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驕戰

    【奇略原文】

    凡敵人強大,未能必取,須當卑辭厚禮,以驕其誌,候其有釁可乘,一舉可破。法曰:卑而驕之。

    【奇略今譯】

    凡是敵人兵力強大,沒有充分把握將其打敗,就要施用謙詞重劄,促成其驕惰,待其有隙可乘,再發動突然襲擊,便可徹底取勝。兵法說:以謙卑示弱,促使敵人驕惰起來。

    【奇略戰例】

    蜀將關羽北伐,擒魏將於禁,圍曹仁於樊。吳將呂蒙在陸口稱疾,詣建業,陸遜往見之,謂曰:“關羽接境,如何遠下,後不堪憂也!”蒙曰:“誠如來言,然我病篤。”遜曰:“羽矜其功,驍氣淩轢於人。又相聞病,必益無備。今出其不意,自可擒製。若見至尊,宜好為計。”蒙曰:“羽素勇猛,既難與敵,且已據荊州,恩信大布,兼始有功,膽氣益壯,未易圖也。”蒙至都,權問:“卿病,誰可代者?”蒙對曰:“陸遜慮思深長,才堪負重,觀其規慮,終可大任。而未有遠名,非羽所忌,無複是過。若用之,當令外自韜隱,內察形便,然後可克。”權乃召遜,拜偏將軍右都督代蒙。遜至陸口,書與羽曰:“前承觀釁而動,以律行師,小舉大克,亦何巍巍!敵國敗績,利在同盟,聞慶撫節,想遂席卷,共獎王綱。某不敏,受任來西,延慕光塵,思稟良規。”又曰:“於禁等見獲,遐邇欣歎,以為將軍之勳足以長世,雖昔晉文城濮之師,淮陰拔趙之略,蔑以尚之。聞徐晃等步騎駐旌,窺望麾葆。操猾虜也。忿不思難,恐潛增眾,以逞其心。雖雲師老,猶有驍悍。且敗捷之後,常苦輕敵,古術軍勝彌警,願將軍廣為方針,以全獨克。某書生疏遲,忝所不堪,嘉鄰威德,樂自傾盡,雖未合策,猶可懷也。”羽覽書,有謙下自托之意,遂大安,無複所嫌。遜具啟狀,陳其可擒之要。權乃潛軍而上,使遜與呂蒙為前部,至,即克公安、南郡。

    【戰例今譯】

    三國時,蜀將關羽向北進軍,活捉魏將於禁,又把曹仁圍困於樊城。吳將呂蒙稱有病從陸口到建業。陸遜前去與呂蒙相會,問:“關羽最近所占領的地區和你比鄰,為什麽你這時卻迴到長江下遊的建業來?你走後如果部署不當,就令人擔憂啊!”呂蒙說:“情況正如你所說的,但是我卻病得很厲害。”陸遜說:“關羽仗著驍勇的氣勢,淩駕欺壓於人。他聽到你生病的消息,必定越發不作準備。現在如果在其沒料到之時突然出擊,自然可以把他活擒或打敗。希望謁見吳王時,應該就此好生計議。”呂蒙說:“關羽一向勇猛,不但作戰難以對付,而且他已占有荊州,威望和信義更加增大,加上新立戰功,信心、氣勢更足,要製服他不容易!”呂蒙到了吳都去參見孫權,孫權問:“你病了,誰可代替你?”呂蒙答曰:“陸遜眼光遠大,有軍事才能可負此重任。看他的籌劃和思慮,終究是可當大任的。現在因為他名聲不大,關羽也不會有所顧慮,沒有比他再合適的了。假若用他,應當告訴他要注意對外不露聲色,對內加強偵察,等待時機,然後可以達到戰勝關羽的目的。”孫權就召見陸遜,提升為偏軍右都督代替呂蒙。陸遜赴任到達陸口之後,立刻寫信給關羽說:“以前曾經看到貴軍行動,按照軍律用兵,以小的戰鬥換來偉大勝利,獲得赫赫戰功。不僅打敗敵國,而且對兩國的聯盟很有利。我們都曾破敵軍如卷席,共同慶幸漢家帝王事業的振興。敝人才疏學淺,剛剛西來赴任,我一向十分敬仰閣下的榮耀,願把您作為榜樣。”信中還說:“魏將於禁等已被閣下擒捉,心情久久不能平靜,認為將軍功勳,可以萬古流芳。就是古代晉文公城濮之戰中用兵之法、韓信破趙之謀略,都難以超過將軍的功績。又聽魏將徐晃等步、騎兵剛剛趕到,他們也隻能觀望將軍的麾旗不敢輕動。隻是曹操老奸巨滑,氣急敗壞時難免積邪火而不顧危險,暗裏增兵,以達到其南下的目的。雖然魏軍長途行軍到此,不免是疲憊之師,但還不是毫無實力。而且戰勝之軍往往會產生麻痹輕敵的情緒。古代用兵術常講軍隊勝了要越加警覺。我祝願將軍廣為籌劃,以爭取全部勝利。我不過是一個書生,所見不免疏漏遲鈍,勉強陳述我所懂得不多的事情。如今我軍有一個威德兼備的好鄰居,樂意講出心裏話。所講的不一定合乎兵策,但確是我的一番心意啊!”關羽看了此信,認為其中有謙遜婉轉,請求關照的意思在內,於是放了心,就沒有再加懷疑。陸遜在這時卻把情報上送孫權,說目前已經具備活捉關羽的條件的主要理由。於是孫權秘密派兵而來,委任陸遜和呂蒙為先鋒。大軍一到,立刻攻克公安和南郡。

