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改革吏治,元宵賜蟒服!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作者:蕭藍衣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陳和剛要說話。
盧謙反手一個耳光,抽在他的臉上:“讓你說話了嗎?帶走!”
李玠就看出來了,錦衣衛衝著他來了!
“陛下恩宥,吾等侍衛休沐,所以才來會館休閑休閑。”
李玠從容不迫,頗有士大夫風範,畢竟是被皇帝親自調教的人,
盧謙撇嘴笑了起來,走到對麵雅室門前,輕輕推開門。
“盧副指揮使!”李玠急了,走過來擋住盧謙。
“嘖嘖嘖!”
盧謙看到了,花魁正在擦屁股。
小秘密被人發現了,李玠鬧了個大紅臉,趕緊關上了門。
“李侍衛若喜歡,就請恩旨,將其收了便是。”
“依著您的身份,陛下一定不會拒絕的。”
盧謙笑道:“總這樣偷偷摸摸的,也不是個事呀,萬一傳揚出去,對您名聲也不好。”
“本官之事,不用盧副指揮使操心。”李玠偏過頭去。
“坊間傳聞章莊是罪臣章綸之子,可有此事?”盧謙忽然問。
李玠嚇了一跳:“本官不知。”
章莊是章綸的私生子,李賢是看在老朋友的份上,幫助一二,所以才保住了章莊的性命。
可這個章莊過於高調,本在溫州樂清好好待著。
聽說京中公開藏書,他就跑到京中來收藏書籍。
章綸就喜好收藏書籍,章莊承其一脈,也喜歡收藏。
他來京師,十分高調,和李玠、陳和等人攪和在一起,處處宣揚李玠和他關係親密。
這才被有心人挖出了秘密。
李玠暗惱老爹,為什麽要救他呀,章綸被陛下誅九族,就不該和陛下作對才是。
“李侍衛莫怕,隻是閑聊罷了。”
“您還得去禦前伺候,本官就不打擾了。”
盧謙虛晃一槍,剛下樓,轉頭就上來:“對了,章莊謾罵陛下,李侍衛可知道?”
“啊?”李玠腦子還沒轉過來?
“是?就是知道嘍?帶走!”盧謙直接撕咬李賢。
李玠大唿冤枉。
但盧謙捂住他的嘴,讓人給他綁了,直接扛出去。
坐在一樓喝酒的張敷華,自然是認識李玠、陳和與章莊的,發現這三人被抓,眸中閃過憂慮之色。
錦衣衛做事拖拉。
管堯抓了年富的兒子年廉直,王竑的兒子王澻,把自己嚇得夠嗆。
東廠可就不一樣了。
範青進入東廠的會館,直接封館。
所有文人,統統抓走!
問原因?
給你臉了?
東廠想抓誰就抓誰!
“大人,您這樣做,未免不合規矩吧?”張來兒一身宮裝,款款而來。
她西廠探子的身份,完全曝光了。
非但沒有被降罪,竟然還升做主事的。
京師三家會館,布局都差不多,都是在今年起了這六層高樓,成為京畿地標式建築。
每一層也都差不多,玩法也都差不多。
範青瞥了她一眼:“你就是給龔輝設套的女人?”
“怎麽?大人想給龔輝報仇?”
張來兒冷笑,攤牌了,姐是西廠的人!皇爺欽封的小旗!
約等於,姐是皇爺的人!
範青搖頭:“龔輝之事,咎由自取,但這是陛下的聖旨,伱要抗旨?”
張來兒立刻對著紫禁城跪下:“微臣張來兒遵旨!”
範青失笑,你至於戲份這麽足嗎?
陛下聖旨,跟你有何幹係?
你還自稱微臣?
神經不正常。
範青懶得理她。
張來兒成了西廠明牌,反而沒用了,不如養在東廠裏,通過她來抓西廠的探子。
“什麽人這麽大的口氣呀?”
三樓上,一個喝得醉醺醺的人探出頭來。
荊王!
他怎麽在這?
範青行禮:“參見荊王殿下!”
“原來是範指揮使呀?”
荊王醉眼迷離,伸出了手:“來來來,把本王也抓迴去,本王也犯罪了!”
他正愁不能降格為郡王呢,這不機會送上門了?
範青苦笑,最近王府作妖,在京師各地鬧事,似乎是乞求皇帝降格為郡王。
剛開始廠衛抓住王爺向宮裏報功。
結果宮裏卻讓廠衛放人,對各王府之事基本不怎麽管,導致藩王在京中有抬頭之勢,四處嘚瑟,猖狂之極。
“荊王殿下,此事尚需調查……”
“調查個屁啊,本王就觸犯律法了!快點抓本王!”
別看荊王在皇帝麵前是個可憐蟲,出了宮,胡濙也得給他三分薄麵。
大明親王的牌麵很足。
“敢問荊王殿下,犯了何罪?”範青憋悶。
荊王指著那些被帶走的文人:“本王和他們犯了一樣的罪!”
“誹謗君上?”範青眉頭擰起。
“什麽?”
荊王登時酒醒了,聲音尖銳道:“誹謗君上?”
“誰?”
“誰敢誹謗君上?”
“陛下如此仁慈,垂愛天下,哪個白眼狼敢誹謗君上?”
“他們還是人嗎?”
荊王嚇尿了,你範青不按套路出牌啊。
範青就知道荊王不敢。
荊王從三樓衝下來,對著幾個文人就一頓猛踹:“就你誹謗君上呀?”
“他娘的,你還是人嗎?”
“陛下如此仁慈,你們還罵他,還有一點良心嗎?”
一邊罵一邊踹。
“冤枉呀!”被踹的文人也倒黴,就開個詩會,結果被東廠帶走了。
“誰誹謗君上?”
荊王站在台階上,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陛下心懷萬民,你們這些白眼狼竟敢辱罵陛下?良心都被狗吃了?”
“來來來,都站出來,本王和你們拚了!”
範青卻也上樓,攔住裝傻充愣的荊王:“荊王殿下,跟本官走一趟吧。”
“跟本王有什麽關係?”
荊王驚恐後退:“對了,本王還有點事要做,不打擾你們執行公務了,迴見。”
範青笑了:“荊王殿下,您親口說的,和這些人犯了一樣的罪。”
“若東廠聞而不管,對卑職來說,也是重罪。”
“您別為難卑職等人,去一趟東廠,把事情交代明白了。”
“不會耽誤您太多時間的。”
宗室在京中沒少幹壞事。
偏偏皇帝不責罰。
導致廠衛也沒轍,眼睜睜地看著京師被鬧得烏煙瘴氣,還得忍著。
“冤枉啊!”荊王可不敢在這種事開玩笑!
皇帝對藩王不滿意,可不是一天兩天了。
從太宗皇帝開始,就看藩王不順眼,這都四代人了!
真以為皇帝是顧念親情,不肯降罪削爵啊?
那是宗室隻是在皇帝的底線上來迴試探!
沒有給皇帝足夠的借口罷了!
隻要給皇帝足夠的借口,你看看皇帝會如何處置?
降爵,都是大發慈悲。
“帶走!”
範青懶得廢話。
“大人,鬧成這樣怕是沒法營業了。”
東廠會館掌事的李三娘,走到範青麵前行禮道:“鬧這麽一出,未來幾天的生意怕是也會受影響。”
“無妨,抓入詔獄,審查之後,沒有過錯的也就放了。”
範青對這種沒技術難度的工作沒興趣。
李三娘小聲道,瞥了眼張來兒:“還留著她?”
“留著,看看西廠能玩出什麽花樣。”
舒良不在京師,基本都是範青主持東廠。
而這時,有太監驅馬傳旨,聖旨寫道:將所有文人,押去西華門,陛下要親自見。
範青嚇了一跳,看來宮中震怒至極啊。
他不敢怠慢,把所有人往西華門前押解。
東廠人手不夠,臨時征召休沐的番子,去西華門維持秩序。
盧謙也沒想到,陛下要親自見這些罪臣。
他可抓了李玠、陳和這樣的人物。
殊不知,管堯更狠,他抓了王竑的兒子王澻,孫原貞的兒子孫可法,還有年富的兒子年廉直等等。
今天講武堂、國子監都休沐,朝堂又給賞賜,這些重臣兒子,都跑來會館瀟灑,也不知道是真的誹謗君上了,還是被牽連的。
熱鬧的元宵夜,卻看見廠衛押解著大批人,往紫禁城方向走去。
京師震動。
胡一帆也在賞燈。
聞聽消息,立刻迴家稟報給祖父。
胡濙一聽,先確定族中子弟有沒有被抓的?
