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價格公開
大明日不落,開門,自由貿易 作者:粵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大明隆慶元年七月初,順天府香河縣李家莊
一大清早,村民便已經開始忙碌起來,在裏長的帶領下,三三兩兩的開始從自家的穀倉裏挑出早就準備好的擔子。
今天是李家莊集體約定前往集鎮售糧的日子,雖然今年的收成不錯,可農戶們麵上並沒有多少喜色。
從半月前縣衙派遣衙役到李家莊宣傳朝廷新法開始,農戶們就愁容滿麵,以前是直接以物抵稅,現在朝廷竟然開始要收銀錢了。
繳稅用銀錢對農戶們來說,特別的別扭,大明的農村集市地區,有些甚至還是以物易物,銀錢出現的頻率極少。
農戶們並不知道現在的一石糧多少錢,因為他們很久沒賣過,也沒買過。
對於依靠土地過活的農戶們來說,如果日子過到需要買糧這種地步,就說明已經是災年了。
而災年,他們還要依靠買糧,這完全就是天方夜譚的事情,如果自己的存糧耗盡,一般都是跟地主借糧,沒有那個農戶會有買糧這個念頭出現。
一來沒錢,二來沒這個習慣。
如今朝廷說不要糧布等物了,他們一時竟沒反應過來,還是裏長聚集了村民,約定全村帶上需要征繳的糧食,到集鎮上找糧商賣糧換銀。
再到那個什麽勞什子稅務所去繳田稅,有農戶起初還抱怨說朝廷不體恤百姓,搞得太麻煩,耽誤他們農活。
還是在裏長的彈壓下,才穩住這些抱怨的農戶,裏長威脅說,誰在敢滋事,以後攤派的勞役就讓誰去。
待農戶們在村頭大樹下聚集完畢後,才在裏長的帶領下,或肩挑,或雙抬,或推車的往安平鎮市集趕。
裏長坐在自家的牛車上,在牛車晃晃悠悠的行進中,不時的迴看身後的村民,以防掉隊。
裏長作為一村的大地主,擁田是整個李家莊最多的人家,他的牛車被堆放的滿滿當當,除了自家的糧,還堆放了少部分行動不便,無法一同前往繳糧的。
李家莊的這些個裏長,為人方麵還是不錯的,整個李家莊都是同姓同宗,大家相互扶持,在大明這樣的村莊十分常見。
莊內有族長等長輩坐鎮,裏長們作為大宗一支,擁田多,自然而然便被選為裏長,負責跟官府打交道。
大明是以府統縣,以縣統鄉,以鄉統裏。
明太祖朱元璋規定每一百一十戶為一裏,推丁糧多的十戶為長,其餘百戶為甲,在推百戶中丁糧多的十戶為首。
一裏有裏長甲首二人共同管理朝廷的稅賦征繳,十戶裏長甲首,十年各自輪換一次,稱為裏甲製。
農戶們從早上卯時出發,到安平鎮時,已經是辰時了,鎮市集大街上擠滿了各個村莊前來繳糧的農戶。
吵吵聲不絕於耳,農戶們遇到相熟的鄰村人,都會停下腳步寒暄幾句,詢問收成如何。
李家莊的李裏長這時就得不停地催促自己莊的農戶趕緊跟上,這樣的市集,小偷小摸的地痞無賴不少,農戶們出門在外,還是要小心著這些人的。
“老叔,林記米行的說,他們現在一石麥收壹圓,”一個小年輕快步跑來,對著坐在牛車上的李裏長道,“問了好幾家,都說一石麥收壹圓,還有說收九角的。”
李裏長聽了眉頭頓時一皺,迴望了一下蹲坐在地的身後眾人,“你去問時,賣糧的人多不?”
“不多,問的倒是多,”小年輕想了想迴道。
李裏長迴想起半月前衙役過來宣傳時,說過,如果覺得商人收購糧食價格低了,可以將糧食拉到鎮東新建的糧倉處。
那是朝廷新建的,價格公開,不會欺詐農戶雲雲。
李裏長想到這,便對著小年輕道,“順子,鎮東頭聽說新修了個糧倉,你往那去,問問一石麥,他們收多少。”
“行,老叔,我這就去。”
被叫作順子的小年輕拔腿就要跑,卻被李裏長一把拉住,“傻順子,急啥,聽老叔說。”
順子被李裏長把住,隻得停下腳步靜聽李裏長接著道,“你到了,先別急著問,先看看有沒有其他人去問,你就跟在身後聽聽。”
“記得多聽幾個,看看價格差多少,然後你再去問,把價格都記住了,然後迴來告訴老叔,路上注意著點。”
說完,李裏長從內兜掏出五文銅錢拍在順子手中,“這錢你拿著路上買幾個包子吃,記得記牢了,別一會迴來跑急忘岔了,老叔我可抽你!”
