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心方麵,昭雎顯然是要強於屈原,僅僅隻用三問,便是改變了南太後的心意。
南太後望著景鯉,麵露不悅:“令尹執掌國事,對那上庸戰事,可是知曉?”
景鯉望昭雎一眼,虎目中似有陰沉:“啟稟大王太後,每日都有軍中呈報於老臣處,老臣雖不敢說是了如指掌,但也是清清楚楚。”
“好,那老婦人再問令尹,既是我楚國軍力大勝於秦,如何談敗?”
麵對此問,景鯉卻也不急,隻是略一思忖後,便朗聲說了起來。
“啟稟大王太後,能謀百裏者,必能看千裏,老臣所謀不為今朝,而在於往後。一則,秦軍勢強,此天下公認,曾以一國而抗六國,殺得六國大敗而歸。二則,秦人方今起兵不過二十萬,國中還有其餘二十萬整裝待發,隨時可奔赴上庸。三則,鄖西之地,緊鄰漢水,鄖西一破,我楚軍則無險可守,往下一路平川,可至鄢郢之地,大王危矣,太後危矣。老臣還有四則,今朝我楚軍雖盛,但俱是布防於山中,被秦人所困,若想迴援,絕無可能。”
“老臣所雲,皆是為楚所慮,為大王與太後所慮,我兵雖多,但卻無一用,我將雖廣,卻救不了大王,大王太後不謀軍事,不知其威,勝負乃是瞬息之間爾,老臣遠的不說,就說鄖西大軍順流而下,五日可至鄢城,七日可至郢都也,與其失地千裏,倒不如與秦求和!”
教景鯉這一番分析,倒是讓熊橫想明白了一件事,鄢郢之戰中,白起能那麽容易就攻破楚國兩都,與楚國國內不抵抗也是有關係的。
鄢城還好,守了一陣,郢都直接就落荒而逃,從這之後,巫郡黔中輕而易舉被秦國所得,天下其三,秦軍一舉占其二,要不是送分送得這麽快,秦國一統天下還要多費些時間呢。
“哼,我倒是想問問,令尹到底是秦人,還是我楚人,到底是食秦人之粟,還是食我秦之稻,又或者是楚人食秦粟,為其所謀?”
能如此質問者,唯有左徒屈原是也。
老令尹麵帶陰沉,遇到任何事他都可以笑嗬嗬的,將心中的怒火壓下去,唯有麵對屈原時,他十分地憎恨。
這全是因為在他執掌國政這二十年中,唯有左徒屈原讓他難忘。
“老夫生在楚國,一生為楚人,倒是左徒曾為秦惠王之上卿,不知左徒到底是在置我楚國於死地,還是要與秦人對抗到底?”
聞之此言,屈原大笑:“昔年,有我楚王槐合縱而攻秦,大破武關,陳兵藍田,鹹陽已然在望,威震天下,可秦人是如何做的?”
“哼,我來告訴令尹,直到這時,秦人都未動過投降的念頭,還有源源不斷的關中人從四麵八方而來,要與國度共存亡,就在這誓死之戰,竟是大破聯軍,讓此次伐秦失敗,令尹既然如此推崇於秦,那何不在此時,也學學秦人是如何抵禦外敵的,更何況……”
屈原說到這裏,抬手望向上首楚王與南太後:“更何況我今日之楚國,比之那日之秦人,有太多勝算也。”
“啟稟大王太後,臣以為此戰我楚必勝,秦人已是強弩之末,不敢再戰,因此便以這司馬錯奇襲之策,配合上這韓人為使者,讓我楚在大勝之時,向其投降,可真是無稽之談也。”
“再者,此番秦人說客,為何不派遣秦人自己來,反而讓韓人來,這全是因為秦人使者來一個,我楚國就扣押一個,如此令秦人畏懼也,由此可見,秦也怕楚耶!”
