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爽欣然接受道:“好啊,到時我們可要好好嚐嚐大虎釀桂花酒了,隻可惜洛陽現在也沒有那麽多的葡萄給夫人們來釀葡萄酒,


    隻能吃喝從涼州運來的葡萄和葡萄酒了,當初文帝在時每次吃葡萄喝葡萄酒都要叫上阿父前去,還不時的讓阿父帶些迴來,我當時也不少吃呢。”


    柏靈筠想了想道:“這雖然不難辦,但現在還是在涼州便釀好酒再運過來就好了,不要大費周張了,


    畢竟現在天下未定,待日後天下大定夫君可以帶我們去涼州親手從葡萄樹上摘下葡萄來釀酒嘛。”


    曹爽從漆盤中夾起一塊豆腐放入嘴中道:“靈筠說的不錯,待到天下大定之時,為夫帶你們去涼州看看,雖然說現在也能,但現在的涼州局麵還不穩定啊。”


    蒹葭也開口道:“雖然葡萄酒暫時不可以自己釀,但是甘蔗酒還是能自己釀的。”


    昔日魏文帝詔群臣曰:“中國珍果甚多,且複為說葡萄。


    當其末夏涉秋,尚有餘暑,酒醉宿醒,掩露而食,甘而不悁,脆而不酸,冷而不寒,味長汁多,除煩解渴。


    又釀以為酒,甘於曲蘖,善醉而易醒。道之固已流涎咽唾,況親食之耶!”


    從上文可以看到,和葡萄與葡萄酒有關的記載幾乎都和貴族有關,魏文帝更是對葡萄酒讚不絕口;


    而且東漢孟佗送張讓“蒲萄酒一鬥”用來走後門,就可以另張讓“即拜佗為涼州刺史。”可見葡萄酒在當時是很珍貴,很受貴族重視的。


    還有甘蔗酒,甘蔗酒原材料為甘蔗,我國甘蔗酒的工藝通常是經破碎、發酵、蒸餾,以及後期的儲藏而得到,


    主要特征是采用我國傳統工藝:固態發酵法,發酵過程必須加入專門製作的引導甘蔗發酵的微生物,也就是酒曲。


    並采用專門的竹簍窖泥,以使酒更具香味。


    甘蔗酒在當時也稱為“金酒”。


    《西京雜記》卷四引枚乘《柳賦》裏提到:“爵獻金漿之醪。”並解釋說:“梁人做諸蔗酒,名金漿。”


    以金來形容酒漿,可見甘蔗酒也是一種名貴的酒。


    還有杏酒,它相對葡萄酒甘蔗酒來說感覺更“平民化”一點。此酒在漢代就有記載:


    “分遣大夫謁者教民煮木為酪,注如淳曰:作杏酪之屬也。”


    有糯米酒,稷米酒,粟米酒。


    三國時期按照部分糧食酒的原材料將其分為幾個等級,也能體現當時就酒的原材料對酒分類的特點。


    三國時期的糧食酒還有黍米酒等。隻是由於釀造技術的原因,三國時期的糧食酒大多是發酵酒,度數比較低,無法達到高濃度的水平。


    再說說自己對糧食酒中醴與酒的一點理解:


    按釀製方法劃分,三國時期主要是發酵酒。


    而就以糧食為原料的發酵酒主要的原材料是三樣東西:酒曲(酒母),糧食,水。


    不同的糧食,配不同的酒曲,釀出不同的酒。先不說糧食,單說酒曲。


    而三國時期的酒曲主要有兩種:曲(古體字為:麴,也讀曲的字音)和蘖。這兩種酒曲在殷商時期就已經出現了,商王武丁曾經提過曲和蘖:“若作酒醴,爾惟曲蘖。”(《尚書?;說命篇》)。