“不好,陛下要借機征召天下百官之家眷入京!”
胡濙臉色微變:“快,去請邢國公過府……迴來,去請王竑、王複和孫原貞來!”
“祖父,聽說王閣老和孫尚書的兒子也牽扯進去了。”
胡濙倒吸一口冷氣:“壞了!給老夫更衣,老夫這就入宮!”
“祖父,哪裏壞了?”胡一帆趕緊從老仆手裏取過朝服,伺候祖父換上朝服。
每臨大事要靜心。
趁著穿衣服的功夫,胡濙冷靜下來:“朝中重臣之子,年長的在宮中做侍衛,年幼的在國子監、講武堂學習,這是陛下的恩典。”
“今晚元宵佳節,陛下垂恩,給侍衛、監生、堂生放假,還賜了賞錢。”
“陛下對這些人格外優容,全因其父祖在朝堂效力。”
“陛下向來認為,父祖忠誠可靠,其子便可做忠臣培養,是以對侍衛、監生、堂生格外優容。”
“一旦得知,重臣之子,宮中的侍衛,也參與了誹謗君王。”
“陛下必然大怒,雷霆之下,不知要牽扯多少人!”
胡濙苦笑:“老夫入宮,尚能為他們抵擋一二,不至於牽連其父祖。”
“祖父,這般費力不討好的事,何必要做呢?”
胡一帆不懂。
既然是侍奉陛下,為何非要和陛下對著幹呢?
胡濙看了他一眼:“達則兼濟天下,不可獨善其身。”
“孫兒,你要明白,臣子若不報團取暖,久而久之,就會失去臣權。”
“老夫今日救下天下文人,就如當日胡廣舉薦老夫一樣。”
“胡廣不圖迴報,為國薦才。”
“老夫也從未迴報過胡廣,甚至其後人犯罪被誅殺,老夫也不曾庇佑,不置一詞。”
“正如老夫今日救人,不圖迴報,日後這些人也不會迴報老夫。”
“但老夫必須要做。”
“坐在這個位子上的人,必須要做的事。”
胡濙衣服穿戴完畢,門外的官轎也準備好了。
胡一帆似懂非懂:“祖父,您說的就是傳承吧?”
“聰慧!”
胡濙讚許道:“這就是傳承,站在老夫這個位置上,就要庇護天下文人,不圖其他,代代如此,方有文官之盛。”
說白了,文人的根不能斷。
可打可罵可貶,卻不能殺,不能不用。
這就是文官的臣權。
和胡濙一樣入宮的,還有孫原貞、耿九疇、白圭、俞士悅、馬昂、王竑、王複、嶽正等人全都入宮。
唯獨於謙,沒有來。
顯然,他已經接受了勳貴的身份,文官的事,他不敢攙和了。
一個位極人臣的武人,卻還要收攏文官之心,是要做司馬懿嗎?
於謙變了!
從無私的聖人,變成了斤斤計較的勢利小人。
嶽飛莫須有,張俊、劉光世卻世享富貴。
而在宮中。
朱祁鈺閉目冥思,舒良上了密奏,他在山西已經秘密集訓了三千人,都是身強力壯的精兵。
一旦京師有變,他可走紫荊關迅速入京。
“皇爺,廠衛已經將罪人陸續押解到西華門外了。”馮孝端進來一碗參湯。
“讓他們跪著,清醒清醒,明日下了早朝,朕再去見他們。”
朱祁鈺接過來,喝了一口。
味道不錯。
“皇爺,廠衛密報,太傅等重臣正在入宮的路上。”馮孝遞上絹帕。
朱祁鈺擦擦嘴:“他們要幹什麽啊?”
“怕是為文人說情來了。”
“不見!”
朱祁鈺冷冷道:“告訴他們,宮門落鑰了,無特殊情況,不能開門。”
真是把他們慣壞了。
大半夜的也想入宮陳情。
“奴婢遵旨!”
馮孝打發人去傳旨。
朱祁鈺閉上眼睛,斜靠在軟墊上:“馮孝,你說,朕能做到什麽地步?”
馮孝嚇了一跳:“皇爺,若把人殺絕了,恐怕文人就斷層了,您想懷柔塞外之民,怕是要等上幾年了。”
“你也這麽看?”朱祁鈺也在猶豫這件事。
要不是為了快速懷柔塞外。
他直接就下旨都砍了。
大明最不缺人。
但缺文人。
“皇爺,奴婢不敢說!”
馮孝跪在地上。
“朕允你說。”朱祁鈺慢慢睜開眼睛,坐直了,端起參湯,又喝幾口。
“皇爺,您做事太急切了。”馮孝道。
“急切?朕都忍了這麽久了,該跳出來的也都跳出來了,還急切?”朱祁鈺覺得馮孝有點扯。
“皇爺呀。”
馮孝接過參湯,小聲道:“處置文人,最好的辦法是溫水煮青蛙,讓他們自己往圈套裏麵鑽,而不是這樣隨便抓。”
“哼,你倒是學的老奸巨猾。”
朱祁鈺擺擺手:“朕沒必要那麽麻煩,想處置誰便處置誰,皇權在手,無懼其他。”
馮孝流露出擔憂之色:“皇爺,萬一有人抓住您的弱點,利用您殺人呢?”
朱祁鈺眼睛一眯:“你收到什麽風聲了?”
“那倒沒有,但皇爺,不可不防呀。”馮孝擔憂。
以皇帝大殺四方的性子。
遲早會被人當成刀用。
最後會被曆史唾棄,被釘在曆史恥辱柱上。
文人的肚子裏都是壞水呀。
朱祁鈺忽然笑了:“你呀,拐著彎勸朕別殺人,對不?”
“皇爺,萬一有逆臣利用您,鏟除異己,才是最可怕的。”馮孝正色道。
“讓廠衛多多收集情報。”朱祁鈺閉上眼睛。
馮孝卻滿臉擔憂。
收集情報,也不可能收集天下人的情報,也不可能把所有人都盯著看著。
性格不改,遲早吃虧。
午門外。
胡濙看著被掛著的湯胤積等人,這才意識到,皇帝的雷霆之怒。
宮內有太監告訴他們,皇爺睡下了,不開宮門。
“老太傅,可該怎麽辦啊!”
王竑真想把不孝子給捏死。
你休沐一日,好好在家裏讀書不好嗎,非得去會館裏狎寄,最後惹了一身騒。
我王竑一世清名,被個不孝子給毀了!
“王閣老,你是救兒子,還是想要清名?”胡濙問。
“當然是要清名了!”
王竑毫不猶豫:“此等不孝子,留之何用?”
“那跪在宮門口,請陛下誅殺王澻!”
王竑臉色一變:“那不是逼著陛下放人嗎?”
胡濙苦笑:“事情發展到這個地步,總不能你自己去殺吧。”
“這個王八蛋,害得他老子進退兩難!當真是不孝!”
王竑咬了咬牙:“在宮中侍奉,也侍奉不明白,侮辱君父,他腦袋是缺根弦嗎?”
“王閣老,先別這麽生氣,其中說不定有誤會。”
王複心裏鬆了口氣,幸好自己管得嚴,勒令兒子在家讀書,否則也惹下禍事了,萬幸萬幸。
“本官一世清名,毀他手裏了!”王竑眼淚流了出來。
“王閣老,您還好點。”
孫原貞哭泣:“老夫家的兒子,年過四旬了,還一事無成,本來老夫也不報希望了,卻給老夫惹事啊。”
不少官員哭泣,他們的兒子也都攙和進去了。
王竑瞥了他一眼,都是你兒子把我兒子帶壞了!
