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眾戰

    【奇略原文】

    凡戰,若我眾敵寡,不可戰於險阻之間,須要平易寬廣之地;聞鼓則進,聞金則止,無有不勝。法曰:用眾進止。

    【奇略今譯】

    凡是作戰,如果我眾敵寡,就不能在險阻的地形上進行,而必須在平坦開闊的地方進行;聽到鼓聲就前進,聽到鑼聲就停止,這樣沒有不打勝仗的。兵法說:指揮大軍作戰就在於能前進和停止。

    【奇略戰例】

    東晉時,秦苻堅進屯壽陽,列陣臨淝水,與晉將謝玄相拒。玄使謂苻堅曰:“君遠涉吾境,而臨水為陣,是不欲速戰;請君稍卻,令將士得周旋,仆與君緩轡而觀之,不亦樂乎?”堅眾皆曰:“宜阻淝水,莫令得上,我眾彼寡,勢必萬全。”堅曰:“但卻,無令得過,而我以鐵騎數萬,向水逼而殺之。”融亦以為然。遂麾兵,使卻,眾因亂而不能止。於是玄與謝琰、桓伊等,以精銳八千渡淝水,右軍拒張耗小退,玄、琰仍進兵,大戰淝水南,堅眾大潰。

    【戰例今譯】

    東晉時,前秦王苻堅進兵屯駐壽陽(山西今縣),在淝水沿岸列陣,與晉將謝玄相對峙。謝玄派人告訴苻堅說:“您長途跋涉來到我國境內,沿水布陣,是不想速戰的架勢;請您讓部隊稍向後退一點,使我將士能夠渡水上岸與您決一死戰,我與各位騎著馬慢慢行走觀看,不是很快樂嗎?”苻堅諸將都說:“應該將晉軍阻隔在淝水那邊,不要讓他們上岸。我眾他寡,一定要用萬全之策才行。”苻堅說:“隻稍稍後退,不等他們渡完時,我即以鐵騎數萬人向淝水衝擊而消滅他。”苻融也以為這樣可以。於是指揮軍隊後退,不料這一後退,便停止不住了。謝玄與謝琰、桓伊等用8000精銳部隊渡過淝水,右翼軍把張耗的防線打開缺口。謝玄、謝琰即揮兵向縱深挺進,大戰於淝水南岸,苻堅大軍全線潰敗。

    十二、寡戰

    【奇略原文】

    凡戰,若以寡敵眾,必以日暮,或伏於深草,或邀於隘路,戰則必勝。法曰:用少者務隘。

    【奇略今譯】

    凡是與敵人作戰,如果是用較少的兵力對抗兵力較多的敵人,一定要選在日落黃昏之時,或者在草木深處暗設伏兵,或者在隘口險路截擊故人,這樣作戰,必定勝利。兵法說:使用小部隊對敵作戰,務必選擇險隘的地形條件。

    【奇略戰例】

    《北史》:西魏大統三年,東魏將高歡渡河,逼華州,刺史王霸嚴守,乃涉洛,軍於許原西。西魏遣將宇文泰拒之。泰至渭南,集諸州兵來會。諸將以眾寡不敵,請且待歡更西以觀之。泰曰:“歡若至鹹陽,人皆轉搔擾。今其新至,可擊之。”即造浮橋於渭南,軍士賚三日糧,輕騎渡渭,輜重自渭南夾渭而西。十月壬辰,至沙苑,距齊軍六十餘裏。高歡率兵來會。候騎告齊兵至,泰召諸將議,李弼曰:“彼眾我寡,不可平地置陣。此東十裏,有渭曲可據以待之。”遂進至渭曲,背水東西為陣,李弼為右拒,趙貴為左拒。命將士皆偃戈於葭蘆之中,聞鼓聲而起。日晡,齊軍至,望見軍少,爭進,卒亂而不成列。兵將交,泰鳴鼓,士卒皆起。於謹等以大軍與之合戰,李弼等率鐵騎橫擊之,絕其軍為二,遂大破之。