“嘿嘿,謝謝老叔,”順子看著手心的五枚銅錢,樂嗬嗬的傻笑,拍著胸脯保證道,“老叔您就放一百個心,絕對不會記岔的。”
“臭小子,去吧,”李裏長笑罵著輕踢了順子一腳。
順子揣著錢便屁顛顛的跑了,後頭蹲坐閑聊的農戶見了,都笑嗬嗬的調笑著順子,說他白得了這五文錢。
這順子是李家莊的孤兒,自小父母便雙亡,是爺爺奶奶拉扯大的,從小就受莊子裏的人接濟,和大家夥都熟絡得緊。
他因為家境的原因,自小就懂事機靈,李裏長是他爺爺的堂弟,特別的照顧他,莊子裏有什麽好處,總少不了照顧他家。
每次莊子上集鎮繳糧,都會帶上順子出來,讓他去打探些消息。
順子別了李裏長,一路快走,朝著鎮東方向一路打聽,逢人便笑,遇見年長的便叫伯叔嬸,遇見年輕的就叫大哥。
靠著一路打聽,順子沒花多久便找到了李裏長口中的鎮東糧倉處,他勒緊了褲腰帶,掏出身上出門時奶奶給的雜糧窩窩,沿著邊緣狠狠地咬了一口。
嚼著幹澀的窩窩,順子跟在人群中,朝著糧倉大門口行進,見大門處有幾個身穿布甲的兵丁值守,他沒敢往前擠,而是站在人群中,張著耳朵聽著不遠處的人交談。
“一石麥壹圓五角,”人群盡頭,坐在長條桌後的小吏不滿的對著一個老農道,“都幾個人問了幾遍了,你是老了耳背嗎!”
“誰來都是這個價,”小吏許是被問煩了,朝著人群嚷嚷道,“朝廷公倉今日價,一石麥收壹圓五角。”
“誰要賣就趕緊的,別再光問價了,沒時間在這跟你們磨嘴皮子!”
一大清早,村民便已經開始忙碌起來,在裏長的帶領下,三三兩兩的開始從自家的穀倉裏挑出早就準備好的擔子。
今天是李家莊集體約定前往集鎮售糧的日子,雖然今年的收成不錯,可農戶們麵上並沒有多少喜色。
從半月前縣衙派遣衙役到李家莊宣傳朝廷新法開始,農戶們就愁容滿麵,以前是直接以物抵稅,現在朝廷竟然開始要收銀錢了。
繳稅用銀錢對農戶們來說,特別的別扭,大明的農村集市地區,有些甚至還是以物易物,銀錢出現的頻率極少。
農戶們並不知道現在的一石糧多少錢,因為他們很久沒賣過,也沒買過。
對於依靠土地過活的農戶們來說,如果日子過到需要買糧這種地步,就說明已經是災年了。
而災年,他們還要依靠買糧,這完全就是天方夜譚的事情,如果自己的存糧耗盡,一般都是跟地主借糧,沒有那個農戶會有買糧這個念頭出現。
一來沒錢,二來沒這個習慣。
如今朝廷說不要糧布等物了,他們一時竟沒反應過來,還是裏長聚集了村民,約定全村帶上需要征繳的糧食,到集鎮上找糧商賣糧換銀。
再到那個什麽勞什子稅務所去繳田稅,有農戶起初還抱怨說朝廷不體恤百姓,搞得太麻煩,耽誤他們農活。
還是在裏長的彈壓下,才穩住這些抱怨的農戶,裏長威脅說,誰在敢滋事,以後攤派的勞役就讓誰去。
待農戶們在村頭大樹下聚集完畢後,才在裏長的帶領下,或肩挑,或雙抬,或推車的往安平鎮市集趕。
裏長坐在自家的牛車上,在牛車晃晃悠悠的行進中,不時的迴看身後的村民,以防掉隊。
裏長作為一村的大地主,擁田是整個李家莊最多的人家,他的牛車被堆放的滿滿當當,除了自家的糧,還堆放了少部分行動不便,無法一同前往繳糧的。
李家莊的這些個裏長,為人方麵還是不錯的,整個李家莊都是同姓同宗,大家相互扶持,在大明這樣的村莊十分常見。
莊內有族長等長輩坐鎮,裏長們作為大宗一支,擁田多,自然而然便被選為裏長,負責跟官府打交道。
大明是以府統縣,以縣統鄉,以鄉統裏。
