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繼續開會,首先研究通過帝國憲法。經過長時間的醞釀,第一部帝國憲法草案已經出爐。
這部帝國憲法是一切帝國法律的母法,地位至關重要。它對帝國的政體、皇位的繼承、軍隊政府的組織、國民的權利義務、立法司法行政監察諸項權力的分立等關鍵內容,都做出了詳盡的規定。
會前,憲法草案已經發布至省一級官員,廣為征求意見。在座諸位委員,也已經充分研究過憲法的條款,一致通過憲法草案,決定提交資政院,進入表決程序。
根據憲法,決定進一步改革軍政府。楊烜建號稱帝後,各項製度逐漸走上正軌。軍政府軍事色彩過於濃厚,受革命軍影響太大,有必要進行進一步的軍政分離。
軍政府將改稱為“國民政府”,全稱為“中華帝國國民政府”。此舉旨在契合帝國為民謀利的宗旨,表示帝國政府乃全體國民之政府。
國民政府行使行政權,以政務院為最高行政機構,以政務卿為政府首腦。
軍政府時期,政務卿由皇帝直接任命。改組為國民政府後,政務卿由皇帝提命,交由資政院表決。資政院通過後,政務卿可以提名各部部長、副部長人選,名單經皇帝審定後,提交資政院表決。
由此不難看出,帝國憲法提高了資政院的地位。資政院由勳貴階層、各省代表組成,類似於各國的上議院,或者貴族院。
有了憲法指導,帝國將落實君主立憲製,有利於促進政府的團結,凝聚更多的愛國力量。
東南的戰事基本結束,南京的局勢也早已穩定。軍政委員會決定,要求滯留廣州的軍政部門盡快遷往南京,確保於9月初全部遷至南京。
9月10日開始,所有部門必須全部在南京正常辦公。廣州不再保留中央部門,僅留一個善後辦公室處理個別事宜。
政務院是帝國中央政府,為進一步適應經濟社會發展,決定對政務院開展一番大刀闊斧的改革。
一、外交部職權進一步膨脹,成為政務院排序第一的部門。根據工作對象的不同,外交部下設了亞洲司、北美司、西歐司、南洋司等部門。
二、陸軍部與海軍部合並,稱為國防部,主管軍備工作。軍備工作是一個比較寬泛的概念,包括裝備、後勤、軍事教育、軍事法律、國防工程等。
在此之前,陸軍部、海軍部分設,彼此爭奪預算,暗中較勁,頗受時人詬病。國防部統管軍備工作,可以加強統籌,避免資源浪費,統一權衡陸軍、海軍兩大軍種的建設,是一件大有裨益的事。
至此,軍權分立基本完成,帝國軍事製度基本完善。
軍谘府管軍政,掌管人事大權,製定戰略計劃,隸屬於皇室內廷。總司令部管軍令,隸屬於革命軍,負責指揮打仗,根據軍谘府的戰略製定作戰計劃。國防部主管軍備,隸屬於國民政府政務院。
三大機關分工協作,分權製約,防止軍人專擅。總體上,軍谘府隸屬內廷,地位更加超然,權力更大。
三、單設一個警察部,主管全國警察工作。警察部門原本隸屬於民政部,稱為民政部警察司,負責打擊犯罪、維持治安、警備巡視等。
隨著各項製度走上正軌,警察部門的職權也越來越膨脹,包括巡視警備、維持交通、偵查犯罪、保護軍政要員、看管監獄、守護倉庫堤壩、保護稅卡等。
警察隊伍人數也不斷增加,其骨幹大多是革命軍退伍軍人。普通警察裏有很多綠營兵、衙役出身的人。
革命軍占領東南沿海各省後,綠營兵成建製投降。革命軍留強汰弱,很多強壯的、思想積極的綠營兵被補充進入守備師、警察。
有了專門的警察部後,政府打擊犯罪更加得力,社會秩序有望進一步完善。
四、宣教部拆分為宣傳部和教育部。楊烜一向重視宣傳教育,把其視作爭取民心、凝聚軍心士氣的重要舉措。宣傳部、教育部分設後,職能隻會增強,不會減弱。
教育部早就雄心勃勃,計劃在全國普及公學教育,再興建若幹個職業教育學院。又籌措財源,計劃在上海、南京兩個特別市興建兩所綜合性大學。
五、新設一個科技部,統籌指導全國科技工作。帝國工業實力雖然不強,卻在煉鋼、醫藥、軍工等方麵取得了優勢。這種優勢使革命軍裝備上了先進的武器,也使得帝國在全球貿易市場上搶占了一席之地。
根據楊烜的指示,科技部將牽頭協調大學、學院、工廠、研究所等各方科研力量,重點鑽研電學、物理、化學、物理、數學、能源等理工類學科。