    【戰例今譯】

    《北史》記載:西魏大統三年(公元537年),東魏將軍高歡統率大軍,渡過渭河,直逼華州。西魏刺史王霸下令嚴密防守。高歡知不可攻,就渡過洛水,把部隊擺在許原以西。西魏立刻派出武將宇文泰前來阻擊。宇文泰率軍到達渭南,各州的援軍也陸續集中於此,都以為敵眾我寡,難以打勝,應當等高歡繼續西進,再看時機。宇文泰說:“高歡假若進入鹹陽,容易動搖民心。目前可乘他剛到,立足未穩,可以立即進攻。”於是派人在渭南架浮橋,讓士兵準備三天給養,騎兵先過渭河,輜重從渭南沿河兩岸,向西輸送。十月,到達沙苑,在與高歡軍隊相距60裏之處進行對抗。高歡率領部隊趕來會戰。當騎兵偵察隊報告高歡軍隊已至,宇文泰立即召開軍事會議。李弼說:“敵眾我寡,不可以打,應當向東走10裏,在渭河彎曲地段,依據有利地形,與其決戰。”部隊馬上開到渭曲,背著渭水,從東向西列陣。李弼為右拒,趙貴為左拒。並下令將士藏著武器待在蘆葦叢裏,聽到鼓響就立時出擊。傍晚,高歡率軍趕來,看到魏軍不多,就爭先前進,部隊立刻混亂。雙方即將交鋒,宇文泰擂響戰鼓,伏兵衝殺而出。這時於謹所率大隊人馬與伏兵匯合,李弼等鐵騎從側翼橫掃而來。把高歡的人馬分割兩半,很快把高歡打得大敗。

    十三、愛戰

    【奇略原文】

    凡與敵戰,士卒寧進死,而不退生者,皆將恩惠使然也。三軍知在上之人愛我如子之至,則我之愛上也如父之極。故陷危亡之地,而無不願死以報上之德。法曰:視民如愛子,故可與之俱死。

    【奇略今譯】

    凡是對敵作戰,士兵寧願前進戰死而不願後退生還,這是將領的愛護使他們這樣的。三軍官兵知道將領愛兵如愛子一般,就會象愛父親一樣愛將領。即使處於危亡之地,也沒有不願以死來報答將領恩德的。兵法說:對待士兵就像對自己的孩子一樣,士兵就可以和他同生共死。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奇略戰例】

    魏將吳起為西河守,與士卒最下者同衣食。臥不設席,行不乘騎,親裹贏糧,與士卒分勞苦。卒有病疽者,起為吮之。卒母聞而哭之。或曰:“子卒也,而將軍自吮其疽,何哭為?”母曰:“非然也。往年吳公吮其父,其父戰不旋踵,遂死於敵。吳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文侯以吳起用兵廉平,得士卒心,使守西河,與諸侯大戰七十六,全勝六十四。

    【戰例今譯】

    戰國時期的魏國將領吳起做河西太守時,與士兵中身份最低下的人同衣同食;睡覺不鋪席,行路不騎馬;親自捆紮攜帶糧食,與官兵同分擔勞苦。士兵中有人長了疽,吳起用嘴為他吮膿。士兵的母親聽說後為兒子大哭。有人說:“你的兒子是個兵卒,將軍親自為他吮疽,你為什麽還哭呢?”母親說:“不是這樣。隻因過去吳公為我兒的父親吮傷,他父親作戰不後退,終於在戰鬥中犧牲了;吳公今天又吮他的兒子,我不知他會死在哪裏,所以才為他哭呢!”魏文侯因吳起用兵廉潔平等,深得官兵人心,讓他鎮守河西。吳起與諸侯大戰共計76次,而得了全勝的就有64次。

    十四、威戰

    【奇略原文】

    凡與敵戰,士卒前進而不敢退後,是畏我而不畏敵也;若敢退而不敢進者,是畏敵而不畏我也。將使士卒赴湯蹈火而不違者,是威嚴使然也。法曰:威克厥愛允濟。

    【奇略今譯】

    凡是與敵作戰,士卒之所以奮勇前進而不敢後退的,是由於畏懼將帥的威嚴而不畏懼敵人的緣故;如果敢於後退而不敢前進的,那是由於畏懼敵人而不畏懼將帥的緣故。將帥命令士卒赴湯蹈火而不敢違抗的,是由於威嚴的軍紀促使他們這樣做的。兵法說:威嚴的軍紀克服了單純的憐愛私惠,作戰就會取得勝利。