“老太傅,該怎麽辦啊?”孫原貞不想向胡濙低頭。
他是兵部尚書,胡濙是吏部尚書。
他一度是想爭一爭六部第一尚書名頭的。
結果,毀在不孝兒子身上。
他這個兒子,自己拿著沒辦法,皇帝拿著也沒辦法。
幾次把皇帝氣得跳腳,讓孫原貞把他兒子掐死。
這麽個奇葩,孫原貞想哭。
“等明日早朝,向陛下請罪吧。”胡濙也沒有好辦法,皇帝根本就不見他們。
好好的元宵節,家庭團圓的日子。
但上千名文人,在西華門前跪著。
而廠衛還在抓人。
有些沒在會館裏的文人,番子進居住的客棧裏麵抓,陸陸續續往西華門押解。
好好的元宵夜,被搞得風聲鶴唳。
這些人,要在西華門跪一夜。
宮內,朱祁鈺各宮賜宴後,他早早睡了。
翌日清早。
朱祁鈺神采奕奕鍛煉,乘坐禦輦上早朝。
今天早朝上,很多官員來得都早。
“諸卿來得夠早呀。”
朱祁鈺輕笑著掠過跪伏的百官,走上丹陛,坐在龍椅上:“平身吧。”
“謝吾皇,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朝臣磕頭,才慢慢站起來。
孫原貞跪在地上:“老臣請罪,老臣孩兒不孝,誹謗君上,當誅之!”
朱祁鈺早晨也聽說了,孫原貞的傻兒子也在西華門前跪著呢。
宮中很多侍衛,都在西華門前跪著呢。
“孫卿,生此不孝子,不是你的錯呀,是他天性使然。”
朱祁鈺抿嘴而樂:“朕拿著也沒辦法呀,要不你迴去掐死算了,省著讓你頭疼。”
朝臣明白了。
固安公主不孝。
皇帝就讓天下百官,甚至天下士紳家庭兒子都不孝。
孫原貞真想答應下來。
“孫卿,朕開個玩笑。”
“兒子不孝,也不能真掐死吧?”
“別往心裏去。”
朱祁鈺哂笑:“就像朕的固安,何其忤逆?”
“朕這個當爹的,不也拿她沒轍嗎?”
“這不,打發去浣衣局洗衣服去了。”
“昨天元宵,朕派人去瞧了一眼,她手都是水泡,人也瘦了,人也乖巧了。”
“這孩子呀,最怕慣著,慣子如殺子。”
朱祁鈺不能自己丟臉,既然丟臉,就讓天下人一起丟臉。
不是朕的女兒不孝順。
而是時代的問題,所有孩子都不孝順。
孫原貞哭泣:“老臣也知棍棒底下出孝子,但家中婦人捧著慣著,老臣又不天天在家,如何管束啊?”
“都是同病相憐啊。”
朱祁鈺心情非常好。
讓你們看朕的笑話。
這迴朕就好好責罰你們的兒子,大家都有不孝子女,扯平了。
“玉不琢不成器。”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
“等廠衛審查完畢,就讓他們去工地曆練。”
“正好,百王府也要繼續建造,城外的新城也要建造,就讓他們去當勞力,幹個一年兩年,也就老實了。”
朱祁鈺淡淡道。
朝臣頓覺可笑,自己的兒孫含著金鑰匙長大,卻要去工地幹苦力,這是教育嗎?這是懲罰?
“陛下關懷官眷,乃天下之福!”
胡濙立刻道:“老臣聽說那邊永教子,獎罰分明,而罰不以體罰為先,而是逼迫子嗣勤勞。”
“君子勤小物,蘊蓄乃成行。”
“是以用勞作的方式教子,未嚐不是一道。”
“隻是陛下,老臣以為,有罰也要獎,勞作優異者,可準其迴國子監、講武堂學習一日。”
朱祁鈺頷首:“老太傅深得教育精髓,不然怎麽會教出兩個優秀的兒子呢!”
怎麽聽著不像好話呢?
“呈上來!”
兩個太監,捧著兩個托盤進來。
然後由兩個太監給展開。
是兩件羽絨服。
外襯是紅色蟒服,裏麵加了層羽絨內襯。
“這是皇家商行新琢磨出來的衣式,朕賜名叫羽絨服。”
朱祁鈺笑道:“這是由鵝絨製成的,三九寒天穿著也不會感到冷,非常暖和。”
朝臣看著眼饞。
但是,蟒服,隻有皇帝、諸王才能穿。
朝臣是不能穿蟒服的,哪怕是大朝會上,也不允許穿蟒服!(文官穿蟒服從弘治十六年開始)
“自古以來,無人臣穿蟒服者!”
朱祁鈺站起來:“但朕要改一改,於國有大功者,可特賜蟒服!上朝可穿著蟒服上朝!此乃特賜!”
嘩!
朝臣一片嘩然,皇帝這是要提高臣子的地位。
也在下降諸王的地位。
太祖建藩於各地,給藩王巨大的權力。
從太宗皇帝開始,代代皇帝,都執拗於削藩,終於在景泰皇帝手中,終結了藩王外封的局麵。
但是!
藩王哪怕在京中,地位也是高絕。
在皇帝麵前是蟲,出去了,連於謙、胡濙都得退避三舍。
蓋因從服飾上就能判斷出來,誰是王,誰是臣。
皇帝用臣權,混合王權,降低王權的同時,又提高臣權。
“陛下,賜臣子蟒服,怕是於理不合呀!”王竑反對,反正他也得不到。
按照皇帝的標準,怕是隻有於謙能得一件。
“祖製也沒說,不允許賜百官蟒服啊?”
“這是賜!”
“無詔穿蟒服者,誅九族!”
朱祁鈺笑道:“朕穿的龍袍,以九龍五爪為尊,親王為四爪,此乃古製。”
“從即日起,親王改為八龍四爪。”
“郡王改為七龍四爪。”
“將軍及將軍以下不得穿蟒袍!”
“而臣子,禦賜蟒服,為六龍四爪,賜郡王服方可穿七龍四爪服!”
皇帝進一步削弱王權,又限製臣權。
以前親王,是可以穿九龍四爪的,四爪龍稱之為蟒,所以叫蟒服。
改製之後,隻有皇帝才能穿九條龍的衣服。
又加強了皇權。
朝臣一看,才發現這身蟒服,確實隻有六條龍。
“於國有大功者,當賜蟒服!”
朱祁鈺認真:“這大明第一件蟒服,應該賜給對大明江山社稷最大的那個人!”
“於謙!”
當出頭鳥的滋味不好受啊。
於謙跪伏在地,想低調但實力不允許我低調。
“賜服!”
朱祁鈺繞過龍案,站在丹陛之上:“這大明第一個臣子穿蟒服的人,該是你於謙!”
“當彪炳史書,為後世所稱讚!”
“特賜恩去後殿更衣!”
這就穿上啊?
於謙趕緊磕頭:“微臣謝陛下天恩,微臣必為大明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兩件蟒服,賜給於謙一件。
另一件該賜給胡濙了吧?
胡濙心心念念的,也想穿穿蟒服,過把癮。
可等了半天,皇帝沒後話了。
不禁心裏失望。
“這第二件蟒服!”
朱祁鈺沉默許久,才開口。
讓你胡濙昨晚敢叨擾朕?
想為文人出頭?
你是朕的狗,不該幫著別人咬朕?
“老太傅扶立之恩,穩定朝局之能,為朝政夙興夜寐,不圖迴報,如諸葛武侯在世。”
朱祁鈺道:“這第二件蟒服,就賜給胡濙!”
胡濙心裏鬆了口氣。
磕頭謝恩。
“以後,於國有大功者,為國開疆拓土者,為朝政鞠躬盡瘁者,為朝局做出突出貢獻者!”
“皆可憑功,賜蟒服!”
“上朝可穿著蟒服上朝!”
聖旨傳下,必然引起天下嘩然。
蟒服呀,不管怎麽說,也是提升了臣權。
於謙換了蟒服進來,一身紅衣,金龍浮於衣上,再次磕頭叩拜謝恩:“陛下,這蟒服甚是暖和,是何材料所做?”
“鵝絨。”
朱祁鈺對於謙還算滿意,昨晚他沒攙和文官的事,說明他把自己當成了勳貴。
所以,今天特賜大明第一件臣子穿的蟒服。
於謙聞了聞:“微臣並沒聞到白鵝羽毛的臭味呀?”
“這就是皇家商行研製出來的方法。”
“朕千思萬想,想到了穿羽絨服,抵禦漠北極寒天氣。”
朱祁鈺笑道:“邢國公,你告訴諸卿,穿著這身羽絨服,能不能去塞北生存?”
