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初十日,高拱的《陳五事疏》送到了皇帝那裏,它的主旨就是,嚴懲太監專政,消奪司禮監太監的權力,將權力集中於內閣。馮保並非等閑之輩,接到高拱的奏疏後,並不轉送內閣,而由他代皇帝票擬聖旨“知道了,遵祖製”,短短六個字,實際是皇帝不予理會的委婉表示。於是高拱再上第二疏,希望皇帝把奏疏轉給內閣,由內閣票擬諭旨。皇帝同意,馮保隻得遵旨將奏疏轉送內閣,高失便草擬皇帝批示:“覽卿等所奏,甚於時政有裨,具見忠藎,俱依議行。”


    皇帝已經批準,可以照辦。高拱以為時機成熟,便要他的門生故吏上疏彈劾馮保,迫使馮保下台。按照高拱的部署,首先發難的是以工科給事中程文為首的一批言官。他們聯名彈劾馮保“四逆六罪”、“三大奸”,罪名駭人聽聞,措辭毫不掩飾,欲置馮保於死地。比如“不可赦”罪第一條,就是指責馮保雖然是個太監,卻精通房中術,給先帝“誨淫之器”、“邪燥之藥”,導致先帝因此生病至死。顯然是在指控馮保是害死先帝的元兇。僅憑這一條,足可處死馮保。何況還有“矯詔”--假傳聖旨等罪名,因此這些言官建議皇帝,將馮保逮捕審問,明正典刑。如有巧進邪說,曲為保救者,亦望皇上明察。這前一句,不僅要把馮保罷官,而且要他的性命;這後一句,含沙射影指向張居正,使他無法為馮保說情情。


    接下來,言官們掀起了彈劾馮保的浪朝,紛紛要求皇上嚴懲馮保。馮保雖然老謀深算,對嘉靖以來朝廷的權力鬥爭早已司空見慣,但如今自己挨整,畢竟有點手足無措。便派親信向張居正請教對策。張居正告訴他:“勿懼,便好將計就計為之。”


    張居正與高拱屬於同一類型的實務型官僚,也是鐵腕人物,而且棋高一招,精通法家的權謀術數。權衡利弊得失,深知如果協助高拱除去馮保對自己並無好處;反之,如果協助馮保除去高拱,自己便可以升任內閣首輔。正如文秉《定陵注略》所說,張居正是“深中多謀”之人,“恥居(高)拱下,陰與(馮)保結為生死交,方思所以傾(高)拱”。現在攤牌的時機到了;於是向馮保獻計,要他去激怒皇後、皇貴妃,由皇後、皇貴妃出麵除掉高拱。張、馮秘密策劃,他人瓣親信姚曠、徐爵連夜出入東華門,三番五次連絡協商。


    此事的關鍵是,張居正向馮保透露了高拱在內閣中說的一句話:“十歲太子如何治天下。”明穆宗逝世後,繼承者是年僅十歲的太子,秉性傲慢的高拱瞧不起小皇帝,口無遮攔地說出了這樣一句話,在一般情況下,這是可以理解的,不會頂真,不會追究。但是,現在是你死我活的政治鬥爭,既然高拱攻擊馮保是害死先帝的元兇,那麽馮保就攻擊高拱根本不把小皇帝放在眼裏,心懷不軌。這對於皇後、皇貴妃、小皇帝的孤兒寡母心態,是致命的一擊,必然激起極大的憤怒,要對高拱予以嚴懲,以杜後患。


    高拱的敗局已定,不過他自己還蒙在鼓裏。


    隆慶六年六月十六日早朝,宮中傳出話來:“有旨,召內閣、五府、六部從皆至!”高拱滿以為是小皇帝要下旨處分馮保,頗為興高采烈。高儀懼怕連累自己,臥病在家。張居正前幾天往天壽山視察先皇的陵地,歸途中暑,藉口在家中調理,迴避今日的尷尬場麵。在小皇帝看來,今日事關重大,沒有張居正,斷斷不行,便派人再三催促,張居正才姍姍來遲,扶曳而入。高拱見了他,難以抑止興奮心情,連聲說,今日之事,必定是為了前幾天科道官彈劾馮保的奏疏。皇上有問,我一定以正理正法為依據迴答。如果觸怒了皇上,我就離開此地,你來當首輔。張居正心中有數,表麵上敷衍一句:高公,別這樣說。


    高拱、張居正以及文武百官一行來到會極門,太監王蓁捧著聖旨出來,文武百官下跪接旨。一片肅靜,大家都在忐忑不安的靜候皇上的裁決。


    隻聽得王蓁高聲喊道:“張先生接旨!”


    接著,王蓁打開聖旨,一字一句念道:“皇後懿旨、皇貴妃令旨、皇帝聖旨:說與內閣、五府、六部等衙門官員,大行皇帝賓天先一日,召內閣三臣在禦榻前,同我母子三人親受遺囑。說:‘東宮(太子)年小,要你們輔佐。’今有大學士高拱,專權擅政,把朝廷威福都強奪自專,通不許皇帝主管。不知他要何為?我母子三人驚懼不寧。高拱著迴籍閑住,不許停留。我每(你們)大臣受國家厚恩,當思竭忠報主,如何隻阿附權臣,蔑視幼主!姑且不究。今後都要洗心滌慮,用心辦事。如再有這等的,處以典刑。欽此。”


    這首聖旨以皇後、皇貴妃、皇帝聯名發出,顯得極為慎重,焦點是指責內閣首輔高拱專權擅政,蔑視幼主,因此自即日起革去他的官職,離京迴鄉。這樣的聖旨,大大出乎高拱的預料。先是王太監所說“張先生接旨”一句,便大有蹊蹺,他是政府第一把手,為何不說“高老先生接旨”?已經感到大事不妙。愈往下聽,愈覺得不對勁,想不到遭到斥逐的不是馮保而是他自己,頓時渾身癱軟,直冒冷汗。據王世貞《嘉靖以來首輔傳》描述,當時的高拱“麵色如死灰,汗陡下如雨,伏地不能起”,在一旁的張居正“掖之起”,“使兩吏扶攜出”。身經百戰的高拱,遭到這種突如其來的打擊,也招架不住,幾乎癱瘓。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權與血——明帝國官場政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樊樹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樊樹誌並收藏權與血——明帝國官場政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