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九章 夏侯玄的希望,調虎離山
爽帝:從高平陵事變開始逆襲 作者:浮生WX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曹丕去世後,到了曹叡時期,魏國政壇爆發了浮華案。一些剛剛步入仕途的貴族子弟雲集於京師洛陽,聚眾交遊、品評人物、清談名理,風靡於上流社會的青年知識群體中。
曹叡對司馬懿勢力的膨脹感到焦慮,卻又如同其父曹丕一樣,為人心胸狹隘,不敢放權。曹叡不敢放權,那麽到了曹芳時期,曹魏的問題就接連不斷出現了。
曹爽等魏國宗室當權後,與司馬懿等老臣的權力之爭日趨激烈,最後爆發了年初的高平陵之事,最終以司馬懿敗走蜀國而告終。
曹芳隨即又望向殿下的曹爽開口道:“不知丞相以為如何?可願意擔此大任?若是不便,朕亦可再從我大魏軍中再挑選善戰者前往。”
天子向曹爽的發問將心早已神遊天外的夏侯玄拉迴現實,心情正失落的夏侯玄的心中又燃起一絲希望,他多麽希望曹爽開口拒絕,畢竟隻有曹爽能拒絕,也隻有曹爽有這個實力拒絕,這樣他就又有很大的希望得到這次領兵出征的機會了。
人都是有貪念的,擁有得越多越不想失去已經擁有的,尤其是像曹爽這樣的人,掌一國軍政之權,又在年初被司馬懿調虎離山險些身死的經曆,沒有做好萬全的準備,就多半不願意出洛陽了,而且是在能拒絕的情況下,
還有劉子台和曹爽年初的教訓在,他有理由相信他這個表兄有很大概率是會選擇拒絕領兵出征的。
劉勳,字子台,琅邪人,中平末年的時候做過沛國建平長,與曹操有交情,後來擔任袁術部下。
袁術命孫策擊敗陸康攻破廬江後,任命劉勳為廬江太守。
建安四年(199年)袁術去世,其女婿黃猗和從弟袁胤不敢留在壽春,於是護著棺材、帶著袁術妻兒及部曲男女依附劉勳。
袁術長史楊弘與大將張勳則率眾想投奔孫策,劉勳截擊,將他們全部俘虜,並收獲珍寶而歸。
成惪人劉曄殺害鄭寶後,也帶著鄭寶部眾依附劉勳。
當時劉勳兵強於江淮之間,糧食稀少,便派從弟劉偕去找豫章太守華歆購買糧食,華歆本郡穀少,便派人帶著劉偕去海昏、上繚,讓各宗帥共拿出三萬斛糧食,經過一月,劉偕隻取得數千斛,便報告給劉勳,勸劉勳襲取海昏、上繚。
孫策也欲向北推進,準備奪取江北盧江郡。但盧江郡南有長江之險,北有淮水阻隔,易守難攻。
占據盧江的劉勳勢力強大,野心勃勃。
孫策知道,如果硬攻,取勝的機會很小。
他和眾將商議,定出了一條調虎離山的妙計。
針對劉勳極其貪財的弱點,孫策派人給劉勳送去一份厚禮,並在信中把劉勳大肆吹捧一番。
信中說劉勳功名遠播,今人仰慕,並表示要與劉勵交好。孫策還以弱者的身份向劉勳求救。他說,上繚經常派兵侵擾我們,我們力弱,不能遠征,請求將軍發兵降服上繚,我們感激不盡。
劉勳見孫策極力討好他,萬分得意。
上繚一帶,十分富庶,劉勳早想奪取,今見孫策軟弱無能,免去了後顧之憂,決定發兵上繚。
部將劉曄極力勸阻,劉曄認為:“上繚雖小,但城池堅固、易守難攻,不可短期攻克,且出征的兵馬疲憊,廬江又空虛。孫策若乘虛襲擊,後方必定抵擋不住。這樣將軍進不能克,退無歸路。如果執意出兵,必定出現禍端。”
劉勳不聽,執意攻打上繚。
劉勳哪裏聽得進去?他已經被孫策的厚禮、甜言迷惑住了。
孫策時刻監視劉勳的行動,見劉勳親自率領幾萬兵馬去攻上繚,城內空虛,心中大喜,說:老虎己被我調出山了,我們趕快去占據它的老窩吧!幹是立即率領人馬,水陸並進,襲擊盧江,親自與周瑜率兩萬人攻破廬江的皖城,幾乎沒遇到頑強的抵抗,就十順利地控製了盧江。
劉勳猛攻上繚,一直不能取勝。
劉勳從尋陽到置馬亭,聽聞孫策攻克皖城,便到流沂築壘自守,向劉表、黃祖求救。
黃祖遣兒子黃射帶著五千人幫助劉勳,孫策再次進攻,大破劉勳、黃射,劉勳便與劉偕北上投降曹操。
曹爽點了點頭,出列執禮道:“啟稟太後、陛下,臣願意擔此重任!”