屈原話落,場中有不少楚人,似乎都鬆了一口氣。
是的,楚人連番扣下秦國使者,秦人也會害怕。
“大王太後,臣昭雎也以為此。”
“大王,臣鄭介願意為楚而戰。”
……
當楚國朝堂上,一個個抗秦的臣子站出來的時候,景鯉的麵色勃然一邊,再看到鄭介時,他流露出一絲的頹敗。
誠然,他是楚國的令尹,他有五子,俱是在朝中為官,鄢城將軍景華、郊尹景塬……還有那裨將景盛,也為義子,出自在朝堂上還有許多的臣子,都站在他這一邊,在他的封地中,他還有這許多的私兵,為他效力。
可今日……
不知是為何,他竟有一種頹敗感,似乎楚國朝堂上的風向,已經變得他有些不認識了。
景鯉終究隻是動了動嘴皮子,沒有再說話。
就連站在不遠處的尚靳在望著他時,他也裝作沒有看見。
“啟稟楚王,外臣如今就唯有一問,秦人鄖西之君不日便可南下,楚王該做何思?”
問話者,正是韓使者尚靳。
秦軍南下,不過是個噱頭,恐怕他司馬錯心中也很清楚,過不了幾日就得退迴去,否則就真成了孤軍深入了,何況區區幾萬人,還真能來攻城而已,楚國的主力卻依舊還在呢。
“母後方才已經給過使者迴答了,莫非使者你沒聽懂?”
楚王又開始打啞謎了。
尚靳神色微微一愣:“不知太後所雲何?”
“哈哈,孫子有雲,五則攻之,十則圍之,我鄢城有將軍景華鎮守,其麾下雖僅有大軍一萬,但鄢城可有我楚人數十萬,三日之內便可有十萬大軍,不知那司馬錯可否有大軍百萬,不,是五十萬嗎?”
白起能破鄢城,乃是用了水攻。
在鄢城西側的山上蓄水,之後突然放水,衝垮了城牆,致使城中軍民死傷無數,縱然司馬錯可以想到這樣的主意,那兵力也是不夠的。
話至此處,尚靳在看景鯉一眼,心中已然知曉,和秦之事,必然是說不下去了,至始至終,他甚至連秦國的條件都沒有說出來,因為楚人壓根就沒給他這個機會,一副要與秦人奮戰到底的趨勢。
“如此說來,楚國上下,是不與秦謀呢?”
楚王笑笑不語,而是問向身邊的南太後:“母後以為呢?”
“南太後長歎一口氣,我楚國臣子皆有抗秦之心,大王也當有抗心之誌。”
“寡人明白了。”
楚王起身,走下王座,就站在尚靳的麵前,語氣十分堅定道:“使者可以迴去告訴秦太後了,楚國,絕不退縮!”
尚靳躬身行禮道:“楚王心意,外臣知道了。”
等到的答案,楚王又迴到王位上,向著旁邊的南太後,輕聲說道:“母後,方才令尹之言,也的確是言之有理,應當思慮?”
楚王平日裏是不操心這些事情的,南太後微微詫異:“大王何意?”
“抗秦之策不變,但母後也該思慮一下,倘若是司馬錯真南下了,真隻靠鄢城那一萬大軍,郢都這麽好,寡人可不想那秦人來!”
這麽一提醒,南太後倒是明白了。
下方的大司徒昭雎,心中更是明了,他立即站了出來。
“啟稟太後,大王言之有理,方才令尹也有所雲,不謀千裏者,何以謀百裏,秦人南下雖難,但我楚還是需得早做準備。”
“那大司徒以為,該如何準備?”
見有人出謀劃策,南太後出聲問道。
“啟稟大王太後,該從令尹之言,秦人雖出兵二十眾,然其國內依舊不下二十萬之眾,大王該再下詔書,再行發兵十萬,以援上庸。”
發兵十萬!
