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旦不假所思的迴道:“這個不必擔心,隻需找幾個人可靠的人去薊縣給程喜送一封密信即可。”


    杜德點頭道:“不過信的內容還是得由大司馬親自擬定,然後由他親自寫下來,這樣才能魏人更加確信程喜已經叛魏了。”


    秦旦沉吟片刻感慨道:“大司馬的離間計用得很好啊,若是能成,必定能為我江東省上不少力氣,


    畢竟自古堅固的堡壘多是從內部攻破的,當初的周王朝、項羽、董卓皆是亡在了此計之下,真是屢試不爽啊!”


    春秋時期,周王朝開始分裂為東西二周,兩國之間經常互相攻伐。


    西周一位叫昌的大夫因為某些原因,突然投降到東周去了,而且還將西周的國家大事和軍事秘密告訴了東周君主,


    東周君主非常高興,對他非常寵信,供以錦衣玉食,西周君主知道了這件事,覺得昌將自己國內的機密大事泄露給敵國,置本國於不利,萬分憤怒,想把昌給除掉,以發泄心中怨氣,並警誡後來者,卻又不知該怎樣下手。


    這時,西周另一位大夫馮旦洞悉了君主的意思,知道他想誅殺叛逆昌,卻苦無對策,於是向西周君主進諫說:“我有個辦法能殺昌,但是我需要三十兩黃金才可以行動。”西周君主聽了自然非常高興,便叫人立即取三十兩黃金給馮旦。


    馮旦派人拿了這些金子和一封信,秘密前往東周找昌,信上寫道:“昌敬啟:事情若有成功的希望,就盡力去完成好了,如果真的沒有任何希望,就趕快逃迴來吧!事情若拖的太久,容易漏出破綻,如此一來是自尋死路,切記!”


    馮旦在派這個持三十兩黃金送信的人之前,就已派另一個人,跑去告訴東周守城門的官員說:“某天晚上,可能有奸細會混入城內,需要多加注意。”


    東周守城門官員,果然很嚴密地搜查每一個進城的人,一下子就抓住了馮旦派去送信的人,連同信和三十兩黃金,報告給東周國君。


    東周國君以為昌是西周派來的間諜,昌有口難辯,就這樣被殺了。


    馮旦在這裏巧施離間,借敵國君主之力,引起其疑心,借其手誅殺逆臣,雖然現在看來手法有些粗操,但勝在推準了時機,撞到了大運,推準了時機方是說昌大夫剛剛投降西周,西周君主對其還不是很信任;


    撞到了大運是說西周君主正好是個粗心大意,剛愎自用的主,如果不是這樣,馮旦的施離間借刀殺人的計策肯定是不會成功的。


    馮旦的這招“借刀殺人”大概是最早的離間計,此計的重點就是假他人之力,巧妙利用敵手的內部矛盾,以敵殺敵,借異已的力量去擊敗敵人。


    馮旦的借智之術可謂粗糙,一封書信即成,然而其最終卻終能克敵,讓人不得不服用間的厲害。


    當初項羽把劉邦圍困在滎陽的時候,項羽派使者去見劉邦,劉邦準備了“太牢”這樣級別的飯菜招待他。


    但是,看到使者後,卻大驚說:“我以為是亞父(範增)的使者呢,原來是項王的使者。”


    於是把好酒好肉撤走,換上“惡草”這樣的食物。


    使者很不高興,迴去給項王一說,項羽便嚴重懷疑範增與劉邦暗中勾結。


    看到這裏,可能大家都會覺得,不對啊,項羽就是用腳趾頭想想,也會明白,這是劉邦搞的反間計,範增絕對不會和劉邦暗中勾結。


    為什麽呢?因為如果真是暗中勾結,那絕對不能讓項羽知道。


    隻有項羽不知道,勾結才能成功,而現在這樣做,就是明目張膽對項羽說,咱們正在和亞父勾結呢。


    難道陳平就不擔心,這一招會被項羽看出來,結果適得其反,項羽不但從此不再懷疑範增,而且君臣同心嗎?


    其實,項羽早就不待見範增了,早就想攆走範增了,隻不過陳平遞了一個理由給他而已。


    項羽這個人,身上最缺乏的就是孝道。


    為什麽這麽說?其一,他是被他叔父項梁養大的,他的本領也是項梁交給他的,可是項梁被章邯殺死後,他竟然還封章邯為雍王(完全沒有多大的必要)。


    其二,陳勝吳廣起義,都要打著他爺爺項燕的旗號。


    而他當了西楚霸王以後,從沒聽說過他要追封項燕這樣的事情。


    其三,範增是他的“亞父”,可這個“亞父”不是他心甘情願認的,而是項梁讓他認的,他其實並不認可這個。


    項羽這個人不孝道,可是呢,範增卻還多次在他麵前表現出“爹”,而且表現出是“真爹”的樣子。


    鴻門宴上麵,項羽不聽範增的,就是不殺劉邦。


    可能如果沒有範增反複提醒項羽殺劉邦,項羽就把劉邦給殺了(“範增數目項王,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項王默然不應”)。


    項羽從來沒有把生命當迴事,從來沒把別人看上眼,他坑殺20萬秦朝降卒就是個證明。


    所以,項羽要殺劉邦,也就是一念之間。


    但是因為範增反複不斷說,項羽對範增就有點反感,因此最終幹脆不聽範增的,就是不殺。


    再比如,鴻門宴結束後,範增不但把張良送的玉鬥給砍了,還大罵項羽:“唉,豎子不足與謀!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屬今為之虜矣!”


    範增雖然被稱為“亞父”,其實還是臣子。


    在古代,周武王稱薑太公為“尚父”,秦王嬴政稱呂不韋為“仲父”,齊桓公稱管仲為“仲父”。


    前些年還有劉禪稱諸葛亮為“相父”等等。


    但是不管怎麽稱唿,這些人畢竟都是臣子。


    是臣子,就要做好臣子的樣子,而範增在項羽麵前如此托大,還罵他為“豎子”,項羽心裏怎麽會沒意見呢。


    陳平正是看出項羽對範增早就有天大的意見,所以才會選擇這麽一個低級的反間計,讓項羽有借口把範增趕走。


    而最終,項羽果然像陳平希望的那樣,真的就把範增趕走了。


    範增大聲地要求辭官,並說他年紀大了不能幹活,掉頭走了出去。項羽也沒有挽留一下。


    到此,範增終於絕望了,他一路向東,想著自己一心為楚,卻落得這樣的下場,不禁感到沮喪和心酸。


    七十多歲的老人怎麽忍受得了這樣的打擊,還沒有迴到家鄉,在路上生病就去世了,利用人的疑心和間隙矛盾,哪怕是再有智謀、再強的人,隻要稍有不慎也是很難逃過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爽帝:從高平陵事變開始逆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浮生WX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浮生WX並收藏爽帝:從高平陵事變開始逆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