於謙明白了,皇帝用這羽絨服解決穿衣問題。
“微臣剛剛穿了片刻,便覺得渾身暖和,如同烘烤火爐一般。”於謙覺得暖和。
胡濙換了蟒服出來,也覺得格外悶熱。
但更多的是榮耀!
他曆經五朝,老了老了成為吏部尚書,天官。
又被賜予蟒服,這輩子算是值了。
“陛下,老臣以為,推廣此物,我大明能統治漠北!”胡濙懂皇帝的心思。
用蟒服來推廣羽絨服。
把羽絨服的價值炒高。
讓商賈去做羽絨服的生意,一來能增加鴨子、白鵝的養殖,提供肉類;
二來能降低羽絨服成本,讓羽絨服加快在民間推廣。
“大明統治漠北,有三個難題。”
“其一糧食,有玉米三寶在手,糧食問題會得到解決的。”
“其二取暖,如今有了煤炭,取暖問題應該問題不大。”
“其三就是穿衣取暖了,以前需要用棉花,而棉花價高,普通百姓用不起的。”
“尤其是更遠的北方,棉襖也無法更好的禦寒,這羽絨服卻能。”
朱祁鈺笑道:“朕已經讓皇家商行,製成十幾件羽絨服,賜給李賢、商輅、原傑、寇深、俞山、劉廣衡,以及神英、房能、範昇、範炅、陶瑾、顧榮、牛珍等鎮守邊將的名臣名將。”
“他們在邊疆戍衛,十分辛苦,這個年肯定是沒過好的。”
“朕的賞賜輕於鴻毛,卻重於泰山。”
朱祁鈺是真能自誇呀。
看著朝臣眼巴巴的樣子。
“爾等也有,京師用不著太厚的羽絨服,皇家商行為重臣都準備了一件,稍後便賜下去。”
皇帝用羽絨服,堵住了所有人的嘴。
謹防百官幫著文人說情。
胡濙到嘴邊的話,隻能咽迴去。
“諸卿,說說吏治問題吧。”
說迴正事,朱祁鈺沉吟道:“去年,朕增設了很多新部門,放在各部之下,但有的和各部職能部門相悖。”
“朕看呀,應該該合並的合並,精簡吏治,才是正事。”
這件事,討論很久了。
皇帝想增設一部,但朝臣認為會造成職能臃腫,對吏治無益,效仿宋朝的冗官。
“六部,朕想以部-司-局-科行事。”
“清吏司單獨提出來,成立一個司,而不是在六部下都設清吏司。”
“六部職能完全明確劃分清楚,彼此協作、牽製。”
“諸卿意下如何?”
朱祁鈺話音方落。
就遭到群臣的反對:“陛下,六部清吏司,雖然是一個名字,其實職能完全不同,單獨提出來,如何成立新部門?”
“就說吏部,文選、考功、驗封、稽勳四個清吏司。”
“清吏司隻是掛個後綴罷了。”
皇帝要削弱六部的權力,往內閣、軍機處收權。
變相增加皇權。
“名字之爭沒有必要。”
朱祁鈺道:“朕的意思,精簡機構,提高行政效率。”
朝臣咀嚼著,改革吏治,關乎著各方利益。
新設容易,裁撤可就難了。
“陛下,老臣以為,設司-廳-局-科更加合理一些。”
胡濙斟酌道:“因為各部都有司務廳,而各科,設在司之下,所以老臣認為,廳該比局高。”
部-司-廳-局-科,五級行政,又要多一級的人。
行政費用提高了。
“司和局已經夠用了,何必多加一個廳呢?”
王複認為:“廳可單獨於外,在國朝統治鬆散地區,設廳,由中樞直管。”
這是用廳,替代都指揮司。
改革吏治,千難萬難。
“朕也認為,多設廳一級,會造成冗官的局麵。”
朱祁鈺琢磨著:“司務廳是掌文書的,僅僅九品而已,提到局往上,完全沒必要了。”
“這樣吧,就先設部-司-局-科,將廳設在地方。”
“各司主官由右侍郎兼任,仍為正三品。”
“司下設局,局主官為郎中,仍為正五品。”
“局下設科,科主官為員外郎,仍為從五品。”
換湯不換藥。
胡濙表示反對:“陛下,右侍郎由右侍郎兼任司的主官,未免過於奢侈,各部清吏司的主官隻是郎中而已。”
“原部門不變,新設的司為右侍郎兼任。”
“適當的合並、裁撤。”
朱祁鈺也是深思熟慮的。
“陛下思慮甚是,但右侍郎要增加很多位,行政開支又要增加了呀。”王複提議。
“無妨,隻要多多遴選能吏即可。”
朱祁鈺繼續說:
“朕以為,戶部的倉庫,為局一級,設一倉儲局,管轄所有倉庫。”
“而原提舉司、鈔紙局、印鈔局,其實已經無用了,幹脆革掉。”
寶鈔已經發行不下去了。
留之無用。
耿九疇臉色發苦,這是削戶部的權呀。
“陛下,倉儲極為重要,設局難以通下所有倉儲,幹脆設倉儲司,同下戶部內所有倉儲。”王複提議。
朱祁鈺頷首:“就設倉儲司,右侍郎兼任倉儲司主官。”
朝臣對此沒有異議。
“陛下,那銀鈔該怎麽辦?”耿九疇道。
“單獨設銀錢提舉司、商業提舉司、農業提舉司、治水提舉司、醫藥提舉司、教育提舉司、宗錄司。”
一口氣,單設七個提舉司。
“陛下,這要增加多少官吏呀?”
胡濙第一個反對:“原醫藥局就夠用了,銀錢、商業、農業可入戶部,沒必要單獨設司。”
“治水司、教育司、宗錄司倒是需要,但主官官職不能太高,朝堂支撐不起俸祿開支。”
“盡量精簡機構,提高效率即可。”
朝臣也覺得是。
皇帝太狠了,一口氣設了七個司。
大明總共才幾個司?
“不能入戶部。”
“朕打算改銀錠為銀幣,銀錢提舉司要單獨設司。”
“商業司必須要設,一是要管商賈,二是收稅,宮中的鈔關,也會歸於商業司。”
“而農業司,更是國之根本,農業局不夠規格,未來推廣玉米三寶,都需要農業司。”
“醫藥司按照朕的意思是,先設個空架子,還是原來局的配置,隻是叫司而已,官職一應不變,但太醫院設在醫藥司之下。’
“將惠民藥局單獨提出來。”
“再設一醫學堂,就將原太醫院內部的學習堂提出來即可。”
“醫藥司還可設一個書局,用來整理、編纂、推廣醫書。”
朱祁鈺認為很有必要。
而分配局,仍然設在吏部之下。
七個單獨司,還得詳細劃分。
“陛下呀,這要增加多少官吏呀?”
姚夔苦笑:“中樞設了,地方設不設呢?”
“地方酌情設,比如治水司,在需要治水的地方,設一治水廳,治水之後,降格為治水局,用來維護水道。”
這一聽,怕是要征召更多的官吏。
而且,這些官吏是不能裁撤的。
“陛下萬萬不行!”
胡濙跪在地上:“按照您這麽算,朝中官吏要增加一倍呀!那怎麽行?”
“一是國家朝政負擔不起這麽多人的開支。”
“二是,民間官吏,名為官吏,實為地方一霸,陛下多設官吏,就是多了幾頭老虎,去撕咬百姓罷了!”
“官吏當精簡,而不該多設!”
“大明多有全才,一司多用,方是正理。”
朝臣都讚同胡濙的話。
“官吏如坐寇,朕心知肚明。”
朱祁鈺斟酌道:“未來,朕打算不設吏。”
“吏也由朝堂支付俸祿,吏也進入考核,可升遷。”
“絕不能放任吏員在地方做大。”
此話一出,朝臣苦笑:“陛下,錢從何來呀?俸祿從何而來呀?”
皇帝這是管殺不管埋。
“都是後話,以後走到哪一步看到哪一步。”
想有錢,必須得開海。
永樂朝那麽多軍費,主要來源是海上的錢。
海商個個富得流油,把他們都殺了,錢也來了。
“陛下開疆拓土,要建更多的省份,已經需要大量官吏了,若還放開吏員的限製,中樞怕是支撐不下去呀。”
胡濙的話引起共鳴。
雖然皇帝搶了很多錢,但錢實在不經花,估計很快就要見底了。
今天有加更!改完就更!
