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頁
權與血——明帝國官場政治 作者:樊樹誌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那是嘉靖四十一年五月某日,鄒應龍因避雨進入太監房中,攀談中,聽說皇上請道士藍 道行扶乩,得到這樣幾句神仙的旨意:“賢不競用,不肖不退耳”;“賢如徐階、楊博,不肖如嵩”。沉迷於道教的皇帝,對藍道行的扶乩深信不疑,遂有意罷去嚴嵩。“帝有意去嵩”,這是一個政治信息,也是一個機密情報。時不可失,機不再來,鄒應龍以為建功立業的機會到了,連夜趕寫洋洋千言的彈劾嚴嵩父子的奏疏——《貪橫蔭臣欺君蠹國疏》。其中寫道: “工部侍郎嚴世蕃憑藉父勢,專利無厭,私擅爵賞,廣致賂遺”;“臣請斬世蕃懸之篙竿,以 為人臣兇橫不忠者之戒。其父嵩受國厚恩,不思圖報,而溺愛惡子,播弄利權,植黨蔽賢, 黷貨敗法,亦宜亟令休退,以清政本”。在奏疏的末尾,鄒應龍信誓旦旦地說:“如臣有一言不實,請即斬臣首以謝嵩父子,並為言官欺誑者戒。”皇帝正要除去嚴嵩父子,鄒應龍的奏疏提供了一個名正言順的口實,於是聖旨下達:勒令嚴嵩致仕,嚴世蕃逮入詔獄,提升鄒應龍為通政司參議。
民間戲曲常常把鄒應龍描繪成攻倒嚴嵩父子的英雄,其實此人是一個十足的機會主義者。他是摸透了皇帝“有意去嵩”的心理後,投其所好,果然正中下懷。皇帝雖然罷了嚴嵩 的官,但多年來的感情一時難以割捨,每每念及其“贊修之功”,竟忽忽不樂,便以手諭的 形式告誡已經升任內閣首輔的徐階:“嵩已退,其子已伏辜,敢再言者,當並應龍斬之。”也 就是說,今後如果再有官員談起嚴嵩父子的事情,那麽連同鄒應龍一併處死。這使鄒應龍感 到莫名的惶恐,唯恐因此遭來殺身之禍,遲遲不敢赴通政司出任參議之職。後來在徐階的調 護下,才惴惴不安地赴任視事。
事情的真相還遠不止此。這場政治活劇是徐階一手導演的。唐鶴征《皇明輔世編》,透露了其中的許多細節,好在原文並不難懂,照錄如下:
“先是,(嚴)嵩子世蕃賣官鬻爵,恣肆無忌。(皇)上亦微矢口之,念嵩,不忍發。會有 術者藍道行以箕仙術進,上頗信眷,事必諮之。(徐)階因深與之交。上有所問,密封使中官(太監)至乩所焚之,不能答,則處中官穢,不能格真神仙。中官乃與方士謀,啟示而後焚之,則所答具如旨。(藍)道行狡,乃偽為紙封若中官所齎者,及焚而匿其真跡,以偽封應。
(皇)上一日問:‘今天下何以不治?’
對曰:‘賢不競用,不肖不退耳。’
則問:‘誰為賢、不肖?’
曰:‘賢者輔臣(徐)階、尚書(楊)博。不肖者(嚴)嵩父子。’
(皇)上復問:‘我亦知嵩父子貪,念其奉玄久,且彼誠不肖,上真(上天真君)胡以不震而殛之?’
