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官廳裏擺放著兩列桌子,按照桌子上的席簽,從前往後依次是東殿代表楊輔清、北殿代表古隆賢、殿代表胡萬勝、九江守將黃文金……


    中國官場特別講究座位排序,太平軍對此更為看重。從這個座位安排上,大家不難看出,在革命軍心目中,太平軍各派仍以東殿為尊,其次為北殿,其次為殿。


    古隆賢為北殿代表,心裏暗自鬆了口氣。因為韋昌輝發動天京事變,釀成奇禍,北殿太平軍也自覺低人一等,有些抬不起頭。既然革命軍並不刻意貶低北殿太平軍的地位,古隆賢也釋懷了不少。


    九江守將黃文金也頗為得意。金田團營時,黃文金是廣西博白縣的拜上帝會領袖,率會眾參加金田起義。但博白與廣東相鄰,離拜上帝會總部所在地桂平縣很遠。


    因為這個緣故,黃文金始終無法擠入太平天國“核心領導層”,隻淪為一名鎮守地方的猛將。東王楊秀清慧眼識珠,讓他鎮守九江要地。


    (曆史上,黃文金是個悲情人物。他智勇雙全,是個非常難得的帥才,卻因為屢次站錯隊,始終不得重用。黃文金先是跟著楊秀清,成為東殿大將。楊秀清死後,黃文金受到猜忌,隻得投靠國宗韋俊。


    (韋俊被楊輔清逼得投降清朝,黃文金沒有投降韋俊,卻又被洪秀全嫌惡,再次投靠陳玉成。誰知道,陳玉成早死,黃文金又成喪家之犬,最後隻得獨當一麵,奪占了浙江湖州。


    (洪秀全並不喜歡黃文金,卻不得不承認黃文金有大將之才。因此,洪秀全臨死前,天京不保,特意囑托幼天王出城投奔黃文金。黃文金接到幼天王後,卻不巧病死,幼天王也很快被俘。)


    一聲炮響,聲音來自長江上的蒸汽戰艦。在座的太平軍代表停止了交談,眼見三個革命軍代表相繼進入接官廳,坐在接官廳上首的橫桌上。


    他們分別是南洋艦隊司令李銳、海軍陸戰隊二支隊長林啟榮、高級參謀陳承瑢。


    太平軍代表們不由自主地坐直了身子,半是期待半是畏懼地看著李銳等人。


    陳承瑢原是太平天國佐天侯,率先歸降革命軍。他剪去了長發,換上了革命軍陸軍裝束,就像換了個人似的。


    陳承瑢也坐在了上首,令太平軍代表們心裏很不是滋味。有些消息靈通的人,已經知道陳承瑢在天京事變中扮演了很不光彩的角色。革命軍把他奉為座上賓,顯然就是明證。


    按照革命軍的規矩,開會之前首先點名,陳承瑢負責點名。


    盡管已經告知過點名答到的規矩,這些太平軍大將們還是迴答得五花八門,有答“到”的,有答“有”的,有舉手示意的,還有拍桌子應答的。


    很顯然,有些人在借此表達對陳承瑢的不滿。李銳翻看花名冊,對照著眼前的東殿大將。花名冊由情報局提供,上麵標明了參會東殿大將的駐地、籍貫、出身等簡明信息。


    從點名答到這件簡單小事上看,這些太平軍大將粗魯無禮,與李銳期待相差甚遠。不過,李銳並不在意,他得先穩住這些人,逐漸收編他們。待收編完畢後,再著重加強改造。


    點名已畢,李銳當仁不讓,作開場白道:


    “各位同袍,我首先做個自我介紹。我是革命軍海軍南洋艦隊司令,名叫李銳。沒錯,我就是率部攻下天京的李銳。論出身,我和大家一樣,都是社會底層貧民。


    “不一樣的是,大家在陸上起事,我則做了海盜。更重要的是,我得遇明主,早早做了從龍之臣。因此,敝人不才,當上了南洋艦隊司令,剛剛晉升少將軍銜,受封子爵。


    “我左邊這一位,名叫林啟榮。你們是否知道,林啟榮也曾做過太平軍,原是東王的親兵。金田團營時,當今聖上與東王結為兄弟,林啟榮也因緣際會,轉而加入了革命軍。


    “如今,林啟榮已是海軍陸戰隊的副司令,軍銜為海軍準將,麾下有戰船、洋槍、洋炮,還有戰馬,精銳無敵。”


