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興河西文脈,拆分孔氏!兩軍並出,逼天下藩王入京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作者:蕭藍衣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陛下之心,感人肺腑,但萬萬不可封爵!”
亦失哈趴在地上:“太監封爵,前所未見!而且,老奴沒有戰功,如何封爵?”
“老奴知道陛下惓惓之忱,已然心滿意足!”
“老奴有個不情之請。”
“父母為子女計深遠,施帶兒雖非老奴親生,卻也是老奴一手養大的。”
“求陛下賜他一個官職,他不怕苦不怕難,雖有手腳不幹淨,有貪汙的小毛病,卻也是可用之才!”
亦失哈知道,若不要點什麽,就沒法息了陛下封爵之心。
但是,他不懂皇帝的心。
朱祁鈺給太監封爵,是鼓勵宮中的太監,為他的大業努力奮鬥。
太監沒有子女,世券也不必賜下。
不過一個名頭罷了,亦失哈又這麽大歲數了,指不定過幾天就死了。
所以朱祁鈺想封爵。
亦失哈明顯會錯意了,以為皇帝是真心實意想給他封爵,卻不想想,自己有什麽用?
若是令其嗣子入蔭,可就是另一碼事了,若後麵的太監,有樣學樣,天下官職豈不被太監嗣子給霸占了?
朕活著尚能鎮住,後世之君呢?這可不是個好風氣。
“施帶兒有何本事?”
“老奴多次出巡奴兒幹都司,他都陪同,又隨老奴鎮守遼東多年,對遼東之事,了如指掌。”
亦失哈竭力舉薦兒子施帶兒。
估計也是打這個主意,他不要虛名,要一個實職。
畢竟在宮中伺候這麽多年了,都不是省油的燈。
“嗯,讓他來宮中伴駕,朕考校他一番,再酌情啟用。”
朱祁鈺沒直接賜予官職,岔開話題:“亦失哈,你為大明鞠躬盡瘁,便賜你鄭姓吧,賜名鄭哈,你兒子施帶兒賜名鄭戴。”
說著,他提筆寫下兩個字,讓太監賜給亦失哈。
亦失哈捧著賜字,哭個不停:“謝陛下賜字天恩!”
“若有一天,陛下收複奴兒幹都司,請將老奴的屍體,葬在鬆花江岸畔上!”
“朕允了!”
朱祁鈺讓他起來,又說了幾句,便打發他走。
永樂朝真是人才濟濟啊,連個女真族的太監,都如此出類拔萃,朕身邊怎麽就沒有呢?
王朝盛世,果然能批量製造人才啊,朕什麽時候能創造景泰盛世呢?
朱祁鈺歎了口氣,繼續批閱奏章。
直到深夜,才看完奏章,在屋子裏轉悠一會,便安枕了。
翌日早朝。
“諸卿,朕昨日詢問了太監鄭哈,他對奴兒幹都司非常熟悉。”
“今早,朕讓太監讀了太宗朝關於奴兒幹都司的記載。”
“朕發現奴兒幹都司是一片寶地啊!”
“朕突發奇想,想懷柔兀良哈,把兀良哈安置在奴兒幹都司,伱們怎麽看?”
朱祁鈺直接開口。
天氣愈發悶熱,金鑾殿上,擺放著數個木箱空調,有太監搖著把柄,散發著冰冷之氣,衝散金鑾殿裏的悶熱。
群臣狂翻白眼,您拿人家的地盤,賞賜給人家,可真有您的!
“陛下,倒是可行,隻是微臣擔心,兀良哈不願意啊。”耿九疇苦笑。
王偉送他一個大白眼,廢話,人家兀良哈能願意才怪呢!
大明能出關保護兀良哈還是怎的?
人家歸附大明,年年進貢,然後您拿人家的地盤賞賜給他們,挨打了您也不聞不問,拿兀良哈當傻子呢?
“哈哈,不願意就打到他們願意!”
“遼東的局勢來看,最弱的就是兀良哈。”
“朕昨晚在思考,韃靼正在整合草原各部,用不了幾年,就會出現一個強大、統一的韃靼!”
“他們能整合部落,咱們為什麽不能?”
“此消彼長,咱們收服的部落越多,韃靼越弱。”
朱祁鈺笑著說。
群臣狂翻白眼,您不如直說,何不食肉糜!
咱打得過嗎?腦子是個好東西。
真到草原上,和那些部族野戰,咱們能打過誰?
就算千辛萬苦,加僥幸,打贏了,如何守住呢?
而且,韃靼部落,逐水草而居,世代不止,除非您能掏錢養著牧民,否則人家憑什麽固定在一片草場上,受您管製呢?為大明放牧呢?
“陛下,若說守著城關打,大明尚有一戰之力,若是和韃靼野戰,老臣擔心啊。”
胡濙打擊皇帝的積極性,這話也就他敢說。
咱們不怕守城,但出城野戰,還是算了吧。
“王偉,你怎麽看?”朱祁鈺問問懂兵事的。
“野戰以騎兵為主,我朝騎將稀少,精銳騎兵也不多,若是拿出去消耗,恐怕得不償失。”王偉拐彎抹角說不行。
朱祁鈺的臉垮掉,寒聲問:“那懷柔兀良哈,可行?”
“陛下,兀良哈打不過大明,但兀良哈和韃靼勾連。”
“尤其依附喀喇沁部,喀喇沁部擁兵五萬,賊酋孛來又野心勃勃。”
“大明雖說不怕喀喇沁,沒有利益,平白無故打這一仗,怕是得不償失。”
王偉說不行。
朱祁鈺的臉色陰沉下來:“這不行,那不行,朝堂花錢養著那些兵丁有什麽用!”
“幹脆解散了,讓韃靼、兀良哈進來算了!”
“請陛下息怒。”群臣跪在地上。
“怎麽息怒?”
“朕想收服韃靼部落,你們說不行!”
“朕想收服兀良哈,又說打不過,不敢打!”
“朕想收複奴兒幹都司,你們肯定在心裏罵朕吧,罵朕瞎折騰!”
“這不行那不行,朕要你們有什麽用!”
“你們就這麽想安安穩穩過日子嗎?”
“你們就想著自己舒服,考慮過子孫後代嗎!考慮大明國祚嗎?”
“沒有!”
“你們心裏隻有自己!”
“就想過安穩小日子!”
“居安思危,今天安穩,明天就得死人!後天大明就得滅國亡天下!”
“朕就要收複奴兒幹都司,要收降兀良哈,要收降韃靼部落!”
“你們給朕想,想不出來就別睡覺!”
群臣瑟瑟發抖,皇帝又發怒了。
關鍵這怒火很無厘頭啊。
奴兒幹都司有什麽好的?
年年冬天都會凍死人,又是一片荒蕪,連糧食都種不了。
您想收複河套,可以呀,起碼河套能種糧食啊,又是黃河上遊,可以治理黃河,起碼有個由頭。
再看看奴兒幹都司,那裏除了冷就是冷,連牧民都不願意放牧,根據永樂朝記載,都是野人呢!
胡濙幽幽一歎,還得他來。
“陛下啊。”
“您想收複失地,老臣等都能理解。”
“想收降兀良哈、韃靼部族,都可以。”
“但奴兒幹都司,就算了吧,那裏種不了糧食啊,又多有野人部落,就算收迴來,朝堂每年要花多少錢駐軍?要花多少錢,封賞那些野人部落、令其歸順?”
“永樂朝建永寧寺(廟街,傻俄)時,老臣是知道的。”
“老臣說一句大不敬的話,除了昭示文治武功外,收複奴兒幹都司,又有什麽用呢?”
胡濙這話,有諷刺太宗皇帝之嫌。
但胡濙年紀最大,有這個資曆。
“而且,奴兒幹都司的土地含水量高,多是填平的沼澤,道路坑坑窪窪,崎嶇難行,諸多水係又互不統屬,困難重重。”
“當年,亦失哈從奴兒幹都司迴來,老臣親自問過他。”
“那種土地,是種不出糧食的,連牧民都嫌棄寒冷,而不願意去奴兒幹都司放牧!”
“倘若奴兒幹都司能自給自足,不說給中原納貢,能自己養活自己。”
“老臣都同意收迴來!”
“可是不能啊陛下,別折騰了,內帑有些銀子不容易,把這些錢放在湖廣、放在兩廣,都是好的啊。”
胡濙使勁磕了個頭。
“老太傅,您是說,若奴兒幹都司能種出糧食,咱們就要?”朱祁鈺問他。
“對,能種出糧食的土地,就是寶地,老臣就要!”
胡濙斬釘截鐵道:“哪怕是寒冷些,凍死些人,也無妨,老臣也能說服朝臣,收複奴兒幹都司!”
他非常確定,天下不存在這種作物。
所以,用這話糊弄皇帝吧。
“好,起居郎,把老太傅這話記上。”
“等有一天,天下有了耐寒的作物,能在奴兒幹都司種植的。”
“屆時朝堂不許攔著朕,去收複奴兒幹都司!”