(本章完)
盧謙反手一個耳光,抽在他的臉上:“讓你說話了嗎?帶走!”
李玠就看出來了,錦衣衛衝著他來了!
“陛下恩宥,吾等侍衛休沐,所以才來會館休閑休閑。”
李玠從容不迫,頗有士大夫風範,畢竟是被皇帝親自調教的人,
盧謙撇嘴笑了起來,走到對麵雅室門前,輕輕推開門。
“盧副指揮使!”李玠急了,走過來擋住盧謙。
“嘖嘖嘖!”
盧謙看到了,花魁正在擦屁股。
小秘密被人發現了,李玠鬧了個大紅臉,趕緊關上了門。
“李侍衛若喜歡,就請恩旨,將其收了便是。”
“依著您的身份,陛下一定不會拒絕的。”
盧謙笑道:“總這樣偷偷摸摸的,也不是個事呀,萬一傳揚出去,對您名聲也不好。”
“本官之事,不用盧副指揮使操心。”李玠偏過頭去。
“坊間傳聞章莊是罪臣章綸之子,可有此事?”盧謙忽然問。
李玠嚇了一跳:“本官不知。”
章莊是章綸的私生子,李賢是看在老朋友的份上,幫助一二,所以才保住了章莊的性命。
可這個章莊過於高調,本在溫州樂清好好待著。
聽說京中公開藏書,他就跑到京中來收藏書籍。
章綸就喜好收藏書籍,章莊承其一脈,也喜歡收藏。
他來京師,十分高調,和李玠、陳和等人攪和在一起,處處宣揚李玠和他關係親密。
這才被有心人挖出了秘密。
李玠暗惱老爹,為什麽要救他呀,章綸被陛下誅九族,就不該和陛下作對才是。
“李侍衛莫怕,隻是閑聊罷了。”
“您還得去禦前伺候,本官就不打擾了。”
盧謙虛晃一槍,剛下樓,轉頭就上來:“對了,章莊謾罵陛下,李侍衛可知道?”
“啊?”李玠腦子還沒轉過來?
“是?就是知道嘍?帶走!”盧謙直接撕咬李賢。
李玠大唿冤枉。
但盧謙捂住他的嘴,讓人給他綁了,直接扛出去。
坐在一樓喝酒的張敷華,自然是認識李玠、陳和與章莊的,發現這三人被抓,眸中閃過憂慮之色。
錦衣衛做事拖拉。
管堯抓了年富的兒子年廉直,王竑的兒子王澻,把自己嚇得夠嗆。
東廠可就不一樣了。
範青進入東廠的會館,直接封館。
所有文人,統統抓走!
問原因?
給你臉了?
東廠想抓誰就抓誰!
“大人,您這樣做,未免不合規矩吧?”張來兒一身宮裝,款款而來。
她西廠探子的身份,完全曝光了。
非但沒有被降罪,竟然還升做主事的。
京師三家會館,布局都差不多,都是在今年起了這六層高樓,成為京畿地標式建築。
每一層也都差不多,玩法也都差不多。
範青瞥了她一眼:“你就是給龔輝設套的女人?”
“怎麽?大人想給龔輝報仇?”
張來兒冷笑,攤牌了,姐是西廠的人!皇爺欽封的小旗!
約等於,姐是皇爺的人!
範青搖頭:“龔輝之事,咎由自取,但這是陛下的聖旨,伱要抗旨?”
張來兒立刻對著紫禁城跪下:“微臣張來兒遵旨!”
範青失笑,你至於戲份這麽足嗎?
陛下聖旨,跟你有何幹係?
你還自稱微臣?
神經不正常。
範青懶得理她。
張來兒成了西廠明牌,反而沒用了,不如養在東廠裏,通過她來抓西廠的探子。
“什麽人這麽大的口氣呀?”
三樓上,一個喝得醉醺醺的人探出頭來。
荊王!
他怎麽在這?
範青行禮:“參見荊王殿下!”
“原來是範指揮使呀?”
荊王醉眼迷離,伸出了手:“來來來,把本王也抓迴去,本王也犯罪了!”
他正愁不能降格為郡王呢,這不機會送上門了?
範青苦笑,最近王府作妖,在京師各地鬧事,似乎是乞求皇帝降格為郡王。
剛開始廠衛抓住王爺向宮裏報功。
結果宮裏卻讓廠衛放人,對各王府之事基本不怎麽管,導致藩王在京中有抬頭之勢,四處嘚瑟,猖狂之極。
“荊王殿下,此事尚需調查……”
“調查個屁啊,本王就觸犯律法了!快點抓本王!”
別看荊王在皇帝麵前是個可憐蟲,出了宮,胡濙也得給他三分薄麵。
大明親王的牌麵很足。
“敢問荊王殿下,犯了何罪?”範青憋悶。
荊王指著那些被帶走的文人:“本王和他們犯了一樣的罪!”
“誹謗君上?”範青眉頭擰起。
“什麽?”
荊王登時酒醒了,聲音尖銳道:“誹謗君上?”
“誰?”
“誰敢誹謗君上?”
“陛下如此仁慈,垂愛天下,哪個白眼狼敢誹謗君上?”
“他們還是人嗎?”
荊王嚇尿了,你範青不按套路出牌啊。
範青就知道荊王不敢。
荊王從三樓衝下來,對著幾個文人就一頓猛踹:“就你誹謗君上呀?”
“他娘的,你還是人嗎?”
“陛下如此仁慈,你們還罵他,還有一點良心嗎?”
一邊罵一邊踹。
“冤枉呀!”被踹的文人也倒黴,就開個詩會,結果被東廠帶走了。
“誰誹謗君上?”
荊王站在台階上,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陛下心懷萬民,你們這些白眼狼竟敢辱罵陛下?良心都被狗吃了?”
“來來來,都站出來,本王和你們拚了!”
範青卻也上樓,攔住裝傻充愣的荊王:“荊王殿下,跟本官走一趟吧。”
“跟本王有什麽關係?”
荊王驚恐後退:“對了,本王還有點事要做,不打擾你們執行公務了,迴見。”
範青笑了:“荊王殿下,您親口說的,和這些人犯了一樣的罪。”
“若東廠聞而不管,對卑職來說,也是重罪。”
“您別為難卑職等人,去一趟東廠,把事情交代明白了。”
“不會耽誤您太多時間的。”
宗室在京中沒少幹壞事。
偏偏皇帝不責罰。
導致廠衛也沒轍,眼睜睜地看著京師被鬧得烏煙瘴氣,還得忍著。
“冤枉啊!”荊王可不敢在這種事開玩笑!
皇帝對藩王不滿意,可不是一天兩天了。
從太宗皇帝開始,就看藩王不順眼,這都四代人了!
真以為皇帝是顧念親情,不肯降罪削爵啊?
那是宗室隻是在皇帝的底線上來迴試探!
沒有給皇帝足夠的借口罷了!
隻要給皇帝足夠的借口,你看看皇帝會如何處置?
降爵,都是大發慈悲。
“帶走!”
範青懶得廢話。
“大人,鬧成這樣怕是沒法營業了。”
東廠會館掌事的李三娘,走到範青麵前行禮道:“鬧這麽一出,未來幾天的生意怕是也會受影響。”
“無妨,抓入詔獄,審查之後,沒有過錯的也就放了。”
範青對這種沒技術難度的工作沒興趣。
李三娘小聲道,瞥了眼張來兒:“還留著她?”
“留著,看看西廠能玩出什麽花樣。”
舒良不在京師,基本都是範青主持東廠。
而這時,有太監驅馬傳旨,聖旨寫道:將所有文人,押去西華門,陛下要親自見。
範青嚇了一跳,看來宮中震怒至極啊。
他不敢怠慢,把所有人往西華門前押解。
東廠人手不夠,臨時征召休沐的番子,去西華門維持秩序。
盧謙也沒想到,陛下要親自見這些罪臣。
他可抓了李玠、陳和這樣的人物。
殊不知,管堯更狠,他抓了王竑的兒子王澻,孫原貞的兒子孫可法,還有年富的兒子年廉直等等。
今天講武堂、國子監都休沐,朝堂又給賞賜,這些重臣兒子,都跑來會館瀟灑,也不知道是真的誹謗君上了,還是被牽連的。
熱鬧的元宵夜,卻看見廠衛押解著大批人,往紫禁城方向走去。
京師震動。
胡一帆也在賞燈。
聞聽消息,立刻迴家稟報給祖父。
胡濙一聽,先確定族中子弟有沒有被抓的?
