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孝治還是德治(二)
大明日不落,開門,自由貿易 作者:粵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173章 孝治還是德治(二)
所謂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
家天下的封建帝製下,罵誰你都不能罵皇帝,即便是要罵,你也得隱晦的罵,你還不能被人給聽出來。
像劉申民等人,不斷的抨擊陳誌不顧老母之喪期,遲遲不肯丁憂迴家,隻是抓住孝道這點,洪治帝也隻能是用拖字決冷處理。
但你這會都明著罵陳誌是禽獸了,那不得被人聯想,既然陳誌是禽獸,那他的學生洪治帝以及德王等,不是更不堪。
在場的大臣們表示,不敢想,不敢往下想,簡直是要命!
“劉申民,你當真是好大的膽,”洪治帝冷冷的開口,那冰冷的聲音,讓底下的劉申民腿一軟,當場就跪下了。
“陛下,臣當真是無心之言,冒犯了陳次輔,還望陛下明鑒啊!”
“朕未踐祚,時為皇太子,陳師便時常教導於朕,乃有啟迪之情,怎的在你劉申民眼中,卻是一個禽獸人物,莫非是認為中宗皇帝識人不明,錯將禽獸認為君子了!”
說到這,洪治帝一拍禦案,啪的一聲響,直接站立起身,手指向跪地的劉申民大喝道,“依朕看來,你劉申民才是那個禽獸,目無君父,亂綱紊常!”
“臣死罪!”
“你確實是死罪,”洪治帝冷眼看著他,“堂堂帝師,竟被爾說成禽獸,朕在你眼裏,就是禽獸之學生了!”
“臣萬死不敢有此念啊,陛下!”
“在臣心中,陛下如淵如深,臣豈敢內心緋議陛下,”劉申民這會是怕了,趙貞吉等人也不敢出聲為他辯解,獨留下他一人來承擔洪治帝的怒火。
他實在是有點兒頂不住。
畢竟九族這會全在洪治帝一念之間,他劉申民怕啊!
“臣老邁昏聵,一時失言,望陛下體恤!”
“退下去吧,歸家且安養些時日,待病情康複,再議此事!”
洪治帝揮手讓人將劉申民給帶了下去,劉申民抬頭看了眼禦階上的洪治帝,雙眼有些呆滯,他此刻內心已經有了決斷,躬身一拱手,顫抖的轉身,跟著小內侍一同出了殿去。
趙貞吉臉都有些抽搐,就因為一句話,一個禮部右侍郎,沒了!
因為劉申民的‘無心之言’,導致這會朝堂上諸位大臣們都有些心顫,不敢在有人出來言語,都知道洪治帝這會才剛發完飆,誰都不敢出來說話,成為下一個劉申民。
“都說孝治國,然朕觀夫子之書,卻是提倡德治,諸臣公以為,德治為重,還是孝治為重!”
“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陳以勤見洪治帝這般提問,他便站出朝洪治帝一禮道,“陛下,夫子首倡孝治,人之為孝,然後德也!”
“陳閣老,”海瑞這時出列看向陳以勤,拱手道,“人之先德,而後才孝,若未有德,何談來孝!”
“未見孝者,而無德也,”陳以勤轉身看向開口的海瑞,顯然兩人這時杠上了。
“無德之孝,乃是愚孝,君子不取也!”
“孝無分愚賢,德不分內外!”
“德先存身,而後才賢,後有孝,人先思善,而後闊達,兼濟天下之人,未聞不先存德者,”海瑞也是個認死理的,這會也是跟陳以勤卯上了。
“海總憲此言便是有些詭辯了,”張居正站了出來,“賢者固然存德,然存孝心之人,必先有孝行於世,而後才德,不可隨意顛倒!”
“那依張閣老之意,孝行之人,本無德乎!”
“非無德,而是不顯爾,其孝梯於家,而不顯於外,人故而不知其德,”張居正反駁道。
“既然按張閣老此言,則可認為,乃是其先有德,隻是不顯,然後孝表於外,世人皆見其孝,才廣於外,所以德先於孝,”海瑞抓住張居正話中漏洞,一言點中其害。
“如此,德治重於孝治也!”
海瑞直接就下了論斷,張居正搖頭道,“海總憲,妄斷了,孝之於人,乃是父母恩養,而發於心,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
“立身行道,揚名於世,而後顯父母之名,孝之終也!”
