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八章 不服氣的夏侯玄
爽帝:從高平陵事變開始逆襲 作者:浮生WX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曹芳微皺的眉頭立刻舒展開來,微笑著對著群臣稱讚道:“王老司空真是不愧為我大魏之四朝老臣,當為汝等之楷模!”
群臣皆齊聲開口附和道:“陛下說的是,王老司空真乃仆等楷模啊!”
身為曆經四朝元老的王淩麵對這些華而不實、不是真心的讚譽自然是很淡定的,沒有沉浸在其中,
隻是清了清嗓子淡然的迴道:“諸位過譽了,老夫隻是在盡自己的本分,為國舉才罷了。”
曹芳隨即又迫不及待的接話:“既然王老司空都如此說了,朕以為此番出征的重任必是非丞相莫屬了,諸卿以為如何?”
群臣齊聲:“仆等附議。”夏侯玄雖有不忿,但還是強壓下內心的不滿,安安靜靜的站在群臣的隊列中,
雖然之前他與表親曹爽比較要好,但那也僅限於司馬懿發動政變之前,而不是現在,現在的他已經開始越來越看不順眼曹爽這個之前提攜過他的表兄了,
現在的曹爽在很多事情上都超過他,無論是在領兵打仗和朝堂之事上,甚至當上了隻有武帝在漢末才當過的丞相,這是大魏代漢之後的幾十年間從來沒有過的事情!
即便是他曹爽先前就已大將軍之身總領魏國軍政,但這跟做丞相還是有些差距的,
丞相可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一般來說,丞相作為皇帝的股肱,統領百官,輔佐皇帝治理國政。
就魏蜀吳三國來說,蜀漢丞相諸葛亮的地位和權力,自然不用細說了,自劉備白帝城托孤之後,諸葛亮以丞相的身份,得以執掌蜀漢的大權,而後主劉禪,反而沒有多少實權。
就東吳來說,丞相陸遜的權力雖然沒有達到諸葛亮的高度,但是,在夷陵之戰後,陸遜在東吳的地位幾乎是無人可以撼動的,當然了孫權除外。
建安十三年(208年)六月,在徹底消滅袁紹勢力之後,曹操廢三公,恢複丞相製度,並自任漢朝丞相。
由此,對於曹操來說,雖然名為丞相,但是,曹操擔任的是東漢王朝的丞相,而不是曹魏的。
延康元年(220年)正月,曹操逝世於洛陽,曹丕從鄴城至洛陽繼位丞相、魏王。
對於曹丕來說,其擔任的丞相,也是屬於東漢王朝的。
不久之後,漢獻帝劉協退位,曹丕稱帝,正式建立了曹魏,此後曹魏丞相就一直處於空缺狀態,在曹爽之前就實際沒人真正擔任過丞相。
那麽,問題來了,既然蜀漢和東吳都有人當丞相,為何曹魏沒有人當丞相呢?
對此,原因主要分為以下幾點。
一方麵,這是因為丞相一職,因為權力太大,往往會對皇帝的權力造成威脅。
因此,在魏文帝曹丕即位後,就沒有在曹魏設立丞相一職了。
換而言之,曹操、曹丕要當東漢王朝的丞相,是因為漢獻帝劉協已經是傀儡了,如果漢獻帝劉協握有實權,自然不會讓曹操、曹丕父子輕易坐上丞相的寶座。
基於此,在曹丕之後,魏明帝曹叡,以及曹芳即位初期,都沒有授予大臣擔任丞相這一官職。
當然,雖然沒有人當丞相,但是,丞相的職責,自然還是要人分擔的,於是,曹魏建立後,陳群這位大臣曆任尚書令、鎮軍大將軍、中護軍、錄尚書事。
對於擔任尚書令、錄尚書事的陳群,實際上已經在分擔丞相的職責了。
所以,等到曹丕托孤時,以陳群、司馬懿、曹真、曹休四人為托孤大臣,將丞相之權一分為四,曹叡托孤之時亦是如此,仿佛已成曹魏定製,不會再有變化。
夏侯玄自己亦認為這種分權的朝堂製度會一直這樣延續下去,以夏侯氏在大魏朝堂上的地位,自己再忍忍、等上個幾年朝堂上的幾個高位也多半會有屬於自己的一個位置了,可是卻沒料到曹爽會直接做丞相,這是他始料未及的,曹爽這樣做在他看來與直接篡權取天子而代之已經沒有多大區別了,大魏朝政若是皆出自丞相府,自己又怎能在日後分到一點輔政之權,這是夏侯玄現在所不能接受的!