“不好,陛下要借機征召天下百官之家眷入京!”
胡濙臉色微變:“快,去請邢國公過府……迴來,去請王竑、王複和孫原貞來!”
“祖父,聽說王閣老和孫尚書的兒子也牽扯進去了。”
胡濙倒吸一口冷氣:“壞了!給老夫更衣,老夫這就入宮!”
“祖父,哪裏壞了?”胡一帆趕緊從老仆手裏取過朝服,伺候祖父換上朝服。
每臨大事要靜心。
趁著穿衣服的功夫,胡濙冷靜下來:“朝中重臣之子,年長的在宮中做侍衛,年幼的在國子監、講武堂學習,這是陛下的恩典。”
“今晚元宵佳節,陛下垂恩,給侍衛、監生、堂生放假,還賜了賞錢。”
“陛下對這些人格外優容,全因其父祖在朝堂效力。”
“陛下向來認為,父祖忠誠可靠,其子便可做忠臣培養,是以對侍衛、監生、堂生格外優容。”
“一旦得知,重臣之子,宮中的侍衛,也參與了誹謗君王。”
“陛下必然大怒,雷霆之下,不知要牽扯多少人!”
胡濙苦笑:“老夫入宮,尚能為他們抵擋一二,不至於牽連其父祖。”
“祖父,這般費力不討好的事,何必要做呢?”
胡一帆不懂。
既然是侍奉陛下,為何非要和陛下對著幹呢?
胡濙看了他一眼:“達則兼濟天下,不可獨善其身。”
“孫兒,你要明白,臣子若不報團取暖,久而久之,就會失去臣權。”
“老夫今日救下天下文人,就如當日胡廣舉薦老夫一樣。”
“胡廣不圖迴報,為國薦才。”
“老夫也從未迴報過胡廣,甚至其後人犯罪被誅殺,老夫也不曾庇佑,不置一詞。”
“正如老夫今日救人,不圖迴報,日後這些人也不會迴報老夫。”
“但老夫必須要做。”
“坐在這個位子上的人,必須要做的事。”
胡濙衣服穿戴完畢,門外的官轎也準備好了。
胡一帆似懂非懂:“祖父,您說的就是傳承吧?”
“聰慧!”
胡濙讚許道:“這就是傳承,站在老夫這個位置上,就要庇護天下文人,不圖其他,代代如此,方有文官之盛。”
說白了,文人的根不能斷。
可打可罵可貶,卻不能殺,不能不用。
這就是文官的臣權。
和胡濙一樣入宮的,還有孫原貞、耿九疇、白圭、俞士悅、馬昂、王竑、王複、嶽正等人全都入宮。
唯獨於謙,沒有來。
顯然,他已經接受了勳貴的身份,文官的事,他不敢攙和了。
一個位極人臣的武人,卻還要收攏文官之心,是要做司馬懿嗎?
於謙變了!
從無私的聖人,變成了斤斤計較的勢利小人。
嶽飛莫須有,張俊、劉光世卻世享富貴。
而在宮中。
朱祁鈺閉目冥思,舒良上了密奏,他在山西已經秘密集訓了三千人,都是身強力壯的精兵。
一旦京師有變,他可走紫荊關迅速入京。
“皇爺,廠衛已經將罪人陸續押解到西華門外了。”馮孝端進來一碗參湯。
“讓他們跪著,清醒清醒,明日下了早朝,朕再去見他們。”
朱祁鈺接過來,喝了一口。
味道不錯。
“皇爺,廠衛密報,太傅等重臣正在入宮的路上。”馮孝遞上絹帕。
朱祁鈺擦擦嘴:“他們要幹什麽啊?”
“怕是為文人說情來了。”
“不見!”
朱祁鈺冷冷道:“告訴他們,宮門落鑰了,無特殊情況,不能開門。”
真是把他們慣壞了。
大半夜的也想入宮陳情。
“奴婢遵旨!”
馮孝打發人去傳旨。
朱祁鈺閉上眼睛,斜靠在軟墊上:“馮孝,你說,朕能做到什麽地步?”
馮孝嚇了一跳:“皇爺,若把人殺絕了,恐怕文人就斷層了,您想懷柔塞外之民,怕是要等上幾年了。”
“你也這麽看?”朱祁鈺也在猶豫這件事。
要不是為了快速懷柔塞外。
他直接就下旨都砍了。
大明最不缺人。
但缺文人。
“皇爺,奴婢不敢說!”
馮孝跪在地上。
“朕允你說。”朱祁鈺慢慢睜開眼睛,坐直了,端起參湯,又喝幾口。
“皇爺,您做事太急切了。”馮孝道。
“急切?朕都忍了這麽久了,該跳出來的也都跳出來了,還急切?”朱祁鈺覺得馮孝有點扯。
“皇爺呀。”
馮孝接過參湯,小聲道:“處置文人,最好的辦法是溫水煮青蛙,讓他們自己往圈套裏麵鑽,而不是這樣隨便抓。”
“哼,你倒是學的老奸巨猾。”
朱祁鈺擺擺手:“朕沒必要那麽麻煩,想處置誰便處置誰,皇權在手,無懼其他。”
馮孝流露出擔憂之色:“皇爺,萬一有人抓住您的弱點,利用您殺人呢?”
朱祁鈺眼睛一眯:“你收到什麽風聲了?”
“那倒沒有,但皇爺,不可不防呀。”馮孝擔憂。
以皇帝大殺四方的性子。
遲早會被人當成刀用。
最後會被曆史唾棄,被釘在曆史恥辱柱上。
文人的肚子裏都是壞水呀。
朱祁鈺忽然笑了:“你呀,拐著彎勸朕別殺人,對不?”
“皇爺,萬一有逆臣利用您,鏟除異己,才是最可怕的。”馮孝正色道。
“讓廠衛多多收集情報。”朱祁鈺閉上眼睛。
馮孝卻滿臉擔憂。
收集情報,也不可能收集天下人的情報,也不可能把所有人都盯著看著。
性格不改,遲早吃虧。
午門外。
胡濙看著被掛著的湯胤積等人,這才意識到,皇帝的雷霆之怒。
宮內有太監告訴他們,皇爺睡下了,不開宮門。
“老太傅,可該怎麽辦啊!”
王竑真想把不孝子給捏死。
你休沐一日,好好在家裏讀書不好嗎,非得去會館裏狎寄,最後惹了一身騒。
我王竑一世清名,被個不孝子給毀了!
“王閣老,你是救兒子,還是想要清名?”胡濙問。
“當然是要清名了!”
王竑毫不猶豫:“此等不孝子,留之何用?”
“那跪在宮門口,請陛下誅殺王澻!”
王竑臉色一變:“那不是逼著陛下放人嗎?”
胡濙苦笑:“事情發展到這個地步,總不能你自己去殺吧。”
“這個王八蛋,害得他老子進退兩難!當真是不孝!”
王竑咬了咬牙:“在宮中侍奉,也侍奉不明白,侮辱君父,他腦袋是缺根弦嗎?”
“王閣老,先別這麽生氣,其中說不定有誤會。”
王複心裏鬆了口氣,幸好自己管得嚴,勒令兒子在家讀書,否則也惹下禍事了,萬幸萬幸。
“本官一世清名,毀他手裏了!”王竑眼淚流了出來。
“王閣老,您還好點。”
孫原貞哭泣:“老夫家的兒子,年過四旬了,還一事無成,本來老夫也不報希望了,卻給老夫惹事啊。”
不少官員哭泣,他們的兒子也都攙和進去了。
王竑瞥了他一眼,都是你兒子把我兒子帶壞了!
