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烈文的分析,無疑是正確的。這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看問題十分透徹,儼然已是曾國藩麾下數一數二的幕僚。
曾國藩已經決定,無論如何都要與胡林翼達成一致,把湘軍合兵一處。至於湘軍指揮權,他能爭取到則最好,爭取不到則不妨讓給胡林翼。
真正的問題是:湘軍下一步該打武昌?還是該打九江?
曾國藩思考良久,有些取舍不下。一陣寒風吹來,曾國藩忍不住打了個哆嗦。
他有個貼身的仆人,名叫曾福,自曾國藩做京官時,便一直跟著他。
曾福湊了過來,問道:“大帥,要不要去前麵的鎮子上找輛馬車?”
騎馬是個體力活,大冷天騎馬更加難受。這幾年,曾國藩帶兵與太平軍、革命軍作戰,身體更加衰頹,換乘馬車會更舒服一些。
曾國藩從沉思中反應過來,說道:“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道路難行,馬車就算了吧。何況,兄弟們都騎著馬,我又怎麽好意思坐車?”
大帥不坐馬車,更不會坐轎。曾福熟悉曾國藩的為人,騎馬退了下去。他從行李中找到三個小銅爐,在裏麵加了木炭,引燃後拿給了曾國藩、劉蓉、趙烈文三人。
有小銅爐在手,曾國藩手中的韁繩也放鬆了。戰馬一路奔波,趁機偷懶,降低了速度。
曾國藩感到了些許暖意,心情也舒暢不少。他問劉蓉和趙烈文道:“依二位高見,湘軍合兵一處後,該著眼武昌,還是九江?”
劉蓉一向謹慎,從不輕易表態,便對趙烈文說道:“惠甫,你先說。”
趙烈文當仁不讓,說道:“愚以為,還是要著眼武昌。《讀史方輿紀要》中論及湖北,說湖北‘山川險固,自古稱雄武焉。中原有事,蓋必爭之地也’。
“又說‘湖廣之形勝,在武昌乎?在襄陽乎?抑荊州乎?曰:以天下言之,則重在襄陽;以東南言之,則重在武昌;以湖廣言之,則重在荊州’。
“由此推論,若把東南戰局看作一局棋,武昌則為‘棋眼’,牽動東南全局。如今,天下大半仍歸大清,湖廣大半仍在貺帥掌握之中。東南大半,卻已淪於楊氏之手。
“東南的戰局已成危局,必須緊扣棋眼,集中全部兵力攻克武昌。然後,咱們立足兩湖,肅清兩湖,方有對抗革命軍的希望。”
劉蓉讚同趙烈文的意思,說道:“武昌位於九江上遊,自古在長期流域用兵,無不要搶占上遊,取居高臨下、高屋建瓴之勢。若湘軍舍武昌而攻九江,無異於舍本逐末。
“其次,湖南是湘軍的大後方,與湖北、江西同時接壤,卻與湖北的聯係更為緊密。湘軍以湖北為主戰場,後勤供應更加方便。
“再次,滌帥與貺帥是湘軍的兩雄,都公忠體國、顧全大局。兩軍合兵一處,若以湖北為戰場,則是滌帥牽就貺帥。
“論資曆,論威望,貺帥都不如滌帥。滌帥既已向貺帥讓步,貺帥自當投桃報李,把湘軍指揮權讓給滌帥。”
曾國藩眼前一亮,頗為心動。他長期擔任湘軍統帥,卻一向苦於事權不一,處處掣肘,一度產生過撂挑子的想法。
如果湘軍合兵一處,由曾國藩統一指揮兩部湘軍,不僅對戰局有利,亦對曾國藩的威信有利。
薑還是老的辣。這一層想法,趙烈文卻不曾想到。他不由得暗自佩服劉蓉,說道:
“霞仙兄說得極是。貺帥雖有才具,卻身體衰弱,難勝煩劇。若請他坐鎮後方,為前方調度兵馬糧草,倒也合適。
“滌帥可以坐鎮前方,無後顧之憂,統一指揮前線各路兵馬,集中精力對付革命軍。這是個兩全其美的辦法,請滌帥勿要固辭。”
曾國藩已經心動,卻說道:“到了湖北,再與潤芝麵談吧。”