此言一出,群臣皆是震驚,尤其是尚靳與景鯉兩人,此番所來,是為了讓楚軍投降退兵,如今投降不成,倒出來個這樣的結果。
昭雎兩番都是借用景鯉之言,而且兩番與景鯉意誌相悖,這可將景鯉氣的夠嗆。
再行發兵十萬,那可就是三十五萬了,說實話以為楚國如今的國力,還是開始有些負擔了。
熊橫曾與昭雎提前做過商議,隻是要等到見過韓使者尚靳後,才能做決定,現在尚靳已是見過,則可以做決定了。
一旦秦軍知曉楚軍再行發兵十萬,那麵對的便是兩個結果,一個是秦軍退兵,一個是秦軍增兵。
而熊橫則更多地認為,秦軍會退兵。
因為再打下去,秦國能不能消耗得起,秦太後能不能頂住國內的壓力,都是問題,而選擇現在退兵的話,也算是小勝而歸,這無疑是個最好的台階。
見南太後不語,熊橫望著人群中的景鯉:“令尹執掌國政,最是知曉我楚軍力糧草如何,不知令尹作何想?”
說實在的,問景鯉如何想,當然是不要再打下去了,可如今之局麵,要想輕易退兵那是不可能了,連他也被裹挾著。
“大王若要戰,老臣願為大王效力,老臣舉薦裨將景盛為將,火速從宛、新、漢北之地招募大軍,前往上庸,先奪鄖西,再拒秦軍,以三十五萬士卒之力,共退秦人!”
在思索良久後,熊橫還是等來了景鯉的答複。
暫且就以發兵十萬為論,至於景鯉會不會又借機生事,那就等往後再說。
“母後,以為呢?”
熊橫有時候都感覺到,他成了南太後與群臣間的調和劑。
每次都是如此,等到群臣商議定下後,才還得最後問一問南太後的意見,想著她也應該沒意見,畢竟就隻是一個景盛而已,三十五萬大軍的主將,還得是南暉。
從熊橫的角度而言,也更希望是景盛。
此番抗秦,秦國共去了四位將軍,南暉、昭滑、景翠以及景盛。
南暉乃南太後的親弟弟,昭滑是昭雎的族弟,景翠實則是忠於楚王,還有一個景盛,當為令尹所謀,如此一來,軍中也形成不了一言堂,否則南暉獨掌管三十五萬大軍,他還是非常不放心的。
南太後有取締楚王之心,到時候讓南暉在上庸接了楚王槐與子蘭迴來,再揮軍南下,他這個楚王不退位也就得退位了。
也許南太後也是見好就收,隻聽她說道:“老婦人監國,也是為大王效忠,大王才是楚國的王,大王做主吧!”
熊橫知道,南太後這麽說那就是成了。
楚王起身,一步步地走到景鯉麵前,對他這位老師,表現出頗為敬重的樣子:“將軍南暉在前生死廝殺,令尹坐鎮後方也不容易,此戰大破秦軍後,將軍令尹皆是大功也。”
或許是楚王的熱情,讓景鯉感受到了一絲的安慰,隻見他笑著說道:“願為大王效力,老臣定不辱使命!”
向著景鯉點點頭後,熊橫走至尚靳麵前:“我楚國君臣心意如何,還請使者告於秦太後知。”
“外臣遵令。”
……
次日一早,尚靳就一路離開郢都。
若是猜得不錯,他必然是火速趕往鹹陽,等他見過了秦太後,是退兵還是繼續戰,結果一下子就出來了。
?
南太後望著景鯉,麵露不悅:“令尹執掌國事,對那上庸戰事,可是知曉?”
景鯉望昭雎一眼,虎目中似有陰沉:“啟稟大王太後,每日都有軍中呈報於老臣處,老臣雖不敢說是了如指掌,但也是清清楚楚。”
“好,那老婦人再問令尹,既是我楚國軍力大勝於秦,如何談敗?”
麵對此問,景鯉卻也不急,隻是略一思忖後,便朗聲說了起來。
“啟稟大王太後,能謀百裏者,必能看千裏,老臣所謀不為今朝,而在於往後。一則,秦軍勢強,此天下公認,曾以一國而抗六國,殺得六國大敗而歸。二則,秦人方今起兵不過二十萬,國中還有其餘二十萬整裝待發,隨時可奔赴上庸。三則,鄖西之地,緊鄰漢水,鄖西一破,我楚軍則無險可守,往下一路平川,可至鄢郢之地,大王危矣,太後危矣。老臣還有四則,今朝我楚軍雖盛,但俱是布防於山中,被秦人所困,若想迴援,絕無可能。”
“老臣所雲,皆是為楚所慮,為大王與太後所慮,我兵雖多,但卻無一用,我將雖廣,卻救不了大王,大王太後不謀軍事,不知其威,勝負乃是瞬息之間爾,老臣遠的不說,就說鄖西大軍順流而下,五日可至鄢城,七日可至郢都也,與其失地千裏,倒不如與秦求和!”