朱祁鈺認真道。
“老臣願意認賬。”胡濙不信,因為天下根本就沒有這種作物。
“那朕要收降兀良哈、韃靼部族,老太傅是同意了?”朱祁鈺笑眯眯問。
小機靈鬼,原來在這等著呢?
“老臣是同意,問題是怎麽收降啊?”
胡濙開始和稀泥了:“宣德朝,兀良哈投降了大明,後來勾連瓦剌,成了帶路黨,才有了土木堡之敗。”
“如今瓦剌退去,還有正在整合草原的韃靼。”
“兀良哈完全可在大明和韃靼中間遊走,兩邊要好處,兩麵三刀,憑什麽甘心被漢化?”
朱祁鈺眯起眼睛:“有困難就不做了?”
“陛下,當務之急是整飭河套,治理好了河套,便能重開西域,您不是心心念念,重開西域嘛!”胡濙繼續和稀泥。
朱祁鈺臉色越來越黑。
朕說的話,都是放屁?被你一盆稀泥,和沒了?
“陛下,攘外必先安內,湖廣尚且未平,如何平兀良哈?”
“老臣的意思是,應先安置湖廣,將湖廣打造成兩宋時的糧倉,再以湖廣之糧,征討草原!”
“您看如何?”
胡濙這和稀泥的手段,硬生生把朱祁鈺的眼睛,從遼東拽迴到湖廣。
“湖廣朕心裏有數。”朱祁鈺不領情。
“要不派遣使者,去探探兀良哈的底?總要先知道兀良哈的情況,就先動手吧?總要有個輕重緩急,主次順序。”胡濙見和稀泥不靈,幹脆來一個拖字訣。
朱祁鈺不跟這老頭說話了。
隻要跟他說話,就會進入胡濙的節奏,掉進他設計好的陷阱裏。
這老頭,有一萬個心眼子,但都是歪的!
“朕想辦點事,是真難啊!”
朱祁鈺歎了口氣:“罷了,朕不管了,啥都不管了。”
“朕這皇帝啊,做得無甚趣味。”
“漠北王的王妃又懷孕了,這迴生個嫡子,王府的王位、皇位都有著落了。”
“反正太子也不是朕的親兒子,朕死了,管他死後洪水滔天呢!”
完了!
皇帝要耍無賴了!
群臣臉色煞白,趕緊磕頭請罪。
胡濙都快哭出來了,士大夫心心念念的,不就是希望皇帝是個明君,愛民如子嘛,結果人家皇帝做了,你們士大夫不願意啊,等著被史書罵吧。
尤其不能涉及漠北王!
這就是個神坑,多少人掉進去了!
等等,漠北王有又嫡子了?殘疾的錢皇後……哦,錢王妃有喜了?
漠北王是真能生啊。
現在想想,若是奪門之後,漠北王複辟,未嚐不是好事。
當今陛下給人的壓力太重了,思維跳脫,今天要做這、明天要做那的,安穩慣了的百官,跟不上他的節奏。
也不想跟,安安穩穩的,老婆孩子熱炕頭,不好嗎?
折騰什麽啊!
“陛下不可亂說!”沒人敢露頭,胡濙硬著頭皮說。
“罷了,給朕遴選天下美女入宮吧,以後朕也不出宮了,早朝也罷了,大朝會也不必開了。”
“朕垂拱而治,天下事讓有兒子的人心煩吧。”
“要不明日讓漠北王和太子臨朝處政?”朱祁鈺幽幽道。
您就別釣魚了!
信不信,現在誰敢應,您就會誅了誰的九族!
這招都玩爛了!
“臣等皆是陛下忠臣,不敢懷有二心!”胡濙帶頭,百官齊聲高唿。
信不信,誰敢說同意,錦衣衛就誅誰九族!
皇帝要不霸權,能殺了那麽多人?
他要是肯放棄權力,能又收複河套、又要奴兒幹都司的?
這樣的人,敢讓他放權?
都是套,誰信誰傻子。
“爾等都是忠臣啊,為太子效勞吧。”
“朕迴後宮了。”
“下了朝,便讓京中女人全都站在街上,朕派人去挑選,好看的都納入宮中。”
“以後君王不早朝了,你們也安生了。”朱祁鈺來勁了。
胡濙算看出來了,隻要不同意皇帝的想法,皇帝就繼續耍無賴。
就跟小孩一樣,動不動撂挑子了。
問題是,若由著他撂,轉瞬皇帝就要動刀子,罵死群臣,說群臣不忠,鬼知道要殺誰!
“陛下,老臣想辦法,收降兀良哈便是!”胡濙咬著後槽牙說。
朝中百官都不給力!
和以前完全不一樣了,陳循在時,都是陳黨,所以陳循為他們出頭,心甘情願。
如今呢?除了皇黨,就是帝黨,壓根就沒有胡黨!
可每次出了事,都讓他這個老人家頂缸!欠你們的呀!
被硬頂上去的滋味,胡濙受夠了!
朱祁鈺想說話,但沒人遞台階啊,隻能繃著。
“微臣等請陛下,切勿玩物喪誌,以江山社稷為重!”耿九疇是會撿便宜的,立刻給皇帝遞台階。
胡濙瞥了他一眼,好處都讓你占了。
“既然老太傅開了金口,朕便繼續再處理一段時間朝政?以觀後效?”朱祁鈺試探著說。
陛下您可做個人吧!
皇位是你家傳的,您沒兒子,怪我幹啥?
我們這些人才冤枉!
“求陛下以天下蒼生為重!”胡濙不讓耿九疇撿便宜了。
朱祁鈺目的達成,笑道:“老太傅說說良策吧。”
“良策倒是沒有,隻有個老辦法。”
胡濙苦笑道:“打服,招降。”
他有點明白皇帝的深意了,皇帝哪裏是收降什麽兀良哈、韃靼部落啊,更不是更遙遠的奴兒幹都司。
而是整飭遼東鎮啊!這才是他的目的!
借著孔氏遷居,皇帝就有借口收降兀良哈、韃靼部落,又借口收降兀良哈等,收迴遼東鎮!
把遼東鎮攥在他的手心裏。
不然,皇帝為何調劉廣衡迴京?又調施聚、焦禮迴京,等到於謙移鎮遼東,就會把曹義調迴京中。
這是要打破曹義等將門世家在遼東的勢力,然後整飭遼東鎮。
皇帝兜這麽大圈子,目的在這!
胡濙也暗罵自己老糊塗了,和皇帝強什麽收降兀良哈啊,難怪皇帝想撂挑子不幹了,朝臣太蠢了,沒人看透皇帝的真實目的。
也怪皇帝,上來就把朝臣一頓臭罵,都罵懵了,誰也沒往這方麵想啊!
您上來就扣帽子,扣得跟真的一樣!
這就是帝王之道,真真假假,愛兜圈子。
“陛下,無論是收降兀良哈,還是收複奴兒幹都司,都要先整飭遼東鎮、薊州鎮。”
胡濙道:“老臣以為,先整頓好兩鎮,再談其他。”
此言一出,朝臣明白了。
難怪胡濙屹立五朝不倒呢!
原來隻有他懂皇帝的深意啊!
皇帝哪裏是要收什麽兀良哈啊,就是單純地想整飭邊鎮!
遷居孔家,倒是個好借口,卻不能一以貫之,最多征召大軍,穩定四平城罷了。
收複奴兒幹都司,收降胡人,可就不一樣了。
陛下呀陛下,您直說不就得了,非要繞彎子,嚇死寶寶們了。
“老太傅此言甚是,遼東鎮乃大明東北屏障,絕不能有失。”
耿九疇率先道:“等於太保移鎮遼東,便可開始整飭,陛下,微臣願意去遼東,為陛下盡忠!”
把撿便宜進行到底,耿九疇不會放過拍馬屁的好機會。
白圭、項忠、朱英等人皆爭著搶著表忠心。
朱祁鈺嘴角翹起。
遼東鎮和薊州鎮,必須攥在手心裏才行,這才是他的根本目的。
“劉廣衡,你怎麽看?”朱祁鈺看向曾任遼東總督的劉廣衡。
劉廣衡出班跪下:“迴稟陛下,老臣以為,遼東兵乃天下強軍,若一味整飭的話,怕是傷了軍心。”
群臣瞪大眼睛,您是真敢說呀!
“如何不傷軍心啊?”朱祁鈺問。
“老臣以為一切照舊便可。”
劉廣衡道:“陛下遷居北孔,尚需十萬大軍在側,不如以此替代原遼東鎮兵丁,再將遼東鎮兵丁北移,再建邊鎮,陛下想收兀良哈人,自然需要強軍在側,那樣的話,收降的兀良哈,才不敢反叛。”
移鎮!
