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軍陸戰隊夜襲天王府,洪天貴福以下,包括蒙得恩、李春發等人盡皆伏誅。
太平軍的抵抗比預想中的要微弱,除了秦日綱部的燕殿,其他太平軍大多一觸即潰。隻因革命軍人少,尚未全部占領天京。
戰至第三天,第二波革命軍援軍,包括兩千名近衛師官兵、三千名海軍陸戰隊員,相繼抵達天京。革命軍入主天京,至此已成定局。
天京人苦太平軍久矣。革命軍所到之處,廣為張貼告示,宣布禁絕拜上帝會,廢除聖庫、男女別營、酷刑等有違人倫的製度;又大力招撫太平軍,隻要太平軍肯投降,革命軍將繼往不咎……
天京百姓人心大快,簞食壺漿歡迎革命軍入城。各處太平軍或逃散,或投降,鮮有抵抗者。
秦日綱率領燕殿兵馬象征性地抵抗了一番。聽說洪天貴福已死,秦日綱隨即放棄抵抗,帶兵逃出了天京城。
楊烜則率軍入駐天王府,開始接管各處城防,收攏人心,著手戰後重建。
天京城在短短的時間內發生了太多的變化。幾個月前,這裏還是太平天國的首都,實行嚴格的政教合一。經曆過天京事變的血雨腥風,革命軍乘虛而入,推翻了太平天國的所有製度。
不過,太平天國的拜上帝會、聖庫、男女別營等製度,在天京軍民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傷痕。正常情況下,沒有三年五載,似乎難以治愈這種傷痕。
這天,一個婦女來到天王府前敲登聞鼓,為丈夫鳴冤。太平天國製度,在各地設置登聞鼓,草民可擊鼓鳴冤。
這婦女是廣西人,丈夫是太平天國京官,官職為“典鐫刻”,負責刊刻詔旨書籍。他之前負責校正一本新書,一不留心忘了太平天國的避諱,連用“鏡”、“師”兩個諱字。
華夏封建王朝曆來都有諱字的傳統。例如,湘軍水師大將楊載福,日後避同治帝的名諱,便改名楊嶽斌。
不過,封建王朝避諱不多,一般隻避諱皇帝本人的名字,以顯示皇上的至高無上。有些皇帝為了顯示自己的仁慈,一登基便把名字改為生僻字,明朝的皇帝便是如此。
但在太平天國,諱字極多。例如,為避天父“耶火華”,把耶用“乎”或“也”代替,把“火”用“炎”字代替,把“華”用“花”字代替。甚至,因洪秀全的大哥為耶穌,民間就連“大哥”二字都不能說。
那位“典鐫刻”誤用的“鏡”、“師”兩字,鏡字為洪秀全父親的名字,師隻可用於先師、後師、軍師,其他都得用“司”字代替。
太平天國刑罰極嚴。這位“典鐫刻”用錯兩個字,所印書籍已經流傳出去。按照太平天國的刑律,他妥妥地要挨幾百杖刑,非死不可。
即便會死,這位“典鐫刻”仍然要感謝天父開恩,讓他得以保留全屍。
太平天國的刑罰,隻有死刑和枷杖兩種。枷刑用於較輕的犯罪。杖刑表麵上與死刑有所區別,實際常常杖斃犯人,也可以說是死刑的一種。
至於死刑,花樣更多。最重的是“點天燈”,其次是五馬分屍,再次是“樁沙”、“剝皮”,最後是斬首示眾。
“點天燈”屬於太平天國的獨創,比淩遲處死還要殘暴,堪稱是中國古代最為殘暴的刑罰,共分為四步:
第一步,“做粽子”,用棉紙把犯人層層包裹起來,隻露出口鼻供唿吸之用。
第二步,“做油條”,把裹了棉紙的犯人放到麻油或桐油缸裏浸泡,整個人都變成了油人。
第三步,“做蠟燭”,將泡在油缸裏的犯人身上塗上一層厚厚的鬆脂和白蠟,這兩者都是易燃物,也是民間做蠟燭的常用原料。
第四步,“點天燈”,將犯人捆綁起來,綁在旗杆或柱子上。此時,犯人尚有氣息。但是甫一燃火,瞬間成為一個長長火苗,不一會便燃燒成灰燼。