明太祖朱元璋規定每一百一十戶為一裏,推丁糧多的十戶為長,其餘百戶為甲,在推百戶中丁糧多的十戶為首。
一裏有裏長甲首二人共同管理朝廷的稅賦征繳,十戶裏長甲首,十年各自輪換一次,稱為裏甲製。
農戶們從早上卯時出發,到安平鎮時,已經是辰時了,鎮市集大街上擠滿了各個村莊前來繳糧的農戶。
吵吵聲不絕於耳,農戶們遇到相熟的鄰村人,都會停下腳步寒暄幾句,詢問收成如何。
李家莊的李裏長這時就得不停地催促自己莊的農戶趕緊跟上,這樣的市集,小偷小摸的地痞無賴不少,農戶們出門在外,還是要小心著這些人的。
“老叔,林記米行的說,他們現在一石麥收壹圓,”一個小年輕快步跑來,對著坐在牛車上的李裏長道,“問了好幾家,都說一石麥收壹圓,還有說收九角的。”
李裏長聽了眉頭頓時一皺,迴望了一下蹲坐在地的身後眾人,“你去問時,賣糧的人多不?”
“不多,問的倒是多,”小年輕想了想迴道。
李裏長迴想起半月前衙役過來宣傳時,說過,如果覺得商人收購糧食價格低了,可以將糧食拉到鎮東新建的糧倉處。
那是朝廷新建的,價格公開,不會欺詐農戶雲雲。
李裏長想到這,便對著小年輕道,“順子,鎮東頭聽說新修了個糧倉,你往那去,問問一石麥,他們收多少。”
“行,老叔,我這就去。”
被叫作順子的小年輕拔腿就要跑,卻被李裏長一把拉住,“傻順子,急啥,聽老叔說。”
順子被李裏長把住,隻得停下腳步靜聽李裏長接著道,“你到了,先別急著問,先看看有沒有其他人去問,你就跟在身後聽聽。”
“記得多聽幾個,看看價格差多少,然後你再去問,把價格都記住了,然後迴來告訴老叔,路上注意著點。”
說完,李裏長從內兜掏出五文銅錢拍在順子手中,“這錢你拿著路上買幾個包子吃,記得記牢了,別一會迴來跑急忘岔了,老叔我可抽你!”
“嘿嘿,謝謝老叔,”順子看著手心的五枚銅錢,樂嗬嗬的傻笑,拍著胸脯保證道,“老叔您就放一百個心,絕對不會記岔的。”
“臭小子,去吧,”李裏長笑罵著輕踢了順子一腳。
順子揣著錢便屁顛顛的跑了,後頭蹲坐閑聊的農戶見了,都笑嗬嗬的調笑著順子,說他白得了這五文錢。
這順子是李家莊的孤兒,自小父母便雙亡,是爺爺奶奶拉扯大的,從小就受莊子裏的人接濟,和大家夥都熟絡得緊。
他因為家境的原因,自小就懂事機靈,李裏長是他爺爺的堂弟,特別的照顧他,莊子裏有什麽好處,總少不了照顧他家。
每次莊子上集鎮繳糧,都會帶上順子出來,讓他去打探些消息。
順子別了李裏長,一路快走,朝著鎮東方向一路打聽,逢人便笑,遇見年長的便叫伯叔嬸,遇見年輕的就叫大哥。
靠著一路打聽,順子沒花多久便找到了李裏長口中的鎮東糧倉處,他勒緊了褲腰帶,掏出身上出門時奶奶給的雜糧窩窩,沿著邊緣狠狠地咬了一口。
嚼著幹澀的窩窩,順子跟在人群中,朝著糧倉大門口行進,見大門處有幾個身穿布甲的兵丁值守,他沒敢往前擠,而是站在人群中,張著耳朵聽著不遠處的人交談。
“一石麥壹圓五角,”人群盡頭,坐在長條桌後的小吏不滿的對著一個老農道,“都幾個人問了幾遍了,你是老了耳背嗎!”
“誰來都是這個價,”小吏許是被問煩了,朝著人群嚷嚷道,“朝廷公倉今日價,一石麥收壹圓五角。”
“誰要賣就趕緊的,別再光問價了,沒時間在這跟你們磨嘴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