“未見有孝而無德者,孝本德之始,人所以有孝才顯德!”
陳以勤和海瑞張居正三人就德孝先後,在這皇極殿上議論了足足半個時辰,陳以勤和張居正主張孝治重要,因為有孝才有德。
而海瑞卻認為,因為人有德,才會去行孝,這是不能顛倒的,從來沒有聽說沒有道德的人,會是一個有孝心的人,這是不可能的。
高拱看向海瑞,難得的朝其微笑點頭,看來這海瑞海頑石,也是咱老高的人啊。
德治重要還是孝治重要,這可關乎陳誌到底該不該丁憂三年呢,高拱這會內心也在就三人的辯論複稿著,等海瑞露出頹勢,他可就要自己出來接上,一定不能是孝治重要。
因為他真的需要陳誌這個幫手在內閣。
就在三人還在繼續辯論之時,護送劉申民出宮迴家的小內侍迴來,在殿門口處就跪地朝洪治帝道,“稟皇爺,劉侍郎歸家之後,突發惡疾,已於家中暴斃而亡!”
小內侍這話一出,滿殿大臣當時呆若木雞,個個將頭低下,不敢看上位的洪治帝,劉申民這廝,為了保存家族,果斷取舍。
從隆慶朝起,大明皇帝就有了擅長給大臣‘看病’的本事,前有故內閣首輔徐階,也是因言失罪,‘被病’在家數月,最後‘病故’。
而劉申民今天這事,更是在大庭廣眾之下說出,洪治帝不要麵子的嗎,你當麵罵陳誌這個帝師,就是在打洪治帝的臉。
以洪治帝這性格,要麽你‘突然’暴斃,要麽就是治你個誹謗君王之罪,說不得得讓北鎮撫司給你家查查戶口了。
劉申民也算是果斷,迴家之後就立刻暴斃,倒也算是救了一家老小。
趙貞吉深吸一口氣,艱難的閉上了眼睛,藏在袖袍中的手,都在輕微的顫抖,還在辯論的三人,這會也住了口,退卻在一旁,等候上麵的洪治帝發話。
“劉愛卿為國操勞,以致身體抱恙,突遭惡疾,實在是可惜,命禮部發文,好生撫恤家人吧!”
“是!”
所謂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
家天下的封建帝製下,罵誰你都不能罵皇帝,即便是要罵,你也得隱晦的罵,你還不能被人給聽出來。
像劉申民等人,不斷的抨擊陳誌不顧老母之喪期,遲遲不肯丁憂迴家,隻是抓住孝道這點,洪治帝也隻能是用拖字決冷處理。
但你這會都明著罵陳誌是禽獸了,那不得被人聯想,既然陳誌是禽獸,那他的學生洪治帝以及德王等,不是更不堪。
在場的大臣們表示,不敢想,不敢往下想,簡直是要命!
“劉申民,你當真是好大的膽,”洪治帝冷冷的開口,那冰冷的聲音,讓底下的劉申民腿一軟,當場就跪下了。
“陛下,臣當真是無心之言,冒犯了陳次輔,還望陛下明鑒啊!”
“朕未踐祚,時為皇太子,陳師便時常教導於朕,乃有啟迪之情,怎的在你劉申民眼中,卻是一個禽獸人物,莫非是認為中宗皇帝識人不明,錯將禽獸認為君子了!”
說到這,洪治帝一拍禦案,啪的一聲響,直接站立起身,手指向跪地的劉申民大喝道,“依朕看來,你劉申民才是那個禽獸,目無君父,亂綱紊常!”
“臣死罪!”
“你確實是死罪,”洪治帝冷眼看著他,“堂堂帝師,竟被爾說成禽獸,朕在你眼裏,就是禽獸之學生了!”
“臣萬死不敢有此念啊,陛下!”
“在臣心中,陛下如淵如深,臣豈敢內心緋議陛下,”劉申民這會是怕了,趙貞吉等人也不敢出聲為他辯解,獨留下他一人來承擔洪治帝的怒火。
他實在是有點兒頂不住。
畢竟九族這會全在洪治帝一念之間,他劉申民怕啊!
“臣老邁昏聵,一時失言,望陛下體恤!”
“退下去吧,歸家且安養些時日,待病情康複,再議此事!”