    【奇略戰例】

    春秋,齊景公時,晉伐阿、鄄,而燕侵河上,齊師敗績。晏嬰乃薦田穰苴,曰:“穰苴雖田氏庶孽,然其人文能附眾,武能威敵,願君試之。”景公乃召穰苴與語兵事,大悅之,以為將軍,將兵扞燕、晉之師。穰苴曰:“臣素卑賤,君擢之閭伍之中,加之大夫之上,士卒未附,百姓不親,人微權輕,願得君之寵臣、國之所尊,以監軍,乃可。”於是景公許之,使莊賈往。穰苴既辭,與莊賈約:“旦日日中會於軍門。”穰苴先馳至軍中,立表下漏待賈。賈素驕貴,以為將己之軍而己為監,不甚急,親戚左右送之,留飲,日中而賈不至。苴則仆表決漏入,行軍勒兵,申明約束。既定,夕時,賈乃至。苴曰:“何為後期?”賈對曰:“不佞大夫親戚送之,故留。”苴曰:“將受命之日,則忘其家;臨陣約束,則忘其親;援袍鼓之日,則忘其身。今敵國深侵,邦內騷動,士卒暴露於境,君寢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懸於君,何謂相送乎?”召軍正問曰:“軍法,期而後至者雲何?”對曰:“當斬。”賈懼,使人馳報景公請救。既往,未及反,於是遂斬莊賈,以徇三軍,三軍皆振栗。久之,景公遣使持節赦賈,馳入軍中。苴曰:“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問軍正曰:“軍中不馳,今使者馳雲何?”對曰:“當斬。”使者大懼。苴曰:“君之使不可殺之。”乃殺其仆,車之左駙、馬之左驂,以徇三軍。遣使者還報,然後行。士卒次合、井灶、飲食、問疾、醫藥,身自拊循之。悉取將軍之資糧以享士卒,身與士卒平分糧食。最比其羸弱者,三日而後勒兵。病者皆求行,爭奮出,為之赴戰。晉師聞之,為罷去;燕師聞之,渡河而解。於是苴乃率眾追擊之,遂取所亡邦內故境,率兵而歸。

    【戰例今譯】

    春秋時期,齊景公執政期間,晉國攻打齊國的東阿和鄄城,而燕國則侵犯齊國黃河南岸的領土。齊國軍隊被打敗了。齊景公非常憂慮這件事。大臣晏嬰為此而向景公推薦了田穰苴,說:“穰苴雖為田氏門中偏房所生,可是此人論文韜能使民眾歸服,論武略可令敵人畏懼。希望君王試一試用他。”景公於是召見田穰苴,同他談論用兵之事,非常高興,就任命他為將軍率兵抗擊燕、晉的入侵。穰苴受任後,對景公懇切地說:“我本人一向地位低下,君王突然把我從平民中提拔起來,加官於大夫之上,士兵不會服從,百姓不會親近。人的地位低微就沒有權威可言,因此,請求派一個為君王所重用,為全國所尊敬的人來做監軍,這樣才可以統軍作戰。”於是,景公就答應了他的請求,派遣莊賈擔任監軍。田穰苴辭別了齊景公,與莊賈約定說:“明天中午於軍營門會齊。”第二天,穰苴騎馬先趕到軍營,設置了測日影的標杆和計時間的漏壺,以等待莊賈的到來。莊賈平素對人傲慢、害怕艱苦,這次又認為穰苴所率士卒是他自己的軍隊,而他自己又是君王委派來做監軍的,故對如約赴軍之事不很認真。親戚朋友為他送行,留他宴飲,到了中午時分他還沒有到達軍營。田穰苴便放倒測影標杆,撤掉計時漏壺,然後進入軍營,檢閱隊伍,指揮士兵,再三申明軍律。部署完畢,待到傍晚時分,莊賈才姍姍來到軍營。田穰苴質問莊賈說:“為什麽過了約定時間才到?”莊賈滿不在乎地迴答道:“不才受大臣和親戚們盛情餞行,故留飲有所耽擱。”穰苴厲聲指斥說:“身為將帥,接受命令的那一天起,就應忘掉自己的家;親臨戰陣指揮部隊,就應忘掉自己的父母;擂鼓進擊的緊急時刻,就應忘掉自己的生命。如今,敵人侵入我國內地,國內人心動蕩,士卒們日夜暴露於邊境之上,君王為此睡不安穩,吃不香甜,百姓的性命都係在你的手裏,為什麽竟然把相送做為借口?”說罷,就把軍法官叫來,問道:“軍法上對於約期而遲到的人,規定該怎樣處置?”軍法官迴答說:“應當處斬。”莊賈這時才感到害怕起來,他立即派人飛馬報告齊景公,請求解救。但是,莊賈派出的人尚未返迴時,田穰苴已按軍法將莊賈斬首示眾了,以警告全軍,全軍將士都為此震驚戰栗不已。過了好久,齊景公所派使者手持符節乘車來救莊賈,徑直闖入軍營。田穰苴對景公使者說:“將領在軍中執行軍務,君王的命令有的可以不接受。”他又問軍法官,說:“軍營中不準車馬馳入,如今使者這樣幹了,軍法規定該怎麽辦?”軍法官迴答說:“應當處斬。”使者一聽大為恐懼。但田穰苴卻說:“君王的使者是不可以殺掉的。”於是,就斬了使者的仆人、砍斷了車子左邊的車轅、殺了左邊駕車的馬匹,並向全軍示眾。田穰苴讓使者還報齊景公,然後部隊開始行動。對於部隊的行軍宿營、掘井埋灶、士卒飲食、看病吃藥等事宜,田穰苴都親自一一過問和布置。他還把自己那份官俸糧餉全部拿出來,供士卒們享用,自己同士卒一樣平分糧食,特別是照顧那些體弱有病的士卒。三天之後部署戰鬥,這些病號都要求跟部隊一起行動,大家奮勇爭先地為報答將軍的關懷而去戰鬥。晉軍聽到這個消息後,便撤兵而去;燕軍聽到這個消息後,也渡過黃河向北撤走,齊國的危急得以解除。田穰苴乘勢揮軍追擊,收複了全部失地,然後率軍凱旋而歸。

