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頁
日暮東陵:清東陵地宮珍寶被盜之謎 作者:嶽南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嘉慶十一年正月,因陵區樹株被盜砍,當時的馬蘭關總兵豐紳濟倫被革職。新接任的總兵巴寧阿剛上任四個月,因木門溝樹株被盜,不僅遭到革職的處罰,還被發配到吉林邊疆充當苦役。道光元年六月,因有兵丁用刀砍傷了陵區內樹木,事發後,馬蘭關總兵慶惠被降為陵區內務府主事。
從以上的記載中可以看出,由於清王朝的一係列禁令和法規,加上幾千名八旗兵丁的日夜守護防範,直到溥儀退位,大清滅亡之時,整個東陵界內盡管時有小範圍的失火、砍伐、偷盜等現象發生,但畢竟未在整體上對陵區形成危害。這個時候的清東陵應該說是生氣蓬勃,風水景色俱佳。
當溥儀退位,清朝滅亡後,根據民國政府對清室的八項優待條件之規定,清東陵的護陵人員、機構仍然承襲清製,屬於“皇族私
2 腸/日暮東陵
產”的清東陵,按照“一體保護”的規定,還留有4 叨名八旗兵丁看護,同時宗人府、禮工部等機構也分別繼續承擔陵區的一切事務。按優待條件,民國政府每年要撥發白保‘400 萬兩供清室支配,但由於民國政府的拖欠以及溥儀小朝廷的揮霍,用於東陵各機構人員的律銀律米被迫減半支付。這樣勉強維持到1914 年(民國三年)。民國政府將東陵紅樁以內地界劃歸清室管轄,守陵人員以薪響無著、急需解決旗民生活困難為由,推舉護陵大臣報請溥儀在紫禁城的小朝廷,準予開墾土地,以此用以維持生計,自此,東陵界內的土地及樹木開始了大規模的毀壞。
19 巧年,由清室呈民國大總統袁世凱批準,在東陵成立林懇局,一切由請室經營。清室派原東陵守護大臣載澤為東陵林墾督辦併兼管整個陵寢事宜。但身為八旗子弟,隻會要錢花錢的載澤,根本無力無計經營管理,隻好委託天津“天豐益”,商號籌款代辦。如此以來,土地及林木的破壞又進一步升級了。
1921 年,北洋政府直隸省長曹銳見東陵林墾油水甚厚,便以查辦天豐益商鋪盜買陵樹為名,派手下愛將何謙吉率領一個團的官兵,查抄沒收了天豐益在東陵地區的一切財產,設立了由直隸省轄的東陵荒墾殖局,由何謙吉任局長,至此,東陵落入北洋軍閥之手,毀壞程度急劇上升。
1924 年,二次直奉戰爭爆發,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奉軍大舉入關,張宗昌部進入東陵大肆搶掠之後倉忙南下,奉軍將領李景林任直隸督軍,東陵林墾之事又落入李景林之手。1925 年,馮玉祥的國民一軍派兵來東陵駐紮,東陵林墾又落入馮玉祥之手。到了1926 年,張作霖、昊佩孚、閻錫山聯手將馮玉祥趕出北京,奉軍再次大舉入關,並把持北洋政府,東陵事宜全部歸還清室,“天豐益”也隨之恢復舊業,仍由請室的載澤當掛名經理。但好景不長,奉軍三、四方麵軍團探知東陵奇貨可居,又將其墾植業務奪迴自己的手
第五章軍部密謀/227
中。1927 年,南方的國民革命軍和奉軍在中原展開決戰,奉軍三、四方麵軍調往前線,東陵的墾殖事務由原清室的馬蘭峪.急兵兼任。1928 年6 月,國民革命軍北伐入京,奉軍潰退關外,東陵陵寢及荒墾殖局由北伐軍戰地政務委員會接收,但未派人負責經營,更未派一兵一卒前來保護。