曹操本姓夏侯,他的父親曹嵩過繼給大宦官曹騰為子,所以夏侯家族和曹氏家族一樣都是曹魏的宗室,這大魏說起來也是有夏侯家一份的。
夏侯惇和夏侯淵是同族兄弟,都是曹操的親信得力幹將,為曹魏的建立建立赫赫戰功,夏侯玄一想到自己能分的輔助之權少了,又不能此番領兵出征,就更加的不服氣,但眼下也隻能把這些先埋藏在心底,留待日後再說。
當初曹操起兵時,手中的兵力分為兩個集團,一個是潁汝文官集團,另一個是以曹氏、夏侯氏為核心的譙沛武將集團。
這兩個集團的出現,共同創造了強大的曹魏。
曹操重用的宗親包括族人、夏侯家族以及養子和親生兒子,其中夏侯家族與曹魏宗室的關係尤為緊密。
此外,曹操對夏侯家的子孫恩寵有加,例如夏侯惇和夏侯淵都獲得了不低的官職。
這種親密的關係不僅體現在官職的授予上,還體現在曹操及其後繼者對夏侯家族成員的信任和重用。
夏侯尚、夏侯霸等夏侯家族成員在曹魏政權中擔任重要職務,參與軍事和政治決策。
曹操的失誤之處在於子嗣之爭,曹丕、曹植爭奪世子,曹彰支持曹植,最終曹丕在賈詡、司馬懿、陳群等人的支持下擊敗譙沛集團支持的曹植,曹丕為人心胸狹隘,對宗親防範極深,弱化了統治基礎。
曹丕稱帝後,開始極力抑製親族,同時重用疏宗、世族的策略鞏固政權。
所謂親族,包括曹彰、曹植在內的近支皇族以及後族外戚勢力,他們具備了挑戰皇權的合法性,曹彰的猝死以及曹植被貶謫,均與曹丕爭奪儲君備受壓抑密不可分。
曹魏時期的皇親雖為王侯,實同囚犯,沒有任何實權,受到當地官員的監視,定期遷徙。“魏氏王公,既徒有國土之名,而無社稷之實,又禁防壅隔,同於囹圄;位號靡定,大小歲易;骨肉之思乖,《常棣》之義廢。為法之弊,一至於此乎!”
群臣皆齊聲開口附和道:“陛下說的是,王老司空真乃仆等楷模啊!”
身為曆經四朝元老的王淩麵對這些華而不實、不是真心的讚譽自然是很淡定的,沒有沉浸在其中,
隻是清了清嗓子淡然的迴道:“諸位過譽了,老夫隻是在盡自己的本分,為國舉才罷了。”
曹芳隨即又迫不及待的接話:“既然王老司空都如此說了,朕以為此番出征的重任必是非丞相莫屬了,諸卿以為如何?”
群臣齊聲:“仆等附議。”夏侯玄雖有不忿,但還是強壓下內心的不滿,安安靜靜的站在群臣的隊列中,
雖然之前他與表親曹爽比較要好,但那也僅限於司馬懿發動政變之前,而不是現在,現在的他已經開始越來越看不順眼曹爽這個之前提攜過他的表兄了,
現在的曹爽在很多事情上都超過他,無論是在領兵打仗和朝堂之事上,甚至當上了隻有武帝在漢末才當過的丞相,這是大魏代漢之後的幾十年間從來沒有過的事情!
即便是他曹爽先前就已大將軍之身總領魏國軍政,但這跟做丞相還是有些差距的,
丞相可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一般來說,丞相作為皇帝的股肱,統領百官,輔佐皇帝治理國政。
就魏蜀吳三國來說,蜀漢丞相諸葛亮的地位和權力,自然不用細說了,自劉備白帝城托孤之後,諸葛亮以丞相的身份,得以執掌蜀漢的大權,而後主劉禪,反而沒有多少實權。
就東吳來說,丞相陸遜的權力雖然沒有達到諸葛亮的高度,但是,在夷陵之戰後,陸遜在東吳的地位幾乎是無人可以撼動的,當然了孫權除外。
建安十三年(208年)六月,在徹底消滅袁紹勢力之後,曹操廢三公,恢複丞相製度,並自任漢朝丞相。
由此,對於曹操來說,雖然名為丞相,但是,曹操擔任的是東漢王朝的丞相,而不是曹魏的。
延康元年(220年)正月,曹操逝世於洛陽,曹丕從鄴城至洛陽繼位丞相、魏王。
對於曹丕來說,其擔任的丞相,也是屬於東漢王朝的。
不久之後,漢獻帝劉協退位,曹丕稱帝,正式建立了曹魏,此後曹魏丞相就一直處於空缺狀態,在曹爽之前就實際沒人真正擔任過丞相。
那麽,問題來了,既然蜀漢和東吳都有人當丞相,為何曹魏沒有人當丞相呢?