曹芳欣慰的點頭,假意挽留道:“丞相,朕以為此事還是要慎重考慮一番的,卿可迴去再思量一番再給朕答複,若是不願意,朕也不勉強,畢竟朕這裏也離不開丞相,沒有丞相在朕身邊幫朕,很多朝中之事朕還真不知道怎麽辦才好啊!”
甄溫知道天子這是在以退為進,今日必是要當著群臣的麵,讓曹爽把領兵出征之事確定下來,反悔不得,這樣天子才好在曹爽離開洛陽之後謀劃真正的掌握朝政大權!
甄溫覺得自己可以再為今日之事盡一份力,再添把火,讓天子的掌權之路走得更順暢一些,畢竟有權臣當道,掌權之路肯定不會好走,哪怕是劉徹這樣的雄主也沒有例外,便出列開口道:“陛下說的是啊,朝中之事離不開丞相,丞相您看這,要不就另外選派大將前往遼東吧。”
劉徹即位初年,太皇太後竇猗房、皇太後王娡為代表的外戚勢力在朝中有很大影響力,劉徹也必須“奏事東宮”,也就是將國家政務向太後匯報。
建元元年(前140年)六月,劉徹罷免了丞相衛綰和禦史大夫直不疑,將兩位外戚魏其侯竇嬰、武安侯田蚡分別任命為丞相和太尉。
另一方麵,劉徹也分別任命儒者趙綰和王臧為禦史大夫和郎中令。竇嬰和田蚡都喜好儒術,趙綰和王臧又是魯詩學和春秋穀梁學大儒申公的弟子,所以從這套執政班子可以看出劉徹的崇儒意誌。
他還命令丞相等內外大臣推薦“賢良方正、直言極諫之士”,並派人以安車蒲輪、束帛加璧征召申公,申公見了劉徹後,強調治國需要“力行”而非“多言”,劉徹喜好文詞,故對申公不甚滿意,但畢竟已征召而來,就任命他為太中大夫,同時議定修明堂、改正朔、易服色及巡狩封禪等儒家禮製。
不過,太皇太後竇猗房崇尚黃老之學,阻撓儒學改革。
同年十月(按漢初製度為建元二年十月),禦史大夫趙綰請求劉徹不要再將政務匯報給太後,竇太後大怒,斥責他又是一個新垣平,於是用自己搜集到的趙綰、王臧等非法牟利的罪證,要求劉徹將趙、王二人下獄治罪,二人皆死於獄中。
竇嬰、田蚡也被罷免,改以開國功臣後裔許昌、莊青翟為丞相、禦史大夫。明堂等儒家禮製也被廢棄。
另一方麵,館陶大長公主自居擁立劉徹之功,對劉徹各種請求,令劉徹厭煩。
劉徹按約定娶的館陶大長公主之女陳皇後起初獲得獨寵,但她不僅“驕妒”,而且長年無子,使劉徹對她有所疏遠。
此時王太後告誡劉徹說:“你剛即位,大臣還沒有完全服從,就先搞明堂,惹惱了太皇太後,如今又忤逆大長公主,肯定會嚴重得罪她們。
婦人容易取悅,你一定要十分慎重!”於是劉徹不得不稍微尊重館陶大長公主與陳皇後。
在此期間,劉徹韜光養晦,沉湎於微行和狩獵。
同時,他亦進行了一些對外開拓的準備工作和初步活動,如派張騫出使西域、派嚴助征討閩越等。
曹叡對司馬懿勢力的膨脹感到焦慮,卻又如同其父曹丕一樣,為人心胸狹隘,不敢放權。曹叡不敢放權,那麽到了曹芳時期,曹魏的問題就接連不斷出現了。
曹爽等魏國宗室當權後,與司馬懿等老臣的權力之爭日趨激烈,最後爆發了年初的高平陵之事,最終以司馬懿敗走蜀國而告終。
曹芳隨即又望向殿下的曹爽開口道:“不知丞相以為如何?可願意擔此大任?若是不便,朕亦可再從我大魏軍中再挑選善戰者前往。”
