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也是天公做美,他們到達埃及的當天,正是埃及的傳統節日“聞風節”。成千上萬的埃及群眾穿上光彩奪目的服裝,帶著自製的食品走出家門,在野外遊玩,就像上天有意字排的歡迎中國人的到來一樣。
埃及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在美國留學時,金字塔等舉世聞名的古蹟就成了孔祥熙和宋藹齡想往的地方。沒想到幾十年後才夢想成真,這使他們既感到高興,又不免因為命運對人的左右而產生淡淡的迷惘。
孔祥熙常以孔子的後裔自居,最愛說的幾句就是“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那天到埃及,他在金字塔下對宋藹齡說:“我已過了知天命的年紀,對一切都不應再感到困惑,都應順其自然。這次歐美之行,也應如此,不管別人說什麽……”
宋藹齡當即駁道:“盡說胡話。出訪歐美在南京看來是趟美差月b是老蔣看你在‘西安事變’是有功而作出的報答。”
“是啊是啊,”孔祥熙答應著,不禁心潮起伏。走仕途如同爬台階,就像那金字塔,一層比一層難爬。而那塔尖眾人矚目,誰能爬上那尖頂,就是最了不起的。而那攀臨塔尖的英雄,不知在其腳下要有多少人為他墊腳。而且,你爬上了塔尖,也就進入了險境,隨時都有掉下來的可能。但那畢竟可以俯瞰大地,體驗到凡人俗人所不能體驗到的美感。埃及人真聰明,發明建造了金字塔,能讓人體驗到仕途的偉大與艱險,孔祥熙當時在心裏由衷地讚嘆著。
“在想什麽呢?”宋藹齡在一旁問。
“我在想,我現在已接近了塔頂。我是不是再加一把勁兒爬上去呢。”
“小心老蔣把你一腳踹下去!”
“他敢?”
孔宋夫婦二人言罷掩嘴,環顧四周,發現沒人聽見他們的談話,才又一陣大笑,接著遊覽去了。
離開埃及以後,孔祥熙又經義大利、德國等國,終於當年5月5日到達英國倫敦。
不料,英國顯然沒有把孔祥熙的來訪當迴事。在其一行浩浩蕩蕩到達英國港口時,英國政府隻派了一名一般官員前來迎接。
孔祥熙卻並不氣餒。如他自己所說,已到了“知天命”將“耳順”的年紀,所以他一到英國,立即召開記者招待會,向英國及世界各地的記者發表演講。當時他在演講中說:
“餘此次奉命代表中國政府參加英王盛典,異常榮幸。餘願藉此機會,向英帝國轉達中國民眾祝賀之意。中英關係向稱友善與融洽,在過去數十年間,中英兩國曾有進行積極之經濟合作機會,以求商務與財政情形之穩定,此不僅對兩國有利,且對全世界亦有裨益也。中國在蔣委員長領導之下,已臻財政平衡及政治統一之階段,目前一切努力,正集中於經濟實力與農村之建設。在此偉大之工作中,中國歡迎友邦之合作。餘為供給我國政府最新材料以協助推進經濟建設之程序起見,擬於加冕典禮完成後,考察與研究歐陸各國經濟與實業之發展。餘迴顧5年前首遊此邦,甚感愉快。今願藉此機會,重修舊好,交結新知。”
孔祥熙這番肉麻的表白,使一向傲慢的英國人也不得不有所表示。但平心而論,中英兩國屬不同的文化背景,兩國又遠隔萬裏,隻是自1840年以來,英國列強屢次侵犯中國,在強大的軍事壓力下強迫清朝簽定了許多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直到孔祥熙訪問的1937年,仍有許多不平等條約沒有廢除。
幾天後,英國外首艾登為答謝孔祥熙的一片“真情”,在中國駐英大使郭泰棋舉行的宴會上,發表一篇稱讚中國政府和孔祥熙的話。當時他說:
“凡具有想像力的人,莫不看到中國的長處,且為中國的復興感到驚異。中國此次復興,英國尤為歡迎,因英中兩國之間的友誼由來已久。再則中國能自10年前的艱難困苦中復興,也證明中國民族自身有堅強的活力和與環境相適應的能力。”
艾登的這番表白,真是虛偽透頂。但若放在當時的大背景下,也算是權益之計。當時中英兩國雖然不可能在對付德國和日本上達成什麽一致,但畢竟都有著共同的敵人。所以誰也不提過去兩國不愉快的歷史和本來存在著的分歧。
艾登講完話後,中國駐英的那位大使郭泰棋也沒忘記拍拍孔祥熙的馬屁。他早已得知孔祥熙這時已是蔣介石的紅人,而且大權在握。於是,“諸位,諸位!”郭泰棋起身說到:“請允許我在這裏介紹一下,孔祥熙先生是孔子第七十五代孫,中國聖人之後裔,參加英國國王加冕之盛典,尤為難得,大為可喜啊!”