對此,原因主要分為以下幾點。
一方麵,這是因為丞相一職,因為權力太大,往往會對皇帝的權力造成威脅。
因此,在魏文帝曹丕即位後,就沒有在曹魏設立丞相一職了。
換而言之,曹操、曹丕要當東漢王朝的丞相,是因為漢獻帝劉協已經是傀儡了,如果漢獻帝劉協握有實權,自然不會讓曹操、曹丕父子輕易坐上丞相的寶座。
基於此,在曹丕之後,魏明帝曹叡,以及曹芳即位初期,都沒有授予大臣擔任丞相這一官職。
當然,雖然沒有人當丞相,但是,丞相的職責,自然還是要人分擔的,於是,曹魏建立後,陳群這位大臣曆任尚書令、鎮軍大將軍、中護軍、錄尚書事。
對於擔任尚書令、錄尚書事的陳群,實際上已經在分擔丞相的職責了。
所以,等到曹丕托孤時,以陳群、司馬懿、曹真、曹休四人為托孤大臣,將丞相之權一分為四,曹叡托孤之時亦是如此,仿佛已成曹魏定製,不會再有變化。
夏侯玄自己亦認為這種分權的朝堂製度會一直這樣延續下去,以夏侯氏在大魏朝堂上的地位,自己再忍忍、等上個幾年朝堂上的幾個高位也多半會有屬於自己的一個位置了,可是卻沒料到曹爽會直接做丞相,這是他始料未及的,曹爽這樣做在他看來與直接篡權取天子而代之已經沒有多大區別了,大魏朝政若是皆出自丞相府,自己又怎能在日後分到一點輔政之權,這是夏侯玄現在所不能接受的!
曹操本姓夏侯,他的父親曹嵩過繼給大宦官曹騰為子,所以夏侯家族和曹氏家族一樣都是曹魏的宗室,這大魏說起來也是有夏侯家一份的。
夏侯惇和夏侯淵是同族兄弟,都是曹操的親信得力幹將,為曹魏的建立建立赫赫戰功,夏侯玄一想到自己能分的輔助之權少了,又不能此番領兵出征,就更加的不服氣,但眼下也隻能把這些先埋藏在心底,留待日後再說。
當初曹操起兵時,手中的兵力分為兩個集團,一個是潁汝文官集團,另一個是以曹氏、夏侯氏為核心的譙沛武將集團。
這兩個集團的出現,共同創造了強大的曹魏。
曹操重用的宗親包括族人、夏侯家族以及養子和親生兒子,其中夏侯家族與曹魏宗室的關係尤為緊密。
此外,曹操對夏侯家的子孫恩寵有加,例如夏侯惇和夏侯淵都獲得了不低的官職。
這種親密的關係不僅體現在官職的授予上,還體現在曹操及其後繼者對夏侯家族成員的信任和重用。
夏侯尚、夏侯霸等夏侯家族成員在曹魏政權中擔任重要職務,參與軍事和政治決策。
曹操的失誤之處在於子嗣之爭,曹丕、曹植爭奪世子,曹彰支持曹植,最終曹丕在賈詡、司馬懿、陳群等人的支持下擊敗譙沛集團支持的曹植,曹丕為人心胸狹隘,對宗親防範極深,弱化了統治基礎。
曹丕稱帝後,開始極力抑製親族,同時重用疏宗、世族的策略鞏固政權。
所謂親族,包括曹彰、曹植在內的近支皇族以及後族外戚勢力,他們具備了挑戰皇權的合法性,曹彰的猝死以及曹植被貶謫,均與曹丕爭奪儲君備受壓抑密不可分。
曹魏時期的皇親雖為王侯,實同囚犯,沒有任何實權,受到當地官員的監視,定期遷徙。“魏氏王公,既徒有國土之名,而無社稷之實,又禁防壅隔,同於囹圄;位號靡定,大小歲易;骨肉之思乖,《常棣》之義廢。為法之弊,一至於此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