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師泰搖了搖頭:“沒有。父王已經派了好幾撥人去打聽,都未有人迴來。”他一轉念,迴喜道:“嵇昀,既然你迴來了,要不親自去一趟,事情不就都解決了?”


    正說著,晉暉匆匆迴來,一進門就道:“父親!朝廷欽差來了!”


    話音剛罷,隻見一員大將,帶著八名親兵,大踏步走進帥門,個個身著黑紅蜀錦戰衣,上有金絲簇花點綴,胸前係一條絳紅絲絛,腰間跨的是金柄龍鳳蟠紋儀刀。


    韋莊打眼一瞧,喜上眉梢:


    “二弟!”


    來人正是左神策大將軍韋肅。


    兄弟會麵,免不了雙雙喜泣。過了一會兒,韋肅念起有王命在身,趕忙扶穩哥哥,同楊複光、王重榮答禮寒暄。


    嵇昀上下打量著韋肅,他生得高大威武,顯然是習武年深,作為同胞兄弟,較韋莊而言身軀足足寬大了一圈,想到他與成可期當年一齊從安南之戰中死裏逃生,如今成可期殺人成仁,怎不令人唏噓感念。


    楊複光問:“韋將軍可是奉晉公的旨意,前來問罪的?”


    韋肅乍聽“問罪”二字,不免愣住,忙答道:“不敢,楊郡王何出此言?”


    “楊複光有負聖命,不久前於長安城中損兵折將,長了賊兵士氣,損害了大唐威風,可不正中了田公的下懷麽。”


    “啊?我實在不知,韋肅是奉天子聖旨前來,但可不是問罪,反而是傳達聖上的嘉獎。”


    楊複光道:“這就奇怪了...難道皇上沒有收到臣的戰報嗎?”


    韋肅道:“楊郡王,請先讓韋肅宣讀皇上的聖旨。”


    楊複光諾了聲,急忙引一眾人跪下聽旨。


    韋肅請出聖旨,朗讀道:


    “聖諭:弘農郡王以花甲之年,親冒矢石,前鋒禦敵,朕於成都,實為掛念。早春微寒,恐陣前風霜凜冽,特命人趕製錦袍一件,銀靴一雙,著禦前親兵護送於軍前,聊表君臣相思之情。欽此。”


    楊複光跪地久久不能起,眼珠已然紅潤,王重榮從旁攙扶,楊複光謝恩起身。


    韋肅交了旨,又道:“郡王,陛下差末將來時,特別囑咐,宣讀完聖旨就不再是傳旨欽差,而要做郡王麾下的一員小卒,剿賊作戰都聽憑郡王差遣。”


    “陛下有心了,如此關心老臣,老臣雖肝腦塗地,不能報達萬一。”


    韋肅道:“楊郡王太謙虛了,對了,這次來武功,並非隻是末將幾個。陛下憂心戰事,特地命高駢率靜海軍五萬前來助戰。他不敢唐突進城,現在在城南十五裏處屯紮,由末將先進城來,向郡王稟明情由。”


    “什麽?”王重榮、晉暉對視一眼,不免驚訝。


    楊複光問道:“不是說高駢戰敗之後便沒了音訊,怎麽突然又從成都到此?”


    韋肅答道:“聽說他從潼關逃走後,就去了揚州,在揚州待了些日子,打聽到龍駕到了西川,便率眾趕來了成都,由田公向皇上求情赦免了罪過,這才命其帶兵前來,輔助郡王收複長安。”


    “哪裏是來助戰,分明是監視和搶功勞罷了!”王重榮念道。


    楊複光示意餘人緘口,笑道:“既然是皇上差來輔助老夫的,自當親之用之,隻是老夫軍令甚嚴,令行禁止則好,倘若違背了老夫的將令,不管是陛下差的來,還是晉公差來的,隻怕老夫到時候就不會顧及麵子。”


    韋肅聽出了話音,笑笑說道:“請郡王放心,高駢固然還是高駢,可他早就不是太尉了,皇上雖然赦免了他敗軍之罪,但是把他降了職,現在隻充當個從五品的遊擊將軍而已。”


    楊複光捋一把胡須,笑道:“老夫不會因為他高居太尉之職而高看他一眼,也不會因為他被貶為遊擊將軍而輕視怠慢,韋將軍,就請你再辛苦一趟,我派重榮隨你同去,接高駢進城來見我。”


    韋肅欣然答應,和王重榮一道出城,到城南接著高駢,迴轉武功。


    高駢騎一匹高頭大馬,沿路趾高氣昂,到了帥府門前,卻不下馬。


    有小校前來牽馬,那馬性情也如主人,野驁難馴,頭擺來擺去,小校扯了幾下,始終抓不住馬嚼子。高駢瞪著眼睛,大聲嗬斥道:“不長眼的東西,就這麽迎接上差!”