楊烜也絞盡腦汁,迴憶高中、大學時學到的理工知識,整理出了電學三大定律、化學元素周期律、微積分、生物遺傳定律、能量守恆定律、相對論等科學原理。
這些基本科學原理將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極大地促進帝國科技的發展。帝國將籍此擴大科技優勢,放大工業實力。
六、農工商部拆分為農業部、工業部、商業部。
帝國仍是一個農業國家,農業人口過多,糧食壓力很大。為此,必須堅定不移地支持農業,提高糧食產量。
工業自不必說,是政府重點工作,於國計民生影響極大。成立一個單獨的工業部門,統籌製定工業發展計劃,集中力量資源發展工業,實有必要。
成立商業部尤為振奮人心,甚至有些驚世駭俗。封建王朝鼓吹“士農工商”,把商人列為末等階層,商人也毫無地位。有了商業部後,商人感覺有了娘家,歸屬感大大增強,對投資工商業也有了更大信心。
最後,楊烜總結道:“五年來,我們由弱到強,從小到大,在眾多農民起義軍中脫穎而出,建成了中華帝國,占有了廣西、廣東、交趾、福建、台灣、浙江、江蘇七省,另有廣州、上海、南京三個特別市。
“帝國共有七省三市,皆為中國精華之地,共有人口一億兩千多萬,領土麵積一百二十多萬平方公裏。長江上遊的武昌、安慶、九江等重鎮,皆歸我國所有。革命軍兵強馬壯,有海陸軍二十多萬人。
“這些數字放在全世界,無疑能夠排在世界前列。去年一年,帝國鋼鐵產量突破二十萬噸。受益於克裏米亞戰爭,帝國的軍工、紡織、醫藥等產業都得到了爆發式的增長。
“成績來之不易,彌足珍貴。但我們必須看到,與英法等傳統列強相比,我們還有著很大的差距。英國在1848年,生鐵產量達到200萬噸,1854年達到310萬噸。
“1854年,帝國鋼鐵產量突破20萬噸,生鐵產量突破30萬噸。我們的鋼鐵產量不到英國的十分之一,造船、紡織、鐵路等其他產業更加落後。
“我們必須深刻認清帝國與列強之間的差距,不能因為有了一點兒成績就沾沾自喜。我們必須謙虛謹慎,再接再厲,早日統一中國,早日把中國建設成世界強國,讓中華民族再次傲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這部帝國憲法是一切帝國法律的母法,地位至關重要。它對帝國的政體、皇位的繼承、軍隊政府的組織、國民的權利義務、立法司法行政監察諸項權力的分立等關鍵內容,都做出了詳盡的規定。
會前,憲法草案已經發布至省一級官員,廣為征求意見。在座諸位委員,也已經充分研究過憲法的條款,一致通過憲法草案,決定提交資政院,進入表決程序。
根據憲法,決定進一步改革軍政府。楊烜建號稱帝後,各項製度逐漸走上正軌。軍政府軍事色彩過於濃厚,受革命軍影響太大,有必要進行進一步的軍政分離。
軍政府將改稱為“國民政府”,全稱為“中華帝國國民政府”。此舉旨在契合帝國為民謀利的宗旨,表示帝國政府乃全體國民之政府。
國民政府行使行政權,以政務院為最高行政機構,以政務卿為政府首腦。
軍政府時期,政務卿由皇帝直接任命。改組為國民政府後,政務卿由皇帝提命,交由資政院表決。資政院通過後,政務卿可以提名各部部長、副部長人選,名單經皇帝審定後,提交資政院表決。
由此不難看出,帝國憲法提高了資政院的地位。資政院由勳貴階層、各省代表組成,類似於各國的上議院,或者貴族院。
有了憲法指導,帝國將落實君主立憲製,有利於促進政府的團結,凝聚更多的愛國力量。
東南的戰事基本結束,南京的局勢也早已穩定。軍政委員會決定,要求滯留廣州的軍政部門盡快遷往南京,確保於9月初全部遷至南京。
9月10日開始,所有部門必須全部在南京正常辦公。廣州不再保留中央部門,僅留一個善後辦公室處理個別事宜。
政務院是帝國中央政府,為進一步適應經濟社會發展,決定對政務院開展一番大刀闊斧的改革。
一、外交部職權進一步膨脹,成為政務院排序第一的部門。根據工作對象的不同,外交部下設了亞洲司、北美司、西歐司、南洋司等部門。
二、陸軍部與海軍部合並,稱為國防部,主管軍備工作。軍備工作是一個比較寬泛的概念,包括裝備、後勤、軍事教育、軍事法律、國防工程等。
