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鄭玄?”


    “嗯。”


    嘶—!


    荀彧聞言震驚,不自禁倒抽一口涼氣:“主公,您若是當真能邀請到北海鄭玄來我東郡辦法,毫無疑問,天下學子必將雲從。”


    “不過......”


    話鋒一轉,荀彧不客氣地潑了一盆冷水:“鄭老可是儒林的泰山北鬥,天下間不知多少有名望的人相邀,他卻從來沒有答應過。”


    “即便主公如今在士林中頗有威名,豎碑儀式、儒林大會盡皆是當世美談,但想要邀請鄭老來東郡,恕屬下直言,難如登天。”


    漢末時代的儒林劃分為兩個派係。


    其一:古文經學派;


    其二:今文經學派;


    兩個派係相互不負,鬥得是死去活來,尤其是漢靈帝在位期間,爭得更是麵紅耳赤,雙方恨不得打起來。


    但有這麽一個人,卻是精通古文經學、今文經學,號稱兩大學派的集大成者,此人便是北海高密的鄭玄,真正的儒林泰山北鬥。


    即便是蔡邕、荀爽這樣的清流大家,在鄭玄的麵前,也隻能稱之為晚輩,鄭玄在漢末時期的清流界中,絕對是最頂尖的學者,他開創的鄭學,甚至對後世頗有影響。


    毫不客氣地說!


    鄭玄!


    在漢末三國時期的儒林,便是一杆號召士人的大纛,隻要他能夠來東郡辦學,天下間追隨學子必定是多如牛毛,甚至比雒陽城中的太學,都不逞多讓。


    漢朝非常注重教育,有著一套近乎於完整的教育體係,尤其是在漢武帝實行“獨尊儒術”的政策指導下,漢代的官學和私學都得到空前的發展。


    漢代官學分中央官學、地方官學兩大類。


    中央官學有大學性質的太學,有特殊性質的鴻都門學、四姓小侯學等;


    地方官學按行政區劃,郡國設“學”,縣道邑設“校”,鄉設“庠”,聚(村落)設“序”,其程度已有高低之分。


    據史料記載:郡國學是由蜀郡太守文翁(約公元前180—前120年)首創。


    蜀地因文化落後,太守文翁為淳化民風,選派小官吏到京師長安太學學習,學成歸蜀,委以官職。


    文翁還在成都市中,修築學舍,招收下縣子弟入學。


    數年後,蜀郡為之一變,可與文化較發達的齊魯之地媲美。


    漢武帝曾嘉獎其成績,下令“天下郡國,皆立學校官”,地方官學遂日見推廣。


    隨後,漢平帝元始三年(公元3年),命令郡國普遍設立學官,規定“學”與“校”設經師一人,“庠”與“序”設孝經師一人。


    從某種意義上而言:


    序,相當於現代的幼兒園;


    庠,相當於現代的小學;


    校,乃是初中;


    學,乃是高中;


    而朝廷的太學,便是主授儒家經典的大學;


    而鴻都門學,便是主授琴棋書畫等才藝的藝術類大學;


    ......


    這些實實在在的組織機構,共同支撐起了漢代的教育體係,也為劉鑠普及教育打下了最為堅實的基礎。


    畢竟,有了這些東西,可比劉鑠從零開始搭建教育體係,要強上太多,也更容易根據不同的程度,設置不同的教學內容。


    當然!


    漢代主要是傳授儒家經典,而劉鑠將來要創辦的教學環境,絕對不會隻是儒家這般簡單,而是要百家爭鳴、百花齊放,因為隻有這樣才能誕生先進的思想。


    而隻有把教育內容、體係重新搭建起來,也才能逐漸把科舉製提升日程,這是需要一步步走出來的,而非頭腦一熱,便能實施。


    這件事劉鑠在當年流浪天下時,便已經在考慮了,隻是一直沒有機會實施,現在好不容易等到了機會,他是絕對不會輕易放過的。


    鄭玄固然難請,但劉鑠絕不放棄!


    劉鑠長出了口氣,雙目灼灼地凝視著荀彧:“文若,即便再難,我也要把鄭玄請迴來,即便是綁,也得把他從北海綁迴來。”


    “綁?”