讓遼東兵離開遼東,再建重鎮,便能以此為借口,整飭遼東軍,將遼東軍攥在手心裏。
劉廣衡這辦法好啊。
朱祁鈺翹起嘴角:“不錯,你看該在哪裏建鎮啊?”
“朵顏三衛之地,便適合建新鎮!”劉廣衡明貶暗吹,換著法逗皇帝開心。
“薊州鎮也北移,去草原上建鎮。”
朱祁鈺一出手,就要拿下兩座邊鎮。
遼東、東北的軍鎮,都該替換上他的人,劉廣衡給的建議是,以移鎮為借口,替換總兵,整飭軍心。
而原遼東鎮,則以新兵填充,皇帝想派誰去,就派誰去。
有了這幾根肉骨頭,投靠皇帝的勳臣,必然更多。
“都平身吧,這事就這般定下。”
朱祁鈺悠悠道:“朕派李震出京,督促正一道,搬遷至賀蘭山。”
“正一道乃是道教執牛耳,地位和衍聖公一脈不相上下。”
“衍聖公不容有失,正一道也不能滅了教統!”
“諸卿有什麽辦法?”
陛下您就瞎折騰吧!
在遼東征召十萬大軍,在賀蘭山還要征召大軍,朝堂有多少錢,扛您這樣禍害的?
征召容易,裁撤難啊!
以後有你受的。
“陛下,賀蘭山尚且是大明領土,由毗鄰銀川,可令寧夏鎮協防便是。”
張鳳老大不情願:“陛下,瓦剌退去後,西北暫無戰事,我朝應該以重建為主,而且陛下可令正一道的道士們強身健體,若有外族攻山,可令其跑去銀川。”
朱祁鈺送他大白眼,銀川雖然依賀蘭山而建,但多遠路程呢?
你讓道士跑過去?還不如讓他直接投敵了呢!
“張鳳。”
“朕派正一道去,是想讓道教傳到草原上,同化牧民。”
“總不能讓道士去死吧,道士也是明人,朕豈能忍心讓孩子去死呢?”
朱祁鈺說得冠冕堂皇,其實是逼著道教為大明收複邊鎮做背書。
道教牛耳都被逼去了賀蘭山,以後誰敢說,放棄賀蘭山?
連道教,都得逼著鼓吹,正一道何其氣節,為天子守國門雲雲。
賀蘭山,沒人敢丟掉了!
“京中隆善寺乃是朕親建的。”
“朕打算牽隆善寺去賀蘭山,令寧夏鎮建造一座整個西北,最宏偉、最壯觀的寺廟,為隆善寺。”
“隆善寺主持慧靜禪師,佛法高深,常常入宮為朕講解佛法,朕聽完都有遁入了禪宗的念頭。”
“所以,慧靜禪師親臨,擔任賀蘭山隆善寺的主持。”
群臣狂翻白眼!
還您的座上賓,聽說那老和尚,被巡捕營折磨廢了,不然能去銀川?不就為了保一條性命嗎?
慧靜被派去銀川,必然老老實實做您的忠狗,不敢反刺兒。
您就折騰吧。
“治理河套不易,勸人向善更難。”
“但有了正一道和隆善寺,道佛之首,為朕經營河套。”
“朕無憂矣!”
朱祁鈺又道:“這北孔族人數萬,何不拆出一脈,去賀蘭山,再立道統,一來教化河西百姓,二來也讓河西文人,有了朝聖之所,豈不美哉?”
嘶!
群臣算看出來了,皇帝是非要折騰死孔家啊!
人家孔家多聽話啊,您讓遷去遼東,就乖乖從了;
您把一個五十歲的宮女嫁給十歲的衍聖公,衍聖公也沒說什麽呀。
您怎麽還不放過孔家啊?
您也是讀聖賢書的人,怎麽能這麽折騰衍聖公的後人呢?
“諸卿,是不是認為朕在折磨孔家啊?”
“這是好事啊!”
“人皆有野心,難道孔家就沒有嗎?堂堂聖人之子孫,豈能庸庸碌碌一輩子?”
“去賀蘭山,再立聖統,將聖人的光輝,光照河套,何其榮耀啊!”
“當然了,朕會讓孔家人自己選,他們若是不願意,朕可就將這好事,送給南孔了。”
朱祁鈺笑道。
白圭咂嘛著,陛下說話的真對。
丁口越多,人心越亂。
衍聖公隻有一個,孔家有上千房,豈能都是混吃等死之輩?難道就沒有想另立門戶的人嗎?
當年南孔是怎麽來的?
不就是野心滋生嘛!
“陛下此言甚是,給孔氏另立西孔,乃是大好事啊!”
耿九疇坦然道:“吾等皆讀聖賢書而成人,所以明事而懂禮,豈能不允許河套百姓,讀聖賢書、沐浴聖賢的教化呢?”
“微臣以為,北孔必然雀躍,此乃流傳青史美名的好事啊。”
百官都微微頷首。
隻是,你們看是好事,對混吃等死的人來說,卻是災難!
“那此事就定了,北孔不願意,就去問南孔,總有人願意的!”
朱祁鈺道:“朕為河西重建文脈,也是操碎了心。”
“因為,朕希望河西好起來!”
“這些年科舉,看看北榜的士子,朕都不想說,怎麽連本書都讀不好呢?”
“再看看朝堂上,有幾個北人站在這裏啊!”
“北人又不是腦子不好,都是一樣的人,為什麽考科舉,就考不過南人呢?”
“所以呀,朕要為河西立文脈,讓他們好好讀一讀聖賢書,別滿腦子放牧,放牧有什麽用?放一輩子牧,都不如讀一天聖賢書!”
朱祁鈺又生氣了。
如今的西北,已是各民族雜居,所以朱祁鈺是想快速用佛道儒整合思想,切勿被某種不良思想侵襲。
朝堂上下全都點頭。
“陛下,微臣就是北人。”
“微臣認為,北人不是腦子不行,而是缺少更好的老師。”
白圭坦然道:“微臣幼時求學時,家父走訪千裏,尚且尋不到一位名師!”
“北人文脈不通,蓋因名師稀缺。”
“如今陛下,拆分孔氏,另立西孔,乃是千古聖明之舉,河西文昌不盛,蓋因離中樞甚遠,莫說名師,連說漢話的漢人,都越來越稀少了!”
“那些考上河西舉人、進士的讀書人,也都早早離開了西北,遷居內地,導致文風愈加衰微。”
“所以,微臣以為,陛下想興河西文脈,當請南方大儒去河西,在河西開學宮,給河西學子講解經義。”
白圭這話說到了很多北人的心坎兒裏。
能站在這裏的,祖上皆是名門,就像是白圭,祖父尚且做過元朝的兵部尚書。
他求學尚且困難,何況小門小戶了。
“白愛卿說的有道理啊。”
“若非太宗皇帝遷都北京,莫說河西,整個北方的文脈更加衰微。”
“不得不管啊。”
“但是,名滿天下的大儒,怎麽可能願意去河西那不毛之地呢?他們都喜歡歌舞升平的江南。”
朱祁鈺冷笑道:“朕一個人,說建學宮,有什麽用?”
“陛下,老臣願意帶頭,請好友去河西學宮出一份力。”胡濙率先支持。
百官都跟著支持。
“去河西傳儒家教統,並不容易啊。”
“朕能理解,萬事開頭難,朕會讓人在銀川、蘭州、西安,設下學宮,請大儒去給秀才們上課。”
“也準許遊學的飽學之士,入學宮講課、爭辯,內容言之有物、頗有創新的,選上邸報,發往全國。”
“但是,光給秀才上課,隻讓秀才們懂禮,不是朕的初衷。”
“朕希望河西多出進士,最好能出個狀元!”
“就需要孔家,去河西為河西百姓,再立文脈!”
朱祁鈺認真道。
反正,孔家必須出一支,去河西立文脈。
至於拆分出來多少人,那就是朱祁鈺說了算的了。
“陛下想增加河西的進士,便請陛下,改革注音之法,讓小門小戶的百姓,通過注音之法,能自己誦讀聖賢之書方可。”
在朝堂上沉默寡言的王越,忽然站出來,說道。
所有人瞳孔一縮!
王越這是要幹什麽?
聖賢之書,豈能人人可讀?
讀書人向來敝掃自珍,自己把書讀明白了,輕易不外傳,教的都是親徒弟、親兒子。
現如今書籍隨處可見,草民百姓都能買到。
但是,買到又如何,給你看,也看不懂。
一個普通百姓,拿了本論語,你都不會斷句,如何讀得懂?
四書五經,之所以成為萬金油的課本,就是因為可以隨便注釋,不同的斷句,分析出不同的意思來。而注釋權掌握在大儒手中,再往上掌握在中樞手中。
隻背會上麵的文字,根本沒用。
考的是注釋,是理解。
而用漢字注音,很早就有了。
甚至,羅馬字母注音也有了,宮中藏書閣的典藏本裏,就有羅馬字母注音。
注音簡化,讓百姓看得懂文字。
那豈不是擋了讀書人的道?
