大小官員左右分開,涇渭分明。
以文官監督武官,以武官牽製文官。這種方式若是辦好了則有利有弊,若是文武官吏領頭之人互相看不順眼,那便是百害而無一利。
很明顯,穎川縣的縣令亢貴和穎川縣都統李威貌合神離。
多年戰場衝殺九死一生的李威瞧不起這些嘴裏口號震天響,心裏算盤滴答滴的婦人作態。而以小心眼著稱的亢貴則是對這些披甲上陣的莽夫則是看不上。
現如今天下早已太平無事,這些大字不識一個的武夫早已經失去了利用價值。馬上可以打天下,但是馬上能夠治天下嗎?很顯然,有的事情總歸是要讀書人來做的。
兩個為首之人都互相看不順眼,更不用說底下的那些尋常官員了。
年過花甲的亢貴雖然辦事拖拉,但是對待下屬人的表現卻還是十分周到,身邊官階比他低上一大截的文人官員對待他也是十分客氣。
李威更是不用多說,多年在戰場上的摸爬滾打讓他周圍早已經籠絡了一群生死與共的兄弟。
兩方多年以來也是暗鬥不止,那麽這一次不管哪一方的官員被舉薦對另一方來說都有可能是一樁麻煩事。
亢貴的年歲比較大,在過兩三年差不多也就到了該告老還鄉的年紀,若想要自己等告老還鄉以後還能用手中的算盤撥動著穎川縣財務的話,留下自己堅實的班底才是重中之重。
久經官場的亢貴也明白人走茶涼的可怕,如果這個時候不放低身段廣結人心,上承下轉,恐怕等自己真的離開那座官衙的時候,來送自己的人恐怕都了了無己了。
一場大雨過後,總是會有一陣大晴,今天的永州可以說是烈陽當頭。
本來就有些肥胖的亢貴最害怕天氣悶熱,再加上這幾年又一直在府衙大院內深居簡出,不一會兒便汗流浹背起來。
眼見亢貴這般不頂用,李威則是嘲諷道:“亢縣令,您身體不好,這般在外飽受風霜,要是出了什麽事情,恐怕不太方便吧。”
亢貴雖然身體不太舒服,可是嘴上的話卻是一點不饒人:“李都統,您這話說的就有些見外了。王禦史好不容易下來一趟,這是國之大事,我等官員自然是不能怠慢,於民於國,我等自然是不能怠慢的。”
“馬屁精。”李威聽到亢貴如此阿諛奉承的話自然也是不太順心,隻不過嘴皮子確實不如人家會說,便冷哼一聲,不再言語。
日頭越來越足,令人焚燒似火的驕陽灑在在場官員身上,日頭越來越熱,可是身子卻還是十分挺拔。
即便是那些沒資格站在亭子裏的潁川官員,依舊是無動於衷,任由烈日斑斑。
落花有意,可奈何流水無情,眾人從上午一直站到中午,又從中午一直站到黃昏。
那些久經沙場的武將能夠經受得住,可是那些嬌弱的文官卻如同枯草,經過長時間的暴曬,早已經有了虛脫的意思。
體格臃腫的亢貴自然早已經是有些虛脫了,可是為了保護住自己的麵子,卻還是硬挺著。
跟隨在眾位官員的小吏眼見自己頂頭上司已經虛弱不堪,立馬手忙腳亂地開始準備一些驅熱的藥劑希望喝下去能夠去去心火。
永州的天還是烈日炎炎。
直到太陽快要下山,早已經腰酸腿疼的亢貴這才看到不遠處的山坡上濺起層層泥土。
時任舉薦官現任禦史王安的馬車緩緩出現,一同跟隨而來的還有十幾名輕騎。
王安聽到屬下的稟報之後用手微微的挑起車窗,隨後看了一眼涼亭下密密麻麻站立的四十多名官吏,輕笑道:“這些人倒是挺知趣,既然如此那麽就給他們一個麵子,靠邊停車。”
聽到主子發話的馬夫立馬輕輕拽動了韁繩。
“潁川縣縣令亢貴帶領穎川縣縣衙的所有官吏拜見禦史大人。”亢貴的聲音略帶幾分不足,卻充滿著高興和欣喜。
秉承著伸拳不打笑臉人的原則王安輕聲說道:“亢縣令眼中了,路上遇到了一些事情算是給耽誤了,見諒見諒。”
都是官場上千年的狐狸,這點心思彼此也都是心知肚明,亢貴一臉諂媚地笑道:“下屬已經給您準備好了一桌上好的酒席,您請。”
王安的馬車再度緩緩啟動,隻不過這一次後麵跟隨的官員更多。
坐在潁川縣最大的一座酒樓之上的沈今安饒有興趣一般看著那些如同跳梁小醜一樣的官員。
小五子看到自家公子坐在這裏已經足足一天,想說什麽卻是欲言又止。
沈今安也是知曉了這位憨厚少年的心思,微笑道:“這裏的縣令辦事能力強不強放到一邊,單單說是這官場之道卻是深諳。”
小五子本來性格就單純,再加上從小便入軍為兵,自然是看不上這些官員阿諛奉承之道,冷哼一聲:“哼哼,這些人要是把這一份精力放到百姓身上恐怕現在早已經受人尊重了。”
沈今安沏了一杯茶放到小五子的麵前道:“做官其實和做人沒什麽區別,要是單論心眼,每個人都差不了多少,那個潁川縣令在涼亭站了足足一天倒也算不上什麽心血來潮,你是沒見到更誇張的事情,和上級官員一同迴家上墳,有的官員竟然哭得比上級官員還要傷心。那些想要成就大事的人受的苦受的罪可不是一般人能夠堅持下來的,那個禦史叫做王安,我曾經倒是見過幾麵,也算是一個性情中人,是個能成大事的讀書人。不過你放心,文人若是心狠起來,手中的毛筆恐怕比刀劍更加的傷人,更加的得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