大計已定,曾國藩的情緒舒緩不少。三人聊起湘軍,不由得點評起各路湘軍大將。
曾國藩創辦湘軍之初,麾下共有四員大將。陸軍有兩員,一為羅澤南,二為塔齊布。
羅澤南堪稱是湘軍第一悍將,手下營官多為其弟子,包括李續賓、李續宜、蔣益澧、楊昌浚等。他是曾國藩的好友,與曾國藩一樣都是湖南湘鄉人。
曾國藩為培養曾國荃、曾國華等弟弟,亦讓他們拜羅澤南為師。
此人學問很高,又講究經世致用,在湖南名氣很大。因湖南內亂不已,羅澤南很早就辦起了團練。曾國藩創建湘軍陸軍,並非白手起家,而是在羅澤南的團練基礎上建立起來的。
塔齊布是滿人,原是湖南綠營下級軍官。曾國藩創建湘軍之始,擔心朝廷猜忌自己,刻意提拔塔齊布,讓塔齊布擔任湘軍大將。
塔齊布才能一般,勇於衝鋒陷陣,拙於運籌帷幄。但他很有自知之明,對曾國藩執禮甚恭。
受曾國藩的提攜,他官職一度在曾國藩之上。但即便如此,他在曾國藩麵前就像一員裨將,毫無架子。因此,曾國藩甚是賞識塔齊布。
湘軍水師也有兩員大將,一為彭玉麟,一為楊載福,皆智勇雙全,是不世出的奇才。
彭玉麟生員出身,楊載福行伍出身,兩人不相上下。若非要比出高下,總體上,彭玉麟勝在謀略文采,楊載福勝在勇猛剛強。
彭玉麟和楊載福起初都是湘軍水師中下級軍官,經過嶽州之戰,褚汝航等水師大將陣亡,兩人大放異彩,被曾國藩大膽提拔為湘軍水師統帥。
彭玉麟是晚清中興名臣,與曾國藩、胡林翼、李鴻章、左宗棠等湘淮大佬齊名。
他一生六辭高官,不置私產,不近女色,癡愛梅花,癡念梅姑,是一個真正的報國真忠臣、剛正真丈夫、淡泊真名士、癡情真男兒。
楊烜穿越之前,便非常崇敬彭玉麟。他建號稱帝後,一度寫信給彭玉麟,請他棄暗投明。
這也不是沒有可能。彭玉麟剛直不阿,早就看不慣腐敗無能的清政府,不願做清朝的官員。他還曾勸告曾國藩稱帝,一生以天下蒼生為重,並不盲目忠君。
至於楊載福,也是智勇雙全。隻不過他文采一般,身體又多病,最後位至陝甘總督。
楊載福的私德非常清正,平時沉默寡言,謹言慎行。他戎馬一生,位列督撫,經手的銀子上千萬兩,自己卻毫不貪墨,和彭玉麟一樣不治私產。
(曆史上,從陝甘總督任上致仕後,楊載福日子過得十分拮據,不得不跑到四川找老部下鮑超化緣。鮑超府中的門子見他衣著簡陋,如同鄉下老農,根本就不搭理楊載福。
(楊載福也不廢話,賴在鮑府門口不走。門子隻好向鮑超報告。鮑超問過來人長相,慌忙出門迎接楊載福,奉送老上級一萬兩銀子。)
這四員湘軍大將,掌握了湘軍最精銳的部隊。其中,羅澤南和彭玉麟隸屬於胡林翼,配置在湖北戰場;塔齊布和楊載福隸屬於曾國藩,配置在江西戰場。
除此之下,湘軍中還有一支楚勇,不妨稱之為江劉係。江指的是江忠源,劉指的是劉長佑。
江劉係湘軍,堪稱是湘軍鼻祖。曾國藩還在做京官時,江忠源便創辦了楚勇,在湖南、廣西鎮壓農民起義。
這一派領袖人物先是江忠源,後是劉長佑,大將有江忠義、江忠濟、江忠濬、江忠淑、劉坤一、蕭啟江、田興恕等。
江忠源最早與太平軍作戰,最早擔任督撫,最早認識到水師的重要性。在他的力勸之下,曾國藩才開始著手創辦水師,將水師獨立於陸師。
去年,江忠源在皖北戰死,劉長佑接管江劉係湘軍。但劉長佑的威望不如江忠源,江忠源的兄弟們,如江忠義、江忠濟等並不服他。
因戰事緊急,江氏兄弟帶領兵馬歸屬了胡林翼。劉長佑、劉坤一叔侄,則帶領兵馬歸屬了曾國藩。江劉派湘軍,實際上已經分裂,稱不上派係了。
曾國藩已經決定,無論如何都要與胡林翼達成一致,把湘軍合兵一處。至於湘軍指揮權,他能爭取到則最好,爭取不到則不妨讓給胡林翼。
真正的問題是:湘軍下一步該打武昌?還是該打九江?