    太平軍代表們看著林啟榮,一臉的羨慕。五年前,林啟榮還是個一文不名的太平軍小兵。當時,在座的太平軍大將都已開始嶄露頭角,在太平軍中有頭有臉了。


    哪知道,人家跟對了人,現在已是準將。這些太平軍大將跟錯了人,高開低走,甚至進退失據,左右為難。


    其實,林啟榮的本職是陸戰隊二支隊長,軍銜本為海軍上校。為了節製太平軍,楊烜特意把他提升半級,兼任陸戰隊副司令。這既能提高林啟榮的威望,也能提高他的積極性,方便他在武昌前線獨當一麵。


    李銳繼續說道:“我右手邊這位,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了。陳承瑢之前是太平天國佐天侯,深諳時務,對我軍襄助很大。他很受皇上賞識,受封陸軍上校,擔任革命軍高級參謀。”


    這話說得語焉不詳,令太平軍代表們產生諸多猜測。不過,陳承瑢倒是一臉坦然,既無得意,也無不安,給人一種深不可測的感覺。


    陳承瑢插了句話:“皇上英明神武,革命軍無往不勝。敝人棄暗投明,蒙得皇上賞識,實乃大幸。”


    楊烜並不喜歡陳承瑢這種兩麵三刀的人,為了籠絡太平軍,不妨賞他了一個“陸軍上校”的軍銜。但陳承瑢手下沒兵,不像眼前這些太平軍,個個都有一塊地盤。


    李銳說:“天京事變,諸王互相殘殺。洪秀全、洪天貴福盡皆死難,楊秀清、韋昌輝死於內訌。秦日綱不辨黑白,為虎作倀,手上沾滿同袍鮮血,早已身敗名裂,死期不遠。諸位雖不在天京,卻同樣難以置身事外。


    “東殿各部,駐防天京城內外的全部被殺,駐防外地的也受到洪秀全的猜忌,無法自安。要不是皇上起兵靖難,說不定在座各位都要被洪秀全誅殺殆盡了。”


    這話雖說有些言過其實,但想起天京事變剛爆發時那種雷霆之怒,在座的東殿大將仍然記憶猶新,想想都後怕。


    楊輔清十分乖巧,附和說道:“幸虧革命軍及時趕到南京,皇上運籌帷幄,勘定大局,我東殿眾將才能幸免於難。這種再造之恩,我們東殿眾將沒齒不忘。”


    這話說得十分懇切,東殿眾將紛紛附和。天京事變後,韋昌輝大肆誅連。洪秀全也發布明詔,誅殺了駐守池州的東殿大將楊元清等人。


    楊輔清與楊元清一樣,都是楊秀清的結拜兄弟。隻因他駐守安慶,手下兵馬較眾,洪秀全心存忌憚,沒敢向楊輔清下毒手。


    那段時間,楊輔清整天提心吊膽,胡思亂想,壓力很大。他召集謀士左思右想,最終得出結論:唯有投降革命軍,方稱明智。


    李銳話鋒一轉,說道:“至於北殿部隊,在天京事變中罪孽深重,更應痛加懺悔,戴罪立功。”


    北殿代表古隆賢,趕緊說道:“提督韋兄已經知錯,千言萬語,不足以表達我北殿部隊的懺悔之心。請諸位看我北殿的實際表現,我們一定奮勇殺敵,為帝國守住武昌。”


    所謂提督韋兄,指的是韋俊。太平天國時期,韋俊為國宗提督軍務,負責督師湖北。古隆賢稱韋俊為提督韋兄,仍有抬高韋俊的意思。


    (曆史上,古隆賢也是太平天國後期名將,原隸屬於韋俊。韋俊投降清朝後,古隆賢追隨李秀成,頗受排擠,被安排在皖南貧瘠之地對陣湘軍。


    (後來,古隆賢投降湘軍,不久解甲歸田,得到善終。他在家鄉清除惡霸,延師教授族中子弟,頗像幾分正直鄉紳的模樣。)


    楊烜認為古隆賢是北殿大將中的明白人,讓李銳對他刻意籠絡。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1850再造中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左茂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左茂行並收藏1850再造中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