    二十二、交戰

    【奇略原文】

    凡與敵戰,傍與交國,當卑詞厚賂以結之,引為己援。若我攻敵人之前,彼掎其後,則敵人必敗。法曰:衢地則合交。

    【奇略今譯】

    凡是與敵軍作戰,如果有鄰近戰區的國家,就應當用謙和的言辭和貴重的禮物去結交該國,使之成為自己的同盟,爭取為己方的後援。如果我軍向敵人發動正麵攻擊,他可在後方牽製敵方兵力,這樣敵人就非敗不可。兵法說:在諸國交界的地區作戰,就應搞好外交關係,結好盟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奇略戰例】

    三國,蜀將關羽圍曹仁於樊,魏遣左將軍於禁等救之。會漢水暴起,羽以舟兵虜禁等步騎三萬,送江陵。是時,漢帝都許昌,曹操以為近敵,欲徙河北以避其鋒。司馬懿諫曰:“禁等為水所沒,非戰守之所失,於國家大計未有所損,而便遷都,既示敵以弱,又淮、沔之人俱不安矣。孫權、劉備,外親而內疏。羽今得意,權必不願也。可諭權令掎其後,則樊圍自解。”操從之,遣使結權。權遂遣呂蒙西襲公安、南郡,拔之。羽果棄樊而去。

    【戰例今譯】

    三國時候,蜀將關羽把魏將曹仁圍困在樊城,魏國就派左將軍於禁前去解圍。正碰上漢江洪水暴漲,關羽帶領水軍乘船順流而下,俘虜了於禁及手下步、騎兵3萬多人,將他們押送到江陵。當時,漢獻帝在都城許昌。曹操感到此地距前方太近,為避開關羽的鋒芒,打算遷都黃河北。司馬懿建議說:“於禁等將士完全是由於遭洪水淹沒而被擒,並不是作戰方麵的失誤。這對國家根本不是什麽大的損失。現在如果遷都北方,那就是向敵軍示弱,而且使淮漢一帶民心動蕩。孫權和劉備表麵親近,實則各有用心,現在關羽打了勝仗,孫權必定不高興。這時候我們立即聯絡孫權,讓他從背後牽製關羽,我們的樊城之圍必能解除。”曹操接受了司馬懿的建議,派去使者謙詞厚禮結交孫權。結果,孫權命令呂蒙帶兵西上襲擊公安和南郡,迅速占領這一帶。關羽得知,果然放棄圍困攀城把兵力撤走了。

