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派何應欽率領廣東陳濟棠部、朱紹良部和湖南何鍵部,以較優勢的兵力與南方的桂係、張發奎部作戰,想迅速解決南方之戰,然後集中兵力對付馮、閻。戰事初起,雙方打得難解難分,行於膠著狀態,雖互有勝負,但蔣軍顯得被動些。到了7月份,西北軍大量殲滅了蔣軍有生力量,繳獲輜重無數,操縱了戰場的主動權。西北軍的騎兵靈活機動,經常襲擊蔣軍的後方。有一次,鄭大章指揮的騎兵夜襲朱集車站附近的歸德飛機場,擊毀蔣軍飛機十幾架。此時蔣介石帶二百名衛隊住在車站列車上,列車又沒接上火車頭,蔣介石想跑跑不成,嚇慌了手腳。隻是因為鄭大章的騎兵隊急於轉移,沒有發現蔣介石的行蹤,他才得以倖免。


    湖南戰場的桂、張軍6月4日攻人長沙,6月8日又攻克嶽陽,蔣軍全部撤退到賀勝橋以北,武漢吃緊。可惜馮玉祥將西北軍過早的東移,停止了繼續南下武漢,貽誤了戰機。陳濟棠的粵軍從南麵斷了桂、張軍的歸路,蔣介石又調集了9艘軍艦進入洞庭湖參加作戰,桂係和張發奎軍在前有重兵阻擊,後有追兵截尾的困境下,掉頭撤退。在南撤途中,又遭到蔣軍三路夾擊。桂、張軍突圍中損失慘重,幾乎喪失了老本,桂、張軍此次出師北上,前功盡棄。撤迴廣西境內後,從此一蹶不振。


    蔣介石取得了對桂、張作戰勝利之後,集中兵力與西北軍和晉係作戰。這時蔣介石看出閻、馮之間的矛盾已明顯地暴露出來,馮軍奮力苦戰,晉軍卻總想保全實力,雙方配合不足,拆台有餘。戰爭開始不久,閻錫山就斷絕了馮軍的接濟,使貧困的西北軍吃穿無著,彈械奇缺,吃盡了苦頭,馮玉祥氣得發火不已。針對這種情況,蔣介石決定對晉軍採取打垮、對西北軍採取拖垮的方針。於是,蔣介石將軍隊集中到津浦線打閻錫山。8月1日蔣軍在津浦線發起全線總攻,8月5日將晉軍逼退到泰安。閻錫山嚐到了蔣介石的苦頭,這才想起給西北軍送去給養,請馮玉祥在隴海奮力配合作戰,以解他在津浦線的挨打局麵。閻錫山臨時抱佛腳,為時已晚。晉軍的戰鬥力向來很弱。山西盛產鴉片,官兵幾乎都是大菸鬼。時逢大雨連綿,晉軍的大煙槍點不著火,吸不上鴉片,晉軍將士精神不振。但蔣介石從德國買來的大炮卻在雨中能點著火,不停地轟鳴。晉軍招架不住節節敗退,蔣軍於8月15日占領了濟南。蔣介石於8月zi日坐飛機到了濟南,命大軍渡過黃河追擊晉軍。


    被蔣介石拖在隴海線上的西北軍,一向待遇低,生活苦。馮玉祥的封建家長式的治軍方式,表麵看來軍紀森嚴,人人尊敬並服從馮玉祥;實際上西北軍整天為軍閥爭戰,早已不耐其苦,都渴望有改善現狀的機會。蔣介石看到西北軍的這一致命弱點,認為打西北軍不應用炮彈,而應該採用“銀彈”加“肉彈”的攻勢。遂即命令隴海線6個守備區都在前沿辦起陣地俱樂部,他特命南京政府軍事參議院院長負責辦理此事,用火車車廂、或者汽車,布置成流動酒店,備有中西大餐、菸具、賭具,僱傭上海舞女、妓女充當招待。凡是西北軍官兵前來,均請人內,任其受用,分文不取。玩樂之間,蔣介石的特務從中拉攏。臨別時還根據官階的高低、對蔣軍作用的大小,贈送數額不等的現金以及菸酒等物品。大受封建家長製之壓迫、飽嚐艱難生活之苦的西北軍官兵,對蔣介石這一手很欣賞,他們羨慕蔣軍的這種高待遇(其實蔣軍並無此待遇),想改換門庭。很快就有許多人消極,或充當了蔣軍的坐探。這時,蔣介石已作好了在隴海路發動總攻的準備。


    8月底至9月6日,蔣介石將津浦線上打垮晉軍的部隊集中到隴海線上,遂發動了總攻擊。馮玉祥指揮西北軍奮力衝殺。但遭到蔣介石“銀、肉兩彈”打擊後的西北軍已今非昔比,鬥誌銳減,開始向陝西撤退。


    反蔣聯軍在戰場上與蔣軍炮戰了5個月,聯合反蔣的改組派和西山派在會場上舌戰了5個月。大家希望呆在香港的汪精衛趕快北上主持局麵,調解爭執。但汪精衛卻想等桂係和張發奎戰勝後重新在兩廣開府,建立基地。因此遲遲不北上。一直等到桂張聯軍在戰爭中失敗,他才把希望完全寄托在了北平。遂於7月15日偕同夫人陳璧君及顧孟餘等人轉道日本北上,於7月23日到達北平。汪精衛來到北平後,為了結束黨務問題的爭吵,立即開始了緊張的活動。協調各派關係,開談話會、籌備會,拉人人夥,對權力分配討價還價,終於在1930年8月7日,“中國國民黨中央黨部擴大會議”在北平中南海懷仁堂正式召開了。會議選舉常委、秘書長及委員會主任、委員等,通過了宣言。決定組織與南京對抗的國民政府。選閻錫山、汪精衛、馮玉祥、李宗仁、謝持為國府委員,推閻錫山為國民政府主席。反蔣派從組織形式上大聯合了,但這時在中原戰場上,閻、馮軍已呈敗局,閻錫山9月9日在北平懷仁堂宣誓就職。可是,閻錫山在國家元首的寶座上僅僅坐了9天。9月18日張學良突然通電反對擴大會議,就任南京政府陸海空軍副總司令,明確表示支持蔣介石。9月19日奉軍人關。21日擴大會議主要成員由北平逃到太原,擴大會議及其國民政府垮台。汪精衛不久又從太原逃到香港,其他成員都作鳥獸散。至此,國民黨改組派便宣告瓦解。


    張學良在兩派相爭拉他人夥的形勢下,靜觀風向達半年之久。開始,張學良力主和平,極力想避免東北軍卷人這場內戰。因為東北麵臨日本帝國主義的嚴重威脅,父喪未已,內部未固;如參加內戰引起內部分裂,家仇難報還給日本帝國主義以可乘之機。於是,他曾多次發表和平通電,希望通過會商解決分歧。但雙方都把他看作決定勝負的籌碼,雙方的代表穿梭般地到瀋陽與張學良會晤。這就促使張學良不能不考慮站到哪一邊了。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孔氏家族全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張建平/李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張建平/李安並收藏孔氏家族全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