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孝治還是德治(一)
大明日不落,開門,自由貿易 作者:粵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172章 孝治還是德治(一)
聽到禮部右侍郎黃立重的話,高拱就感到一陣的頭大,為這件事,他這些時日在每次五日一朝會上,都跟這些人噴得口幹舌燥。
偏偏陳誌作為當事人,還不好下場幫他,隻有陳於陛等人出聲,可這些人有些資曆還是不夠這些老家夥重。
所謂位卑則人微,人微則言輕,洪治帝又遲遲不肯就此事作出決斷,隻得苦了高拱在前跟這些人硬強嘴。
丁憂守孝,在官場上有時用好了,能將一代權臣輕鬆搞下台,有時卻又能被用來針對皇帝信重的大臣。
雖然皇帝可以奪情留置,但對於官員的名聲來說,是很致命的。
畢竟華夏自古就是以孝治天下,洪武皇帝恢複華夏之後,也是走的華夏正統路線,自然是將孝治也一同恢複。
而家中父母治喪,子女守孝三年,是硬性規定。
這不僅是道德默認,更是朝廷明令施行的法律條文,這些反對的大臣就是占據了這一法理,不斷的出來反對陳誌這個次輔被洪治帝奪情留置。
帶頭之人,就是平日裏與陳誌‘頗為友好’的內閣大臣趙貞吉與張居正兩人,這兩人是主張國朝海晏河清,政通人和,還沒到非陳誌這個次輔,而大明崩壞的地步。
全天下除了皇帝您之外,大明缺了誰,都能運轉。
陳誌老母病逝,作為大明內閣重臣,更應該帶頭遵循孝治,怎麽能奪情而不顧父母養育之恩呢!
這是說不通的,也是不能做的,讓全天下的百姓及士子如何看,難道大明的內閣次輔大臣,就是這般的不孝之人嗎!
趙貞吉和張居正抓住痛點,不斷的放大陳誌將會奪情留置的最大點去說,讓這倆人這樣說下去,陳誌不迴去丁憂三年,地球爆炸都得怪罪在他陳誌頭上了。
可高拱卻從忠君為國這點出發,不斷的嚴明立場,不是陳次輔非要留下,而是戶部如今各處審核,工期延宕,正需陳誌這個尚書監管的關鍵時刻,怎麽能因為家事而廢國事。
兩方人馬為陳誌丁憂之事,已經足足吵了快一個月了。
“陳次輔乃是我皇明之重臣,當為諸臣公之表率,且父母治喪而官員丁憂三年,乃是祖製,怎可妄改,於理不合!”
聽到黃立重又是老調重彈,高拱無語的搖了搖頭,眼神瞥向自己的學生韓楫,韓楫作為順天府尹兼刑部右侍郎,自然是有資格上殿參與朝會的。
得到師相的示意,韓楫當即就拱手出列,朝禦階上的洪治帝一拱手,麵向黃立重道,“黃侍郎之言,本官不敢苟同!”
“家事固然重要,然國事卻是關乎皇明之社稷,難道在黃侍郎眼中,可以隨時為了家事而舍棄國事不成!”
“韓侍郎此言,未免有些強詞奪理了吧,”禮部左侍郎劉申民聽到韓楫這話,當即就出來,替黃立重解圍。
“難道皇明離了陳次輔,就運轉不得了,”劉申民看向韓楫,麵帶嚴肅,“自古孝治而得仁治,丁憂之製,乃是國法,為官者更是該遵循,怎麽能說是家事。”
“若父母之恩而不報,如何可信其會忠於君王,”劉申民看向閉眼假寐的陳誌,哂笑道,“莫非是為了權勢而不舍,不顧家慈之恩,如此豈非禽獸乎!”
“劉申民,你好大的膽子!”
劉申民的這一句話才一出口,皇極殿內當即就有一個略帶沙啞但威嚴十足的話語傳出,劉申民等人朝開口之人看去,卻見是平日都隻是臨朝而不言語的德王朱翊鈞。
就見身穿赤色四爪龍袍的德王朱翊鈞一臉的怒容,目光緊緊的盯著劉申民,雙手握拳,要不是此刻是在皇極殿內開朝會,德王朱翊鈞非衝上來給劉申民暴打一頓不可。
“陳師傅乃是陛下之師,亦是本王之師,更是韓王之師,皇太子殿下見了也需稱唿一聲先生,乃是當朝德高望重之臣,你竟然肆意侮辱,莫非是欺本王年幼不成!”