    二十三、形戰

    【奇略原文】

    凡與敵戰,若彼眾多,則設虛形以分其勢,彼不敢不分兵以備我。敵勢既分,其兵必寡。我專為一,其卒自眾。以眾擊寡,無有不勝。法曰:形人而我無形。

    【奇略今譯】

    凡是和敵人作戰,如果敵人兵力眾多,就要用製造假象的“示形”之法來牽製敵人的兵勢,迫使它不敢不分兵來防備我。敵人的兵力既然分散了,從而戰鬥力減弱;而我軍集中兵力於一處,戰鬥力自然加強。用我優勢兵力攻擊數量處劣勢的敵人,是沒有不勝利的。兵法說:用製造虛形假象之法誘使敵人暴露弱點,而把我軍真實情況隱蔽起來不為敵人所知。

    【奇略戰例】

    漢末,建安五年,曹操與袁紹相拒於官渡。紹遣郭圖、淳於瓊、顏良,攻操將東郡太守劉延於白馬。紹率兵至黎陽,將渡河。夏四月,曹操北救延。荀攸說操曰:“今兵少不可敵,若分其勢乃可。公到延津,若將渡河向其後,紹必西應之。然後輕兵襲白馬,掩其不備,顏良可擒也。”操從之。紹聞操兵將渡,即分兵西應之。操乃率軍兼行趨白馬,未至十餘裏,良大驚,來迎戰。操使張遼、關羽前登擊破之,斬顏良,遂解白馬之圍。

    【戰例今譯】

    東漢獻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同袁紹對抗於官渡地區。袁紹派遣郭圖、淳於瓊、顏良率兵進攻駐紮在白馬的曹操部將、東郡太守劉延所部。袁紹則親自率兵進至黎陽,準備南渡黃河。到了四月,曹操率軍北上援救劉延。荀攸向曹操建議說:“現在我軍兵力少難以抵擋袁軍,如果分散他們的兵力,然後才可以戰勝他。您帶部分人馬向延津方向,擺出將要北渡黃河攻打其後方的樣子,袁紹必定會西來應戰。然後我們率領輕裝騎兵襲擊白馬,乘其不備而攻之,顏良就可以為我們所擒了。”曹操接受了他的建議。袁紹聽到曹軍要從延津北渡黃河的消息後,立即分兵向西應戰。曹操見袁紹中計,乘機率兵日夜兼程直趨白馬,當進抵距白馬尚有十餘裏時,顏良才發覺,匆忙前來迎戰。曹操派遣大將張遼、關羽為前鋒接戰,結果打敗了袁軍,斬殺了顏良,於是解了白馬之圍。