“點天燈”給人的視覺及心理上的衝擊是非常震撼的,是太平軍恐嚇軍民、製造恐怖的重要手段。
除此之外,還有一種刑罰,為楊秀清所獨享,即“黜為奴”。譬如太平天國燕王秦日綱,因在田家鎮之戰中戰敗,便被楊秀清“黜為奴”,貶為奴隸。
太平天國刑罰苛刻,早已是天怒人怨。
因天京事變,朝局混亂,本該接受杖刑的“典鐫刻”僥幸躲過一劫,此刻仍被關在大獄裏。
楊烜聽說後,靈動一動,準備趁此機會大做文章,收服民心。他讓人找來廣西婦女,說道:“大姐,您放心。這件事情我管定了。不過,此事能否成功,還得看您能否配合。”
婦女一臉疑惑,問道:“大王,若能救活我的丈夫,讓我赴湯蹈火都行。”
楊烜笑笑,說道:“赴湯蹈火倒不至於。你丈夫之所以被捕入獄,隻因太平天國法律嚴苛。我們革命軍在廣西起家,一直都同情廣西婦女。
“你迴去之後,立馬聯絡廣西婦女,上街聲討太平天國法律之嚴苛、刑罰之嚴酷。聲勢既成,我就好順水推舟,不僅可以釋放你丈夫,還能借機鞭撻太平天國法律。這是件大功德,還請你勉力為之。”
那廣西婦女眼含熱淚,拜謝而去。
為了救援一個犯了錯的文官,楊烜自然不需要大費周折。他隻需要寫個字條,立馬就能讓監獄方麵放人。
楊烜此舉顯然更有深意。他要發動群眾,爭取人心,借機貶斥太平天國,為建號稱帝做準備。
不出半個月,在革命軍的公開支持、組織下,天京城內的婦女走上街頭,要求釋放那位因諱字而被抓的廣西官員,徹底廢除太平天國各種邪惡製度。
以廢除酷刑為突破口,革命軍大力組織群眾大會,公開批判太平天國。從諱字製度,到刑罰製度,從聖庫製度,到男女別營製度,都成為天京人口誅筆伐的對象。
有的太平軍投順了革命軍,有的偽裝成平民,潛伏在民間。他們原本還蠢蠢欲動,一看群眾運動如火如荼,個個嚇得噤若寒蟬,不敢再有反叛的心思。
人心如此,天京的局勢也迅速穩定了下來。
太平軍的抵抗比預想中的要微弱,除了秦日綱部的燕殿,其他太平軍大多一觸即潰。隻因革命軍人少,尚未全部占領天京。
戰至第三天,第二波革命軍援軍,包括兩千名近衛師官兵、三千名海軍陸戰隊員,相繼抵達天京。革命軍入主天京,至此已成定局。
天京人苦太平軍久矣。革命軍所到之處,廣為張貼告示,宣布禁絕拜上帝會,廢除聖庫、男女別營、酷刑等有違人倫的製度;又大力招撫太平軍,隻要太平軍肯投降,革命軍將繼往不咎……
天京百姓人心大快,簞食壺漿歡迎革命軍入城。各處太平軍或逃散,或投降,鮮有抵抗者。
秦日綱率領燕殿兵馬象征性地抵抗了一番。聽說洪天貴福已死,秦日綱隨即放棄抵抗,帶兵逃出了天京城。
楊烜則率軍入駐天王府,開始接管各處城防,收攏人心,著手戰後重建。
天京城在短短的時間內發生了太多的變化。幾個月前,這裏還是太平天國的首都,實行嚴格的政教合一。經曆過天京事變的血雨腥風,革命軍乘虛而入,推翻了太平天國的所有製度。
不過,太平天國的拜上帝會、聖庫、男女別營等製度,在天京軍民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傷痕。正常情況下,沒有三年五載,似乎難以治愈這種傷痕。
這天,一個婦女來到天王府前敲登聞鼓,為丈夫鳴冤。太平天國製度,在各地設置登聞鼓,草民可擊鼓鳴冤。
這婦女是廣西人,丈夫是太平天國京官,官職為“典鐫刻”,負責刊刻詔旨書籍。他之前負責校正一本新書,一不留心忘了太平天國的避諱,連用“鏡”、“師”兩個諱字。
華夏封建王朝曆來都有諱字的傳統。例如,湘軍水師大將楊載福,日後避同治帝的名諱,便改名楊嶽斌。