洪治帝揮手讓人將劉申民給帶了下去,劉申民抬頭看了眼禦階上的洪治帝,雙眼有些呆滯,他此刻內心已經有了決斷,躬身一拱手,顫抖的轉身,跟著小內侍一同出了殿去。
趙貞吉臉都有些抽搐,就因為一句話,一個禮部右侍郎,沒了!
因為劉申民的‘無心之言’,導致這會朝堂上諸位大臣們都有些心顫,不敢在有人出來言語,都知道洪治帝這會才剛發完飆,誰都不敢出來說話,成為下一個劉申民。
“都說孝治國,然朕觀夫子之書,卻是提倡德治,諸臣公以為,德治為重,還是孝治為重!”
“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陳以勤見洪治帝這般提問,他便站出朝洪治帝一禮道,“陛下,夫子首倡孝治,人之為孝,然後德也!”
“陳閣老,”海瑞這時出列看向陳以勤,拱手道,“人之先德,而後才孝,若未有德,何談來孝!”
“未見孝者,而無德也,”陳以勤轉身看向開口的海瑞,顯然兩人這時杠上了。
“無德之孝,乃是愚孝,君子不取也!”
“孝無分愚賢,德不分內外!”
“德先存身,而後才賢,後有孝,人先思善,而後闊達,兼濟天下之人,未聞不先存德者,”海瑞也是個認死理的,這會也是跟陳以勤卯上了。
“海總憲此言便是有些詭辯了,”張居正站了出來,“賢者固然存德,然存孝心之人,必先有孝行於世,而後才德,不可隨意顛倒!”
“那依張閣老之意,孝行之人,本無德乎!”
“非無德,而是不顯爾,其孝梯於家,而不顯於外,人故而不知其德,”張居正反駁道。
“既然按張閣老此言,則可認為,乃是其先有德,隻是不顯,然後孝表於外,世人皆見其孝,才廣於外,所以德先於孝,”海瑞抓住張居正話中漏洞,一言點中其害。
“如此,德治重於孝治也!”
海瑞直接就下了論斷,張居正搖頭道,“海總憲,妄斷了,孝之於人,乃是父母恩養,而發於心,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
“立身行道,揚名於世,而後顯父母之名,孝之終也!”
“未見有孝而無德者,孝本德之始,人所以有孝才顯德!”
陳以勤和海瑞張居正三人就德孝先後,在這皇極殿上議論了足足半個時辰,陳以勤和張居正主張孝治重要,因為有孝才有德。
而海瑞卻認為,因為人有德,才會去行孝,這是不能顛倒的,從來沒有聽說沒有道德的人,會是一個有孝心的人,這是不可能的。
高拱看向海瑞,難得的朝其微笑點頭,看來這海瑞海頑石,也是咱老高的人啊。
德治重要還是孝治重要,這可關乎陳誌到底該不該丁憂三年呢,高拱這會內心也在就三人的辯論複稿著,等海瑞露出頹勢,他可就要自己出來接上,一定不能是孝治重要。
因為他真的需要陳誌這個幫手在內閣。
就在三人還在繼續辯論之時,護送劉申民出宮迴家的小內侍迴來,在殿門口處就跪地朝洪治帝道,“稟皇爺,劉侍郎歸家之後,突發惡疾,已於家中暴斃而亡!”
小內侍這話一出,滿殿大臣當時呆若木雞,個個將頭低下,不敢看上位的洪治帝,劉申民這廝,為了保存家族,果斷取舍。
從隆慶朝起,大明皇帝就有了擅長給大臣‘看病’的本事,前有故內閣首輔徐階,也是因言失罪,‘被病’在家數月,最後‘病故’。
而劉申民今天這事,更是在大庭廣眾之下說出,洪治帝不要麵子的嗎,你當麵罵陳誌這個帝師,就是在打洪治帝的臉。
以洪治帝這性格,要麽你‘突然’暴斃,要麽就是治你個誹謗君王之罪,說不得得讓北鎮撫司給你家查查戶口了。
劉申民也算是果斷,迴家之後就立刻暴斃,倒也算是救了一家老小。
趙貞吉深吸一口氣,艱難的閉上了眼睛,藏在袖袍中的手,都在輕微的顫抖,還在辯論的三人,這會也住了口,退卻在一旁,等候上麵的洪治帝發話。
“劉愛卿為國操勞,以致身體抱恙,突遭惡疾,實在是可惜,命禮部發文,好生撫恤家人吧!”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