    二十四、勢戰

    【奇略原文】

    凡戰,所謂勢者,乘勢也。因敵有破滅之勢,則我從而迫之,其軍必貴。法曰:因勢而破之。

    【奇略今譯】

    凡是作戰中所說的“勢”,就是善於利用形勢。趁著敵人內部已經露出崩潰的態勢,則我方再施加軍事壓力,那麽,敵人必定會潰敗。兵法說:要利用有利態勢去擊破敵人。

    【奇略戰例】

    晉武帝密有滅吳之計,而朝議多違,惟羊祜、杜預、張華與帝意合。祜病,舉預自代。及祜卒,拜預鎮南大將軍,都督荊州諸軍事。既至鎮,繕兵甲,耀威武,遂揀精銳,襲破吳西陵都督張政,乃啟請伐吳之期。帝報待明年方欲大舉。預上表曰:“凡事當以利害相較,今此舉十有八九之利,而其害一二,止於無功耳。朝臣言破敗之形,亦不可得,直是計不出己,功不在身,各恥其前言之失,故違之耳。昔漢宣帝議趙充國所上事效之後,責諸議者,皆叩頭而謝,以塞異端也。自秋以來,討賊之形頗露。若今中止,孫皓怖而生計,或徙都武昌,更添修江南諸城,遠其居人,城不可攻,野無所掠,積大船於夏口,則明年之計或無所及矣。”時帝與張華圍棋,而預表適至,華推枰斂手曰:“陛下聖明神武,國富兵強,吳王淫虐,誅殺賢能,當今討之,可不勞而定。”帝乃許之。預陳兵江陵,遣周旨、伍巢等率奇兵泛舟夜渡,以襲樂鄉,多張旗幟,起火巴山,出於要害之地,以奪賊心,遂虜吳都督孫歆,既平上流,於是湘江以南,至於交、廣,吳之州郡,望風歸附,預仗節宣詔而撫綏之。時諸將會議,或曰:“百年之寇,未易盡克。今大暑,水潦方降,疾疫將起,宜伺來冬,更為大舉。”預曰:“昔樂毅藉濟西一戰,以並強齊。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數節之後,皆迎刃而解,無複著手處也。”遂指授群帥方略,徑造秣陵,所過城邑,莫不束手,遂平孫皓。

    【戰例今譯】

    晉武帝司馬炎暗中策劃消滅吳國的計劃,可是朝中大臣某些議論與此不相吻合,惟有羊祜、杜預、張華的看法和武帝相同。羊祜病重,推薦杜預代替自己。等到羊祜病死,就拜杜預為鎮南將軍,負責荊州府的軍事大計。杜預到任後,整修裝備,訓練士兵以顯示威武,並且整編而成能打仗的精銳隊伍作好進攻吳國的一切準備。又突然發動進攻,打敗了吳西陵都督張政,又請示發兵攻吳的日期。武帝告知明年再大舉進攻。杜預上表說:“凡是國家大事應當從利害關係出發,進行相互比較。如果目前出兵有十分之八、九的勝利把握,而不利方麵隻有一、二而已;要是停止不動,那就毫無勝利可言了。至於朝中大臣有的認為我軍可能被打敗,則這種估計是毫無根據的,因為他們沒有參與決策,攻勞與成績都與己無關,他們還都沒有忘記曾經講過錯話,因而這次又故意說不行。從前西漢宣帝評論趙充國的意見書時,經過反複比較之後,批抨了那些參與評議的人,而評議者都行禮做了檢討,這是為了堵住那些發怪論的人的口。從入秋以來,攻吳的大好形勢已經存在,假若現在停下來,吳主孫皓怕被伐而被迫定計,或是遷都武昌,加固江南城防工事,遠離居民分兵防守,則城池不易攻破,野外也沒有物資可以掠奪。如果吳國把大船集中於夏口,則明年的攻吳計劃,便要化為泡影了。”當時武帝和張華正在下棋,適逢杜預的意見書也剛剛送到。張華推開棋盤拱手說:“陛下英明偉大又通達武事,國家殷富,兵力強大。吳王孫皓過於暴虐,迫害賢人,應當立刻出兵進行討伐,不費多大力就可以打敗他。”晉武帝同意了。杜預立刻把兵力集中在江陵,派周旨、吳巢率領一支奇襲部隊,於夜晚乘船出發,偷襲樂鄉。又設置許多旗幟,並在巴山放火,到處攻占重要地區,從心理上瓦解敵人鬥誌,在戰鬥中又俘虜了吳都督孫歆。長江上遊已被平定,於是從湘江以南到交、廣二州,以及吳國其它州郡,都聞風投降。杜預在這些地方散發與張貼以武帝名義頒布的安民告示,做好安撫工作。這時召集將領開會。有人說:“敵國已有百年根基,不易一舉擊滅。如今正是暑天,山洪到來,傳染病也將蔓延,應當等到來年冬季,再大舉進攻。”杜預說:“過去東周時候燕國的樂毅由於濟西一戰,吞並了強齊。目前我國軍隊所取得的勝利,已使敵人震懾,現在好像用利刀劈竹,等到劈破幾節,其餘迎刃而解,不用再使多大勁了。”當即向部下講明對策,大軍直趨秣陵,所過城邑,未遇任何抵抗,很快平定了吳國。