“老太傅,該怎麽辦啊?”孫原貞不想向胡濙低頭。
他是兵部尚書,胡濙是吏部尚書。
他一度是想爭一爭六部第一尚書名頭的。
結果,毀在不孝兒子身上。
他這個兒子,自己拿著沒辦法,皇帝拿著也沒辦法。
幾次把皇帝氣得跳腳,讓孫原貞把他兒子掐死。
這麽個奇葩,孫原貞想哭。
“等明日早朝,向陛下請罪吧。”胡濙也沒有好辦法,皇帝根本就不見他們。
好好的元宵節,家庭團圓的日子。
但上千名文人,在西華門前跪著。
而廠衛還在抓人。
有些沒在會館裏的文人,番子進居住的客棧裏麵抓,陸陸續續往西華門押解。
好好的元宵夜,被搞得風聲鶴唳。
這些人,要在西華門跪一夜。
宮內,朱祁鈺各宮賜宴後,他早早睡了。
翌日清早。
朱祁鈺神采奕奕鍛煉,乘坐禦輦上早朝。
今天早朝上,很多官員來得都早。
“諸卿來得夠早呀。”
朱祁鈺輕笑著掠過跪伏的百官,走上丹陛,坐在龍椅上:“平身吧。”
“謝吾皇,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朝臣磕頭,才慢慢站起來。
孫原貞跪在地上:“老臣請罪,老臣孩兒不孝,誹謗君上,當誅之!”
朱祁鈺早晨也聽說了,孫原貞的傻兒子也在西華門前跪著呢。
宮中很多侍衛,都在西華門前跪著呢。
“孫卿,生此不孝子,不是你的錯呀,是他天性使然。”
朱祁鈺抿嘴而樂:“朕拿著也沒辦法呀,要不你迴去掐死算了,省著讓你頭疼。”
朝臣明白了。
固安公主不孝。
皇帝就讓天下百官,甚至天下士紳家庭兒子都不孝。
孫原貞真想答應下來。
“孫卿,朕開個玩笑。”
“兒子不孝,也不能真掐死吧?”
“別往心裏去。”
朱祁鈺哂笑:“就像朕的固安,何其忤逆?”
“朕這個當爹的,不也拿她沒轍嗎?”
“這不,打發去浣衣局洗衣服去了。”
“昨天元宵,朕派人去瞧了一眼,她手都是水泡,人也瘦了,人也乖巧了。”
“這孩子呀,最怕慣著,慣子如殺子。”
朱祁鈺不能自己丟臉,既然丟臉,就讓天下人一起丟臉。
不是朕的女兒不孝順。
而是時代的問題,所有孩子都不孝順。
孫原貞哭泣:“老臣也知棍棒底下出孝子,但家中婦人捧著慣著,老臣又不天天在家,如何管束啊?”
“都是同病相憐啊。”
朱祁鈺心情非常好。
讓你們看朕的笑話。
這迴朕就好好責罰你們的兒子,大家都有不孝子女,扯平了。
“玉不琢不成器。”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
“等廠衛審查完畢,就讓他們去工地曆練。”
“正好,百王府也要繼續建造,城外的新城也要建造,就讓他們去當勞力,幹個一年兩年,也就老實了。”
朱祁鈺淡淡道。
朝臣頓覺可笑,自己的兒孫含著金鑰匙長大,卻要去工地幹苦力,這是教育嗎?這是懲罰?
“陛下關懷官眷,乃天下之福!”
胡濙立刻道:“老臣聽說那邊永教子,獎罰分明,而罰不以體罰為先,而是逼迫子嗣勤勞。”
“君子勤小物,蘊蓄乃成行。”
“是以用勞作的方式教子,未嚐不是一道。”
“隻是陛下,老臣以為,有罰也要獎,勞作優異者,可準其迴國子監、講武堂學習一日。”
朱祁鈺頷首:“老太傅深得教育精髓,不然怎麽會教出兩個優秀的兒子呢!”
怎麽聽著不像好話呢?
“呈上來!”
兩個太監,捧著兩個托盤進來。
然後由兩個太監給展開。
是兩件羽絨服。
外襯是紅色蟒服,裏麵加了層羽絨內襯。
“這是皇家商行新琢磨出來的衣式,朕賜名叫羽絨服。”
朱祁鈺笑道:“這是由鵝絨製成的,三九寒天穿著也不會感到冷,非常暖和。”
朝臣看著眼饞。
但是,蟒服,隻有皇帝、諸王才能穿。
朝臣是不能穿蟒服的,哪怕是大朝會上,也不允許穿蟒服!(文官穿蟒服從弘治十六年開始)
“自古以來,無人臣穿蟒服者!”
朱祁鈺站起來:“但朕要改一改,於國有大功者,可特賜蟒服!上朝可穿著蟒服上朝!此乃特賜!”
嘩!
朝臣一片嘩然,皇帝這是要提高臣子的地位。
也在下降諸王的地位。
太祖建藩於各地,給藩王巨大的權力。
從太宗皇帝開始,代代皇帝,都執拗於削藩,終於在景泰皇帝手中,終結了藩王外封的局麵。
但是!
藩王哪怕在京中,地位也是高絕。
在皇帝麵前是蟲,出去了,連於謙、胡濙都得退避三舍。
蓋因從服飾上就能判斷出來,誰是王,誰是臣。
皇帝用臣權,混合王權,降低王權的同時,又提高臣權。
“陛下,賜臣子蟒服,怕是於理不合呀!”王竑反對,反正他也得不到。
按照皇帝的標準,怕是隻有於謙能得一件。
“祖製也沒說,不允許賜百官蟒服啊?”
“這是賜!”
“無詔穿蟒服者,誅九族!”
朱祁鈺笑道:“朕穿的龍袍,以九龍五爪為尊,親王為四爪,此乃古製。”
“從即日起,親王改為八龍四爪。”
“郡王改為七龍四爪。”
“將軍及將軍以下不得穿蟒袍!”
“而臣子,禦賜蟒服,為六龍四爪,賜郡王服方可穿七龍四爪服!”
皇帝進一步削弱王權,又限製臣權。
以前親王,是可以穿九龍四爪的,四爪龍稱之為蟒,所以叫蟒服。
改製之後,隻有皇帝才能穿九條龍的衣服。
又加強了皇權。
朝臣一看,才發現這身蟒服,確實隻有六條龍。
“於國有大功者,當賜蟒服!”
朱祁鈺認真:“這大明第一件蟒服,應該賜給對大明江山社稷最大的那個人!”
“於謙!”
當出頭鳥的滋味不好受啊。
於謙跪伏在地,想低調但實力不允許我低調。
“賜服!”
朱祁鈺繞過龍案,站在丹陛之上:“這大明第一個臣子穿蟒服的人,該是你於謙!”
“當彪炳史書,為後世所稱讚!”
“特賜恩去後殿更衣!”
這就穿上啊?
於謙趕緊磕頭:“微臣謝陛下天恩,微臣必為大明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兩件蟒服,賜給於謙一件。
另一件該賜給胡濙了吧?
胡濙心心念念的,也想穿穿蟒服,過把癮。
可等了半天,皇帝沒後話了。
不禁心裏失望。
“這第二件蟒服!”
朱祁鈺沉默許久,才開口。
讓你胡濙昨晚敢叨擾朕?
想為文人出頭?
你是朕的狗,不該幫著別人咬朕?
“老太傅扶立之恩,穩定朝局之能,為朝政夙興夜寐,不圖迴報,如諸葛武侯在世。”
朱祁鈺道:“這第二件蟒服,就賜給胡濙!”
胡濙心裏鬆了口氣。
磕頭謝恩。
“以後,於國有大功者,為國開疆拓土者,為朝政鞠躬盡瘁者,為朝局做出突出貢獻者!”
“皆可憑功,賜蟒服!”
“上朝可穿著蟒服上朝!”
聖旨傳下,必然引起天下嘩然。
蟒服呀,不管怎麽說,也是提升了臣權。
於謙換了蟒服進來,一身紅衣,金龍浮於衣上,再次磕頭叩拜謝恩:“陛下,這蟒服甚是暖和,是何材料所做?”
“鵝絨。”
朱祁鈺對於謙還算滿意,昨晚他沒攙和文官的事,說明他把自己當成了勳貴。
所以,今天特賜大明第一件臣子穿的蟒服。
於謙聞了聞:“微臣並沒聞到白鵝羽毛的臭味呀?”
“這就是皇家商行研製出來的方法。”
“朕千思萬想,想到了穿羽絨服,抵禦漠北極寒天氣。”
朱祁鈺笑道:“邢國公,你告訴諸卿,穿著這身羽絨服,能不能去塞北生存?”
