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三章 德衡紙,不敢相提並論
爽帝:從高平陵事變開始逆襲 作者:浮生WX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曹爽等人在馬均的帶領下走過造紙的每一道工序,皆是仔細看了看,從造紙原料分離、打漿、抄造、幹燥這幾道工序一道不少,
馬均自豪欣喜的道:“自從在造紙中運用了丞相所授的活動簾床紙模,每次造出來的紙的數量便是幾十倍的提升啊,又加強了堿液蒸煮和舂搗,這紙張的質量也比蔡侯紙好上不少啊!”
畢竟這紙張的改進方法雖不是出自他的手,但每一道工序卻是他親手指導工匠們建立起來的,雖說有了大致的工序,也需要反複多次的試驗方才能有今日的成果,他怎能不欣喜之。
馬均想了想又抱拳道:“如今造出來的新紙張還沒有一、一個好的名字,不如便請丞相給它起個名字吧,畢竟新的紙張能夠如此快的便被造出,也多是丞相的功勞啊!”
曹爽苦笑著道:“吾隻是提供了一個偶然從山中隱士高人那裏得到了一個大致的方法,算不上是吾的功勞,若是沒有德衡,恐怕這新紙張也沒有這麽容易的便被造出,不若這新紙張便叫德衡紙罷。”
馬均急忙拱手作揖道:“仆、仆怎麽當得起,又如何能與蔡侯想提並論。”
曹爽急忙上前來扶起馬均道:“哎,德衡還是過謙了,吾以為德衡不但能與蔡侯相提並論,甚至日後的成就也必定在蔡侯之上,畢竟德衡在工匠一道的造詣上是可與墨翟、魯班比肩的,在今時今日放眼天下更是難有人能出其右啊!”
有了文字之後,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個很好的載體,古代埃及人利用尼羅河的紙草來記述曆史;在古代的歐洲,人們還長時間地利用動物的皮比如羊皮來書寫文字;
而在中原,在造紙術發明以前,甲骨、竹簡和絹帛是古代用來供書寫、記載的材料。
但是甲骨、竹簡都比較笨重,秦始皇一天光閱讀奏章,就要整整一車;絹帛雖然輕便,但是成本非常昂貴,也不適於書寫。
到了漢代,由於西漢的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甲骨和竹簡已經不能滿足發展的需求了,從而促使了書寫工具的改進——紙被發明出來了,到了如今已是經過幾次的改進。
西漢初,政治穩定,思想文化十分活躍,對傳播工具的需求旺盛,紙作為新的書寫材料應運而生。
許慎著《說文解字》,成書於公元100年。談到“紙”的來源。
他說:“‘紙’從係旁,也就是‘絲’旁”。
這句話是說見當時的紙主要是用絹絲類物品製成,與一般意義上的紙是完全不同的。
許慎認為紙是絲絮在水中經打擊而留在床席上的薄片。
這種薄片可能是最原始的“紙”,有人把這種“紙”稱為“赫蹄”。
這可能是紙發明的一個前奏,關於這種“紙”的記載,可以追溯到西漢成帝元延元年(公元前12年)。
《漢書·趙皇後傳》中記錄了成帝妃曹偉能生皇子,遭皇後趙飛燕姐妹的迫害,她們送給曹偉能的毒藥就是用“赫蹄”紙包裹,“紙”上寫:“告偉能,努力飲此藥!不可複入,汝自知之!”。由此推測紙可能與絲有一定關係。
而在與華夏相鄰的古代印度,書寫材料有時用木板和竹片,更多的是用燁樹皮和貝葉。
在梵文古典著作裏常會見到“白樺樹皮”這個字,最初是書寫材料的意思,中國紙輸入後,人們便用這個字來稱唿紙,可見樺樹皮應用之廣;貝葉是一種棕櫚樹葉,大而且長,古代印度人在樹葉上麵寫字、抄經。