    二十五、晝戰

    【奇略原文】

    凡與敵晝戰,須多設旌旗,以為疑兵,使敵莫能測其眾寡則勝。法曰:晝戰多旌旗。

    【奇略今譯】

    凡是與敵人在白天作戰,必須多設置旌旗,以此作為疑兵,用來迷惑敵人,使敵人無法弄清我軍的實力,這樣就可以取得勝利。兵法說:白天作戰要多設旌旗。

    【奇略戰例】

    春秋,晉侯伐齊,齊侯登山以望晉師。晉人使斥山澤之險,雖所不至,必旆而疏陳之,使乘車者左實右偽,以旆先,輿曳柴而從之。齊侯見之,畏其眾也,遂逃歸。

    【戰例今譯】

    春秋時,晉侯率領大軍進攻齊國。齊侯登上山頂觀察晉國軍隊。晉軍派出偵探,凡山水等險要之處無所不到,許多軍隊不設防的地方都要多多少少設置一些旌旗,戰車也是左邊乘人,右邊虛設旗幟,用大旗為先導,戰車後邊拖著木柴急駛。齊侯一見,害怕晉軍人多勢眾,便逃迴去了。

    二十六、夜戰

    【奇略原文】

    凡與敵夜戰,須多用火鼓,所以變亂敵之耳目,使其不知所以備我之計,則勝。法曰:夜戰多火鼓。

    【奇略今譯】

    凡是在夜裏和敵人作戰,必須多使用火光和戰鼓,以擾亂敵人的耳目,使他們不知如何防備,難以查清我方意圖,我們才能取勝。兵法說:夜間作戰要利用火光和鼓聲。

    【奇略戰例】

    春秋,越伐吳。吳子禦之笠澤,夾水而陣。越為左右兩軍,乘夜,或左或右,鼓噪而進,吳兵分以禦之。越子率中軍潛涉,當吳中軍而鼓之,吳師大亂,遂敗之。

    【戰例今譯】

    春秋時期,越國攻打吳國。吳國在笠澤進行防禦。雙方在兩岸擺開陣勢。越軍兵分兩路,趁黑夜,一會兒從左路前進,鼓聲震天,一會兒從右路大聲喧鬧。吳軍隻好也分兩隊人馬予以反擊。越王卻率三軍從中間偷渡,進至吳軍的中軍,擂鼓衝殺,吳軍混亂不堪,大敗而去。

    二十七、備戰

    【奇略原文】

    凡出師征討,行則備其邀截,止則禦其掩襲,營則防其偷盜,風則恐其火攻。若此設備,有勝而無敗。法曰:有備不敗。

    【奇略今譯】

    凡出兵征戰討伐,在行軍時要防備敵人中途攔截;停止時要防備敵人突然襲擊;宿營時要防備敵人偷營;刮風時要防備敵人火攻。如果能這樣處處充分戒備,就會有勝而無敗。兵法說:有了戒備就能立於不敗之地。

    【奇略戰例】

    三國,魏大將吳鱗征南,兵到精湖。魏將滿寵帥諸將在前,與敵夾水相對。寵謂諸將曰:“今夕風甚猛,敵必來燒營,宜為之備。”諸軍皆警。夜半,敵果遣十部來燒營,寵掩擊,大破之。

    【戰例今譯】

    三國時,魏國大將吳鱗南征,軍隊到了精湖(今江蘇高郵湖)地方。魏國將軍滿寵率領各將領作為先頭部隊同敵軍隔水對抗。滿寵對各將領說:“今晚風很猛,敵人必然要來燒我營寨,應該嚴加防備。”魏各軍營都加倍警戒。半夜,敵人果然派遣十個小部隊來放火燒營,滿寵率軍突然發動襲擊,把敵人打得大敗而去。