天子向曹爽的發問將心早已神遊天外的夏侯玄拉迴現實,心情正失落的夏侯玄的心中又燃起一絲希望,他多麽希望曹爽開口拒絕,畢竟隻有曹爽能拒絕,也隻有曹爽有這個實力拒絕,這樣他就又有很大的希望得到這次領兵出征的機會了。
人都是有貪念的,擁有得越多越不想失去已經擁有的,尤其是像曹爽這樣的人,掌一國軍政之權,又在年初被司馬懿調虎離山險些身死的經曆,沒有做好萬全的準備,就多半不願意出洛陽了,而且是在能拒絕的情況下,
還有劉子台和曹爽年初的教訓在,他有理由相信他這個表兄有很大概率是會選擇拒絕領兵出征的。
劉勳,字子台,琅邪人,中平末年的時候做過沛國建平長,與曹操有交情,後來擔任袁術部下。
袁術命孫策擊敗陸康攻破廬江後,任命劉勳為廬江太守。
建安四年(199年)袁術去世,其女婿黃猗和從弟袁胤不敢留在壽春,於是護著棺材、帶著袁術妻兒及部曲男女依附劉勳。
袁術長史楊弘與大將張勳則率眾想投奔孫策,劉勳截擊,將他們全部俘虜,並收獲珍寶而歸。
成惪人劉曄殺害鄭寶後,也帶著鄭寶部眾依附劉勳。
當時劉勳兵強於江淮之間,糧食稀少,便派從弟劉偕去找豫章太守華歆購買糧食,華歆本郡穀少,便派人帶著劉偕去海昏、上繚,讓各宗帥共拿出三萬斛糧食,經過一月,劉偕隻取得數千斛,便報告給劉勳,勸劉勳襲取海昏、上繚。
孫策也欲向北推進,準備奪取江北盧江郡。但盧江郡南有長江之險,北有淮水阻隔,易守難攻。
占據盧江的劉勳勢力強大,野心勃勃。
孫策知道,如果硬攻,取勝的機會很小。
他和眾將商議,定出了一條調虎離山的妙計。
針對劉勳極其貪財的弱點,孫策派人給劉勳送去一份厚禮,並在信中把劉勳大肆吹捧一番。
信中說劉勳功名遠播,今人仰慕,並表示要與劉勵交好。孫策還以弱者的身份向劉勳求救。他說,上繚經常派兵侵擾我們,我們力弱,不能遠征,請求將軍發兵降服上繚,我們感激不盡。
劉勳見孫策極力討好他,萬分得意。
上繚一帶,十分富庶,劉勳早想奪取,今見孫策軟弱無能,免去了後顧之憂,決定發兵上繚。
部將劉曄極力勸阻,劉曄認為:“上繚雖小,但城池堅固、易守難攻,不可短期攻克,且出征的兵馬疲憊,廬江又空虛。孫策若乘虛襲擊,後方必定抵擋不住。這樣將軍進不能克,退無歸路。如果執意出兵,必定出現禍端。”
劉勳不聽,執意攻打上繚。
劉勳哪裏聽得進去?他已經被孫策的厚禮、甜言迷惑住了。
孫策時刻監視劉勳的行動,見劉勳親自率領幾萬兵馬去攻上繚,城內空虛,心中大喜,說:老虎己被我調出山了,我們趕快去占據它的老窩吧!幹是立即率領人馬,水陸並進,襲擊盧江,親自與周瑜率兩萬人攻破廬江的皖城,幾乎沒遇到頑強的抵抗,就十順利地控製了盧江。
劉勳猛攻上繚,一直不能取勝。
劉勳從尋陽到置馬亭,聽聞孫策攻克皖城,便到流沂築壘自守,向劉表、黃祖求救。
黃祖遣兒子黃射帶著五千人幫助劉勳,孫策再次進攻,大破劉勳、黃射,劉勳便與劉偕北上投降曹操。
曹爽點了點頭,出列執禮道:“啟稟太後、陛下,臣願意擔此重任!”
