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櫻有些疑惑的道:“那夫君為什麽不與呂大將軍一道站好了隊再來此地?”


    顧裕苦笑著道:“不是為夫不想這樣做,而是不能啊,哎,若是選錯了,那可就沒有活路了,還能娶櫻兒嗎?”在張櫻問起此事時,顧裕想到了不少的人和事,


    張櫻想了想又認真的道:“如此看來,還是穩妥一些才好,不選也很明智的選擇啊!”


    顧裕這樣的做法是很明智的,待到局勢明朗之後再選站隊,雖然收益少了很多,但風險也會相應減少,能保住性命,


    若是效仿已經死去的兩位侄子,賭贏了收益當然很高,輸了便是會像兩個侄子一樣連自己的性命也賠將進去,輸的機會挺大的,


    若是輸了也很少能留性命的,雖然不是沒有這樣的人,但他還是不信自己輸了還全身而退,就先不選了,


    像他兩位侄子這樣的人也不在少數,前些年的楊修、孟達、沮授、荀彧便是落得個身死的下場,很少能有像管仲一樣站錯隊還能位極人臣的,更別說像後周郭威這樣多次站錯隊還能活得更好的………


    楊修生於東漢末年,是太尉楊彪之子,也是一方軍閥袁術的外甥,出身於高門士族,身份很是尊貴。


    除了身份地位十分高貴外,楊修也非常有才。


    當時很有名氣的一個文學家叫做禰衡,他眼光很高,許多人都看不起,包括曹操。


    但是禰衡卻對楊修青眼有加,認為當世隻有兩個有才之人,一個是孔融,另一個就是楊修。


    當然禰衡的這種想法也是其一家之論,不能就此認為楊修就是聰明的,可也從側麵反映了楊修的人氣。


    他們拉攏楊修,一方麵是因為楊修的才氣。


    畢竟“三曹“也不是普通人,都是做事爽快,作詩一流,他們與楊修都十分合得來。


    另一方麵就是楊修常年在曹操身邊當秘書,知道許多隱蔽的事情,所以拉攏楊修對自己百利無一害。


    今天的我們已經不知道楊修當時是怎麽想的,但是據曆史資料記載,楊修在兩兄弟中最終選擇了曹植,成為曹植奪嫡陣營中的一員。


    楊修追隨曹植,並且明麵上為曹植做了很多事(這裏說明麵上,是因為後麵對於楊修是否真的是曹植陣營的中堅力量是有猜疑的)。


    比如說曹操考曹植的一些治國理念,曹植寫文作詩還行,這個可就不如自己的哥哥見多識廣,於是楊修就偷偷幫著整理了十餘條,讓曹植隨機應變。


    曹操一看曹植如此有見地,本來就欣賞他,變得更加欣賞了。所謂愛之切責之深,後麵曹操得知這些都不是曹植自己想的時候,心裏怒火中燒是必然的。


    除此以外,曹植愛喝酒,喝完酒還發酒瘋。大概這是有才之人的通病吧,畢竟李白也是“鬥酒詩千篇“的主。


    喝酒沒啥問題,喝完安靜寫文章睡覺就好了唄,結果曹植幹了一件大事。


    建安二十四年的秋天,他看天氣好就邀請楊修一起喝酒助興,喝的有點嗨,於是駕車闖了司馬門,在禁道上狂奔。


    那條道是帝王舉行典禮的道,曹植就此闖下大禍,連帶著楊修。曹操得知大怒,但是自己兒子殺不得,就殺了楊修。


    孟達,跟著好哥們法正來到益州,投奔了劉璋,但是劉璋沒啥本事,他們兩人又一同改投在劉備門下,成為劉備集團的謀臣大將。


    其中法正在劉備身邊,給劉備出謀劃策,是劉備的謀主,孟達善於打仗,在漢中之戰勝利後,他北攻房陵,殺死房陵太守蒯祺,拿下房陵。此後,孟達又在劉封的幫助下,拿下上庸,聲威大震。


    然而,孟達和劉封卻由於沒有及時救援關羽,導致關羽被東吳擒殺。他害怕劉備找他算賬,於是帶著部下歸順了曹魏。


    然而,在曹丕、夏侯尚先後去世後,孟達受到猜忌,於是和諸葛亮聯係,想再次迴到蜀漢,結果被司馬懿擒殺。


    孟達在是否救援關羽這個問題上站錯隊,後又在是否迴歸蜀國這個問題上再次站錯隊,最後被誅殺。


    沮授,原本是冀州牧韓馥的別駕,為韓馥提了不少好建議,但是都沒有被采納。他在袁紹入主冀州的時候,放棄了韓馥,選擇了袁紹。這次站隊,沮授選擇了袁紹,站對了隊。


    然而,在袁紹和曹操之間,沮授卻站錯了隊,這是怎麽一迴事呢?


    沮授通過一番謀劃,幫助主公袁紹又奪取了青州、並州、幽州,成為北方實力最雄厚的諸侯。


    此後,沮授給袁紹提了一係列意見,如奉迎天子,反對諸子分立,三年疲曹等建議,但都被袁紹否決了。


    官渡之戰袁紹大敗而逃,沮授被曹操俘獲。


    此時如果沮授選擇歸順曹操,不但能保住小命,還能成為曹操的座上賓。


    然而沮授卻拒絕了,還想著逃迴袁紹陣營。


    曹操無奈之下,這才忍痛殺了沮授。這次站隊,沮授很明顯站錯了隊,丟掉了性命。


    荀彧,出自潁川荀氏,還是荀子之後。


    自始至終,荀彧都忠於漢室,無時無刻都在為複興漢室江山而努力著。


    他在董卓把持朝政的時候,毅然辭官迴鄉,迴到冀州,被袁紹待為上賓。


    然而,荀彧看出袁紹不是拯救漢室江山的明公,於是投奔曹操。


    曹操采納了荀彧迎奉漢獻帝劉協的建議,從此荀彧便認為曹操能複興漢室江山,於是一心一意輔佐曹操。


    其實,荀彧還是錯了,曹操打江山,不是真心為了漢室,而是為了曹氏家族。


    曹操最後稱魏公、魏王,露出了真麵目。


    荀彧為複興漢室江山的願望落空,悔不當初。


    他還不如投奔劉備,即使劉備稱帝,也是劉姓,依舊是漢室的天下。


    因此,荀彧輔佐曹操,與心中的目的背道而馳,他於是強烈反對曹操稱魏公,站錯了隊,最後因此而死。


    曹操贈送食物給荀彧,荀彧打開後,什麽都沒有,明白了曹操用意,因此服毒自盡。


    顧裕感慨道:“哎,若是為夫有管仲之才,怎麽選也就都無妨了。”


    管仲,春秋時期著名的“名相”,如果沒有管仲,齊桓公不可能稱為春秋首霸,管仲出任齊國相國,輔助齊桓公四十年,被齊桓公尊稱“仲父”。


    可誰知道管仲在早期輔助的可是齊桓公的大敵公子糾,還差點殺掉齊桓公?


    公元前686年,齊襄公死亡,齊國打亂,在外躲難的公子小白(後來的齊桓公)與公子糾同時趕往齊國繼承王位,


    當時管仲輔佐公子糾,為了讓公子糾順利登基,管仲親自在公子小白必經路口設伏,射傷公子小白,但最終被公子小白施計詐死躲過後來公子小白順利登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爽帝:從高平陵事變開始逆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浮生WX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浮生WX並收藏爽帝:從高平陵事變開始逆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