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字營三次突圍,都被革命軍打敗,已經陷入絕境,到了崩潰的邊緣。曾國荃返迴金牛鎮大營,立即召集部將,詢問部隊戰損情況。
情況相當糟糕,吉字營原本共有十二員統領,每個統領下轄兩三幹戰兵、一幹餘軍夫。晚上開會時,十二個統領隻來了六個。
其中,水營統領羅逢元、長勝營統領朱洪章、陸營統領朱南桂投敵,騎兵統領伍維壽戰死,陸營統領蕭慶衍傷重昏迷。另有一個陸營統領張詩日,擅長防禦和挖掘地道,禦賜“毅勇巴圖魯”稱號,已經失蹤。
再問各營兵馬,則普遍傷亡慘重,大概隻有四五成的人馬可以出戰。原本吉字營有三萬戰兵,現在已經不足一萬五了。
雖已迴到中軍帳內,曾國荃依然一身行裝,手槍不離身。以往時,他一打過仗,就要換下便服,在中軍帳內痛飲三杯。此刻,他神色凝重,再沒有了以前從容灑脫的樣子。
眾將剛從戰場上下來,個個灰頭士臉,有人身上還掛了彩。曾國荃環視眾將,略一寒暄,便直言不諱地說道:
“諸位,剛才這一仗打得十分艱難。粵匪主力已經趕到,陸戰隊當西麵,步四師當東麵。此為大家所親見,也為斥候所確證。吉字營該何去何從,大家有何意見?”
曾國荃生性高傲,“少年奇氣,倜儻不群”。在那個時代,科舉考試極難,曾國荃在大哥的指引下,拜羅澤南為師,在二十四歲那年參加湘潭府府試,拔為第一名。
不過,他並不是讀書的材料,此後一直藉藉無名。曾國藩丁憂迴籍,創建湘軍,曾國荃也躍躍欲試,一直盼著帶兵打仗,建立軍功。
彼時,朝廷猜忌,地方督撫又不配合,曾國藩處境艱難,不想讓弟弟趟這個渾水。曾國藩希望弟弟能夠像他那樣,走科舉正途,不許他參加湘軍。
曾國荃是曾國藩的四弟,在族中排行老九。在儒家事兄如父的倫理下,曾國荃隻得蟄伏鄉間,鬱鬱不得誌。
沒過幾年,曾國藩被困於江西南昌。朝廷有意牽製曾國藩,對羅澤南、胡林翼等湘軍大佬多有鼓勵。曾國藩在南昌時,急調羅澤南、塔齊布等大將救援。
那時,羅澤南正在圍攻武昌,塔齊布正在圍攻九江,都不願出兵救援曾國藩。要不是天京事變爆發,說不定曾國藩就要折戟南昌了。
受此刺激,曾國藩允許曾國荃出山。曾國荃欣喜若狂,與黃冕一拍即合。當時,黃冕擔任江西吉安府知府,江西全境大部分已被太平軍攻陷,吉安也不例外。
黃冕幫曾國荃籌餉,曾國荃募集了一支三幹人的湘軍,一戰而克吉安,令曾國藩刮目相看。曾國荃的湘軍,從吉安起家,從此便稱為“吉字營”。
兩三年下來,吉字營不斷膨脹。曾國荃也很受曆練,足以獨當一麵,成為湘軍中第一流的戰將。
曾國藩對這個弟弟很偏愛,不遺餘力支持吉字營,把他的帶兵之道、為官之法、處世之方,甚至是如何寫奏折,如何與地方官員打交道,如何駕馭部下,都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他。
曾國荃也不再是那個初出茅廬的毛頭小子,已經頗有城府。麵對當前的窘境,他沉著冷靜,先讓部下發表意見,好為自己留下轉圜的餘地。
吉字營統領多為猛將,說話辦事直來直去。可今天情況特殊,敗軍之將不敢言勇,部下們臉上無光,除了投降、潰逃,也想不出其他的辦法。
眼見部下都不言語,曾國荃打破沉默,問道:“各營的防禦如何?今夜能保無虞嗎?”