    所以說,醴酒應該是發酵糧食酒的一種。


    而這一時期的酒曲主要有兩種:曲(古體字為:麴,也讀曲的字音)和蘖。


    這兩種酒曲在殷商時期就已經出現了,商王武丁曾經提過曲和蘖:“若作酒醴,爾惟曲蘖。”(《尚書?;說命篇》)。


    所以說,醴酒應該是發酵糧食酒的一種。


    乳酒應該是古代的第一代人工酒。乳酒多為少數民族所產的酒。


    比較典型的應是挏馬酒。在漢代此類酒就十分受重視,甚至特地“師學百四十二人,其七十二人給大官挏馬酒。”(班固《漢書,禮樂誌》)。當時朝廷甚至專門有人負責挏馬酒。可見當時它是很受重視的。


    還有就是乳酪(此外酪類還有米酪和果酪),乳酪也是一種乳酒,在西漢就有記載,記述酪酒:“以為醴酪”(《禮記,禮運》)。


    除了以上的幾種酒外,還有其他酒,有以花椒為原料的椒酒。


    對於漢魏時期的椒酒有這樣一個習俗:“(元旦)子婦曾孫,個上椒酒於家長”(《初學記》)。


    可見在當時就有在節日用椒酒為長輩拜賀的習俗,說明椒酒在三國時是一種非常重要的節日用酒。


    還有用柏樹葉浸泡而成的柏酒。


    漢魏時期還有柏酒:“長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賀,進椒,柏酒,飲桃湯。”(《荊楚歲時記》)。所以說,柏酒也是可以用於節日拜賀的。


    除此之外,還有桂花酒,早在先秦就有桂花酒了,《楚辭》的“尊桂酒兮椒漿。”就是最好的證明。


    古人的計量酒量應該是以質量和體積計數的,關於江東周郎還有“三爵”的說法。


    古今度量衡是不同的。三國計量酒的量器就酒杯而言:“荊州牧劉表跨有南土……並好酒,為三爵,大曰伯雅,次曰中雅,小曰季雅。伯雅受七勝(升),中雅受六勝,季雅受五勝。”


    上文所說三國比較典型的酒爵的規格是七升,六升,五升。


    三國時酒大多是發酵酒,它的濃度不是非常高。


    拿一種酒舉例,九醞酒是三國時一種比較典型的酒。它的釀法是:“法用曲二十斤,流水五石,臘月二日漬曲,正月凍解,用好稻米,漉去曲漬……”(曹操《上九醞酒法奏》)


    這一時期的酒風總結起來應該是“盛”。


    “三國時飲酒之風頗盛,南荊有三雅之爵,河朔有避暑之飲。”


    這個“盛”,一是酒風剽悍,而是愛酒如命。


    酒風剽悍是喝酒比較兇,不僅如此,三國勸酒之風也頗盛,喝酒手段也比較激烈。


    曹操飲酒之剽悍也是不容忽視的:“太祖征荊州,至宛,張繡迎降。


    太祖甚悅,延繡及其將帥,置酒高會。


    太祖行酒,韋持大斧立後,刃徑尺,太祖所至之前,韋輒舉斧目之。竟酒,繡及其將帥莫敢仰視。”


    愛酒如命主要指的是喜好喝酒。


    孔融好酒很典型,甚至不惜為酒和曹操產生矛盾:黃巾作亂,孔融聽到消息後,並未立即出兵平亂,而是“大飲醇酒,躬自上馬,禦之沫水之上。”


    曹操禁酒之後,他非常不滿,給曹操寫信說:“天有酒旗之星,地列酒泉之郡,人有旨酒之德,故堯不飲千鍾,無以成其聖。”


    所以相對於嚴格的禮儀來說,酒是或多或少可以緩和人際間等級界限的東西。


    雖然飲酒還是要遵循酒禮,但相對於其他禮儀活動,還是融洽很多了。


    這種人與人之間的隨意平等,在漢末這種動亂的社會之下,也會被賦予更激烈的內涵。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爽帝:從高平陵事變開始逆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浮生WX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浮生WX並收藏爽帝:從高平陵事變開始逆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