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隨後便吟唱道:“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


    借問誰家子,幽並遊俠兒。


    少小去鄉邑,揚聲沙漠垂。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參差。


    控弦破左的,右發摧月支。


    仰手接飛猱,俯身散馬蹄。


    狡捷過猴猿,勇剽若豹螭。


    邊城多警急,虜騎數遷移。


    羽檄從北來,厲馬登高堤。


    長驅蹈匈奴,左顧淩鮮卑。


    棄身鋒刃端,性命安可懷?


    父母且不顧,何言子與妻!


    名編壯士籍,不得中顧私。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孫權而後繼續道:“哎,朕雖沒有曹子建那般鬱悶,可是朕想一統天下啊,帶著那父兄的遺誌重迴江北,可惜朕不才,不僅沒能攻下壽春、洛陽等中原之地,卻是連原先的江北之地都盡喪於曹爽之手,此皆朕之罪也,此生恐怕是不能彌補了。”


    前兩句為一段,刻畫了一幅遊俠少年策馬揚鞭奔赴沙場的場景。首先,“白馬飾金羈”,通體雪白的馬兒配純金之飾,一個接一個往西北奔馳而去。路人看見這些瀟灑的身影,不禁去問路邊人,這些是什麽人那?


    他們是幽並兩州的少年,如今聽說沙場告急,為立功揚名而去。


    後麵的五句為一段,是對上文“幽並遊俠”一個簡單的介紹。他們很小就離開了故鄉,揚名在沙塵漫天的邊疆戰場。


    “少小去鄉邑,揚聲沙漠垂。”也許是小時候規矩的日子過得太多,這種生命狀態是我如今很羨慕的一種。


    日日夜夜背掛良弓,後麵的箭矢參差不齊卻相同的鋒利。


    “控弦破左的,右發摧月支。”這是一句互文,控弦、右發都是動作,而左的、月支則是他們的目標,尤其破和摧兩個動詞,給人一種舉重若輕、摧枯拉朽的快感。


    在曹植的想象中,邊疆的生活就是釋放生命的熱情,快意生殺。


    後麵又是連著兩個動作兩個比喻,將遊俠兒簡直誇到了天上。


    再後麵三句為一段,為我們介紹戰場情況。


    許多邊城頻頻告急,胡人騎兵數度入侵;道道羽檄從北方發來,遊俠驅馬登高,遙望邊塞河山。


    後麵又是一句互文,句子意思本身不難理解,還是要體會其中曹植對於生命狀態的理解,對釋放熱情無所保留的向往。


    “長驅蹈匈奴,左顧淩鮮卑。”


    最後4句為一段,也是我認為最為精彩的一段。這裏如果要唱的話,一定是用最激昂的語調,最大幅的動作才能表現出其中激情。


    此身早已棄置鋒刃之端,鋒刃斷時,亦是吾命折時。


    用現代的話說,就是頭綁在褲腰帶上過日子,還擔心什麽生死的問題呢?


    前一句說自己,後麵就更加激進,連父母的養育之恩都顧不上了,還談什麽妻子兒女的責任。


    名字列在軍書中,對男兒就是一種神聖不可推卸的責任,完成他,既是對朝廷的忠誠,更是對自己生命的忠誠,所以前赴後繼,沒有私心。


    最後一句,曹植就是現實中憋得太狠、太壓抑了,才隻好在文學的世界裏自由釋放。


    許多人可能並不知道視死如歸是幹嘛,代表了怎樣的精神。歸就是歸去、迴歸,迴歸到生命最本初的地方。


    就像老話說的,生從土裏來,死到土裏去。是人皆貪生,但是對國難的同仇讓這些遊俠超脫了生死,死後所歸不過生之所來,又有何懼?


    曹操去世,曹丕接任魏王,更進一步登基稱帝。曹植作為皇親國戚,也水漲船高的被封了王。?


    但大哥似乎覺得這個才華橫溢的弟弟在某個地方待久了會惹出事端,所以頻繁的為其改換封地。


    曹植被頻繁的徙封一直到侄兒曹叡登基時都沒有停止,“十一年三徙都”,反映的是父子倆對曹植的深深忌憚。?


    黃初四年(223年),曹彰去世,曹植聽聞悲痛欲絕,趕赴京城憑吊,但喪禮尚未結束,便得到皇帝旨意,要求他馬上離京返迴封地。?


    比起曹彰的死,兄長曹丕對自己的防範更讓他心灰意冷,不過他還是遵照旨意踏上了迴程的路。?


    為了打發一路的寂寞,曹植邀請弟弟曹彪結伴同行,哪知道負責遣送他們的官員堅決反對兩人搭伴迴家,兩人隻好灑淚分別。?


    為了此事,曹植憤然寫下了《贈白馬王彪》:?


    “蒼蠅間白黑,讒巧令親疏。”?


    他通篇嗬斥小人當道,阻礙聖聽,斥責那名拿著雞毛當令箭的官員,卻對幕後的兄長沒有半句怨言。?


    曹丕去世,侄兒曹叡繼任,曹植似乎看出了一線曙光,連被忌憚多年的司馬懿都被啟用了,自己似乎也可以。?


    於是曹植當即寫下《求自試表》,他用曆朝曆代的忠臣良將自況,又介紹了自己曾經跟隨太祖征戰多年,有著豐富的戰鬥經驗。?


    “庶立毛發之功,以報所受之恩”,近乎央求的陳詞卻換來的是侄兒對自己文采的讚賞,至於他的請求,被完全忽略掉了。?


    司馬懿被任命為大將軍,為青黃不接的魏國帶來了一片新氣象,但隨之而來的是司馬家族的羽翼漸豐,這讓站在遠處旁觀的曹植最先覺察出了危險,於是他寫下了本文開篇的《上疏陳審舉之義》,提醒侄兒,重用他這樣的血親,警惕異性司馬氏的尾大不掉。?


    然而滿篇赤誠之心卻被曹叡解讀為叔叔對目前待遇不公的抱怨,甚至是對司馬懿的嫉妒。?


    在帝王一如既往地猜忌之下,在司馬家族如日中天之時,曹植的唿聲如此微弱。?


    數次遷徙拖垮了曹植的身體,數次的自薦無果又消磨了他的內心,這位才華橫溢的才子終於在太和六年就去世了,


    景初二年,魏明帝曹叡去世,臨終命武安侯曹爽、大將軍司馬懿為托孤大臣,方才一步步有了曹魏朝堂如今的局勢。


    孫權吟完白馬篇,又想起一事道:“哎,若是當初曹睿重用了曹植,哪有後麵吾國的禍事,就更別說大虎被曹爽擄去洛陽的恥辱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爽帝:從高平陵事變開始逆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浮生WX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浮生WX並收藏爽帝:從高平陵事變開始逆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