    十五、賞戰

    【奇略原文】

    凡高城深池,矢石累下,士卒爭先登;白刃始合,士卒爭先赴者,必誘之以重賞,則敵無不克焉。法曰: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奇略今譯】

    凡是要攻高城深池,當守城的用箭石不斷向下拋射時,我方士兵敢於強攻先登的;當敵我白刃格鬥時,我方士兵敢於爭先拚搏的,都必須用重賞加以鼓勵,這樣,則敵人占領的城池沒有不能攻克的。兵法說:重賞之下,必有勇士出現。

    【奇略戰例】

    漢末,大將曹操每攻城破邑,得靡麗之物,則悉以賞有功者。若勳勞宜賞,則不吝千金;無功妄施,分毫不與。故能每戰必勝。

    【戰例今譯】

    東漢末,大將軍曹操每當攻下城池,占領州縣,繳獲貴重和好看的物品,都賞賜給立功的人。隻要有大功就該賞,給千兩黃金也不吝惜;沒有功勞的決不亂賞,一分一毫也不給。所以他率軍每次作戰都能打勝。

    十六、罰戰

    【奇略原文】

    凡戰,使士卒遇敵敢進而不敢退,退一寸者,必懲之以重刑,故可以取勝也。法曰:罰不遷列。

    【奇略今譯】

    凡是交戰,要使士卒與敵遭遇時,能夠奮勇前進而不敢後退;而對於畏敵後退一步的,必須以軍法從事,嚴懲不怠。隻有這樣,才可以打勝仗。兵法說:犯了軍律就地執行,決不姑息遷延。

    【奇略戰例】

    隋大將楊素,禦戎嚴整,有犯軍令者,立斬之,無所寬貸。每將對敵,輒求人過失而斬之,多者百餘人,少者不下十數人,流血盈前,言笑自若。及其對陣,先令三百人赴敵,陷陣則已,如不能陷陣而還者,無問多少,悉斬之。又令二三百人複進,還如向者。戰士股栗,有必死之心,由是戰無不勝。

    【戰例今譯】

    隋朝大將軍楊素帶兵以嚴整著稱,遇有違犯軍令的,立刻處置,向來不肯寬恕。每當戰鬥之前,總是尋找犯有過錯的士兵進行處決,多時達100餘人,少時也不下10餘人。眼前雖然灑滿鮮血,但是他卻談笑自如。當他指揮作戰時,首先命令300人向敵出擊,攻破敵陣則可,如果不能攻破敵陣而活著迴來,不論多少,全都處決。然後又派出二、三百人再去進攻,處理方法仍然如前。所以將士每聽到他發號施令,立時雙腿顫抖,人人都不怕死,竭力拚殺,因而每次作戰,無不勝利。