報雲:‘世蕃罪惡貫盈,固宜速殛,以在輦下(京師),恐震驚皇帝,欲俟外遣,戮為齏粉矣。’
(藍道行)密以告(徐)階,(徐)階恐稍遲則(皇上)聖意解,半夜即遣人邀禦史鄒應 龍具疏,劾嵩父子。詰朝上之。上勒嵩致仕,下其子世蕃獄,‘(遣)戍之。擢應龍五品京職。
(皇)上雖退嵩,而憐其和良承意,慮後無當者,忽忽不樂,手諭(徐)階欲傳嗣,令擬詔。(徐)階極言不可,而吏部、禮部奏遷(鄒)應龍通政參議,報可矣。忽有旨切責二 部臣,以鄒應龍為邪物,不宜轉官。(徐)階恐為應龍累,力為關說,應龍得無恙。”
你看,徐階買通藍道行,在扶乩時讓“神仙”說出“賢者輔臣階、尚書博,不肖者嵩父 子”,並且連夜派人要鄒應龍起草彈劾嚴嵩父子的奏疏;此後又害怕鄒應龍透露其中關節, 連累自己,多方為鄒應龍關說,使之平安無事。
一波已平,一波又起。嚴嵩雖然罷官,不過是“致仕”(致仕即退休,並非餘秋雨所謂 “達到做官”)而已,並未傷筋動骨。他的兒子嚴世蕃遣戍雷州,也隻是官樣文章,虛應故 事而已,還沒有到雷州,就中途返迴老家,威風依舊。他的同黨羅龍文也從遣戍的地方逃迴,與嚴世蕃計議如何翻盤。袁州府的官員獲悉此事後,立即把嚴府“聚眾練兵謀反”的跡象報 告了巡江禦史林潤。林潤作為言官,一向敢於直言,先前曾彈劾嚴嵩的黨羽鄢懋卿,害怕嚴世蕃東山再起,遭到報復。馬上上報朝廷:嚴世蕃、羅龍文“蔑視國法”,“有負險不臣之誌”, 而且還有“通倭”跡象。皇帝對於嚴氏父子貪贓枉法還可以容忍,對於謀反絕對難以容忍, 立即下旨逮捕嚴世蕃、羅龍文來京審問。
嚴世蕃餘威猶在,居然買通三法司(刑部、大理寺、都察院)的官員,在定罪書上寫進 彈劾嚴嵩父子的沈煉、楊繼盛,以便激怒皇帝,得以死裏逃生。三法司官員把嚴世蕃的定罪 書送交內閣首輔徐階審定,果然強調處死嚴世蕃為沈煉、楊繼盛抵命。徐階深知皇上脾性, 這種寫法必然觸怒皇上,是“彰上過”——彰顯皇上的過錯,因為處理沈煉、楊繼盛都是以皇帝聖旨名義發出的,為沈煉、楊繼盛翻案,就意味著皇帝以前的聖旨是錯誤的,那樣不但不能置嚴世蕃於死地,反而會禍及林潤及其他彈劾嚴氏父子的官員。經過徐階修改的三法司判決書,強調的重點是與皇帝毫無關係的罪狀:“謀反”、“通倭”。上麵如此寫道:嚴世蕃與羅龍文一起詛咒朝廷,構煽狂謀,招集亡命之徒幾千人,操練兵法,妄圖謀反,並且準備“外投日本”雲雲。平心而論,嚴世蕃咎由自取,不殺不足以平民憤,但“謀反”、“通倭”卻是不實之詞。這不是真正意義的彈劾與審案,而是在耍弄權術。
</br>
民間戲曲常常把鄒應龍描繪成攻倒嚴嵩父子的英雄,其實此人是一個十足的機會主義者。他是摸透了皇帝“有意去嵩”的心理後,投其所好,果然正中下懷。皇帝雖然罷了嚴嵩 的官,但多年來的感情一時難以割捨,每每念及其“贊修之功”,竟忽忽不樂,便以手諭的 形式告誡已經升任內閣首輔的徐階:“嵩已退,其子已伏辜,敢再言者,當並應龍斬之。”也 就是說,今後如果再有官員談起嚴嵩父子的事情,那麽連同鄒應龍一併處死。這使鄒應龍感 到莫名的惶恐,唯恐因此遭來殺身之禍,遲遲不敢赴通政司出任參議之職。後來在徐階的調 護下,才惴惴不安地赴任視事。
事情的真相還遠不止此。這場政治活劇是徐階一手導演的。唐鶴征《皇明輔世編》,透露了其中的許多細節,好在原文並不難懂,照錄如下:
“先是,(嚴)嵩子世蕃賣官鬻爵,恣肆無忌。(皇)上亦微矢口之,念嵩,不忍發。會有 術者藍道行以箕仙術進,上頗信眷,事必諮之。(徐)階因深與之交。上有所問,密封使中官(太監)至乩所焚之,不能答,則處中官穢,不能格真神仙。中官乃與方士謀,啟示而後焚之,則所答具如旨。(藍)道行狡,乃偽為紙封若中官所齎者,及焚而匿其真跡,以偽封應。
(皇)上一日問:‘今天下何以不治?’