當即,孔祥熙、艾登及郭泰棋頻頻舉杯。新聞記者在跟著拍照,一時宴會掀起了高潮。
艾登雖親自出席宴會,又在宴會上吹了一通孔祥熙和中國,不過是逢場作戲罷了。幾天後,英國國王加冕典禮開始,來賓被分為三六九等。國家元首一等、副首相和外長為二等、其餘為三等。在整個加冕過程中,孔祥熙所率領的中華民國代表團僅被當作三等一般賓客接待安排,而且自始至終排在美、法、德等大國之後。
當時孔祥熙和宋藹齡看在眼裏,悶在心中。國力衰弱,且此番又是有求於人,隻好裝聾作啞強顏歡笑地把典禮應付了下來。
</br>
埃及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在美國留學時,金字塔等舉世聞名的古蹟就成了孔祥熙和宋藹齡想往的地方。沒想到幾十年後才夢想成真,這使他們既感到高興,又不免因為命運對人的左右而產生淡淡的迷惘。
孔祥熙常以孔子的後裔自居,最愛說的幾句就是“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那天到埃及,他在金字塔下對宋藹齡說:“我已過了知天命的年紀,對一切都不應再感到困惑,都應順其自然。這次歐美之行,也應如此,不管別人說什麽……”
宋藹齡當即駁道:“盡說胡話。出訪歐美在南京看來是趟美差月b是老蔣看你在‘西安事變’是有功而作出的報答。”
“是啊是啊,”孔祥熙答應著,不禁心潮起伏。走仕途如同爬台階,就像那金字塔,一層比一層難爬。而那塔尖眾人矚目,誰能爬上那尖頂,就是最了不起的。而那攀臨塔尖的英雄,不知在其腳下要有多少人為他墊腳。而且,你爬上了塔尖,也就進入了險境,隨時都有掉下來的可能。但那畢竟可以俯瞰大地,體驗到凡人俗人所不能體驗到的美感。埃及人真聰明,發明建造了金字塔,能讓人體驗到仕途的偉大與艱險,孔祥熙當時在心裏由衷地讚嘆著。
“在想什麽呢?”宋藹齡在一旁問。
“我在想,我現在已接近了塔頂。我是不是再加一把勁兒爬上去呢。”
“小心老蔣把你一腳踹下去!”
“他敢?”
孔宋夫婦二人言罷掩嘴,環顧四周,發現沒人聽見他們的談話,才又一陣大笑,接著遊覽去了。
離開埃及以後,孔祥熙又經義大利、德國等國,終於當年5月5日到達英國倫敦。
不料,英國顯然沒有把孔祥熙的來訪當迴事。在其一行浩浩蕩蕩到達英國港口時,英國政府隻派了一名一般官員前來迎接。
孔祥熙卻並不氣餒。如他自己所說,已到了“知天命”將“耳順”的年紀,所以他一到英國,立即召開記者招待會,向英國及世界各地的記者發表演講。當時他在演講中說:
“餘此次奉命代表中國政府參加英王盛典,異常榮幸。餘願藉此機會,向英帝國轉達中國民眾祝賀之意。中英關係向稱友善與融洽,在過去數十年間,中英兩國曾有進行積極之經濟合作機會,以求商務與財政情形之穩定,此不僅對兩國有利,且對全世界亦有裨益也。中國在蔣委員長領導之下,已臻財政平衡及政治統一之階段,目前一切努力,正集中於經濟實力與農村之建設。在此偉大之工作中,中國歡迎友邦之合作。餘為供給我國政府最新材料以協助推進經濟建設之程序起見,擬於加冕典禮完成後,考察與研究歐陸各國經濟與實業之發展。餘迴顧5年前首遊此邦,甚感愉快。今願藉此機會,重修舊好,交結新知。”
孔祥熙這番肉麻的表白,使一向傲慢的英國人也不得不有所表示。但平心而論,中英兩國屬不同的文化背景,兩國又遠隔萬裏,隻是自1840年以來,英國列強屢次侵犯中國,在強大的軍事壓力下強迫清朝簽定了許多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直到孔祥熙訪問的1937年,仍有許多不平等條約沒有廢除。
幾天後,英國外首艾登為答謝孔祥熙的一片“真情”,在中國駐英大使郭泰棋舉行的宴會上,發表一篇稱讚中國政府和孔祥熙的話。當時他說:
“凡具有想像力的人,莫不看到中國的長處,且為中國的復興感到驚異。中國此次復興,英國尤為歡迎,因英中兩國之間的友誼由來已久。再則中國能自10年前的艱難困苦中復興,也證明中國民族自身有堅強的活力和與環境相適應的能力。”
艾登的這番表白,真是虛偽透頂。但若放在當時的大背景下,也算是權益之計。當時中英兩國雖然不可能在對付德國和日本上達成什麽一致,但畢竟都有著共同的敵人。所以誰也不提過去兩國不愉快的歷史和本來存在著的分歧。
艾登講完話後,中國駐英的那位大使郭泰棋也沒忘記拍拍孔祥熙的馬屁。他早已得知孔祥熙這時已是蔣介石的紅人,而且大權在握。於是,“諸位,諸位!”郭泰棋起身說到:“請允許我在這裏介紹一下,孔祥熙先生是孔子第七十五代孫,中國聖人之後裔,參加英國國王加冕之盛典,尤為難得,大為可喜啊!”
當即,孔祥熙、艾登及郭泰棋頻頻舉杯。新聞記者在跟著拍照,一時宴會掀起了高潮。
艾登雖親自出席宴會,又在宴會上吹了一通孔祥熙和中國,不過是逢場作戲罷了。幾天後,英國國王加冕典禮開始,來賓被分為三六九等。國家元首一等、副首相和外長為二等、其餘為三等。在整個加冕過程中,孔祥熙所率領的中華民國代表團僅被當作三等一般賓客接待安排,而且自始至終排在美、法、德等大國之後。
當時孔祥熙和宋藹齡看在眼裏,悶在心中。國力衰弱,且此番又是有求於人,隻好裝聾作啞強顏歡笑地把典禮應付了下來。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