朝臣當然不高興了。
“好辦法!”
朱祁鈺看向王越:“王越,你這個想法非常好,隻要讓百姓懂了注音,就能讀懂書籍了。”
“就算讀不懂聖賢書,那民間的話本、戲曲,總能讀懂幾本。”
“讀了書,便懂了禮儀,才知道天地君親師,這個主意出的好!”
“微臣不敢擔陛下稱讚。”王越不悲不喜,經曆了山東事之後,斷了條腿,人變得非常沉默。
至於天下讀書人怎麽想?
愛怎麽想就怎麽想,反正本官就想往上爬。
“說到話本,朕覺得三國演義、水滸傳,也算不得什麽禁書,由翰林刪減一番,便直接解封了吧。”
皇帝太跳脫,群臣有點跟不上皇帝思路。
“陛下,這兩本書,有勸人造反情節,不利於維護統治啊。”馬瑾直言不諱道。
“馬瑾,你看過沒?”朱祁鈺問。
馬瑾訕笑著點頭,他這麽大歲數了,專挑禁書看。
“你看完,可有造反的念頭?”朱祁鈺問。
“微臣不敢有這叛逆想法!”馬瑾磕頭。
“那不就完了,不過看個熱鬧罷了。”
朱祁鈺道:“如三國演義,維護漢室正統,大明就是漢室,勸人維護漢室正統,有什麽不對的?”
“就讓翰林院,酌情刪改,加大忠君報國的篇幅,宣講一些為國為民的好事。”
“再讓教坊司、鍾鼓司,編些忠君報國、報效國家、效忠君上的小曲兒,讓百姓們聽得懂,推廣下去,全國各地都唱。”
這想法靠譜。
“臣等遵旨。”百官叩拜。
“河西該興文脈,湖廣雲貴也該興文脈,從南孔或北孔中,拆分出一支,去貴陽,教化當地生員!”
朱祁鈺淡淡道:“之前提到湖廣,湖廣乃天下中心,朕自然在乎,過一段日子,朕自然要建設。”
“李震正在整軍去江西,如今京畿的匪類基本清除。”
朱祁鈺開口:“朕打算派楊信的虎豹軍,往福建方向走,沿路清繳土匪山賊,還百姓一個朗朗乾坤。”
您派兵清繳土匪是假,震懾東南諸王才是真的!
您的詔書下了半個月了,天下諸王遲遲不動身,您感覺被打臉了,所以派兩軍出征剿匪。
其實是給東南諸王看的!
再不老實聽話,你們就是匪,全都給繳了!
“西北便不用了,朕讓範廣動手。”朱祁鈺道。
虎豹軍框架剛搭建起來,兵丁尚且不足,沿途正好挑一些兇悍的匪類入軍,差些的淘汰掉,充勞役去。
京中願意從軍的不多,四軍總共招了四萬餘人,便招不到了。
這次京畿大剿匪,倒是收了些作戰精悍的匪類,充入各軍,罪大惡極的淩遲,其餘的都送去宣鎮,充作苦力。
“陛下,白眊、背嵬兩軍,必須返迴京師,駐守京師,不能輕易動彈。”胡濙道。
“老太傅放心,朕會派人傳旨,令那兩軍迴京的。”
當初計劃征召七萬人,朝堂征召一萬人。
朱祁鈺賜下軍號為玄甲。
總兵本來由龔永吉擔任,龔永吉被調去懷來,就由張固擔任總兵。
這支軍隊,被牢牢攥在文臣手裏。
朱祁鈺並不在意,這支玄甲軍,隻有一萬人。
“諸卿莫憂,就算韃靼來攻,也不必擔心,太保給朕上了密奏,說在山東順利推進,已經押解山東官吏入京了。”
朱祁鈺道:“山東官場清除,需要中樞的人補全啊,僅靠林聰一個人,撐不住偌大的山東!”
“諸卿有什麽人選,都說說!”
群臣立刻明白了,皇帝這是要將清理幹淨的山東,抓在手心裏啊。
他相信的人,必然都是軍機處的人。
提及山東,王越臉色並不好看,卻隻是低下頭。
這段日子,他承受很多不該有的嘲諷,他的心態,正在慢慢改變。
若無殘疾,主政山東的人,應該是他。
此刻,他幽幽長歎,化作一聲無可奈何。
“有沒有自告奮勇的,想去山東曆練一番的?”朱祁鈺問。
去了山東的,必然是陛下鐵杆。
“陛下,微臣願意去!”馬瑾挺身而出。
他不喜歡中樞的氛圍,早朝、早朝、早朝,做不了一點實事,每天勾心鬥角,他想去地方,做一點實事。
“嗯,馬瑾不錯。”
朱祁鈺對馬瑾十分滿意;“但是,馬瑾,你身體不好,年紀也大了,太醫說你身體不佳,你不許去。”
“在京師給朕好好調養身體,等調養好了身體,自然有你大放異彩的機會!”
“微臣謝陛下厚恩!”馬瑾恭恭敬敬磕頭。
“這話,朕不止對馬瑾說,是對滿朝的老臣說的,都給朕好好調養身體,不許死了!”
“朕還要開疆拓土,再造盛世呢!”
“你們,要幫著朕,看著這大好盛世!”
朱祁鈺站起來。
百官叩拜。
“年輕人,勇敢一點,去山東曆練一番。”朱祁鈺就差點名了。
“微臣願意去!”朱英站出來道。
朱英也是允文允武,名臣良將的種子,朱祁鈺對他寄予厚望。
“朱英啊,你去朕是舍不得的。”
“當初,你資曆不夠,被朕越級提拔入中樞,於你官途有害。”
“這次你能去山東也好,去做山東布政使。”
“輔佐林聰,大治山東。”
朱祁鈺允準了。
見朱英第一個出頭,就謀求了布政使當,不少人跪下,願意去山東。
朱祁鈺點了幾個人,都去山東。
“尹直、丘濬都是朕的愛才,也去山東,再從進士中,多挑些人,主政山東。”
朱祁鈺認真道:“朕將山東,交給你們了!”
“朱英,朕要看到一個富庶的山東。”
“能不能做到?”朱祁鈺問。
“迴稟陛下,若無掣肘,微臣可在三年內,使山東大治!”朱英認真道。
“何為掣肘啊?”朱祁鈺問。
“上級不胡亂指揮,下級聽從微臣之命,便無掣肘,微臣敢立軍令狀!”朱英慷慨道。
這人膽子是真大啊,就差說林聰不許瞎指揮。
“哈哈哈,林聰雖是督撫,但朕準許你,讓他不胡亂指揮你,朝堂上也不給你增添負擔。”
說到這裏,朱祁鈺看向文武百官:“朕向來如此,放手權力,便完全放權,絕不瞎摻和、亂指揮!”
“外行亂指揮內行,絕對是兵家大忌,也是為政大忌!”
“朕都不瞎指揮,朝臣誰敢?”
“朱英,朕給你最大的權限,讓你在山東內部隨意折騰,朕一概不過問。”
“朕隻要看到成果,夠不夠?”朱祁鈺問。
“迴稟陛下,微臣敢立軍令狀,若治理不好山東,請陛下誅微臣九族!”朱英高聲道。
“好!豪氣!”
朱祁鈺大笑:“你們還有誰,有朱英的豪氣?朕也給你們一地,去治理!”
王越、耿九疇、白圭、項忠、寇深等都站出來。
“看看,這就是大明的氣節!”
“朕這皇帝有氣節,朝臣就有氣節,大明百姓也有氣節!”
朱祁鈺笑道:“朕今日心情甚佳,剛好,雲南進獻了一批新木料,便由諸卿先挑,挑好的給自己建宅子用,都是重建宮城的木料,俱是絕佳木料啊。”
“臣等不敢逾製!”百官跪在地上。
“挑些不逾製的用,都是朕賞賜的,無傷大雅。”
朱祁鈺道:“退朝吧。”
剛到勤政殿,馮孝小心翼翼稟報:“皇爺,鄭王上表,正在來京師的路上。”
“鄭王?”朱祁鈺微微皺眉。
那個性情暴戾的鄭王叔,居然第一個入京,倒是有點意思。
朱祁鈺伸手,要看看鄭王的上表。
鄭王是朱瞻埈,乃是仁宗皇帝次子,母為李賢妃,宣德四年就藩鳳翔府,正統八年改封懷慶府,一直至今。
這位鄭王,可以說是近親中的諸藩之長。
雖然不如彘墡,也沒有彘墡母族勢力強大,但在封地上,也是屢屢打死人,屢教不改。
仗著是皇叔,胡作非為,不把朝堂放在眼裏。
沒想到,他這次賣了個乖,第一個入京的,看來平時莽撞暴戾,都是他裝出來的,哼。
定時章節!求訂閱!