隨著政治時局的風雲變幻,人事的不斷更迭,東陵荒墾殖局己變成公開毀壞土地,盜伐陵樹的代理機構。在虎去狼來,你爭我奪的短短十餘年中,東陵陵樹遭到了空前洗劫,原前圈、後龍的“儀樹”和’‘海樹”被盜伐一空。當年群鬆蔽日,蒼翠彌望的萬頃青山,到1928 年已變成童山灌灌了。更為嚴重的是,東陵的地麵建築,也被各路軍閥和當地土匪盜劫拆毀,先是各殿宇所有銅製裝瀟,如銅釘、銅字等全部被盜,繼而各殿隔扇、檻框、窗權被拆盜一空。尤其在奉軍潰敗,北伐軍來到之時.東陵處於無人過問管理的真空狀態。身為護陵大臣的毓彭,見時局如此混亂,也不再盡心守理,開始串通監護人員,索性將各陵隆恩殿前月台上陳設的大型鼎護、銅鶴、銅鹿等拆運偷售,中飽私囊。當地土著見護陵大臣都監守自盜,認為陵寢宮物可自由取奪,於是紛紛擁進陵區,群起折毀殿庭,肆意盜賣。其間有一夥盜賊趁著混亂,竟掘開了惠妃陵寢,進入地宮,拋棺揚屍,盜走了大量珍寶。此風一開,許多土匪、強盜都把目光盯上了陵內地宮中的珍寶。而這時奉魯兩軍大舉潰退,整個京津地區遍布著一股股、一撮撮亦兵亦匪、由兵變匪的隊伍,許多遊兵散勇因不願隨奉軍退往關外,而四處流竄,清東陵正成為他們最合適的蠶食和劫掠之地。
228 /日暮東陵
任旅長雨夜奇遇
當譚溫江離開東陵飛馬來到薊縣軍部時,已近晚上10 點,孫殿英正和幾個旅長圍在一張桌旁聚賭,屋裏傳出嘩嘩啦啦的推牌聲。見譚溫江進來,孫殿英熱情地說了聲:“淞艇(譚溫江的字)老弟,來的正好,這幾個魚鱉蟹將燒的不行,你過來克他幾把,看他們還有啥子可說?”說完,復又將目光盯住牌桌不再動彈。譚溫江本來心急如火,急欲將自己查訪的關於清東陵極其複雜和緊張的情況作一匯報,但看到眼前的軍長嗜賭成性,如醉如癡的樣子,也就不便去打斷,隻好坐在桌旁,讓侍衛端來一杯茶水,邊喝邊看,邊耐著性子等著。
</br>
從以上的記載中可以看出,由於清王朝的一係列禁令和法規,加上幾千名八旗兵丁的日夜守護防範,直到溥儀退位,大清滅亡之時,整個東陵界內盡管時有小範圍的失火、砍伐、偷盜等現象發生,但畢竟未在整體上對陵區形成危害。這個時候的清東陵應該說是生氣蓬勃,風水景色俱佳。
當溥儀退位,清朝滅亡後,根據民國政府對清室的八項優待條件之規定,清東陵的護陵人員、機構仍然承襲清製,屬於“皇族私
2 腸/日暮東陵
產”的清東陵,按照“一體保護”的規定,還留有4 叨名八旗兵丁看護,同時宗人府、禮工部等機構也分別繼續承擔陵區的一切事務。按優待條件,民國政府每年要撥發白保‘400 萬兩供清室支配,但由於民國政府的拖欠以及溥儀小朝廷的揮霍,用於東陵各機構人員的律銀律米被迫減半支付。這樣勉強維持到1914 年(民國三年)。民國政府將東陵紅樁以內地界劃歸清室管轄,守陵人員以薪響無著、急需解決旗民生活困難為由,推舉護陵大臣報請溥儀在紫禁城的小朝廷,準予開墾土地,以此用以維持生計,自此,東陵界內的土地及樹木開始了大規模的毀壞。
19 巧年,由清室呈民國大總統袁世凱批準,在東陵成立林懇局,一切由請室經營。清室派原東陵守護大臣載澤為東陵林墾督辦併兼管整個陵寢事宜。但身為八旗子弟,隻會要錢花錢的載澤,根本無力無計經營管理,隻好委託天津“天豐益”,商號籌款代辦。如此以來,土地及林木的破壞又進一步升級了。