過去一般認為,12世紀,紙張才由伊斯蘭教徒帶到南亞的印度,然而實際情況並不盡然。
既然蔡倫造紙術改革之後不久,紙張就大量傳入西域、中亞,采用紙張書寫的也不限於漢人,那麽東漢至魏,因傳播佛教而頻繁活動於此地的印度人,或與印度有關之中亞民族,必會接觸和使用紙張,因為紙張遠比當地傳統書寫工具樹皮、樹葉優越。
墨子擅長工巧和製作,在軍事技術方麵高於其他諸子,堪稱博學多才。
據說他能在頃刻之間將三寸之木削為可載300公斤重的軸承。據《韓非子·外儲說左上》載:“墨子為木鳶,三年而成,一日而敗”。
他利用杠杆原理研製成桔槔,用於提水,他還製造了轆轤、滑車等,用於生產和軍事。
他還擅長守城技術(即所謂的“墨守”),其弟子將他的經驗總結成《城守》二十一篇。
根據《墨子》中關於機關術的記載,當時墨家發明出來的機關器械有:
連弩車,連弩車是一種置於城牆上可同時放出的大弩箭六十支,小弩箭無數的大型機械裝置,需十個人駕駛,最為巧妙的是長為十尺的弩箭的箭尾用繩子係住,射出後能用轆轤迅速卷起收迴。
轉射機,轉射機也是一種置於城牆上的大型發射機,機長六尺,由兩人操縱,與連弩車不同的是轉射機更為靈活,能夠在一人射箭的同時由另一人將機座旋轉。
藉車,藉車外部包鐵,一部分埋在地下,是能夠投射炭火的機器,由多人操縱用來防備敵方的攻城隊。
實際中的機關術顯然不如遊戲中那樣神奇且令人驚歎,但以兩千多年前的生產力,能夠設計並製造出如此複雜的機械,也是相當的不容易。
而魯班則是出身於世代工匠的家庭,從小就跟隨家裏人參加過許多土木建築工程勞動,逐漸掌握了生產勞動的技能,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
大約在公元前450年以後,他從魯來到楚國,幫助楚國製造兵器,他曾創製雲梯,準備攻宋國,墨子不遠千裏,從魯行十日十夜至楚國都城郢,與魯班和楚王相互辯難,說服楚王停止攻宋。
木工師傅們用的手工工具,如鑽、刨子、鏟子、曲尺,劃線用的墨鬥,據說都是魯班發明,而每一件工具的發明,都是魯班在生產實踐中得到啟發,經過反複研究、試驗出來的,但到大魏時,時間已過去很久,這些的真實性已經無從考證了………………………
馬均自豪欣喜的道:“自從在造紙中運用了丞相所授的活動簾床紙模,每次造出來的紙的數量便是幾十倍的提升啊,又加強了堿液蒸煮和舂搗,這紙張的質量也比蔡侯紙好上不少啊!”
畢竟這紙張的改進方法雖不是出自他的手,但每一道工序卻是他親手指導工匠們建立起來的,雖說有了大致的工序,也需要反複多次的試驗方才能有今日的成果,他怎能不欣喜之。
馬均想了想又抱拳道:“如今造出來的新紙張還沒有一、一個好的名字,不如便請丞相給它起個名字吧,畢竟新的紙張能夠如此快的便被造出,也多是丞相的功勞啊!”
曹爽苦笑著道:“吾隻是提供了一個偶然從山中隱士高人那裏得到了一個大致的方法,算不上是吾的功勞,若是沒有德衡,恐怕這新紙張也沒有這麽容易的便被造出,不若這新紙張便叫德衡紙罷。”
馬均急忙拱手作揖道:“仆、仆怎麽當得起,又如何能與蔡侯想提並論。”
曹爽急忙上前來扶起馬均道:“哎,德衡還是過謙了,吾以為德衡不但能與蔡侯相提並論,甚至日後的成就也必定在蔡侯之上,畢竟德衡在工匠一道的造詣上是可與墨翟、魯班比肩的,在今時今日放眼天下更是難有人能出其右啊!”