這個問題不難迴答。陳家堰失守後,張詩日負責抵禦東麵之敵。張詩日失蹤後,曾國荃委托李臣典防禦東麵。這是個相當緊要的位置,一旦李臣典再失守,革命軍就能突入金牛鎮,端掉吉字營老巢了。
李臣典先發言,說道:“陳家堰這個天險,已被粵匪奪據。我們隻能堅守陣地,防止粵匪擴大缺口,突入金牛鎮。但粵匪大隊正在趕來,我軍難以支撐,恐怕撐不到後天。”
李臣典絲毫不提奪迴陳家堰的事,足見他態度悲觀。蕭孚泗與李臣典,是吉字營中最勇猛的統領,被曾國荃視為左右手。李臣典守衛東麵,蕭孚泗守衛西麵。
蕭孚泗則說:“我軍今日在西麵與粵匪大戰,先勝後敗。粵匪新得幾幹名援軍,又有船隻來往於梁子河、高橋河,彈藥充足。
“我軍恐非其對手,隻能深挖戰壕,築牢營壘。希望明天能夠擋住粵匪的進攻。”
湘軍最擅長結硬寨、打呆仗,吉字營更以“鐵桶圍城”戰術威震太平軍。吉字營各營都擅長修築營壘。這種以木料、泥士為基礎原料修築的營壘,對付太平軍頗為有效,在革命軍麵前卻就不值一提了。
其他各個統領紛紛發言,雖不明言投降,卻刻意強調革命軍之強大、吉字營傷亡之慘重。
眾說紛紜,令曾國荃有些反感。他不動聲色,說道:“今日到此境地,我們也不必再諱言了。西麵的粵匪等來了援軍,又得到了彈藥補給。東麵的粵匪又源源不斷地開抵過來,斷了我們的退路。
“如今,吉字營是進退兩難,彈盡援絕。最多明天一天,我們就會被粵匪徹底合圍。大家的意思,我也聽出來了,敵強我弱,守是守不住的。
“武昌那邊,由湖廣總督官文、荊州將軍綿洵這兩個滿洲老小兒主事。指望他們發兵來援,是萬萬不可能的。我大哥又在長江北岸,鞭長莫及……”
剛講到這兒,一員大將闖入大營,在帳外就大喊道:“九帥,我迴來了!”
眾人喜出望外,因為這聲音正出自統領張詩日。大家都以為他失蹤了,沒想到他還活著。
曾國荃也激動地從座位上站了起來。不過,戰場詭譎多變,誰也不敢確定張詩日經曆了什麽。或許,他已經接觸到了革命軍。
曾國荃冷靜了下來,坐迴位置。隻見張詩日一身農民裝束,沒等他發問,張詩日便說道:“九帥,我打扮成平民,混入到敵後,發現大洪山上有多條小道,既可向東通向鄭家堰,也可向南通往鹹寧縣城。”
大洪山上存在小道,這本不稀奇。前天革命軍攻下鄭家堰,就是走了大洪山上的小道。關鍵是,山間小道崎嶇難行,一晚上走不了多少人。
若要走小道向南逃往鹹寧,曾國荃一晚上最多隻能帶走一兩幹人。帶這麽點人迴去,相當於全軍覆沒,就算逃到了長沙,也會被時人所輕視。
若要走小道潛往鄭家堰,以吉字營當下的實力,並無把握奪下鄭家堰。就算奪下了鄭家堰,吉字營也難以順利從鄭家堰方向突圍。不過,鄭家堰處的革命軍沒有鐵絲網,利於湘軍突圍。
而且,張詩日所說是否屬實,也有待證實。時間正在快速流逝,革命軍步四師也在源源不斷地開往金牛鎮前線。兵力此消彼長,越是拖延時間,對吉字營就越為不利。
曾國荃毅然說道:“現在,擺在我軍麵前,隻有三條路可走。第一,等明天天亮後,向革命軍請降。第二,趁著天黑,再組織一波敢死隊,突圍點選在鄭家堰為宜。第三,走山間小道,向鹹寧方向逃命,能走一點是一點。大家按官職大小,每個人都發表下意見。”
張詩日和蕭孚泗主張重奪鄭家堰,嚐試從東麵突圍。李臣典則主張走小道逃迴湖南,再圖東山再起。其餘三個統領,則主張向革命軍投降。
部將意見不一,把目光都投向曾國荃。曾國荃心煩意亂,努力迴想曾國藩,迴憶他的決斷之道。
他想起曾國藩說過,一個好的統帥,必須果於決斷,不能讓部將懷疑自己猶豫不決。而統帥之成為統帥,全在於手下的兵馬,兵馬一失,統帥也就一文不值了。
眼看部將們已經露出猶疑的目光,曾國荃知道,自己必須速作決斷,不能再有絲毫的猶豫。他正了正身子,說道:
“各位,當初我做統領時,就給手下的營官發過誓,將來有福同享,有難同當。你們幾個統領,當時還不顯名,有的是哨官,有的是隊長,還有的隻是個大頭兵。
“兩年多下來,吉字營由小變大,在於大家作戰勇猛,但最重要的是,在於各營團結如一。一旦吉字營渙散下來,各營各行其是,吉字營就要垮了。
“因此,不管是戰是和,是勝是敗,吉字營必須保持團結,牢固如一。我下令,今晚由張詩日率一支敢死隊,走山間小道,偷襲鄭家堰。蕭孚泗率軍正麵進攻,配合張詩日襲占鄭家堰。
“至明天上午九時,若不能攻下鄭家堰,就停止軍事行動。全軍必須聽從我的命令,各營不準自行其是。屆時,就由李臣典負責,與李秀成議和。”
情況相當糟糕,吉字營原本共有十二員統領,每個統領下轄兩三幹戰兵、一幹餘軍夫。晚上開會時,十二個統領隻來了六個。
其中,水營統領羅逢元、長勝營統領朱洪章、陸營統領朱南桂投敵,騎兵統領伍維壽戰死,陸營統領蕭慶衍傷重昏迷。另有一個陸營統領張詩日,擅長防禦和挖掘地道,禦賜“毅勇巴圖魯”稱號,已經失蹤。
再問各營兵馬,則普遍傷亡慘重,大概隻有四五成的人馬可以出戰。原本吉字營有三萬戰兵,現在已經不足一萬五了。
雖已迴到中軍帳內,曾國荃依然一身行裝,手槍不離身。以往時,他一打過仗,就要換下便服,在中軍帳內痛飲三杯。此刻,他神色凝重,再沒有了以前從容灑脫的樣子。
眾將剛從戰場上下來,個個灰頭士臉,有人身上還掛了彩。曾國荃環視眾將,略一寒暄,便直言不諱地說道:
“諸位,剛才這一仗打得十分艱難。粵匪主力已經趕到,陸戰隊當西麵,步四師當東麵。此為大家所親見,也為斥候所確證。吉字營該何去何從,大家有何意見?”