    十七、主戰

    【奇略原文】

    凡戰,若彼為客、我為主,不可輕戰。為吾兵安,士卒顧家,當集人聚穀,保城備險,絕其糧道。彼挑戰不得,轉輸不至,候其困弊而擊之,則無不勝矣。法曰:自戰其地為散地。

    【奇略今譯】

    凡是對敵作戰,如果敵方為客方,我方為主方,不要輕率出擊。如果我方士兵決心保家衛城,就應當集合部隊屯積糧食,設立險要保護城池,切斷敵人的糧道。敵人挑戰不能,輾轉運輸又不能達到,等他陷入困境和疲憊時再攻擊他,就能戰無不勝。兵法上說:在自己的土地上作戰叫做散地。

    【奇略戰例】

    《北史》:後魏武帝親征後燕慕容德於鄴城,前軍大敗績。德又欲攻之,別駕韓淖進曰:“古人先決勝廟堂,然後攻戰。今魏不宜擊者四,燕不宜動者三。”德曰:“何故?”淖曰:“魏軍遠入,利在野戰,一不可擊也。深入近畿,致其死地,二不可擊也。前鋒既敗,後陣必固,三不可擊也。彼眾我寡,四不可擊也。官軍自戰其地,一不宜動。動而不勝,眾心難固,二不宜動。城隍未修,敵來未備,三不宜動。此皆兵家所忌,不如深溝高壘,以佚待勞。彼千裏饋糧,野無所掠,久則三軍靡費,攻則士卒多斃,師老釁生,起而圖之,可以捷也。”德曰:“諄別駕之言,真良、平策也。”

    【戰例今譯】

    據《北史》記載:後魏武帝拓跋珪率領軍隊到鄴城征討後燕慕容德,魏軍前鋒被打得大敗虧輸。慕容德想乘勝攻擊,別駕韓淖進諫說:“古人都要先在朝廷有議決,有勝利把握然後才出兵進攻。現在不能攻擊魏國的原因有四個,燕國不宜出兵的原因有三個。”慕容德問:“什麽原因?”韓淖說:“魏軍從遠方進入我境,野戰對魏軍是有利的,這是不宜攻擊的第一個原因;敵軍深入我城池的近郊,這就將他的軍隊置於了死地(必定拚死作戰),這是不宜攻擊的第二個原因;敵軍前鋒已經敗陣,後麵部隊的陣勢必然會加固,這是不宜攻擊的第三個原因;敵眾我寡,這是不宜攻擊的第四個原因。而我官兵是在自己的土地上作戰,這是不宜出動的第一個原因;如果出動不能獲勝,官兵的心就難以穩固,這是不宜出動的第二個原因;護城牆和護城河未修,敵人來了還未做好防預的準備,這是不宜出動的第三個原因。這三條都是兵家所忌諱的,不如深挖溝高壘壁,以逸待勞。敵軍從千裏以外運來糧食,野外又沒有什麽可以掠取的,時間長了,三軍耗費很大,如果向我進攻,則士兵就要傷之慘重,軍隊疲憊了就會有隙可乘,這時再乘虛謀取,一定能夠獲勝。”慕容德說:“你的妙計,同張良、陳平一樣,真是良好的計策。”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十八、客戰

    【奇略原文】

    凡戰,若彼為主,惟務深入。深入,則為主者不能勝也。謂客在重地,主在輕地,故耳。法曰:深入則專。

    【奇略今譯】

    凡是對戰,如果敵人是在本土防守,而我軍處於進攻地位時,就務必要深入敵國腹心地區。越深入敵人腹心地區,就會使敵人不能取得勝利。這就是通常所說的,“客軍”深入敵國腹心地區,因無返顧之路,隻能拚命進擊敵人;而“主軍”處於本國作戰,士卒思鄉戀土,易於逃散致敗的緣故。兵法說:深入敵國腹心地區作戰,將士鬥誌更堅。