曹芳欣慰的點頭,假意挽留道:“丞相,朕以為此事還是要慎重考慮一番的,卿可迴去再思量一番再給朕答複,若是不願意,朕也不勉強,畢竟朕這裏也離不開丞相,沒有丞相在朕身邊幫朕,很多朝中之事朕還真不知道怎麽辦才好啊!”
甄溫知道天子這是在以退為進,今日必是要當著群臣的麵,讓曹爽把領兵出征之事確定下來,反悔不得,這樣天子才好在曹爽離開洛陽之後謀劃真正的掌握朝政大權!
甄溫覺得自己可以再為今日之事盡一份力,再添把火,讓天子的掌權之路走得更順暢一些,畢竟有權臣當道,掌權之路肯定不會好走,哪怕是劉徹這樣的雄主也沒有例外,便出列開口道:“陛下說的是啊,朝中之事離不開丞相,丞相您看這,要不就另外選派大將前往遼東吧。”
劉徹即位初年,太皇太後竇猗房、皇太後王娡為代表的外戚勢力在朝中有很大影響力,劉徹也必須“奏事東宮”,也就是將國家政務向太後匯報。
建元元年(前140年)六月,劉徹罷免了丞相衛綰和禦史大夫直不疑,將兩位外戚魏其侯竇嬰、武安侯田蚡分別任命為丞相和太尉。
另一方麵,劉徹也分別任命儒者趙綰和王臧為禦史大夫和郎中令。竇嬰和田蚡都喜好儒術,趙綰和王臧又是魯詩學和春秋穀梁學大儒申公的弟子,所以從這套執政班子可以看出劉徹的崇儒意誌。
他還命令丞相等內外大臣推薦“賢良方正、直言極諫之士”,並派人以安車蒲輪、束帛加璧征召申公,申公見了劉徹後,強調治國需要“力行”而非“多言”,劉徹喜好文詞,故對申公不甚滿意,但畢竟已征召而來,就任命他為太中大夫,同時議定修明堂、改正朔、易服色及巡狩封禪等儒家禮製。
不過,太皇太後竇猗房崇尚黃老之學,阻撓儒學改革。
同年十月(按漢初製度為建元二年十月),禦史大夫趙綰請求劉徹不要再將政務匯報給太後,竇太後大怒,斥責他又是一個新垣平,於是用自己搜集到的趙綰、王臧等非法牟利的罪證,要求劉徹將趙、王二人下獄治罪,二人皆死於獄中。
竇嬰、田蚡也被罷免,改以開國功臣後裔許昌、莊青翟為丞相、禦史大夫。明堂等儒家禮製也被廢棄。
另一方麵,館陶大長公主自居擁立劉徹之功,對劉徹各種請求,令劉徹厭煩。
劉徹按約定娶的館陶大長公主之女陳皇後起初獲得獨寵,但她不僅“驕妒”,而且長年無子,使劉徹對她有所疏遠。
此時王太後告誡劉徹說:“你剛即位,大臣還沒有完全服從,就先搞明堂,惹惱了太皇太後,如今又忤逆大長公主,肯定會嚴重得罪她們。
婦人容易取悅,你一定要十分慎重!”於是劉徹不得不稍微尊重館陶大長公主與陳皇後。
在此期間,劉徹韜光養晦,沉湎於微行和狩獵。
同時,他亦進行了一些對外開拓的準備工作和初步活動,如派張騫出使西域、派嚴助征討閩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