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爽繼續開口道:“吾以為拿下漢中不僅僅是大魏幾代先輩的願望,更重要的漢中也是蜀國存亡的關鍵之地啊,如此要地還是在自己手中更好一些。”


    桓範點頭道:“丞相說的是,如此重要的地方當初武帝稱其為雞肋也實屬無奈之舉啊。”


    曹爽想了想接話道:“也不能這樣說,畢竟如今時移事易,三方的形勢變化,漢中大戰之時是蜀強魏弱,


    而如今則是魏強蜀弱,便比以往更需要漢中這塊地方,拿下來也能將其穩穩控製在手中。”


    建安二十年張魯投降,曹操從張魯手中接過漢中之後,到了建安二十二年便與劉備展開漢中大戰,


    漢中大戰的後期,曹操口中的雞肋便是“欲因討劉備而不得進,欲守之又難為功”,算是一種實力不濟的無奈了,


    曹操拿下漢中之後,主簿劉曄、司馬懿等人都勸過曹操繼續向蜀地進軍,因為劉備在去年拿下益州,本地人心不穩,而且本年,孫權又在荊州發難,劉備為了解決荊州歸屬問題,親自率軍抵達荊州與孫權談判。


    劉曄等人認為蜀地空虛,人心思變,正是入蜀的好時機。曹操卻否定了這個想法,延誤了時機。


    身在荊州的劉備得知漢中失守,還派黃權前去迎接張魯,結果也晚了一步,張飛和黃權在巴地備戰,防備曹操軍南下,劉備則與孫權達成平分荊州的和平協議,匆忙趕迴益州。


    等到劉備迴來後,殺了一些試圖聯絡曹操的人,勉強讓益州的人心平定下來,曹操後來在臨走前又猶豫了,問劉曄能否再去打劉備,劉曄說:“已經晚了”,曹操這才決定正式撤軍。


    曹操在撤軍的時候,把漢中的人口,財物都遷入關中,又把巴地的少數民族遷入漢中來,曹操這一係列動作可以說是把張魯經營幾十年的漢中翻了個底朝天。


    等到曹操班師之後,屯兵漢中的夏侯淵又派張合入巴郡繼續遷民,劉備派去的張飛在八蒙山擊敗張合,雙方的摩擦加劇。


    建安二十三年末,劉備穩定巴蜀之後,就聽從法正、黃權等人的意見,開始用兵漢中,


    劉備先派張飛、馬超、吳匡、雷銅等人攻入武都郡,結果被曹洪擊敗,此後,劉備親自率軍進駐陽平關,與夏侯淵、張合對峙。


    此後,夏侯淵被黃忠所斬殺,曹操聽聞變故,趕緊率軍進駐漢中,試圖與劉備決戰。


    劉備則是據守陽平關,以防守為主,曹操占不到任何便宜,最終再次選擇撤軍,於此,劉備留下魏延經營漢中,劉備集團的地盤達到頂峰,實力一舉超過曹操。


    在劉備與曹操對峙的時期,坐鎮成都的諸葛亮接到劉備書信,要求速速增兵增援,諸葛亮問計於蜀部從事楊洪,楊洪說:漢中乃是益州咽喉,這是益州存亡的時機,若沒有漢中,則沒有蜀地,這是家門之禍。


    因此,漢中的戰略意義對於劉備來說,是高於曹操的。


    沒有了漢中,劉備的益州可能麵臨存亡危機,對於曹操來說,隻是一方戰略受損。


    何況曹操在建安二十年撤軍時,也是留下了夏侯淵、張合等人坐鎮漢中的,並沒有真正放棄漢中這塊“雞肋”,


    隻是奈何這時曹操的實力已不是統一北方之後、赤壁戰前的那般實力了,即便是他想死守也耗不過劉備了,便隻能最終無奈的放棄,


    畢竟以那時曹操的實力守不住、打不過,以雞肋放棄之還能給自己留點麵子,從容的將漢中的百姓全部遷走。


    桓範感慨道:“若是建安十三年的赤壁之戰大魏勝了、一舉渡江南下,又何來延續至今的三分之勢,可惜啊,時也勢也。”


    曹爽繼續翻看著桌案上的竹簡道:“誰說不是呢,但這也是無法扭轉的事實了,但好在今年已把荊州和江北之地都收了迴來,


    下一步便可圖謀漢中了,時機已經快到了,再過最多兩三年便可再與蜀國會獵漢中,如今還得再繼續些實力啊,因此尋礦一事卿一定要辦好。”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七月,曹操率十五六萬大軍,從鄴出發攻荊州。


    九月抵達新野,新任荊州牧劉琮(劉表之子)迫於曹操大軍的威勢投降。


    當時劉備屯駐樊城,知劉琮投降後南撤,退至當陽(今湖北省當陽市)一線,另派關羽領幾百艘水軍戰船前往江陵。


    曹操考慮到江陵囤集大批軍用物資,惟恐劉備搶先占據,便放棄糧草輜重,輕裝急行趕到襄陽。


    親率五千精銳騎兵急速追擊,一晝夜行進三百餘裏,至當陽縣長阪時擊潰劉備部隊。


    逼得劉備放棄了退往江陵的計劃,江陵也由此被曹操襲取。江陵為荊州的水軍要塞,貯有大量軍用物資,既是大江南北的一個要津,也是順江東下的上遊軍事基地。


    曹操此舉破壞了劉備想與關羽會於江陵的計劃,是戰略部署上的一個重大勝利。


    劉備自長阪(今湖北省宜昌市當陽市)慘敗之後,逃向樊口,手中僅有二萬兵力,實力對比懸殊,難以抵抗曹軍。


    孫權聽聞曹操率軍南下,便遣魯肅出使,遊說已敗的劉備與其結盟。


    諸葛亮認為隻有與孫權聯合才能抗曹,劉備亦認同。


    於是諸葛亮奉命隨魯肅到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區)見孫權,分析了曹軍的不足,認為曹軍遠來疲敝、水土不服、不習水戰,且荊州人隻是被迫投降,並非真心順服。


    這時,曹操寫信給孫權說:“我奉天子之命,討伐有罪的叛逆,軍旗指向南方,劉琮降服。如今,我統領水軍八十萬人,將要與將軍在吳地一道打獵。”


    孫權將書信交給臣下討論,張昭等被曹操的威勢所震懾,認為曹操在政治上和兵力上都占據優勢,主張投降;


    魯肅、周瑜等則知己知彼,頗有勝利信心,分析曹軍情況,力勸孫權下決心聯劉抗曹。


    最終孫、劉決定了聯合抗曹的戰略方針,孫權命周瑜、程普為左右督,魯肅為讚軍校尉,率水軍三萬,與劉備部隊聯合作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爽帝:從高平陵事變開始逆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浮生WX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浮生WX並收藏爽帝:從高平陵事變開始逆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