教景鯉這一番分析,倒是讓熊橫想明白了一件事,鄢郢之戰中,白起能那麽容易就攻破楚國兩都,與楚國國內不抵抗也是有關係的。
鄢城還好,守了一陣,郢都直接就落荒而逃,從這之後,巫郡黔中輕而易舉被秦國所得,天下其三,秦軍一舉占其二,要不是送分送得這麽快,秦國一統天下還要多費些時間呢。
“哼,我倒是想問問,令尹到底是秦人,還是我楚人,到底是食秦人之粟,還是食我秦之稻,又或者是楚人食秦粟,為其所謀?”
能如此質問者,唯有左徒屈原是也。
老令尹麵帶陰沉,遇到任何事他都可以笑嗬嗬的,將心中的怒火壓下去,唯有麵對屈原時,他十分地憎恨。
這全是因為在他執掌國政這二十年中,唯有左徒屈原讓他難忘。
“老夫生在楚國,一生為楚人,倒是左徒曾為秦惠王之上卿,不知左徒到底是在置我楚國於死地,還是要與秦人對抗到底?”
聞之此言,屈原大笑:“昔年,有我楚王槐合縱而攻秦,大破武關,陳兵藍田,鹹陽已然在望,威震天下,可秦人是如何做的?”
“哼,我來告訴令尹,直到這時,秦人都未動過投降的念頭,還有源源不斷的關中人從四麵八方而來,要與國度共存亡,就在這誓死之戰,竟是大破聯軍,讓此次伐秦失敗,令尹既然如此推崇於秦,那何不在此時,也學學秦人是如何抵禦外敵的,更何況……”
屈原說到這裏,抬手望向上首楚王與南太後:“更何況我今日之楚國,比之那日之秦人,有太多勝算也。”
“啟稟大王太後,臣以為此戰我楚必勝,秦人已是強弩之末,不敢再戰,因此便以這司馬錯奇襲之策,配合上這韓人為使者,讓我楚在大勝之時,向其投降,可真是無稽之談也。”
“再者,此番秦人說客,為何不派遣秦人自己來,反而讓韓人來,這全是因為秦人使者來一個,我楚國就扣押一個,如此令秦人畏懼也,由此可見,秦也怕楚耶!”
屈原話落,場中有不少楚人,似乎都鬆了一口氣。
是的,楚人連番扣下秦國使者,秦人也會害怕。
“大王太後,臣昭雎也以為此。”
“大王,臣鄭介願意為楚而戰。”
……
當楚國朝堂上,一個個抗秦的臣子站出來的時候,景鯉的麵色勃然一邊,再看到鄭介時,他流露出一絲的頹敗。
誠然,他是楚國的令尹,他有五子,俱是在朝中為官,鄢城將軍景華、郊尹景塬……還有那裨將景盛,也為義子,出自在朝堂上還有許多的臣子,都站在他這一邊,在他的封地中,他還有這許多的私兵,為他效力。
可今日……
不知是為何,他竟有一種頹敗感,似乎楚國朝堂上的風向,已經變得他有些不認識了。
景鯉終究隻是動了動嘴皮子,沒有再說話。
就連站在不遠處的尚靳在望著他時,他也裝作沒有看見。
“啟稟楚王,外臣如今就唯有一問,秦人鄖西之君不日便可南下,楚王該做何思?”
問話者,正是韓使者尚靳。
秦軍南下,不過是個噱頭,恐怕他司馬錯心中也很清楚,過不了幾日就得退迴去,否則就真成了孤軍深入了,何況區區幾萬人,還真能來攻城而已,楚國的主力卻依舊還在呢。
“母後方才已經給過使者迴答了,莫非使者你沒聽懂?”