    【奇略戰例】

    漢,韓信、張耳,以兵數萬,欲東下井陘,擊趙。趙王及成安君陳餘聚兵井陘口,眾號二十萬。廣武君李左車說成安君曰:“聞韓信涉西河,獲魏豹,擒夏說,新喋血閼與,今乃輔以張耳,議欲以下趙。此乘勝而去國遠鬥,其風聲所及,足以奪人,其鋒何可當也。臣聞千裏饋糧,士有饑色,樵蘇而爨,師不宿飽;今井陘之道,車不得方軌,騎不得成列,其勢糧食必在其後。願足下假臣奇兵三萬人,從間道絕其輜重;足下深溝高壘勿與戰。彼前不能進,退不能還,野無所掠,不至十日,兩將之頭可懸麾下。願君留意,否則,必為所擒。”成安君自以為義兵,不聽其策,果被殺。

    【戰例今譯】

    西漢初年,韓信與張耳奉劉邦之命率兵數萬,企圖東下井陘,進攻趙國。趙王歇和輔佐他的成安君陳餘調集部隊於井陘口,號稱二十萬眾。廣武君李左車向成安君陳餘建議說:“聽說漢將韓信從黃河西岸東渡,俘虜了魏王豹,活捉了夏悅,剛剛血洗了閼與。如今又以張耳為輔佐,議定要進占趙國,此是乘勝擴張戰果而到遠方的國家,他們的勝利消息不論傳到何處,都足以使人喪膽。因為他們強大的戰鬥力是難以阻擋的啊!但我聽說,從千裏以外運送軍糧,士兵就會麵有饑色;臨時打柴割草而燒火做飯,軍隊就不能經常吃飽。如今井陘這條道路,車輛無法並列通行,騎兵不能並排行走,漢軍行進在數百裏的狹長道路上,他們的運糧車勢必落在部隊之後。希望您暫且撥給我奇兵3萬人,抄小路攔截他們的輜重糧草;而您就憑據深溝高壘,固守防禦,不與其交戰。這樣,他們前進而無法交戰,後退而不能返還,我用奇兵切斷其後路,使他們在野外掠不到糧食,不出10天,韓、張兩將之頭就會懸掛在將軍的指揮旗下。希望您能認真考慮我的計策,不然的話,必將為他們所擒獲。”成安君陳餘自以為正義之師不使用詐謀奇計,根本不采納廣武君的計策,其後果然被韓信部隊所殺。

    十九、強戰

    【奇略原文】

    凡與敵戰,若我眾強,可偽示怯弱以誘之,敵必輕來與我戰,吾以銳卒擊之,其軍必敗。法曰:能而示之不能。

    【奇略今譯】

    凡是對敵作戰,如果我兵多力強,可以故意顯示出怯弱的樣子,以引誘敵人來與我交戰。敵人必定輕率向我攻擊,我用精銳部隊攻擊他,他必定失敗。兵法說:能勝而故意表示出不能勝。

    【奇略戰例】

    戰國,趙將李牧,常居雁門,備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輸入幕府,為士卒費,日擊數牛享士,習騎射,謹烽火,多間諜。後與將士為約曰:“匈奴入盜,急入收保,有敢搏虜者,斬。”匈奴每入盜,輒入收保,不與戰。如是數歲,無所亡失。然匈奴以李牧為怯,雖趙邊兵亦以為吾將怯。趙王謂李牧,李牧如故。趙王召之,使人代牧將。歲餘,匈奴來,每出戰,數不利,失亡多,邊不得田畜。於是,複請牧,牧稱疾,杜門不出。趙王乃複強起,使將兵。牧曰:“若用臣,臣如前,乃敢奉命。”王許之,李牧遂往,至如故約。匈奴來無所得,終以為怯。邊士日得賞賜,不用,皆願一戰。於是乃具選車,得一千三百乘;選騎得一萬三千匹;百金之士五萬人,控弦者十萬人,悉勒兵習戰。大縱畜牧,人民滿野。匈奴來,佯敗不勝,以數千人委之。單於聞之,大率眾來入。李牧多為奇陣,張左右翼以擊之,大破之。殺匈奴十萬餘騎,單於奔走。其後十餘歲,匈奴不敢犯趙邊。