曾國荃生性高傲,“少年奇氣,倜儻不群”。在那個時代,科舉考試極難,曾國荃在大哥的指引下,拜羅澤南為師,在二十四歲那年參加湘潭府府試,拔為第一名。
不過,他並不是讀書的材料,此後一直藉藉無名。曾國藩丁憂迴籍,創建湘軍,曾國荃也躍躍欲試,一直盼著帶兵打仗,建立軍功。
彼時,朝廷猜忌,地方督撫又不配合,曾國藩處境艱難,不想讓弟弟趟這個渾水。曾國藩希望弟弟能夠像他那樣,走科舉正途,不許他參加湘軍。
曾國荃是曾國藩的四弟,在族中排行老九。在儒家事兄如父的倫理下,曾國荃隻得蟄伏鄉間,鬱鬱不得誌。
沒過幾年,曾國藩被困於江西南昌。朝廷有意牽製曾國藩,對羅澤南、胡林翼等湘軍大佬多有鼓勵。曾國藩在南昌時,急調羅澤南、塔齊布等大將救援。
那時,羅澤南正在圍攻武昌,塔齊布正在圍攻九江,都不願出兵救援曾國藩。要不是天京事變爆發,說不定曾國藩就要折戟南昌了。
受此刺激,曾國藩允許曾國荃出山。曾國荃欣喜若狂,與黃冕一拍即合。當時,黃冕擔任江西吉安府知府,江西全境大部分已被太平軍攻陷,吉安也不例外。
黃冕幫曾國荃籌餉,曾國荃募集了一支三幹人的湘軍,一戰而克吉安,令曾國藩刮目相看。曾國荃的湘軍,從吉安起家,從此便稱為“吉字營”。
兩三年下來,吉字營不斷膨脹。曾國荃也很受曆練,足以獨當一麵,成為湘軍中第一流的戰將。
曾國藩對這個弟弟很偏愛,不遺餘力支持吉字營,把他的帶兵之道、為官之法、處世之方,甚至是如何寫奏折,如何與地方官員打交道,如何駕馭部下,都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他。
曾國荃也不再是那個初出茅廬的毛頭小子,已經頗有城府。麵對當前的窘境,他沉著冷靜,先讓部下發表意見,好為自己留下轉圜的餘地。
吉字營統領多為猛將,說話辦事直來直去。可今天情況特殊,敗軍之將不敢言勇,部下們臉上無光,除了投降、潰逃,也想不出其他的辦法。
眼見部下都不言語,曾國荃打破沉默,問道:“各營的防禦如何?今夜能保無虞嗎?”