高拱此刻麵上是帶著怒容,但內心卻是笑開了花了,劉申民啊劉申民,你這會還不得被扒層皮不可。
你說你暗諷也就罷了,隻要不點名道姓,還拿你沒轍。
陳誌是誰,你也不看看人家身上的那一長串頭銜,不說他戶部尚書,也不談他兼任的文淵閣大學士,可人家還兼著詹事府詹事呢。
詹事府詹事那可是專門為教育皇太子及宗室親王而設的正三品文官,從洪治帝還是皇太子時,陳誌就一直擔任至今。
劉申民諷刺陳誌乃是禽獸,這不是連帶著將上位的洪治帝和臨朝的德王,以及沒來的那位小太子也給罵上了嗎。
劉申民這是純圖一時口快,簡直就是在作死了。
德王朱翊鈞聽到自己老師被罵,要是還不出聲,那簡直就是被人騎著頭拉屎拉尿了,堂堂大明親王,老師被罵,這能忍!
迴過神來的劉申民冷汗刷的一下就冒了出來,心都提到嗓子眼了,這下禍從口出了,他急忙朝德王朱翊鈞躬身致歉道,“德王殿下,臣非有意冒犯,乃是無心之言,還望殿下息怒!”
“陛下,臣當真是無心之言!”
洪治帝冷哼了一聲,沒有理會,德王朱翊鈞見自己皇帝哥哥沒有表態,立刻就以勢壓人道,“無心之言,本王看來,你這廝是處心積慮已久!”
“滿朝諸公,誰人不知,陳師傅乃是陛下及諸位親王之師,你這般淩辱於帝師,可有將陛下放在眼裏!”
見德王朱翊鈞不依不饒,張居正想要出列為劉申民辯解幾句,卻被趙貞吉給悄悄拉住了袖袍,張居正看向趙貞吉,就見趙貞吉微不可察的輕搖了下頭。
張居正立刻領悟,收迴將要邁出的腳,又迴複到那副低頭看瓷磚的樣子。
劉申民這次口嗨,惹的禍實在是有點兒可大可小,就看上麵的洪治帝是怎樣一個處置法先。
畢竟這看著是在罵陳誌,難免會被洪治帝引申為劉申民是在對他洪治帝的不滿。
看似在罵陳誌,實則是在罵洪治帝了。
聽到禮部右侍郎黃立重的話,高拱就感到一陣的頭大,為這件事,他這些時日在每次五日一朝會上,都跟這些人噴得口幹舌燥。
偏偏陳誌作為當事人,還不好下場幫他,隻有陳於陛等人出聲,可這些人有些資曆還是不夠這些老家夥重。
所謂位卑則人微,人微則言輕,洪治帝又遲遲不肯就此事作出決斷,隻得苦了高拱在前跟這些人硬強嘴。
丁憂守孝,在官場上有時用好了,能將一代權臣輕鬆搞下台,有時卻又能被用來針對皇帝信重的大臣。
雖然皇帝可以奪情留置,但對於官員的名聲來說,是很致命的。
畢竟華夏自古就是以孝治天下,洪武皇帝恢複華夏之後,也是走的華夏正統路線,自然是將孝治也一同恢複。
而家中父母治喪,子女守孝三年,是硬性規定。
這不僅是道德默認,更是朝廷明令施行的法律條文,這些反對的大臣就是占據了這一法理,不斷的出來反對陳誌這個次輔被洪治帝奪情留置。
帶頭之人,就是平日裏與陳誌‘頗為友好’的內閣大臣趙貞吉與張居正兩人,這兩人是主張國朝海晏河清,政通人和,還沒到非陳誌這個次輔,而大明崩壞的地步。
全天下除了皇帝您之外,大明缺了誰,都能運轉。
陳誌老母病逝,作為大明內閣重臣,更應該帶頭遵循孝治,怎麽能奪情而不顧父母養育之恩呢!
這是說不通的,也是不能做的,讓全天下的百姓及士子如何看,難道大明的內閣次輔大臣,就是這般的不孝之人嗎!
趙貞吉和張居正抓住痛點,不斷的放大陳誌將會奪情留置的最大點去說,讓這倆人這樣說下去,陳誌不迴去丁憂三年,地球爆炸都得怪罪在他陳誌頭上了。
可高拱卻從忠君為國這點出發,不斷的嚴明立場,不是陳次輔非要留下,而是戶部如今各處審核,工期延宕,正需陳誌這個尚書監管的關鍵時刻,怎麽能因為家事而廢國事。
兩方人馬為陳誌丁憂之事,已經足足吵了快一個月了。
“陳次輔乃是我皇明之重臣,當為諸臣公之表率,且父母治喪而官員丁憂三年,乃是祖製,怎可妄改,於理不合!”