曾國藩思考良久,有些取舍不下。一陣寒風吹來,曾國藩忍不住打了個哆嗦。
他有個貼身的仆人,名叫曾福,自曾國藩做京官時,便一直跟著他。
曾福湊了過來,問道:“大帥,要不要去前麵的鎮子上找輛馬車?”
騎馬是個體力活,大冷天騎馬更加難受。這幾年,曾國藩帶兵與太平軍、革命軍作戰,身體更加衰頹,換乘馬車會更舒服一些。
曾國藩從沉思中反應過來,說道:“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道路難行,馬車就算了吧。何況,兄弟們都騎著馬,我又怎麽好意思坐車?”
大帥不坐馬車,更不會坐轎。曾福熟悉曾國藩的為人,騎馬退了下去。他從行李中找到三個小銅爐,在裏麵加了木炭,引燃後拿給了曾國藩、劉蓉、趙烈文三人。
有小銅爐在手,曾國藩手中的韁繩也放鬆了。戰馬一路奔波,趁機偷懶,降低了速度。
曾國藩感到了些許暖意,心情也舒暢不少。他問劉蓉和趙烈文道:“依二位高見,湘軍合兵一處後,該著眼武昌,還是九江?”
劉蓉一向謹慎,從不輕易表態,便對趙烈文說道:“惠甫,你先說。”
趙烈文當仁不讓,說道:“愚以為,還是要著眼武昌。《讀史方輿紀要》中論及湖北,說湖北‘山川險固,自古稱雄武焉。中原有事,蓋必爭之地也’。
“又說‘湖廣之形勝,在武昌乎?在襄陽乎?抑荊州乎?曰:以天下言之,則重在襄陽;以東南言之,則重在武昌;以湖廣言之,則重在荊州’。
“由此推論,若把東南戰局看作一局棋,武昌則為‘棋眼’,牽動東南全局。如今,天下大半仍歸大清,湖廣大半仍在貺帥掌握之中。東南大半,卻已淪於楊氏之手。
“東南的戰局已成危局,必須緊扣棋眼,集中全部兵力攻克武昌。然後,咱們立足兩湖,肅清兩湖,方有對抗革命軍的希望。”
劉蓉讚同趙烈文的意思,說道:“武昌位於九江上遊,自古在長期流域用兵,無不要搶占上遊,取居高臨下、高屋建瓴之勢。若湘軍舍武昌而攻九江,無異於舍本逐末。
“其次,湖南是湘軍的大後方,與湖北、江西同時接壤,卻與湖北的聯係更為緊密。湘軍以湖北為主戰場,後勤供應更加方便。
“再次,滌帥與貺帥是湘軍的兩雄,都公忠體國、顧全大局。兩軍合兵一處,若以湖北為戰場,則是滌帥牽就貺帥。
“論資曆,論威望,貺帥都不如滌帥。滌帥既已向貺帥讓步,貺帥自當投桃報李,把湘軍指揮權讓給滌帥。”
曾國藩眼前一亮,頗為心動。他長期擔任湘軍統帥,卻一向苦於事權不一,處處掣肘,一度產生過撂挑子的想法。
如果湘軍合兵一處,由曾國藩統一指揮兩部湘軍,不僅對戰局有利,亦對曾國藩的威信有利。
薑還是老的辣。這一層想法,趙烈文卻不曾想到。他不由得暗自佩服劉蓉,說道:
“霞仙兄說得極是。貺帥雖有才具,卻身體衰弱,難勝煩劇。若請他坐鎮後方,為前方調度兵馬糧草,倒也合適。
“滌帥可以坐鎮前方,無後顧之憂,統一指揮前線各路兵馬,集中精力對付革命軍。這是個兩全其美的辦法,請滌帥勿要固辭。”
曾國藩已經心動,卻說道:“到了湖北,再與潤芝麵談吧。”
大計已定,曾國藩的情緒舒緩不少。三人聊起湘軍,不由得點評起各路湘軍大將。
曾國藩創辦湘軍之初,麾下共有四員大將。陸軍有兩員,一為羅澤南,二為塔齊布。
羅澤南堪稱是湘軍第一悍將,手下營官多為其弟子,包括李續賓、李續宜、蔣益澧、楊昌浚等。他是曾國藩的好友,與曾國藩一樣都是湖南湘鄉人。