(本章完)
亦失哈趴在地上:“太監封爵,前所未見!而且,老奴沒有戰功,如何封爵?”
“老奴知道陛下惓惓之忱,已然心滿意足!”
“老奴有個不情之請。”
“父母為子女計深遠,施帶兒雖非老奴親生,卻也是老奴一手養大的。”
“求陛下賜他一個官職,他不怕苦不怕難,雖有手腳不幹淨,有貪汙的小毛病,卻也是可用之才!”
亦失哈知道,若不要點什麽,就沒法息了陛下封爵之心。
但是,他不懂皇帝的心。
朱祁鈺給太監封爵,是鼓勵宮中的太監,為他的大業努力奮鬥。
太監沒有子女,世券也不必賜下。
不過一個名頭罷了,亦失哈又這麽大歲數了,指不定過幾天就死了。
所以朱祁鈺想封爵。
亦失哈明顯會錯意了,以為皇帝是真心實意想給他封爵,卻不想想,自己有什麽用?
若是令其嗣子入蔭,可就是另一碼事了,若後麵的太監,有樣學樣,天下官職豈不被太監嗣子給霸占了?
朕活著尚能鎮住,後世之君呢?這可不是個好風氣。
“施帶兒有何本事?”
“老奴多次出巡奴兒幹都司,他都陪同,又隨老奴鎮守遼東多年,對遼東之事,了如指掌。”
亦失哈竭力舉薦兒子施帶兒。
估計也是打這個主意,他不要虛名,要一個實職。
畢竟在宮中伺候這麽多年了,都不是省油的燈。
“嗯,讓他來宮中伴駕,朕考校他一番,再酌情啟用。”
朱祁鈺沒直接賜予官職,岔開話題:“亦失哈,你為大明鞠躬盡瘁,便賜你鄭姓吧,賜名鄭哈,你兒子施帶兒賜名鄭戴。”
說著,他提筆寫下兩個字,讓太監賜給亦失哈。
亦失哈捧著賜字,哭個不停:“謝陛下賜字天恩!”
“若有一天,陛下收複奴兒幹都司,請將老奴的屍體,葬在鬆花江岸畔上!”
“朕允了!”
朱祁鈺讓他起來,又說了幾句,便打發他走。
永樂朝真是人才濟濟啊,連個女真族的太監,都如此出類拔萃,朕身邊怎麽就沒有呢?
王朝盛世,果然能批量製造人才啊,朕什麽時候能創造景泰盛世呢?
朱祁鈺歎了口氣,繼續批閱奏章。
直到深夜,才看完奏章,在屋子裏轉悠一會,便安枕了。
翌日早朝。
“諸卿,朕昨日詢問了太監鄭哈,他對奴兒幹都司非常熟悉。”
“今早,朕讓太監讀了太宗朝關於奴兒幹都司的記載。”
“朕發現奴兒幹都司是一片寶地啊!”
“朕突發奇想,想懷柔兀良哈,把兀良哈安置在奴兒幹都司,伱們怎麽看?”
朱祁鈺直接開口。
天氣愈發悶熱,金鑾殿上,擺放著數個木箱空調,有太監搖著把柄,散發著冰冷之氣,衝散金鑾殿裏的悶熱。
群臣狂翻白眼,您拿人家的地盤,賞賜給人家,可真有您的!
“陛下,倒是可行,隻是微臣擔心,兀良哈不願意啊。”耿九疇苦笑。
王偉送他一個大白眼,廢話,人家兀良哈能願意才怪呢!
大明能出關保護兀良哈還是怎的?
人家歸附大明,年年進貢,然後您拿人家的地盤賞賜給他們,挨打了您也不聞不問,拿兀良哈當傻子呢?
“哈哈,不願意就打到他們願意!”
“遼東的局勢來看,最弱的就是兀良哈。”
“朕昨晚在思考,韃靼正在整合草原各部,用不了幾年,就會出現一個強大、統一的韃靼!”
“他們能整合部落,咱們為什麽不能?”
“此消彼長,咱們收服的部落越多,韃靼越弱。”
朱祁鈺笑著說。
群臣狂翻白眼,您不如直說,何不食肉糜!
咱打得過嗎?腦子是個好東西。
真到草原上,和那些部族野戰,咱們能打過誰?
就算千辛萬苦,加僥幸,打贏了,如何守住呢?
而且,韃靼部落,逐水草而居,世代不止,除非您能掏錢養著牧民,否則人家憑什麽固定在一片草場上,受您管製呢?為大明放牧呢?
“陛下,若說守著城關打,大明尚有一戰之力,若是和韃靼野戰,老臣擔心啊。”
胡濙打擊皇帝的積極性,這話也就他敢說。
咱們不怕守城,但出城野戰,還是算了吧。
“王偉,你怎麽看?”朱祁鈺問問懂兵事的。
“野戰以騎兵為主,我朝騎將稀少,精銳騎兵也不多,若是拿出去消耗,恐怕得不償失。”王偉拐彎抹角說不行。
朱祁鈺的臉垮掉,寒聲問:“那懷柔兀良哈,可行?”
“陛下,兀良哈打不過大明,但兀良哈和韃靼勾連。”
“尤其依附喀喇沁部,喀喇沁部擁兵五萬,賊酋孛來又野心勃勃。”
“大明雖說不怕喀喇沁,沒有利益,平白無故打這一仗,怕是得不償失。”
王偉說不行。
朱祁鈺的臉色陰沉下來:“這不行,那不行,朝堂花錢養著那些兵丁有什麽用!”
“幹脆解散了,讓韃靼、兀良哈進來算了!”
“請陛下息怒。”群臣跪在地上。
“怎麽息怒?”
“朕想收服韃靼部落,你們說不行!”
“朕想收服兀良哈,又說打不過,不敢打!”
“朕想收複奴兒幹都司,你們肯定在心裏罵朕吧,罵朕瞎折騰!”
“這不行那不行,朕要你們有什麽用!”
“你們就這麽想安安穩穩過日子嗎?”
“你們就想著自己舒服,考慮過子孫後代嗎!考慮大明國祚嗎?”
“沒有!”
“你們心裏隻有自己!”
“就想過安穩小日子!”
“居安思危,今天安穩,明天就得死人!後天大明就得滅國亡天下!”
“朕就要收複奴兒幹都司,要收降兀良哈,要收降韃靼部落!”
“你們給朕想,想不出來就別睡覺!”
群臣瑟瑟發抖,皇帝又發怒了。
關鍵這怒火很無厘頭啊。
奴兒幹都司有什麽好的?
年年冬天都會凍死人,又是一片荒蕪,連糧食都種不了。
您想收複河套,可以呀,起碼河套能種糧食啊,又是黃河上遊,可以治理黃河,起碼有個由頭。
再看看奴兒幹都司,那裏除了冷就是冷,連牧民都不願意放牧,根據永樂朝記載,都是野人呢!
胡濙幽幽一歎,還得他來。
“陛下啊。”
“您想收複失地,老臣等都能理解。”
“想收降兀良哈、韃靼部族,都可以。”
“但奴兒幹都司,就算了吧,那裏種不了糧食啊,又多有野人部落,就算收迴來,朝堂每年要花多少錢駐軍?要花多少錢,封賞那些野人部落、令其歸順?”
“永樂朝建永寧寺(廟街,傻俄)時,老臣是知道的。”
“老臣說一句大不敬的話,除了昭示文治武功外,收複奴兒幹都司,又有什麽用呢?”
胡濙這話,有諷刺太宗皇帝之嫌。
但胡濙年紀最大,有這個資曆。
“而且,奴兒幹都司的土地含水量高,多是填平的沼澤,道路坑坑窪窪,崎嶇難行,諸多水係又互不統屬,困難重重。”
“當年,亦失哈從奴兒幹都司迴來,老臣親自問過他。”
“那種土地,是種不出糧食的,連牧民都嫌棄寒冷,而不願意去奴兒幹都司放牧!”
“倘若奴兒幹都司能自給自足,不說給中原納貢,能自己養活自己。”
“老臣都同意收迴來!”
“可是不能啊陛下,別折騰了,內帑有些銀子不容易,把這些錢放在湖廣、放在兩廣,都是好的啊。”
胡濙使勁磕了個頭。
“老太傅,您是說,若奴兒幹都司能種出糧食,咱們就要?”朱祁鈺問他。
“對,能種出糧食的土地,就是寶地,老臣就要!”
胡濙斬釘截鐵道:“哪怕是寒冷些,凍死些人,也無妨,老臣也能說服朝臣,收複奴兒幹都司!”
他非常確定,天下不存在這種作物。
所以,用這話糊弄皇帝吧。
“好,起居郎,把老太傅這話記上。”
“等有一天,天下有了耐寒的作物,能在奴兒幹都司種植的。”
“屆時朝堂不許攔著朕,去收複奴兒幹都司!”