有了文字之後,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個很好的載體,古代埃及人利用尼羅河的紙草來記述曆史;在古代的歐洲,人們還長時間地利用動物的皮比如羊皮來書寫文字;
而在中原,在造紙術發明以前,甲骨、竹簡和絹帛是古代用來供書寫、記載的材料。
但是甲骨、竹簡都比較笨重,秦始皇一天光閱讀奏章,就要整整一車;絹帛雖然輕便,但是成本非常昂貴,也不適於書寫。
到了漢代,由於西漢的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甲骨和竹簡已經不能滿足發展的需求了,從而促使了書寫工具的改進——紙被發明出來了,到了如今已是經過幾次的改進。
西漢初,政治穩定,思想文化十分活躍,對傳播工具的需求旺盛,紙作為新的書寫材料應運而生。
許慎著《說文解字》,成書於公元100年。談到“紙”的來源。
他說:“‘紙’從係旁,也就是‘絲’旁”。
這句話是說見當時的紙主要是用絹絲類物品製成,與一般意義上的紙是完全不同的。
許慎認為紙是絲絮在水中經打擊而留在床席上的薄片。
這種薄片可能是最原始的“紙”,有人把這種“紙”稱為“赫蹄”。
這可能是紙發明的一個前奏,關於這種“紙”的記載,可以追溯到西漢成帝元延元年(公元前12年)。
《漢書·趙皇後傳》中記錄了成帝妃曹偉能生皇子,遭皇後趙飛燕姐妹的迫害,她們送給曹偉能的毒藥就是用“赫蹄”紙包裹,“紙”上寫:“告偉能,努力飲此藥!不可複入,汝自知之!”。由此推測紙可能與絲有一定關係。
而在與華夏相鄰的古代印度,書寫材料有時用木板和竹片,更多的是用燁樹皮和貝葉。
在梵文古典著作裏常會見到“白樺樹皮”這個字,最初是書寫材料的意思,中國紙輸入後,人們便用這個字來稱唿紙,可見樺樹皮應用之廣;貝葉是一種棕櫚樹葉,大而且長,古代印度人在樹葉上麵寫字、抄經。
過去一般認為,12世紀,紙張才由伊斯蘭教徒帶到南亞的印度,然而實際情況並不盡然。
既然蔡倫造紙術改革之後不久,紙張就大量傳入西域、中亞,采用紙張書寫的也不限於漢人,那麽東漢至魏,因傳播佛教而頻繁活動於此地的印度人,或與印度有關之中亞民族,必會接觸和使用紙張,因為紙張遠比當地傳統書寫工具樹皮、樹葉優越。
墨子擅長工巧和製作,在軍事技術方麵高於其他諸子,堪稱博學多才。
據說他能在頃刻之間將三寸之木削為可載300公斤重的軸承。據《韓非子·外儲說左上》載:“墨子為木鳶,三年而成,一日而敗”。
他利用杠杆原理研製成桔槔,用於提水,他還製造了轆轤、滑車等,用於生產和軍事。
他還擅長守城技術(即所謂的“墨守”),其弟子將他的經驗總結成《城守》二十一篇。
根據《墨子》中關於機關術的記載,當時墨家發明出來的機關器械有:
連弩車,連弩車是一種置於城牆上可同時放出的大弩箭六十支,小弩箭無數的大型機械裝置,需十個人駕駛,最為巧妙的是長為十尺的弩箭的箭尾用繩子係住,射出後能用轆轤迅速卷起收迴。
轉射機,轉射機也是一種置於城牆上的大型發射機,機長六尺,由兩人操縱,與連弩車不同的是轉射機更為靈活,能夠在一人射箭的同時由另一人將機座旋轉。
藉車,藉車外部包鐵,一部分埋在地下,是能夠投射炭火的機器,由多人操縱用來防備敵方的攻城隊。
實際中的機關術顯然不如遊戲中那樣神奇且令人驚歎,但以兩千多年前的生產力,能夠設計並製造出如此複雜的機械,也是相當的不容易。
而魯班則是出身於世代工匠的家庭,從小就跟隨家裏人參加過許多土木建築工程勞動,逐漸掌握了生產勞動的技能,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
大約在公元前450年以後,他從魯來到楚國,幫助楚國製造兵器,他曾創製雲梯,準備攻宋國,墨子不遠千裏,從魯行十日十夜至楚國都城郢,與魯班和楚王相互辯難,說服楚王停止攻宋。
木工師傅們用的手工工具,如鑽、刨子、鏟子、曲尺,劃線用的墨鬥,據說都是魯班發明,而每一件工具的發明,都是魯班在生產實踐中得到啟發,經過反複研究、試驗出來的,但到大魏時,時間已過去很久,這些的真實性已經無從考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