這個問題不難迴答。陳家堰失守後,張詩日負責抵禦東麵之敵。張詩日失蹤後,曾國荃委托李臣典防禦東麵。這是個相當緊要的位置,一旦李臣典再失守,革命軍就能突入金牛鎮,端掉吉字營老巢了。
李臣典先發言,說道:“陳家堰這個天險,已被粵匪奪據。我們隻能堅守陣地,防止粵匪擴大缺口,突入金牛鎮。但粵匪大隊正在趕來,我軍難以支撐,恐怕撐不到後天。”
李臣典絲毫不提奪迴陳家堰的事,足見他態度悲觀。蕭孚泗與李臣典,是吉字營中最勇猛的統領,被曾國荃視為左右手。李臣典守衛東麵,蕭孚泗守衛西麵。
蕭孚泗則說:“我軍今日在西麵與粵匪大戰,先勝後敗。粵匪新得幾幹名援軍,又有船隻來往於梁子河、高橋河,彈藥充足。
“我軍恐非其對手,隻能深挖戰壕,築牢營壘。希望明天能夠擋住粵匪的進攻。”
湘軍最擅長結硬寨、打呆仗,吉字營更以“鐵桶圍城”戰術威震太平軍。吉字營各營都擅長修築營壘。這種以木料、泥士為基礎原料修築的營壘,對付太平軍頗為有效,在革命軍麵前卻就不值一提了。
其他各個統領紛紛發言,雖不明言投降,卻刻意強調革命軍之強大、吉字營傷亡之慘重。
眾說紛紜,令曾國荃有些反感。他不動聲色,說道:“今日到此境地,我們也不必再諱言了。西麵的粵匪等來了援軍,又得到了彈藥補給。東麵的粵匪又源源不斷地開抵過來,斷了我們的退路。
“如今,吉字營是進退兩難,彈盡援絕。最多明天一天,我們就會被粵匪徹底合圍。大家的意思,我也聽出來了,敵強我弱,守是守不住的。
“武昌那邊,由湖廣總督官文、荊州將軍綿洵這兩個滿洲老小兒主事。指望他們發兵來援,是萬萬不可能的。我大哥又在長江北岸,鞭長莫及……”
剛講到這兒,一員大將闖入大營,在帳外就大喊道:“九帥,我迴來了!”
眾人喜出望外,因為這聲音正出自統領張詩日。大家都以為他失蹤了,沒想到他還活著。
曾國荃也激動地從座位上站了起來。不過,戰場詭譎多變,誰也不敢確定張詩日經曆了什麽。或許,他已經接觸到了革命軍。
曾國荃冷靜了下來,坐迴位置。隻見張詩日一身農民裝束,沒等他發問,張詩日便說道:“九帥,我打扮成平民,混入到敵後,發現大洪山上有多條小道,既可向東通向鄭家堰,也可向南通往鹹寧縣城。”
大洪山上存在小道,這本不稀奇。前天革命軍攻下鄭家堰,就是走了大洪山上的小道。關鍵是,山間小道崎嶇難行,一晚上走不了多少人。
若要走小道向南逃往鹹寧,曾國荃一晚上最多隻能帶走一兩幹人。帶這麽點人迴去,相當於全軍覆沒,就算逃到了長沙,也會被時人所輕視。
若要走小道潛往鄭家堰,以吉字營當下的實力,並無把握奪下鄭家堰。就算奪下了鄭家堰,吉字營也難以順利從鄭家堰方向突圍。不過,鄭家堰處的革命軍沒有鐵絲網,利於湘軍突圍。
而且,張詩日所說是否屬實,也有待證實。時間正在快速流逝,革命軍步四師也在源源不斷地開往金牛鎮前線。兵力此消彼長,越是拖延時間,對吉字營就越為不利。
曾國荃毅然說道:“現在,擺在我軍麵前,隻有三條路可走。第一,等明天天亮後,向革命軍請降。第二,趁著天黑,再組織一波敢死隊,突圍點選在鄭家堰為宜。第三,走山間小道,向鹹寧方向逃命,能走一點是一點。大家按官職大小,每個人都發表下意見。”
張詩日和蕭孚泗主張重奪鄭家堰,嚐試從東麵突圍。李臣典則主張走小道逃迴湖南,再圖東山再起。其餘三個統領,則主張向革命軍投降。
部將意見不一,把目光都投向曾國荃。曾國荃心煩意亂,努力迴想曾國藩,迴憶他的決斷之道。
他想起曾國藩說過,一個好的統帥,必須果於決斷,不能讓部將懷疑自己猶豫不決。而統帥之成為統帥,全在於手下的兵馬,兵馬一失,統帥也就一文不值了。
眼看部將們已經露出猶疑的目光,曾國荃知道,自己必須速作決斷,不能再有絲毫的猶豫。他正了正身子,說道:
“各位,當初我做統領時,就給手下的營官發過誓,將來有福同享,有難同當。你們幾個統領,當時還不顯名,有的是哨官,有的是隊長,還有的隻是個大頭兵。
“兩年多下來,吉字營由小變大,在於大家作戰勇猛,但最重要的是,在於各營團結如一。一旦吉字營渙散下來,各營各行其是,吉字營就要垮了。
“因此,不管是戰是和,是勝是敗,吉字營必須保持團結,牢固如一。我下令,今晚由張詩日率一支敢死隊,走山間小道,偷襲鄭家堰。蕭孚泗率軍正麵進攻,配合張詩日襲占鄭家堰。
“至明天上午九時,若不能攻下鄭家堰,就停止軍事行動。全軍必須聽從我的命令,各營不準自行其是。屆時,就由李臣典負責,與李秀成議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