    聽話聽音,楊複光和眾子侄、眾將並薛秦、嵇昀等人都在帥府內坐著,聽著高駢在門口指槡罵槐、耀武揚威,鹿晏弘、李師泰按奈不住,雙雙起身,怒氣衝衝。


    “站住!”楊複光喝止,走過去把兩個兒子拽到身後,自己迎至門口,笑道:“高大將軍一路辛苦了,請進府吧。”


    高駢這才迴嗔作喜,下馬拱手答道:“怎麽敢勞楊郡王親自迎接,高駢惶恐之至。”


    “請!”


    “請!”


    進到帥府,各自坐定,楊複光命人端茶侍候,幾句寒暄過後,楊複光道:“高將軍奉旨前來武功,一定有了破敵良策,請不吝賜教。”


    高駢正輕呷香茗,聽了這話“噗嗤”被水嗆到,咳嗽幾聲過後,放下茶盞,答道:“高駢此來,是奉聖瑜和晉公之命,協助郡王剿賊的,至於戰法謀劃嘛,還需依仗楊郡王和諸位將軍。”


    “既然是皇上叫將軍來協助,那麽軍機大事,就仍有老夫決斷。我們不久前已經想好了破敵之策。”


    高駢大喜過望,想到自己若再來得晚些,功勞就會整個被忠武軍收入囊中,屆時非但晉公在朝中的威望要遜楊複光一籌,自己這個罪將的身份也將極難洗刷幹淨了。他兀自得意,楊複光接下來的一句話,卻出乎意料地在他心上潑了一瓢冷水:“破敵之要,重在八麵圍堵。而這第一條便是奪取潼關,將軍曾在潼關受挫,想來時刻不忘複仇,那麽奪關的任務我就交於將軍肩上,萬望不要推辭。”


    “是啊,打潼關你當仁不讓。”


    “剛來就要立下破敵的頭功,郡王真是對你恩遇有加啊。”


    “若不是高將軍來了,說什麽這個功勞它也得是我的。”鹿晏弘帶頭,晉暉、李師泰應和說道。


    “這...”


    高駢一點心理準備都沒有,早在潼關大敗之後,他已經毫無戰勝強敵的信心,恨不得躲叛軍遠遠的,這次率兵來關中,也是為了在楊複光收複長安之後,功勞簿上能夠勾上一筆,也好重新位列朝堂之上,誰成想剛剛進入武功,屁股還沒有坐熱,即被楊複光指派攻打潼關,誰不知潼關此時已經是齊軍腹地,莫說攻打,就是換作固守都隻是送死而已,高駢更是心知肚明:


    “楊複光這老朽,這是要把我往死裏整啊。”


    他臉上筋肉抽搐了下,強作鎮定:“不瞞老郡王,高某一路波折到了蜀郡,又匆匆忙忙趕來關中,水土不服,身體抱恙。有心攻城建功,可是身體實在不爭氣,恐怕要有負郡王的重托了,我看郡王麾下人才濟濟,幾位少將軍個個驍勇善戰,可擔大用,高駢初到帳下,也不能和將軍們爭功嘛。”


    “哈哈哈哈”


    楊複光聽罷哈哈大笑不止,過了許久,才答道:


    “既然如此,老夫就不強求了,高將軍就在城中安養身體,軍中之事,就不用勞心了。至於皇上命你帶來的五萬兵馬,還需盡快交接,分兩萬由重榮統領,去攻打河中,進而伺機取潼關,其餘三萬由晏弘、晉暉、師泰分別統領。”


    “不行!”


    一聽楊複光要奪自己的兵權,高駢登時急了,連忙道:“這五萬靜海軍,是我一路長途跋涉、九死一生帶迴來的,晉公有明令,教我務必看護好這隻朝廷精銳,郡王如此安排,高某斷不敢從命。”


    “高駢!你個從五品偏將,怎敢公然違逆軍令!需知郡王是當今聖上欽賜興國平亂招討使,除皇上親兵以外,天下兵馬悉由郡王一人節製。你公然對抗軍令,便是抗旨。”王重榮把臉一沉,怒聲嗬斥。


    高駢心裏隻聽命於田令孜一人而已,自覺已經到非要撕破臉不可的時候了,於是伸手把茶碗一摔,騰地站起來,叫嚷道:


    “王重榮!想跟你高將軍來這套,我統領天下兵馬時,你充其量也就是個牙將走卒。實話告訴你們,這五萬兵馬隻能由我調配,任何人無權過問,這是晉公許諾給我的。”


    楊複光緩緩站起身來,擺了擺手,佯作調和姿態:“高將軍,何必動氣,你也是老臣了,我兒重榮性子直,你不要和他一般見識。隻是老夫奉詔平亂,做任何事都要時刻想著對皇上負責,往往身不由己。這樣吧,晉公那裏,我自然會詳細解釋,你就不用太掛念了。”


    說罷雙手背在身後,轉過頭衝嵇昀和薛秦使個眼色,二人心領神會。


    高駢哪裏會被三言兩語說動,絲毫不肯妥協,眼睛瞪得像兩隻銅鈴,胡子都翹了起來,方待繼續發作,卻見嵇昀、薛秦一左一右,各一個箭步衝了上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白虎征祥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璞渾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璞渾並收藏白虎征祥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