    【戰例今譯】

    戰國時期,趙國大將李牧,常年居守在雁門防備匈奴進犯。他根據情況設置官吏,將收來的租稅都送入幕府,作為官兵的費用。每天殺好幾頭牛慰勞士兵。練習騎馬射箭,各處多設烽火,多派間諜。爾後又和將士約法說:“如果匈奴前來進犯,要立即收兵迴城防禦,誰膽敢捕捉敵人,立即問斬。”匈奴每次來犯,都立即收兵防守,不與敵交戰。這樣幾年,沒有什麽遺漏和損失。然而匈奴卻以為李牧是膽怯,就是趙國邊關的士兵也以為自己的將領是膽怯。趙王責備李牧,李牧依然堅持原來的作法。趙王將李牧召迴,派人代李牧為將領。一年時間,匈奴每次來犯時,都出兵交戰,多數失利,丟失牲畜很多,邊境一帶不能種田放牧。於是重請李牧任將,李牧聲稱有病,閉門不出。趙王便再一次強請李牧出來帶兵。李牧說:“如果任用我,必須允許我用以前那樣的老辦法,我才敢接受命令。”趙王答應了他,李牧才前往邊關。到後仍然像以前那樣約法。匈奴進犯時一無所得,到頭來還以為趙兵膽怯。邊關兵士每天都得到賞賜,卻不作戰,都紛紛表示願和匈奴決一死戰。於是就廣選戰車,得到1300乘;挑選戰馬,得到1萬3千匹;挑選堅銳士兵5萬人,弓箭手10萬人;指揮他們全都練習進攻,又大肆放牧牲畜,老百姓滿山遍野。匈奴來時,假敗不勝,將幾千人讓他擄去。匈奴單於聽說後,率領大軍來犯。李牧廣設奇陣,展開兩翼,包抄匈奴,殺死匈奴10多萬騎兵,匈奴單於也逃走了。以後10多年,匈奴再也不敢侵犯趙國的邊境。

    二十、弱戰

    【奇略原文】

    凡與敵戰,若敵眾我寡,敵強我弱,須多設旌旗,倍增火灶,示強於敵,使彼莫能測我眾寡、強弱之勢,則敵必不輕與我戰,我可速去,則全軍遠害。法曰:強弱,形也。

    【奇略今譯】

    凡是對敵作戰,如果處於敵眾我寡、敵強我弱的態勢時,必須多設旗幟,加倍增築鍋灶,偽裝成強大迷惑敵人,使其無法摸清我軍人數之多少、兵力之強弱,敵人就必定不敢輕易向我進攻。這樣,我軍便可迅速撤離,使全軍擺脫危險境地。兵法說:兵力的強弱,是可以用“示形”之法來偽裝的。

    【奇略戰例】

    後漢,羌胡反,寇武都,鄧太後以虞詡有將帥之略,遷武都太守。羌乃率眾數千,遮詡於陳倉、崤穀,詡即停軍不進,而宣言:“上書請兵,須到當發。”羌聞之,乃分抄傍縣。詡因其兵散,日夜備道兼行,日行百餘裏。令吏士各作兩灶,日增倍之,羌不敢逼。或問曰:“孫臏減灶而君增之。兵法日行不過三十裏,而今日且行百裏,何也?”詡曰:“虜眾多,吾兵少,虜見吾灶日增,必謂郡兵來迎。眾多行速,必憚追我。孫臏見弱,吾今示強,勢有不同故也。”

    【戰例今譯】

    後漢時,羌族入侵逼近武都。鄧太後認為虞詡具有大將之謀略,提升他為武都太守。羌兵數千人截擊虞詡於陳倉境內的崤穀。虞詡立刻命令部隊停止前進,並放出風聲說:“目前要向朝廷求援,等援軍到來之後再走。”羌兵聽到後,便又分散到附近縣境虜掠。虞詡乘羌兵分散,晝夜進軍,兼程100多裏。同時下令宿營時,官兵各砌兩灶,每天增加一倍。這樣,羌兵始終不敢逼近。有人問:“古時孫臏減灶而你卻增灶;兵法說,日行不過30裏,而現在卻日行上百裏。這是為什麽呢?”虞詡迴答說:“敵人眾多,我軍兵少;敵見我爐灶增多,必定認為武都已派兵前來接應;人多勢眾而行動迅速,因而敵人不敢追擊。古人孫臏故意顯示軟弱,我則偽裝強大,這是由於態勢不同的原因啊!”

    手機看書免費下載和閱讀,i悅讀中文網.iyd最新,最快,最火爆,盡在其中!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百戰奇略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明)劉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明)劉基並收藏百戰奇略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