曾國藩為培養曾國荃、曾國華等弟弟,亦讓他們拜羅澤南為師。
此人學問很高,又講究經世致用,在湖南名氣很大。因湖南內亂不已,羅澤南很早就辦起了團練。曾國藩創建湘軍陸軍,並非白手起家,而是在羅澤南的團練基礎上建立起來的。
塔齊布是滿人,原是湖南綠營下級軍官。曾國藩創建湘軍之始,擔心朝廷猜忌自己,刻意提拔塔齊布,讓塔齊布擔任湘軍大將。
塔齊布才能一般,勇於衝鋒陷陣,拙於運籌帷幄。但他很有自知之明,對曾國藩執禮甚恭。
受曾國藩的提攜,他官職一度在曾國藩之上。但即便如此,他在曾國藩麵前就像一員裨將,毫無架子。因此,曾國藩甚是賞識塔齊布。
湘軍水師也有兩員大將,一為彭玉麟,一為楊載福,皆智勇雙全,是不世出的奇才。
彭玉麟生員出身,楊載福行伍出身,兩人不相上下。若非要比出高下,總體上,彭玉麟勝在謀略文采,楊載福勝在勇猛剛強。
彭玉麟和楊載福起初都是湘軍水師中下級軍官,經過嶽州之戰,褚汝航等水師大將陣亡,兩人大放異彩,被曾國藩大膽提拔為湘軍水師統帥。
彭玉麟是晚清中興名臣,與曾國藩、胡林翼、李鴻章、左宗棠等湘淮大佬齊名。
他一生六辭高官,不置私產,不近女色,癡愛梅花,癡念梅姑,是一個真正的報國真忠臣、剛正真丈夫、淡泊真名士、癡情真男兒。
楊烜穿越之前,便非常崇敬彭玉麟。他建號稱帝後,一度寫信給彭玉麟,請他棄暗投明。
這也不是沒有可能。彭玉麟剛直不阿,早就看不慣腐敗無能的清政府,不願做清朝的官員。他還曾勸告曾國藩稱帝,一生以天下蒼生為重,並不盲目忠君。
至於楊載福,也是智勇雙全。隻不過他文采一般,身體又多病,最後位至陝甘總督。
楊載福的私德非常清正,平時沉默寡言,謹言慎行。他戎馬一生,位列督撫,經手的銀子上千萬兩,自己卻毫不貪墨,和彭玉麟一樣不治私產。
(曆史上,從陝甘總督任上致仕後,楊載福日子過得十分拮據,不得不跑到四川找老部下鮑超化緣。鮑超府中的門子見他衣著簡陋,如同鄉下老農,根本就不搭理楊載福。
(楊載福也不廢話,賴在鮑府門口不走。門子隻好向鮑超報告。鮑超問過來人長相,慌忙出門迎接楊載福,奉送老上級一萬兩銀子。)
這四員湘軍大將,掌握了湘軍最精銳的部隊。其中,羅澤南和彭玉麟隸屬於胡林翼,配置在湖北戰場;塔齊布和楊載福隸屬於曾國藩,配置在江西戰場。
除此之下,湘軍中還有一支楚勇,不妨稱之為江劉係。江指的是江忠源,劉指的是劉長佑。
江劉係湘軍,堪稱是湘軍鼻祖。曾國藩還在做京官時,江忠源便創辦了楚勇,在湖南、廣西鎮壓農民起義。
這一派領袖人物先是江忠源,後是劉長佑,大將有江忠義、江忠濟、江忠濬、江忠淑、劉坤一、蕭啟江、田興恕等。
江忠源最早與太平軍作戰,最早擔任督撫,最早認識到水師的重要性。在他的力勸之下,曾國藩才開始著手創辦水師,將水師獨立於陸師。
去年,江忠源在皖北戰死,劉長佑接管江劉係湘軍。但劉長佑的威望不如江忠源,江忠源的兄弟們,如江忠義、江忠濟等並不服他。
因戰事緊急,江氏兄弟帶領兵馬歸屬了胡林翼。劉長佑、劉坤一叔侄,則帶領兵馬歸屬了曾國藩。江劉派湘軍,實際上已經分裂,稱不上派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