於謙明白了,皇帝用這羽絨服解決穿衣問題。
“微臣剛剛穿了片刻,便覺得渾身暖和,如同烘烤火爐一般。”於謙覺得暖和。
胡濙換了蟒服出來,也覺得格外悶熱。
但更多的是榮耀!
他曆經五朝,老了老了成為吏部尚書,天官。
又被賜予蟒服,這輩子算是值了。
“陛下,老臣以為,推廣此物,我大明能統治漠北!”胡濙懂皇帝的心思。
用蟒服來推廣羽絨服。
把羽絨服的價值炒高。
讓商賈去做羽絨服的生意,一來能增加鴨子、白鵝的養殖,提供肉類;
二來能降低羽絨服成本,讓羽絨服加快在民間推廣。
“大明統治漠北,有三個難題。”
“其一糧食,有玉米三寶在手,糧食問題會得到解決的。”
“其二取暖,如今有了煤炭,取暖問題應該問題不大。”
“其三就是穿衣取暖了,以前需要用棉花,而棉花價高,普通百姓用不起的。”
“尤其是更遠的北方,棉襖也無法更好的禦寒,這羽絨服卻能。”
朱祁鈺笑道:“朕已經讓皇家商行,製成十幾件羽絨服,賜給李賢、商輅、原傑、寇深、俞山、劉廣衡,以及神英、房能、範昇、範炅、陶瑾、顧榮、牛珍等鎮守邊將的名臣名將。”
“他們在邊疆戍衛,十分辛苦,這個年肯定是沒過好的。”
“朕的賞賜輕於鴻毛,卻重於泰山。”
朱祁鈺是真能自誇呀。
看著朝臣眼巴巴的樣子。
“爾等也有,京師用不著太厚的羽絨服,皇家商行為重臣都準備了一件,稍後便賜下去。”
皇帝用羽絨服,堵住了所有人的嘴。
謹防百官幫著文人說情。
胡濙到嘴邊的話,隻能咽迴去。
“諸卿,說說吏治問題吧。”
說迴正事,朱祁鈺沉吟道:“去年,朕增設了很多新部門,放在各部之下,但有的和各部職能部門相悖。”
“朕看呀,應該該合並的合並,精簡吏治,才是正事。”
這件事,討論很久了。
皇帝想增設一部,但朝臣認為會造成職能臃腫,對吏治無益,效仿宋朝的冗官。
“六部,朕想以部-司-局-科行事。”
“清吏司單獨提出來,成立一個司,而不是在六部下都設清吏司。”
“六部職能完全明確劃分清楚,彼此協作、牽製。”
“諸卿意下如何?”
朱祁鈺話音方落。
就遭到群臣的反對:“陛下,六部清吏司,雖然是一個名字,其實職能完全不同,單獨提出來,如何成立新部門?”
“就說吏部,文選、考功、驗封、稽勳四個清吏司。”
“清吏司隻是掛個後綴罷了。”
皇帝要削弱六部的權力,往內閣、軍機處收權。
變相增加皇權。
“名字之爭沒有必要。”
朱祁鈺道:“朕的意思,精簡機構,提高行政效率。”
朝臣咀嚼著,改革吏治,關乎著各方利益。
新設容易,裁撤可就難了。
“陛下,老臣以為,設司-廳-局-科更加合理一些。”
胡濙斟酌道:“因為各部都有司務廳,而各科,設在司之下,所以老臣認為,廳該比局高。”
部-司-廳-局-科,五級行政,又要多一級的人。
行政費用提高了。
“司和局已經夠用了,何必多加一個廳呢?”
王複認為:“廳可單獨於外,在國朝統治鬆散地區,設廳,由中樞直管。”
這是用廳,替代都指揮司。
改革吏治,千難萬難。
“朕也認為,多設廳一級,會造成冗官的局麵。”
朱祁鈺琢磨著:“司務廳是掌文書的,僅僅九品而已,提到局往上,完全沒必要了。”
“這樣吧,就先設部-司-局-科,將廳設在地方。”
“各司主官由右侍郎兼任,仍為正三品。”
“司下設局,局主官為郎中,仍為正五品。”
“局下設科,科主官為員外郎,仍為從五品。”
換湯不換藥。
胡濙表示反對:“陛下,右侍郎由右侍郎兼任司的主官,未免過於奢侈,各部清吏司的主官隻是郎中而已。”
“原部門不變,新設的司為右侍郎兼任。”
“適當的合並、裁撤。”
朱祁鈺也是深思熟慮的。
“陛下思慮甚是,但右侍郎要增加很多位,行政開支又要增加了呀。”王複提議。
“無妨,隻要多多遴選能吏即可。”
朱祁鈺繼續說:
“朕以為,戶部的倉庫,為局一級,設一倉儲局,管轄所有倉庫。”
“而原提舉司、鈔紙局、印鈔局,其實已經無用了,幹脆革掉。”
寶鈔已經發行不下去了。
留之無用。
耿九疇臉色發苦,這是削戶部的權呀。
“陛下,倉儲極為重要,設局難以通下所有倉儲,幹脆設倉儲司,同下戶部內所有倉儲。”王複提議。
朱祁鈺頷首:“就設倉儲司,右侍郎兼任倉儲司主官。”
朝臣對此沒有異議。
“陛下,那銀鈔該怎麽辦?”耿九疇道。
“單獨設銀錢提舉司、商業提舉司、農業提舉司、治水提舉司、醫藥提舉司、教育提舉司、宗錄司。”
一口氣,單設七個提舉司。
“陛下,這要增加多少官吏呀?”
胡濙第一個反對:“原醫藥局就夠用了,銀錢、商業、農業可入戶部,沒必要單獨設司。”
“治水司、教育司、宗錄司倒是需要,但主官官職不能太高,朝堂支撐不起俸祿開支。”
“盡量精簡機構,提高效率即可。”
朝臣也覺得是。
皇帝太狠了,一口氣設了七個司。
大明總共才幾個司?
“不能入戶部。”
“朕打算改銀錠為銀幣,銀錢提舉司要單獨設司。”
“商業司必須要設,一是要管商賈,二是收稅,宮中的鈔關,也會歸於商業司。”
“而農業司,更是國之根本,農業局不夠規格,未來推廣玉米三寶,都需要農業司。”
“醫藥司按照朕的意思是,先設個空架子,還是原來局的配置,隻是叫司而已,官職一應不變,但太醫院設在醫藥司之下。’
“將惠民藥局單獨提出來。”
“再設一醫學堂,就將原太醫院內部的學習堂提出來即可。”
“醫藥司還可設一個書局,用來整理、編纂、推廣醫書。”
朱祁鈺認為很有必要。
而分配局,仍然設在吏部之下。
七個單獨司,還得詳細劃分。
“陛下呀,這要增加多少官吏呀?”
姚夔苦笑:“中樞設了,地方設不設呢?”
“地方酌情設,比如治水司,在需要治水的地方,設一治水廳,治水之後,降格為治水局,用來維護水道。”
這一聽,怕是要征召更多的官吏。
而且,這些官吏是不能裁撤的。
“陛下萬萬不行!”
胡濙跪在地上:“按照您這麽算,朝中官吏要增加一倍呀!那怎麽行?”
“一是國家朝政負擔不起這麽多人的開支。”
“二是,民間官吏,名為官吏,實為地方一霸,陛下多設官吏,就是多了幾頭老虎,去撕咬百姓罷了!”
“官吏當精簡,而不該多設!”
“大明多有全才,一司多用,方是正理。”
朝臣都讚同胡濙的話。
“官吏如坐寇,朕心知肚明。”
朱祁鈺斟酌道:“未來,朕打算不設吏。”
“吏也由朝堂支付俸祿,吏也進入考核,可升遷。”
“絕不能放任吏員在地方做大。”
此話一出,朝臣苦笑:“陛下,錢從何來呀?俸祿從何而來呀?”
皇帝這是管殺不管埋。
“都是後話,以後走到哪一步看到哪一步。”
想有錢,必須得開海。
永樂朝那麽多軍費,主要來源是海上的錢。
海商個個富得流油,把他們都殺了,錢也來了。
“陛下開疆拓土,要建更多的省份,已經需要大量官吏了,若還放開吏員的限製,中樞怕是支撐不下去呀。”
胡濙的話引起共鳴。
雖然皇帝搶了很多錢,但錢實在不經花,估計很快就要見底了。
今天有加更!改完就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