    二十八、糧戰

    【奇略原文】

    凡與敵對壘勝負未決,有糧則勝。若我之糧道,必須嚴加守護,恐為敵人所抄。若敵人餉道,可分遣銳兵以絕之。敵既無糧,其兵必走,擊之則勝。法曰:軍無糧食則亡。

    【奇略今譯】

    凡是和敵人相持、勝敗未分的情況下,誰有糧食誰就能取勝。因此,對我方的運糧道路,必須派兵嚴加護衛,以防敵抄掠截斷;而對敵人的糧餉運輸線,則要派遣精兵給他截斷。敵人沒有糧食他就必然逃走;我軍乘勢發起攻擊,就能取得勝利。兵法說:軍隊沒有糧食,作戰就要失敗。

    【奇略戰例】

    漢末,曹操與袁紹相持於官渡,袁遣軍糧使淳於瓊等五人將兵萬餘人送之,宿紹營北四十裏。紹謀臣許攸貪財,紹不能用,奔歸操,因說操曰:“今袁紹有輜重萬餘乘,而乏嚴備,今以輕兵襲之,燔其積聚,不過三日,袁氏自敗矣。”操乃留曹洪守,自將步騎五千人,皆用袁軍旗幟,銜枚縛馬口,夜從間道出,人負束薪,所曆道有問者,語之曰:“袁公恐操抄掠後軍,遣兵以益備。”聞者信以為然,皆自若。既至,圍屯,大放火,營中大亂,大敗之,紹棄甲而遁。

    【戰例今譯】

    東漢末,曹操和袁紹在官渡對抗,袁紹派軍糧使淳於瓊等五人押運糧草,並有將士1萬多人護送,當晚在袁紹駐紮地區以北40裏處宿營。袁紹的謀臣許攸為人貪財,袁紹不能滿足他的私欲,就偷跑到曹營去了。他向曹操說:“目前袁紹還有軍需車1萬多輛,而部隊卻不嚴密戒備,如果派輕兵偷襲,燒掉他的糧草物資,用不了三天,袁紹必定大敗而去。”曹操聽後就讓曹洪代他守營,親率步、騎5000餘人,打著袁紹的旗號,士兵口裏銜枚,馬嘴用繩子捆住,乘夜走小道,每人背一捆柴草,在路上如果有人問,就迴答說:“袁公恐怕曹軍偷襲後方,特派前來加強戒備。”聽者都信以為真,毫不恐慌。等到達目的地就立刻包圍放火,袁軍兵營大亂,被打得大敗。袁紹把全部軍需都扔掉,倉皇逃命而去。

    二十九、導戰

    【奇略原文】

    凡與敵戰,山川之夷險,道路之迂曲,必用鄉人引而導之,乃知其利,而戰則勝。法曰:不用鄉導者,不能得地利。

    【奇略今譯】

    凡是對敵作戰,山川的險易,道路的曲折,必須使用熟悉當地情況人士作為向導,才能掌握有利地形,而取得勝利。兵法說:不用熟悉當地情況人士作向導的,就不能得地利。

    【奇略戰例】

    漢武帝時,匈奴比歲入寇,所殺掠甚眾。元朔五年春,令衛青將三萬騎出塞,匈奴右賢王以為漢兵不能至此,遂醉臥帳中。漢兵夜至,圍右賢王,虜大驚,獨與愛妾一人、騎兵數百,潰圍夜逃北去。漢遣輕騎校尉郭成等追四百裏弗及,得虜王十餘人,男女萬五千餘口,畜數十萬。於是,青率兵而還。至塞,天子使使者持大將軍印,即軍中拜青為大將軍,諸將皆以兵屬,立號而歸,皆用校尉。張騫以嚐使大夏,留匈奴久,導軍,善知水草處,軍得以無饑渴之患。