不過,封建王朝避諱不多,一般隻避諱皇帝本人的名字,以顯示皇上的至高無上。有些皇帝為了顯示自己的仁慈,一登基便把名字改為生僻字,明朝的皇帝便是如此。
但在太平天國,諱字極多。例如,為避天父“耶火華”,把耶用“乎”或“也”代替,把“火”用“炎”字代替,把“華”用“花”字代替。甚至,因洪秀全的大哥為耶穌,民間就連“大哥”二字都不能說。
那位“典鐫刻”誤用的“鏡”、“師”兩字,鏡字為洪秀全父親的名字,師隻可用於先師、後師、軍師,其他都得用“司”字代替。
太平天國刑罰極嚴。這位“典鐫刻”用錯兩個字,所印書籍已經流傳出去。按照太平天國的刑律,他妥妥地要挨幾百杖刑,非死不可。
即便會死,這位“典鐫刻”仍然要感謝天父開恩,讓他得以保留全屍。
太平天國的刑罰,隻有死刑和枷杖兩種。枷刑用於較輕的犯罪。杖刑表麵上與死刑有所區別,實際常常杖斃犯人,也可以說是死刑的一種。
至於死刑,花樣更多。最重的是“點天燈”,其次是五馬分屍,再次是“樁沙”、“剝皮”,最後是斬首示眾。
“點天燈”屬於太平天國的獨創,比淩遲處死還要殘暴,堪稱是中國古代最為殘暴的刑罰,共分為四步:
第一步,“做粽子”,用棉紙把犯人層層包裹起來,隻露出口鼻供唿吸之用。
第二步,“做油條”,把裹了棉紙的犯人放到麻油或桐油缸裏浸泡,整個人都變成了油人。
第三步,“做蠟燭”,將泡在油缸裏的犯人身上塗上一層厚厚的鬆脂和白蠟,這兩者都是易燃物,也是民間做蠟燭的常用原料。
第四步,“點天燈”,將犯人捆綁起來,綁在旗杆或柱子上。此時,犯人尚有氣息。但是甫一燃火,瞬間成為一個長長火苗,不一會便燃燒成灰燼。
“點天燈”給人的視覺及心理上的衝擊是非常震撼的,是太平軍恐嚇軍民、製造恐怖的重要手段。
除此之外,還有一種刑罰,為楊秀清所獨享,即“黜為奴”。譬如太平天國燕王秦日綱,因在田家鎮之戰中戰敗,便被楊秀清“黜為奴”,貶為奴隸。
太平天國刑罰苛刻,早已是天怒人怨。
因天京事變,朝局混亂,本該接受杖刑的“典鐫刻”僥幸躲過一劫,此刻仍被關在大獄裏。
楊烜聽說後,靈動一動,準備趁此機會大做文章,收服民心。他讓人找來廣西婦女,說道:“大姐,您放心。這件事情我管定了。不過,此事能否成功,還得看您能否配合。”
婦女一臉疑惑,問道:“大王,若能救活我的丈夫,讓我赴湯蹈火都行。”
楊烜笑笑,說道:“赴湯蹈火倒不至於。你丈夫之所以被捕入獄,隻因太平天國法律嚴苛。我們革命軍在廣西起家,一直都同情廣西婦女。
“你迴去之後,立馬聯絡廣西婦女,上街聲討太平天國法律之嚴苛、刑罰之嚴酷。聲勢既成,我就好順水推舟,不僅可以釋放你丈夫,還能借機鞭撻太平天國法律。這是件大功德,還請你勉力為之。”
那廣西婦女眼含熱淚,拜謝而去。
為了救援一個犯了錯的文官,楊烜自然不需要大費周折。他隻需要寫個字條,立馬就能讓監獄方麵放人。
楊烜此舉顯然更有深意。他要發動群眾,爭取人心,借機貶斥太平天國,為建號稱帝做準備。
不出半個月,在革命軍的公開支持、組織下,天京城內的婦女走上街頭,要求釋放那位因諱字而被抓的廣西官員,徹底廢除太平天國各種邪惡製度。
以廢除酷刑為突破口,革命軍大力組織群眾大會,公開批判太平天國。從諱字製度,到刑罰製度,從聖庫製度,到男女別營製度,都成為天京人口誅筆伐的對象。
有的太平軍投順了革命軍,有的偽裝成平民,潛伏在民間。他們原本還蠢蠢欲動,一看群眾運動如火如荼,個個嚇得噤若寒蟬,不敢再有反叛的心思。
人心如此,天京的局勢也迅速穩定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