朱祁鈺認真道。
“老臣願意認賬。”胡濙不信,因為天下根本就沒有這種作物。
“那朕要收降兀良哈、韃靼部族,老太傅是同意了?”朱祁鈺笑眯眯問。
小機靈鬼,原來在這等著呢?
“老臣是同意,問題是怎麽收降啊?”
胡濙開始和稀泥了:“宣德朝,兀良哈投降了大明,後來勾連瓦剌,成了帶路黨,才有了土木堡之敗。”
“如今瓦剌退去,還有正在整合草原的韃靼。”
“兀良哈完全可在大明和韃靼中間遊走,兩邊要好處,兩麵三刀,憑什麽甘心被漢化?”
朱祁鈺眯起眼睛:“有困難就不做了?”
“陛下,當務之急是整飭河套,治理好了河套,便能重開西域,您不是心心念念,重開西域嘛!”胡濙繼續和稀泥。
朱祁鈺臉色越來越黑。
朕說的話,都是放屁?被你一盆稀泥,和沒了?
“陛下,攘外必先安內,湖廣尚且未平,如何平兀良哈?”
“老臣的意思是,應先安置湖廣,將湖廣打造成兩宋時的糧倉,再以湖廣之糧,征討草原!”
“您看如何?”
胡濙這和稀泥的手段,硬生生把朱祁鈺的眼睛,從遼東拽迴到湖廣。
“湖廣朕心裏有數。”朱祁鈺不領情。
“要不派遣使者,去探探兀良哈的底?總要先知道兀良哈的情況,就先動手吧?總要有個輕重緩急,主次順序。”胡濙見和稀泥不靈,幹脆來一個拖字訣。
朱祁鈺不跟這老頭說話了。
隻要跟他說話,就會進入胡濙的節奏,掉進他設計好的陷阱裏。
這老頭,有一萬個心眼子,但都是歪的!
“朕想辦點事,是真難啊!”
朱祁鈺歎了口氣:“罷了,朕不管了,啥都不管了。”
“朕這皇帝啊,做得無甚趣味。”
“漠北王的王妃又懷孕了,這迴生個嫡子,王府的王位、皇位都有著落了。”
“反正太子也不是朕的親兒子,朕死了,管他死後洪水滔天呢!”
完了!
皇帝要耍無賴了!
群臣臉色煞白,趕緊磕頭請罪。
胡濙都快哭出來了,士大夫心心念念的,不就是希望皇帝是個明君,愛民如子嘛,結果人家皇帝做了,你們士大夫不願意啊,等著被史書罵吧。
尤其不能涉及漠北王!
這就是個神坑,多少人掉進去了!
等等,漠北王有又嫡子了?殘疾的錢皇後……哦,錢王妃有喜了?
漠北王是真能生啊。
現在想想,若是奪門之後,漠北王複辟,未嚐不是好事。
當今陛下給人的壓力太重了,思維跳脫,今天要做這、明天要做那的,安穩慣了的百官,跟不上他的節奏。
也不想跟,安安穩穩的,老婆孩子熱炕頭,不好嗎?
折騰什麽啊!
“陛下不可亂說!”沒人敢露頭,胡濙硬著頭皮說。
“罷了,給朕遴選天下美女入宮吧,以後朕也不出宮了,早朝也罷了,大朝會也不必開了。”
“朕垂拱而治,天下事讓有兒子的人心煩吧。”
“要不明日讓漠北王和太子臨朝處政?”朱祁鈺幽幽道。
您就別釣魚了!
信不信,現在誰敢應,您就會誅了誰的九族!
這招都玩爛了!
“臣等皆是陛下忠臣,不敢懷有二心!”胡濙帶頭,百官齊聲高唿。
信不信,誰敢說同意,錦衣衛就誅誰九族!
皇帝要不霸權,能殺了那麽多人?
他要是肯放棄權力,能又收複河套、又要奴兒幹都司的?
這樣的人,敢讓他放權?
都是套,誰信誰傻子。
“爾等都是忠臣啊,為太子效勞吧。”
“朕迴後宮了。”
“下了朝,便讓京中女人全都站在街上,朕派人去挑選,好看的都納入宮中。”
“以後君王不早朝了,你們也安生了。”朱祁鈺來勁了。
胡濙算看出來了,隻要不同意皇帝的想法,皇帝就繼續耍無賴。
就跟小孩一樣,動不動撂挑子了。
問題是,若由著他撂,轉瞬皇帝就要動刀子,罵死群臣,說群臣不忠,鬼知道要殺誰!
“陛下,老臣想辦法,收降兀良哈便是!”胡濙咬著後槽牙說。
朝中百官都不給力!
和以前完全不一樣了,陳循在時,都是陳黨,所以陳循為他們出頭,心甘情願。
如今呢?除了皇黨,就是帝黨,壓根就沒有胡黨!
可每次出了事,都讓他這個老人家頂缸!欠你們的呀!
被硬頂上去的滋味,胡濙受夠了!
朱祁鈺想說話,但沒人遞台階啊,隻能繃著。
“微臣等請陛下,切勿玩物喪誌,以江山社稷為重!”耿九疇是會撿便宜的,立刻給皇帝遞台階。
胡濙瞥了他一眼,好處都讓你占了。
“既然老太傅開了金口,朕便繼續再處理一段時間朝政?以觀後效?”朱祁鈺試探著說。
陛下您可做個人吧!
皇位是你家傳的,您沒兒子,怪我幹啥?
我們這些人才冤枉!
“求陛下以天下蒼生為重!”胡濙不讓耿九疇撿便宜了。
朱祁鈺目的達成,笑道:“老太傅說說良策吧。”
“良策倒是沒有,隻有個老辦法。”
胡濙苦笑道:“打服,招降。”
他有點明白皇帝的深意了,皇帝哪裏是收降什麽兀良哈、韃靼部落啊,更不是更遙遠的奴兒幹都司。
而是整飭遼東鎮啊!這才是他的目的!
借著孔氏遷居,皇帝就有借口收降兀良哈、韃靼部落,又借口收降兀良哈等,收迴遼東鎮!
把遼東鎮攥在他的手心裏。
不然,皇帝為何調劉廣衡迴京?又調施聚、焦禮迴京,等到於謙移鎮遼東,就會把曹義調迴京中。
這是要打破曹義等將門世家在遼東的勢力,然後整飭遼東鎮。
皇帝兜這麽大圈子,目的在這!
胡濙也暗罵自己老糊塗了,和皇帝強什麽收降兀良哈啊,難怪皇帝想撂挑子不幹了,朝臣太蠢了,沒人看透皇帝的真實目的。
也怪皇帝,上來就把朝臣一頓臭罵,都罵懵了,誰也沒往這方麵想啊!
您上來就扣帽子,扣得跟真的一樣!
這就是帝王之道,真真假假,愛兜圈子。
“陛下,無論是收降兀良哈,還是收複奴兒幹都司,都要先整飭遼東鎮、薊州鎮。”
胡濙道:“老臣以為,先整頓好兩鎮,再談其他。”
此言一出,朝臣明白了。
難怪胡濙屹立五朝不倒呢!
原來隻有他懂皇帝的深意啊!
皇帝哪裏是要收什麽兀良哈啊,就是單純地想整飭邊鎮!
遷居孔家,倒是個好借口,卻不能一以貫之,最多征召大軍,穩定四平城罷了。
收複奴兒幹都司,收降胡人,可就不一樣了。
陛下呀陛下,您直說不就得了,非要繞彎子,嚇死寶寶們了。
“老太傅此言甚是,遼東鎮乃大明東北屏障,絕不能有失。”
耿九疇率先道:“等於太保移鎮遼東,便可開始整飭,陛下,微臣願意去遼東,為陛下盡忠!”
把撿便宜進行到底,耿九疇不會放過拍馬屁的好機會。
白圭、項忠、朱英等人皆爭著搶著表忠心。
朱祁鈺嘴角翹起。
遼東鎮和薊州鎮,必須攥在手心裏才行,這才是他的根本目的。
“劉廣衡,你怎麽看?”朱祁鈺看向曾任遼東總督的劉廣衡。
劉廣衡出班跪下:“迴稟陛下,老臣以為,遼東兵乃天下強軍,若一味整飭的話,怕是傷了軍心。”
群臣瞪大眼睛,您是真敢說呀!
“如何不傷軍心啊?”朱祁鈺問。
“老臣以為一切照舊便可。”
劉廣衡道:“陛下遷居北孔,尚需十萬大軍在側,不如以此替代原遼東鎮兵丁,再將遼東鎮兵丁北移,再建邊鎮,陛下想收兀良哈人,自然需要強軍在側,那樣的話,收降的兀良哈,才不敢反叛。”
移鎮!