在此之前,陸軍部、海軍部分設,彼此爭奪預算,暗中較勁,頗受時人詬病。國防部統管軍備工作,可以加強統籌,避免資源浪費,統一權衡陸軍、海軍兩大軍種的建設,是一件大有裨益的事。
至此,軍權分立基本完成,帝國軍事製度基本完善。
軍谘府管軍政,掌管人事大權,製定戰略計劃,隸屬於皇室內廷。總司令部管軍令,隸屬於革命軍,負責指揮打仗,根據軍谘府的戰略製定作戰計劃。國防部主管軍備,隸屬於國民政府政務院。
三大機關分工協作,分權製約,防止軍人專擅。總體上,軍谘府隸屬內廷,地位更加超然,權力更大。
三、單設一個警察部,主管全國警察工作。警察部門原本隸屬於民政部,稱為民政部警察司,負責打擊犯罪、維持治安、警備巡視等。
隨著各項製度走上正軌,警察部門的職權也越來越膨脹,包括巡視警備、維持交通、偵查犯罪、保護軍政要員、看管監獄、守護倉庫堤壩、保護稅卡等。
警察隊伍人數也不斷增加,其骨幹大多是革命軍退伍軍人。普通警察裏有很多綠營兵、衙役出身的人。
革命軍占領東南沿海各省後,綠營兵成建製投降。革命軍留強汰弱,很多強壯的、思想積極的綠營兵被補充進入守備師、警察。
有了專門的警察部後,政府打擊犯罪更加得力,社會秩序有望進一步完善。
四、宣教部拆分為宣傳部和教育部。楊烜一向重視宣傳教育,把其視作爭取民心、凝聚軍心士氣的重要舉措。宣傳部、教育部分設後,職能隻會增強,不會減弱。
教育部早就雄心勃勃,計劃在全國普及公學教育,再興建若幹個職業教育學院。又籌措財源,計劃在上海、南京兩個特別市興建兩所綜合性大學。
五、新設一個科技部,統籌指導全國科技工作。帝國工業實力雖然不強,卻在煉鋼、醫藥、軍工等方麵取得了優勢。這種優勢使革命軍裝備上了先進的武器,也使得帝國在全球貿易市場上搶占了一席之地。
根據楊烜的指示,科技部將牽頭協調大學、學院、工廠、研究所等各方科研力量,重點鑽研電學、物理、化學、物理、數學、能源等理工類學科。
楊烜也絞盡腦汁,迴憶高中、大學時學到的理工知識,整理出了電學三大定律、化學元素周期律、微積分、生物遺傳定律、能量守恆定律、相對論等科學原理。
這些基本科學原理將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極大地促進帝國科技的發展。帝國將籍此擴大科技優勢,放大工業實力。
六、農工商部拆分為農業部、工業部、商業部。
帝國仍是一個農業國家,農業人口過多,糧食壓力很大。為此,必須堅定不移地支持農業,提高糧食產量。
工業自不必說,是政府重點工作,於國計民生影響極大。成立一個單獨的工業部門,統籌製定工業發展計劃,集中力量資源發展工業,實有必要。
成立商業部尤為振奮人心,甚至有些驚世駭俗。封建王朝鼓吹“士農工商”,把商人列為末等階層,商人也毫無地位。有了商業部後,商人感覺有了娘家,歸屬感大大增強,對投資工商業也有了更大信心。
最後,楊烜總結道:“五年來,我們由弱到強,從小到大,在眾多農民起義軍中脫穎而出,建成了中華帝國,占有了廣西、廣東、交趾、福建、台灣、浙江、江蘇七省,另有廣州、上海、南京三個特別市。
“帝國共有七省三市,皆為中國精華之地,共有人口一億兩千多萬,領土麵積一百二十多萬平方公裏。長江上遊的武昌、安慶、九江等重鎮,皆歸我國所有。革命軍兵強馬壯,有海陸軍二十多萬人。
“這些數字放在全世界,無疑能夠排在世界前列。去年一年,帝國鋼鐵產量突破二十萬噸。受益於克裏米亞戰爭,帝國的軍工、紡織、醫藥等產業都得到了爆發式的增長。
“成績來之不易,彌足珍貴。但我們必須看到,與英法等傳統列強相比,我們還有著很大的差距。英國在1848年,生鐵產量達到200萬噸,1854年達到310萬噸。
“1854年,帝國鋼鐵產量突破20萬噸,生鐵產量突破30萬噸。我們的鋼鐵產量不到英國的十分之一,造船、紡織、鐵路等其他產業更加落後。
“我們必須深刻認清帝國與列強之間的差距,不能因為有了一點兒成績就沾沾自喜。我們必須謙虛謹慎,再接再厲,早日統一中國,早日把中國建設成世界強國,讓中華民族再次傲立於世界民族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