    荀彧聽得是心驚肉跳:“主公,您可幹萬別做傻事啊,鄭老不比尋常人,絕對不能動粗,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哈哈!”


    劉鑠仰天哈哈一聲,半開玩笑地道:“文若放心吧,不到萬不得已,我是絕對不會輕易動手的,況且我相信,鄭老雖然清高,但他堅持教書育人,必是心懷天下,有大誌向之人。”


    “而我劉鑠......”


    言至於此,劉鑠聲音洪亮,鏗鏘有力地道:“同樣是這樣的人,我與鄭老也算誌趣相投,或許他會被我感動,隨我來東郡辦學。”


    荀彧雖然依日不會相信,但話已至此,也不好再潑冷水,隨即揖了一揖,試探性訊問道:


    “主公既然下定決心,那屬下便不再贅言了,不知主公準備何時啟程?”


    “等我籌備好禮品,立刻啟程。”


    “禮品?”


    荀彧細眉微蹙,隨口言道:“主公需要準備什麽樣的禮品?交給屬下便是。”


    劉鑠毫不猶豫地拒絕:“不可!送給鄭老的禮物,必須具有一定意義,你不必操心了,接下來我會閉關,親自籌備禮品。”


    “閉關?”


    荀彧聽得越來越糊塗。


    到底是怎樣的禮物,居然還要閉關籌備?


    “嗯。”


    劉鑠肯定地點了點頭,淡然一笑:“禮物的事情,你不必操心,今日喚你前來,主要是把手頭的事情安頓下來,全權交給你來負責。”


    “接下來數月時間,沒有特殊的事情,幹萬不要來煩我,我想要一鼓作氣,將此技術難題攻破,交給別人,我實在不放心。”


    荀彧欠身拱手,當即表示道:“主公放心,如今已然入冬,東郡、陳留沒有大事,交給屬下即可,您可安心閉關。”


    “嗯。”


    對於荀彧的政務能力,劉鑠還是非常滿意的。


    尤其是製定來年春耕開荒的計劃,絕大多數便是出自其手,在其適應了劉鑠的管理模式以後,劉鑠甚至連半點毛病都挑不出來。


    何謂萬裏之才?


    荀彧,便是典型的萬裏之才!


    “這些是農具的打造計劃,還有兵器修繕的計劃......”


    “主公放心,交給屬下即可。”


    “還有這些......”


    “嗯。”


    “......”


    正當劉鑠、荀彧在交接工作時。


    忽然。


    殿外轉入個熟悉的身影,揖了一揖,輕聲道:“恩師,人已經找到了。”


    是郭淮。


    自從荀彧、程昱等人進入管理層以後,即便郭淮身為劉鑠的弟子,存在感依日越來越低,甚至連他自己也能感受到,與這些人做同僚,壓力實在是太大了。


    已經有兩次的考核,郭淮全都是方才摸到優秀的門檻,比之荀彧、陳宮、程昱、羊衜等人而言,差距不小。


    在這個殘酷的選官體製下,郭淮即便是劉鑠的親傳弟子,依日不能被特殊對待,因此隻能越來越邊緣化。


    不過......


    饒是如此,他依日是郡守府中,最最最年輕的郡吏,可謂潛力無限,辦事能力越來越強,隻要劉鑠可以繼續做大,他遲早一日可為兩幹石郡守。


    雖說可能有些揠苗助長,但劉鑠不得不承認,郭淮承受住了壓力,更獲得了成長,能在青史中留名者,果然不是凡俗可比:


    “好!”


    劉鑠答應一聲,轉而言道:“文若,事情便是這些,如果有突發狀況,自己又拿不定注意的,可以來尋我。”


    荀彧頷首:“喏,主公放心,交給屬下即可。”


    劉鑠滿意地點點頭:“嗯,還是那句話,你辦事,我放心。”


    荀彧揖了一揖:“既如此,屬下暫且告辭。”


    劉鑠擺手道:“好,去吧。”


    荀彧一揖:“喏。”


    旋即。


    躬身倒著離開大殿。


    【作者題外話】:今天有事,更新晚了,不過放心,三更肯定少不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從忽悠許褚當小弟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恆安德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恆安德佩並收藏三國從忽悠許褚當小弟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