1921 年,北洋政府直隸省長曹銳見東陵林墾油水甚厚,便以查辦天豐益商鋪盜買陵樹為名,派手下愛將何謙吉率領一個團的官兵,查抄沒收了天豐益在東陵地區的一切財產,設立了由直隸省轄的東陵荒墾殖局,由何謙吉任局長,至此,東陵落入北洋軍閥之手,毀壞程度急劇上升。
1924 年,二次直奉戰爭爆發,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奉軍大舉入關,張宗昌部進入東陵大肆搶掠之後倉忙南下,奉軍將領李景林任直隸督軍,東陵林墾之事又落入李景林之手。1925 年,馮玉祥的國民一軍派兵來東陵駐紮,東陵林墾又落入馮玉祥之手。到了1926 年,張作霖、昊佩孚、閻錫山聯手將馮玉祥趕出北京,奉軍再次大舉入關,並把持北洋政府,東陵事宜全部歸還清室,“天豐益”也隨之恢復舊業,仍由請室的載澤當掛名經理。但好景不長,奉軍三、四方麵軍團探知東陵奇貨可居,又將其墾植業務奪迴自己的手
第五章軍部密謀/227
中。1927 年,南方的國民革命軍和奉軍在中原展開決戰,奉軍三、四方麵軍調往前線,東陵的墾殖事務由原清室的馬蘭峪.急兵兼任。1928 年6 月,國民革命軍北伐入京,奉軍潰退關外,東陵陵寢及荒墾殖局由北伐軍戰地政務委員會接收,但未派人負責經營,更未派一兵一卒前來保護。
隨著政治時局的風雲變幻,人事的不斷更迭,東陵荒墾殖局己變成公開毀壞土地,盜伐陵樹的代理機構。在虎去狼來,你爭我奪的短短十餘年中,東陵陵樹遭到了空前洗劫,原前圈、後龍的“儀樹”和’‘海樹”被盜伐一空。當年群鬆蔽日,蒼翠彌望的萬頃青山,到1928 年已變成童山灌灌了。更為嚴重的是,東陵的地麵建築,也被各路軍閥和當地土匪盜劫拆毀,先是各殿宇所有銅製裝瀟,如銅釘、銅字等全部被盜,繼而各殿隔扇、檻框、窗權被拆盜一空。尤其在奉軍潰敗,北伐軍來到之時.東陵處於無人過問管理的真空狀態。身為護陵大臣的毓彭,見時局如此混亂,也不再盡心守理,開始串通監護人員,索性將各陵隆恩殿前月台上陳設的大型鼎護、銅鶴、銅鹿等拆運偷售,中飽私囊。當地土著見護陵大臣都監守自盜,認為陵寢宮物可自由取奪,於是紛紛擁進陵區,群起折毀殿庭,肆意盜賣。其間有一夥盜賊趁著混亂,竟掘開了惠妃陵寢,進入地宮,拋棺揚屍,盜走了大量珍寶。此風一開,許多土匪、強盜都把目光盯上了陵內地宮中的珍寶。而這時奉魯兩軍大舉潰退,整個京津地區遍布著一股股、一撮撮亦兵亦匪、由兵變匪的隊伍,許多遊兵散勇因不願隨奉軍退往關外,而四處流竄,清東陵正成為他們最合適的蠶食和劫掠之地。
228 /日暮東陵
任旅長雨夜奇遇
當譚溫江離開東陵飛馬來到薊縣軍部時,已近晚上10 點,孫殿英正和幾個旅長圍在一張桌旁聚賭,屋裏傳出嘩嘩啦啦的推牌聲。見譚溫江進來,孫殿英熱情地說了聲:“淞艇(譚溫江的字)老弟,來的正好,這幾個魚鱉蟹將燒的不行,你過來克他幾把,看他們還有啥子可說?”說完,復又將目光盯住牌桌不再動彈。譚溫江本來心急如火,急欲將自己查訪的關於清東陵極其複雜和緊張的情況作一匯報,但看到眼前的軍長嗜賭成性,如醉如癡的樣子,也就不便去打斷,隻好坐在桌旁,讓侍衛端來一杯茶水,邊喝邊看,邊耐著性子等著。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