讓遼東兵離開遼東,再建重鎮,便能以此為借口,整飭遼東軍,將遼東軍攥在手心裏。
劉廣衡這辦法好啊。
朱祁鈺翹起嘴角:“不錯,你看該在哪裏建鎮啊?”
“朵顏三衛之地,便適合建新鎮!”劉廣衡明貶暗吹,換著法逗皇帝開心。
“薊州鎮也北移,去草原上建鎮。”
朱祁鈺一出手,就要拿下兩座邊鎮。
遼東、東北的軍鎮,都該替換上他的人,劉廣衡給的建議是,以移鎮為借口,替換總兵,整飭軍心。
而原遼東鎮,則以新兵填充,皇帝想派誰去,就派誰去。
有了這幾根肉骨頭,投靠皇帝的勳臣,必然更多。
“都平身吧,這事就這般定下。”
朱祁鈺悠悠道:“朕派李震出京,督促正一道,搬遷至賀蘭山。”
“正一道乃是道教執牛耳,地位和衍聖公一脈不相上下。”
“衍聖公不容有失,正一道也不能滅了教統!”
“諸卿有什麽辦法?”
陛下您就瞎折騰吧!
在遼東征召十萬大軍,在賀蘭山還要征召大軍,朝堂有多少錢,扛您這樣禍害的?
征召容易,裁撤難啊!
以後有你受的。
“陛下,賀蘭山尚且是大明領土,由毗鄰銀川,可令寧夏鎮協防便是。”
張鳳老大不情願:“陛下,瓦剌退去後,西北暫無戰事,我朝應該以重建為主,而且陛下可令正一道的道士們強身健體,若有外族攻山,可令其跑去銀川。”
朱祁鈺送他大白眼,銀川雖然依賀蘭山而建,但多遠路程呢?
你讓道士跑過去?還不如讓他直接投敵了呢!
“張鳳。”
“朕派正一道去,是想讓道教傳到草原上,同化牧民。”
“總不能讓道士去死吧,道士也是明人,朕豈能忍心讓孩子去死呢?”
朱祁鈺說得冠冕堂皇,其實是逼著道教為大明收複邊鎮做背書。
道教牛耳都被逼去了賀蘭山,以後誰敢說,放棄賀蘭山?
連道教,都得逼著鼓吹,正一道何其氣節,為天子守國門雲雲。
賀蘭山,沒人敢丟掉了!
“京中隆善寺乃是朕親建的。”
“朕打算牽隆善寺去賀蘭山,令寧夏鎮建造一座整個西北,最宏偉、最壯觀的寺廟,為隆善寺。”
“隆善寺主持慧靜禪師,佛法高深,常常入宮為朕講解佛法,朕聽完都有遁入了禪宗的念頭。”
“所以,慧靜禪師親臨,擔任賀蘭山隆善寺的主持。”
群臣狂翻白眼!
還您的座上賓,聽說那老和尚,被巡捕營折磨廢了,不然能去銀川?不就為了保一條性命嗎?
慧靜被派去銀川,必然老老實實做您的忠狗,不敢反刺兒。
您就折騰吧。
“治理河套不易,勸人向善更難。”
“但有了正一道和隆善寺,道佛之首,為朕經營河套。”
“朕無憂矣!”
朱祁鈺又道:“這北孔族人數萬,何不拆出一脈,去賀蘭山,再立道統,一來教化河西百姓,二來也讓河西文人,有了朝聖之所,豈不美哉?”
嘶!
群臣算看出來了,皇帝是非要折騰死孔家啊!
人家孔家多聽話啊,您讓遷去遼東,就乖乖從了;
您把一個五十歲的宮女嫁給十歲的衍聖公,衍聖公也沒說什麽呀。
您怎麽還不放過孔家啊?
您也是讀聖賢書的人,怎麽能這麽折騰衍聖公的後人呢?
“諸卿,是不是認為朕在折磨孔家啊?”
“這是好事啊!”
“人皆有野心,難道孔家就沒有嗎?堂堂聖人之子孫,豈能庸庸碌碌一輩子?”
“去賀蘭山,再立聖統,將聖人的光輝,光照河套,何其榮耀啊!”
“當然了,朕會讓孔家人自己選,他們若是不願意,朕可就將這好事,送給南孔了。”
朱祁鈺笑道。
白圭咂嘛著,陛下說話的真對。
丁口越多,人心越亂。
衍聖公隻有一個,孔家有上千房,豈能都是混吃等死之輩?難道就沒有想另立門戶的人嗎?
當年南孔是怎麽來的?
不就是野心滋生嘛!
“陛下此言甚是,給孔氏另立西孔,乃是大好事啊!”
耿九疇坦然道:“吾等皆讀聖賢書而成人,所以明事而懂禮,豈能不允許河套百姓,讀聖賢書、沐浴聖賢的教化呢?”
“微臣以為,北孔必然雀躍,此乃流傳青史美名的好事啊。”
百官都微微頷首。
隻是,你們看是好事,對混吃等死的人來說,卻是災難!
“那此事就定了,北孔不願意,就去問南孔,總有人願意的!”
朱祁鈺道:“朕為河西重建文脈,也是操碎了心。”
“因為,朕希望河西好起來!”
“這些年科舉,看看北榜的士子,朕都不想說,怎麽連本書都讀不好呢?”
“再看看朝堂上,有幾個北人站在這裏啊!”
“北人又不是腦子不好,都是一樣的人,為什麽考科舉,就考不過南人呢?”
“所以呀,朕要為河西立文脈,讓他們好好讀一讀聖賢書,別滿腦子放牧,放牧有什麽用?放一輩子牧,都不如讀一天聖賢書!”
朱祁鈺又生氣了。
如今的西北,已是各民族雜居,所以朱祁鈺是想快速用佛道儒整合思想,切勿被某種不良思想侵襲。
朝堂上下全都點頭。
“陛下,微臣就是北人。”
“微臣認為,北人不是腦子不行,而是缺少更好的老師。”
白圭坦然道:“微臣幼時求學時,家父走訪千裏,尚且尋不到一位名師!”
“北人文脈不通,蓋因名師稀缺。”
“如今陛下,拆分孔氏,另立西孔,乃是千古聖明之舉,河西文昌不盛,蓋因離中樞甚遠,莫說名師,連說漢話的漢人,都越來越稀少了!”
“那些考上河西舉人、進士的讀書人,也都早早離開了西北,遷居內地,導致文風愈加衰微。”
“所以,微臣以為,陛下想興河西文脈,當請南方大儒去河西,在河西開學宮,給河西學子講解經義。”
白圭這話說到了很多北人的心坎兒裏。
能站在這裏的,祖上皆是名門,就像是白圭,祖父尚且做過元朝的兵部尚書。
他求學尚且困難,何況小門小戶了。
“白愛卿說的有道理啊。”
“若非太宗皇帝遷都北京,莫說河西,整個北方的文脈更加衰微。”
“不得不管啊。”
“但是,名滿天下的大儒,怎麽可能願意去河西那不毛之地呢?他們都喜歡歌舞升平的江南。”
朱祁鈺冷笑道:“朕一個人,說建學宮,有什麽用?”
“陛下,老臣願意帶頭,請好友去河西學宮出一份力。”胡濙率先支持。
百官都跟著支持。
“去河西傳儒家教統,並不容易啊。”
“朕能理解,萬事開頭難,朕會讓人在銀川、蘭州、西安,設下學宮,請大儒去給秀才們上課。”
“也準許遊學的飽學之士,入學宮講課、爭辯,內容言之有物、頗有創新的,選上邸報,發往全國。”
“但是,光給秀才上課,隻讓秀才們懂禮,不是朕的初衷。”
“朕希望河西多出進士,最好能出個狀元!”
“就需要孔家,去河西為河西百姓,再立文脈!”
朱祁鈺認真道。
反正,孔家必須出一支,去河西立文脈。
至於拆分出來多少人,那就是朱祁鈺說了算的了。
“陛下想增加河西的進士,便請陛下,改革注音之法,讓小門小戶的百姓,通過注音之法,能自己誦讀聖賢之書方可。”
在朝堂上沉默寡言的王越,忽然站出來,說道。
所有人瞳孔一縮!
王越這是要幹什麽?
聖賢之書,豈能人人可讀?
讀書人向來敝掃自珍,自己把書讀明白了,輕易不外傳,教的都是親徒弟、親兒子。
現如今書籍隨處可見,草民百姓都能買到。
但是,買到又如何,給你看,也看不懂。
一個普通百姓,拿了本論語,你都不會斷句,如何讀得懂?
四書五經,之所以成為萬金油的課本,就是因為可以隨便注釋,不同的斷句,分析出不同的意思來。而注釋權掌握在大儒手中,再往上掌握在中樞手中。
隻背會上麵的文字,根本沒用。
考的是注釋,是理解。
而用漢字注音,很早就有了。
甚至,羅馬字母注音也有了,宮中藏書閣的典藏本裏,就有羅馬字母注音。
注音簡化,讓百姓看得懂文字。
那豈不是擋了讀書人的道?