對曰:‘賢不競用,不肖不退耳。’
則問:‘誰為賢、不肖?’
曰:‘賢者輔臣(徐)階、尚書(楊)博。不肖者(嚴)嵩父子。’
(皇)上復問:‘我亦知嵩父子貪,念其奉玄久,且彼誠不肖,上真(上天真君)胡以不震而殛之?’
報雲:‘世蕃罪惡貫盈,固宜速殛,以在輦下(京師),恐震驚皇帝,欲俟外遣,戮為齏粉矣。’
(藍道行)密以告(徐)階,(徐)階恐稍遲則(皇上)聖意解,半夜即遣人邀禦史鄒應 龍具疏,劾嵩父子。詰朝上之。上勒嵩致仕,下其子世蕃獄,‘(遣)戍之。擢應龍五品京職。
(皇)上雖退嵩,而憐其和良承意,慮後無當者,忽忽不樂,手諭(徐)階欲傳嗣,令擬詔。(徐)階極言不可,而吏部、禮部奏遷(鄒)應龍通政參議,報可矣。忽有旨切責二 部臣,以鄒應龍為邪物,不宜轉官。(徐)階恐為應龍累,力為關說,應龍得無恙。”
你看,徐階買通藍道行,在扶乩時讓“神仙”說出“賢者輔臣階、尚書博,不肖者嵩父 子”,並且連夜派人要鄒應龍起草彈劾嚴嵩父子的奏疏;此後又害怕鄒應龍透露其中關節, 連累自己,多方為鄒應龍關說,使之平安無事。
一波已平,一波又起。嚴嵩雖然罷官,不過是“致仕”(致仕即退休,並非餘秋雨所謂 “達到做官”)而已,並未傷筋動骨。他的兒子嚴世蕃遣戍雷州,也隻是官樣文章,虛應故 事而已,還沒有到雷州,就中途返迴老家,威風依舊。他的同黨羅龍文也從遣戍的地方逃迴,與嚴世蕃計議如何翻盤。袁州府的官員獲悉此事後,立即把嚴府“聚眾練兵謀反”的跡象報 告了巡江禦史林潤。林潤作為言官,一向敢於直言,先前曾彈劾嚴嵩的黨羽鄢懋卿,害怕嚴世蕃東山再起,遭到報復。馬上上報朝廷:嚴世蕃、羅龍文“蔑視國法”,“有負險不臣之誌”, 而且還有“通倭”跡象。皇帝對於嚴氏父子貪贓枉法還可以容忍,對於謀反絕對難以容忍, 立即下旨逮捕嚴世蕃、羅龍文來京審問。
嚴世蕃餘威猶在,居然買通三法司(刑部、大理寺、都察院)的官員,在定罪書上寫進 彈劾嚴嵩父子的沈煉、楊繼盛,以便激怒皇帝,得以死裏逃生。三法司官員把嚴世蕃的定罪 書送交內閣首輔徐階審定,果然強調處死嚴世蕃為沈煉、楊繼盛抵命。徐階深知皇上脾性, 這種寫法必然觸怒皇上,是“彰上過”——彰顯皇上的過錯,因為處理沈煉、楊繼盛都是以皇帝聖旨名義發出的,為沈煉、楊繼盛翻案,就意味著皇帝以前的聖旨是錯誤的,那樣不但不能置嚴世蕃於死地,反而會禍及林潤及其他彈劾嚴氏父子的官員。經過徐階修改的三法司判決書,強調的重點是與皇帝毫無關係的罪狀:“謀反”、“通倭”。上麵如此寫道:嚴世蕃與羅龍文一起詛咒朝廷,構煽狂謀,招集亡命之徒幾千人,操練兵法,妄圖謀反,並且準備“外投日本”雲雲。平心而論,嚴世蕃咎由自取,不殺不足以平民憤,但“謀反”、“通倭”卻是不實之詞。這不是真正意義的彈劾與審案,而是在耍弄權術。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