    【戰例今譯】

    漢武帝時,匈奴連年入侵內地,殺人搶掠,有增無已。元朔5年(前124)春天,武帝派衛青率領3萬騎兵出了邊塞。匈奴國右賢王以為王庭遠在塞外,漢兵從未到達,吃醉酒後,躺在帳中睡大覺。漢軍乘夜奔襲,突然包圍了王庭。右賢王驚慌失措,獨自和愛妾一人,僅帶壯騎數百突圍北逃。漢軍派輕騎校尉郭成等追擊了400餘裏,也沒追上,俘虜其小王有10餘人,百姓15000餘人,牲畜數10萬頭而歸。於是,衛青率兵而迴。迴到邊塞,漢武帝命特使手捧金印,就在軍營中拜衛青為大將軍,專職掌管統兵征伐大權,給予封號後凱旋而迴。有功的將領也都留任校尉之職。張騫曾經幾次出使大夏,在匈奴的時間長了,做為向導,因為他們熟悉水草地形,所以大軍往返從未遇到缺水斷糧的困難。

    三十、知戰

    【奇略原文】

    凡興兵伐敵,所戰之地必預知之。師至之日,能使敵人如期而來,與戰則勝。知戰地,知戰日,則所備者專,所守者固。法曰:知戰之地,知戰之日,則可千裏而會戰。

    【奇略今譯】

    凡是要出兵進攻敵人,一定預先探明戰地。部隊到達地點之後,還能牽製敵軍按期而來,同敵人交戰定能取勝。這是因為事先知道了作戰地點和時間,就能集中力量等待敵人,才能進行堅固的防禦。兵法說:隻要預先知道了作戰的具體時間和地方,就可以轉戰千裏進行大的會戰。

    【奇略戰例】

    戰國,魏與趙攻韓,韓告急於齊。齊用田忌將而往,直走大梁。魏將龐涓聞之,去韓而歸。齊孫臏謂田忌曰:“彼三晉之兵素悍勇而輕齊,齊號為怯;善戰者因其勢而利導之。兵法:百裏而趨利者,蹶上將;五十裏而趨利者,軍半至。使齊軍入魏地為十萬灶,明日為五萬灶,又明日為三萬灶。”涓追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齊軍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過半矣。”乃棄其步軍,與精銳親兵,倍道兼行逐之。孫臏度其行,暮當至馬陵,道狹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木,白而書之曰:“龐涓死此樹下”。於是令齊軍善射者萬弩夾道而伏。涓追至,見白書,乃鑽火燭之,讀其書未畢,齊軍萬弩齊發,魏軍大亂。涓自知智窮兵敗,乃自刎。

    【戰例今譯】

    戰國時期,魏國同趙國聯兵攻打韓國,韓國急忙向齊國求救,齊國便派田忌率兵援救韓國,直接向魏國首都大梁進軍。魏國大將龐涓聽到這個消息後,立即撤兵迴國。齊國軍師孫臏對田忌說:“魏軍一向作戰勇猛,驕傲輕敵,認為我們怯弱,非常瞧不起我軍。善於用兵的將軍就應利用這一形勢而采取作戰策略。兵法上說:行軍100多裏同敵軍奪利,就會使上將受挫;行軍50裏同敵人爭利,軍隊也隻能有半數趕到作戰地點。所以,我們應該在進入魏境後第一天壘10萬個灶台,第二天則減少到5萬座,第三天隻壘上3萬座。”龐涓沿路追趕齊兵三天,看到灶台日益減少,高興地說:“我早聽說齊軍膽小怕戰,還不過三天,士兵就逃了一大半。”於是龐涓丟下步兵,隻率領一些精銳的親兵,日夜兼程追擊齊軍。孫臏根據魏軍的行軍速度,推測他們傍晚會到達馬陵。馬陵附近道路陝窄,地勢險要,兩邊是懸崖峭壁,是埋伏部隊的好地方。就讓士兵在一棵大樹上剝皮刻字,寫道:“龐涓死於此樹下。”命令1萬多名弓箭手在馬陵道兩邊設下埋伏。龐涓追到馬陵,發現樹上的字跡,便叫人點火看字,還沒讀完,齊軍萬箭齊發,魏軍亂成一團。龐涓深知自己智窮力竭,自知敗局已定,憤愧自殺而亡。

    手機看書免費下載和閱讀,i悅讀中文網.iyd最新,最快,最火爆,盡在其中!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百戰奇略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袁堂欣,謝誌強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袁堂欣,謝誌強並收藏百戰奇略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