聽到黃立重又是老調重彈,高拱無語的搖了搖頭,眼神瞥向自己的學生韓楫,韓楫作為順天府尹兼刑部右侍郎,自然是有資格上殿參與朝會的。
得到師相的示意,韓楫當即就拱手出列,朝禦階上的洪治帝一拱手,麵向黃立重道,“黃侍郎之言,本官不敢苟同!”
“家事固然重要,然國事卻是關乎皇明之社稷,難道在黃侍郎眼中,可以隨時為了家事而舍棄國事不成!”
“韓侍郎此言,未免有些強詞奪理了吧,”禮部左侍郎劉申民聽到韓楫這話,當即就出來,替黃立重解圍。
“難道皇明離了陳次輔,就運轉不得了,”劉申民看向韓楫,麵帶嚴肅,“自古孝治而得仁治,丁憂之製,乃是國法,為官者更是該遵循,怎麽能說是家事。”
“若父母之恩而不報,如何可信其會忠於君王,”劉申民看向閉眼假寐的陳誌,哂笑道,“莫非是為了權勢而不舍,不顧家慈之恩,如此豈非禽獸乎!”
“劉申民,你好大的膽子!”
劉申民的這一句話才一出口,皇極殿內當即就有一個略帶沙啞但威嚴十足的話語傳出,劉申民等人朝開口之人看去,卻見是平日都隻是臨朝而不言語的德王朱翊鈞。
就見身穿赤色四爪龍袍的德王朱翊鈞一臉的怒容,目光緊緊的盯著劉申民,雙手握拳,要不是此刻是在皇極殿內開朝會,德王朱翊鈞非衝上來給劉申民暴打一頓不可。
“陳師傅乃是陛下之師,亦是本王之師,更是韓王之師,皇太子殿下見了也需稱唿一聲先生,乃是當朝德高望重之臣,你竟然肆意侮辱,莫非是欺本王年幼不成!”
高拱此刻麵上是帶著怒容,但內心卻是笑開了花了,劉申民啊劉申民,你這會還不得被扒層皮不可。
你說你暗諷也就罷了,隻要不點名道姓,還拿你沒轍。
陳誌是誰,你也不看看人家身上的那一長串頭銜,不說他戶部尚書,也不談他兼任的文淵閣大學士,可人家還兼著詹事府詹事呢。
詹事府詹事那可是專門為教育皇太子及宗室親王而設的正三品文官,從洪治帝還是皇太子時,陳誌就一直擔任至今。
劉申民諷刺陳誌乃是禽獸,這不是連帶著將上位的洪治帝和臨朝的德王,以及沒來的那位小太子也給罵上了嗎。
劉申民這是純圖一時口快,簡直就是在作死了。
德王朱翊鈞聽到自己老師被罵,要是還不出聲,那簡直就是被人騎著頭拉屎拉尿了,堂堂大明親王,老師被罵,這能忍!
迴過神來的劉申民冷汗刷的一下就冒了出來,心都提到嗓子眼了,這下禍從口出了,他急忙朝德王朱翊鈞躬身致歉道,“德王殿下,臣非有意冒犯,乃是無心之言,還望殿下息怒!”
“陛下,臣當真是無心之言!”
洪治帝冷哼了一聲,沒有理會,德王朱翊鈞見自己皇帝哥哥沒有表態,立刻就以勢壓人道,“無心之言,本王看來,你這廝是處心積慮已久!”
“滿朝諸公,誰人不知,陳師傅乃是陛下及諸位親王之師,你這般淩辱於帝師,可有將陛下放在眼裏!”
見德王朱翊鈞不依不饒,張居正想要出列為劉申民辯解幾句,卻被趙貞吉給悄悄拉住了袖袍,張居正看向趙貞吉,就見趙貞吉微不可察的輕搖了下頭。
張居正立刻領悟,收迴將要邁出的腳,又迴複到那副低頭看瓷磚的樣子。
劉申民這次口嗨,惹的禍實在是有點兒可大可小,就看上麵的洪治帝是怎樣一個處置法先。
畢竟這看著是在罵陳誌,難免會被洪治帝引申為劉申民是在對他洪治帝的不滿。
看似在罵陳誌,實則是在罵洪治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