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著夷洲當地口音的、江東口音的百姓軍士喊著口號正在熱火朝天的忙活著,把周圍山林間的鳥獸都給嚇跑,躲得遠遠的,不敢再靠近這一片熱鬧的地方……………


    顧裕帶著張櫻爬上了附近的一個小丘陵,細心的替張櫻擦了擦額頭上的汗珠望著腳下的這座還未完全完工的城池憧憬的道:“日後這裏便是我們的新家了,相信假以時日夷洲會越來越好的,等到了明年我還要帶櫻兒到建業去看看呢。”


    張櫻還是一身她們部落的傳統衣服,緩緩的依偎一身白色單衣的顧裕寬闊的胸膛中柔聲道:“夫君去那裏,妾就在那裏,自從妾認準了夫君,便是夫君的人了,此生就不會再有什麽改變了。”…………


    江東口音的軍士中卻是又夾雜著山越人的口音,山越人兵士是這幾十年間孫權從招安的山越百姓中挑選出來的,


    最開始山越也像現在的夷洲各部落一樣不認同吳國,不願意歸附,剛開始孫權是以強勢鎮壓,但到了後麵發現單單強勢鎮壓並不能使他們歸附,便剿撫並用,這樣收效會更快更好一些,


    東漢末年那有點撲朔迷離的江南山越,山越成分,雖以本土山民為主,但也有外來者加入,當秦、漢亂世,中原士族和流民為避亂或逃難,遷徙而至,


    從大河上下到大江南北,擇地而居,脫離了中央集權的郡縣製戶籍管理,在山中隱逸,與山越同棲,成了後來客家人的先驅,並開啟了中原官話與江南土語的磨合,六大方言區係的出現,就是官話和土語磨合的文化成果,有了這樣的成果,


    其時,山越分布範圍,東起於海,西抵湘江,北鄰長江,南達交趾,覆蓋了中國南方六大方言區,包括吳語、贛語、客家語、湘語、閩語、粵語,這六大方言,


    都是在江南土語的基底上沉澱了各個時期的北方話以後形成的,那土語當然就是古越語。


    山越之中,除了原有那些敗入山中的古越遺民作為本土山越,


    還有很大一部分是不同曆史階段上的外來人,他們或逃難,或避亂,或占山為王,或聚族而居,成了後來客家人的先驅,


    有所不同的是,山越時期,還是本土山越占主導地位,到了客家時期,本土山越已被融入六大方言區係,不再是外來人被山越化,而本地人與外來人互動了。


    東吳山越,由兩部分人組成,一部分是原越民,因國破而入深山,還有一部分外來人,為避秦亂避漢末之亂,逃到江南,找個“三不管”的地方,隱居起來,


    南方六大方言中,資格最老的是吳語”,始於泰伯奔吳的句吳時期,而“楚語和吳語曾被看作同一種方言”,這也就揭示了江南土語的一個老底子,那就是吳楚方言。


    此外,我們還要指出南方方言的另一個老底子,即從嶺南到海南、從杭州灣到北部灣、從會稽到琅琊那曾經流行還在演變且與官話並行的吳越古語。


    六大方言,就是北方官話與這兩個老底子互動形成的。我們知道,中國北方其實沒有方言,要說有,那也隻有一種統一的方言,即北方方言,


    實際上,就是北方各地的人們用各種不同的聲調說著同一種官話,從河北說到江南,從河洛說到江淮,說著說著,腔調就變了,變成了江淮官話,官話的標準也變了,從中原正音,變成了金陵雅音。


    方言,是人行止於一方風土中,以血緣和地緣為紐帶自然形成的。


    官話則不然,它是由國家通過行政權力頒布、靠政治和經濟力量驅動的、以文字為依據可以書寫的製度化語言,國家統一,要求語言也必須統一,官話就代表了這樣的統一性,


    能在官話大一統中仍保留了本土方言,說明這方言中,有一種獨立的故土情懷,向著統一顯示了高度的文化自信,當我們向大一統的官話敬禮時,別忘了也要向獨立的方言致敬。


    由此方言造就的人文地理空間與自然山川同構,表達了一種獨立性的追求,六朝人在越地“人與山川相映發”,說著江淮官話和吳越古語,語言裏就有風骨,正是“我與我周旋久,寧做我”。


    從廬山到會稽山,在贛語與吳越古語的互動中,形成了江南詩意流動的空間,當說著贛語的陶淵明,向我們講述“桃花源”傳奇時,那撲麵而來的,便是山越文化理想。


    桃源中人,為避秦亂,隱於山野,竟然不知有漢,遑論魏了。但我們卻不能說他們是非曆史的存在,因為,他們隻是不在王朝中國和王朝史觀裏存在,卻在文化的江山裏存在。


    話說山越散居山中,適逢孫策開辟江東,來與山越爭地盤,那時的“客家人”就將中原塢壁移置吳楚山區,形成家族性武裝組織,如今圍屋,分布於贛南、嶺南等地,那時的山越,便以圍屋扞衛其獨立尊嚴。


    為了擁有獨立的空間,他們寧願在群山環抱中尋個人跡罕至處安身,最好是能有個像桃花源那樣隱秘的生存空間起居。


    沒有隱蔽空間,就結塢壁,立山寨,聚族而居,宗法自治。


    但這要有個前提,那就是要能在經濟上自給,江東山川富庶,冷暖可適,天時地利,宜於山居,隻要能逃避賦稅徭役,就不愁過上好日子。


    可任何一個政權都不會放過他們,都要把他們趕下山來,變為戶口,就像現在的夷洲等地一樣,


    雖然現在表麵上看起來這個時期的江東人口稀少,但其實不然,人都跑了,跑入了深山中,跑到海裏,沒能變成官府的統計人頭,即便是東吳需要他們,可他們不認同,


    好不容易從賦稅徭役中跑出來,跑出屬於自己的一方水土,他們寧願活在“不知有漢”裏,也不願活成國家的編戶齊民,


    幾乎所有的政權,都會把他們當做“國賊”,采用兩手,逆之則圍剿,順之則招安,孫權也是不例外………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爽帝:從高平陵事變開始逆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浮生WX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浮生WX並收藏爽帝:從高平陵事變開始逆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