朝臣當然不高興了。
“好辦法!”
朱祁鈺看向王越:“王越,你這個想法非常好,隻要讓百姓懂了注音,就能讀懂書籍了。”
“就算讀不懂聖賢書,那民間的話本、戲曲,總能讀懂幾本。”
“讀了書,便懂了禮儀,才知道天地君親師,這個主意出的好!”
“微臣不敢擔陛下稱讚。”王越不悲不喜,經曆了山東事之後,斷了條腿,人變得非常沉默。
至於天下讀書人怎麽想?
愛怎麽想就怎麽想,反正本官就想往上爬。
“說到話本,朕覺得三國演義、水滸傳,也算不得什麽禁書,由翰林刪減一番,便直接解封了吧。”
皇帝太跳脫,群臣有點跟不上皇帝思路。
“陛下,這兩本書,有勸人造反情節,不利於維護統治啊。”馬瑾直言不諱道。
“馬瑾,你看過沒?”朱祁鈺問。
馬瑾訕笑著點頭,他這麽大歲數了,專挑禁書看。
“你看完,可有造反的念頭?”朱祁鈺問。
“微臣不敢有這叛逆想法!”馬瑾磕頭。
“那不就完了,不過看個熱鬧罷了。”
朱祁鈺道:“如三國演義,維護漢室正統,大明就是漢室,勸人維護漢室正統,有什麽不對的?”
“就讓翰林院,酌情刪改,加大忠君報國的篇幅,宣講一些為國為民的好事。”
“再讓教坊司、鍾鼓司,編些忠君報國、報效國家、效忠君上的小曲兒,讓百姓們聽得懂,推廣下去,全國各地都唱。”
這想法靠譜。
“臣等遵旨。”百官叩拜。
“河西該興文脈,湖廣雲貴也該興文脈,從南孔或北孔中,拆分出一支,去貴陽,教化當地生員!”
朱祁鈺淡淡道:“之前提到湖廣,湖廣乃天下中心,朕自然在乎,過一段日子,朕自然要建設。”
“李震正在整軍去江西,如今京畿的匪類基本清除。”
朱祁鈺開口:“朕打算派楊信的虎豹軍,往福建方向走,沿路清繳土匪山賊,還百姓一個朗朗乾坤。”
您派兵清繳土匪是假,震懾東南諸王才是真的!
您的詔書下了半個月了,天下諸王遲遲不動身,您感覺被打臉了,所以派兩軍出征剿匪。
其實是給東南諸王看的!
再不老實聽話,你們就是匪,全都給繳了!
“西北便不用了,朕讓範廣動手。”朱祁鈺道。
虎豹軍框架剛搭建起來,兵丁尚且不足,沿途正好挑一些兇悍的匪類入軍,差些的淘汰掉,充勞役去。
京中願意從軍的不多,四軍總共招了四萬餘人,便招不到了。
這次京畿大剿匪,倒是收了些作戰精悍的匪類,充入各軍,罪大惡極的淩遲,其餘的都送去宣鎮,充作苦力。
“陛下,白眊、背嵬兩軍,必須返迴京師,駐守京師,不能輕易動彈。”胡濙道。
“老太傅放心,朕會派人傳旨,令那兩軍迴京的。”
當初計劃征召七萬人,朝堂征召一萬人。
朱祁鈺賜下軍號為玄甲。
總兵本來由龔永吉擔任,龔永吉被調去懷來,就由張固擔任總兵。
這支軍隊,被牢牢攥在文臣手裏。
朱祁鈺並不在意,這支玄甲軍,隻有一萬人。
“諸卿莫憂,就算韃靼來攻,也不必擔心,太保給朕上了密奏,說在山東順利推進,已經押解山東官吏入京了。”
朱祁鈺道:“山東官場清除,需要中樞的人補全啊,僅靠林聰一個人,撐不住偌大的山東!”
“諸卿有什麽人選,都說說!”
群臣立刻明白了,皇帝這是要將清理幹淨的山東,抓在手心裏啊。
他相信的人,必然都是軍機處的人。
提及山東,王越臉色並不好看,卻隻是低下頭。
這段日子,他承受很多不該有的嘲諷,他的心態,正在慢慢改變。
若無殘疾,主政山東的人,應該是他。
此刻,他幽幽長歎,化作一聲無可奈何。
“有沒有自告奮勇的,想去山東曆練一番的?”朱祁鈺問。
去了山東的,必然是陛下鐵杆。
“陛下,微臣願意去!”馬瑾挺身而出。
他不喜歡中樞的氛圍,早朝、早朝、早朝,做不了一點實事,每天勾心鬥角,他想去地方,做一點實事。
“嗯,馬瑾不錯。”
朱祁鈺對馬瑾十分滿意;“但是,馬瑾,你身體不好,年紀也大了,太醫說你身體不佳,你不許去。”
“在京師給朕好好調養身體,等調養好了身體,自然有你大放異彩的機會!”
“微臣謝陛下厚恩!”馬瑾恭恭敬敬磕頭。
“這話,朕不止對馬瑾說,是對滿朝的老臣說的,都給朕好好調養身體,不許死了!”
“朕還要開疆拓土,再造盛世呢!”
“你們,要幫著朕,看著這大好盛世!”
朱祁鈺站起來。
百官叩拜。
“年輕人,勇敢一點,去山東曆練一番。”朱祁鈺就差點名了。
“微臣願意去!”朱英站出來道。
朱英也是允文允武,名臣良將的種子,朱祁鈺對他寄予厚望。
“朱英啊,你去朕是舍不得的。”
“當初,你資曆不夠,被朕越級提拔入中樞,於你官途有害。”
“這次你能去山東也好,去做山東布政使。”
“輔佐林聰,大治山東。”
朱祁鈺允準了。
見朱英第一個出頭,就謀求了布政使當,不少人跪下,願意去山東。
朱祁鈺點了幾個人,都去山東。
“尹直、丘濬都是朕的愛才,也去山東,再從進士中,多挑些人,主政山東。”
朱祁鈺認真道:“朕將山東,交給你們了!”
“朱英,朕要看到一個富庶的山東。”
“能不能做到?”朱祁鈺問。
“迴稟陛下,若無掣肘,微臣可在三年內,使山東大治!”朱英認真道。
“何為掣肘啊?”朱祁鈺問。
“上級不胡亂指揮,下級聽從微臣之命,便無掣肘,微臣敢立軍令狀!”朱英慷慨道。
這人膽子是真大啊,就差說林聰不許瞎指揮。
“哈哈哈,林聰雖是督撫,但朕準許你,讓他不胡亂指揮你,朝堂上也不給你增添負擔。”
說到這裏,朱祁鈺看向文武百官:“朕向來如此,放手權力,便完全放權,絕不瞎摻和、亂指揮!”
“外行亂指揮內行,絕對是兵家大忌,也是為政大忌!”
“朕都不瞎指揮,朝臣誰敢?”
“朱英,朕給你最大的權限,讓你在山東內部隨意折騰,朕一概不過問。”
“朕隻要看到成果,夠不夠?”朱祁鈺問。
“迴稟陛下,微臣敢立軍令狀,若治理不好山東,請陛下誅微臣九族!”朱英高聲道。
“好!豪氣!”
朱祁鈺大笑:“你們還有誰,有朱英的豪氣?朕也給你們一地,去治理!”
王越、耿九疇、白圭、項忠、寇深等都站出來。
“看看,這就是大明的氣節!”
“朕這皇帝有氣節,朝臣就有氣節,大明百姓也有氣節!”
朱祁鈺笑道:“朕今日心情甚佳,剛好,雲南進獻了一批新木料,便由諸卿先挑,挑好的給自己建宅子用,都是重建宮城的木料,俱是絕佳木料啊。”
“臣等不敢逾製!”百官跪在地上。
“挑些不逾製的用,都是朕賞賜的,無傷大雅。”
朱祁鈺道:“退朝吧。”
剛到勤政殿,馮孝小心翼翼稟報:“皇爺,鄭王上表,正在來京師的路上。”
“鄭王?”朱祁鈺微微皺眉。
那個性情暴戾的鄭王叔,居然第一個入京,倒是有點意思。
朱祁鈺伸手,要看看鄭王的上表。
鄭王是朱瞻埈,乃是仁宗皇帝次子,母為李賢妃,宣德四年就藩鳳翔府,正統八年改封懷慶府,一直至今。
這位鄭王,可以說是近親中的諸藩之長。
雖然不如彘墡,也沒有彘墡母族勢力強大,但在封地上,也是屢屢打死人,屢教不改。
仗著是皇叔,胡作非為,不把朝堂放在眼裏。
沒想到,他這次賣了個乖,第一個入京的,看來平時莽撞暴戾,都是他裝出來的,哼。
定時章節!求訂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