楚王又開始打啞謎了。
尚靳神色微微一愣:“不知太後所雲何?”
“哈哈,孫子有雲,五則攻之,十則圍之,我鄢城有將軍景華鎮守,其麾下雖僅有大軍一萬,但鄢城可有我楚人數十萬,三日之內便可有十萬大軍,不知那司馬錯可否有大軍百萬,不,是五十萬嗎?”
白起能破鄢城,乃是用了水攻。
在鄢城西側的山上蓄水,之後突然放水,衝垮了城牆,致使城中軍民死傷無數,縱然司馬錯可以想到這樣的主意,那兵力也是不夠的。
話至此處,尚靳在看景鯉一眼,心中已然知曉,和秦之事,必然是說不下去了,至始至終,他甚至連秦國的條件都沒有說出來,因為楚人壓根就沒給他這個機會,一副要與秦人奮戰到底的趨勢。
“如此說來,楚國上下,是不與秦謀呢?”
楚王笑笑不語,而是問向身邊的南太後:“母後以為呢?”
“南太後長歎一口氣,我楚國臣子皆有抗秦之心,大王也當有抗心之誌。”
“寡人明白了。”
楚王起身,走下王座,就站在尚靳的麵前,語氣十分堅定道:“使者可以迴去告訴秦太後了,楚國,絕不退縮!”
尚靳躬身行禮道:“楚王心意,外臣知道了。”
等到的答案,楚王又迴到王位上,向著旁邊的南太後,輕聲說道:“母後,方才令尹之言,也的確是言之有理,應當思慮?”
楚王平日裏是不操心這些事情的,南太後微微詫異:“大王何意?”
“抗秦之策不變,但母後也該思慮一下,倘若是司馬錯真南下了,真隻靠鄢城那一萬大軍,郢都這麽好,寡人可不想那秦人來!”
這麽一提醒,南太後倒是明白了。
下方的大司徒昭雎,心中更是明了,他立即站了出來。
“啟稟太後,大王言之有理,方才令尹也有所雲,不謀千裏者,何以謀百裏,秦人南下雖難,但我楚還是需得早做準備。”
“那大司徒以為,該如何準備?”
見有人出謀劃策,南太後出聲問道。
“啟稟大王太後,該從令尹之言,秦人雖出兵二十眾,然其國內依舊不下二十萬之眾,大王該再下詔書,再行發兵十萬,以援上庸。”
發兵十萬!
此言一出,群臣皆是震驚,尤其是尚靳與景鯉兩人,此番所來,是為了讓楚軍投降退兵,如今投降不成,倒出來個這樣的結果。
昭雎兩番都是借用景鯉之言,而且兩番與景鯉意誌相悖,這可將景鯉氣的夠嗆。
再行發兵十萬,那可就是三十五萬了,說實話以為楚國如今的國力,還是開始有些負擔了。
熊橫曾與昭雎提前做過商議,隻是要等到見過韓使者尚靳後,才能做決定,現在尚靳已是見過,則可以做決定了。
一旦秦軍知曉楚軍再行發兵十萬,那麵對的便是兩個結果,一個是秦軍退兵,一個是秦軍增兵。
而熊橫則更多地認為,秦軍會退兵。
因為再打下去,秦國能不能消耗得起,秦太後能不能頂住國內的壓力,都是問題,而選擇現在退兵的話,也算是小勝而歸,這無疑是個最好的台階。
見南太後不語,熊橫望著人群中的景鯉:“令尹執掌國政,最是知曉我楚軍力糧草如何,不知令尹作何想?”
說實在的,問景鯉如何想,當然是不要再打下去了,可如今之局麵,要想輕易退兵那是不可能了,連他也被裹挾著。
“大王若要戰,老臣願為大王效力,老臣舉薦裨將景盛為將,火速從宛、新、漢北之地招募大軍,前往上庸,先奪鄖西,再拒秦軍,以三十五萬士卒之力,共退秦人!”
在思索良久後,熊橫還是等來了景鯉的答複。
暫且就以發兵十萬為論,至於景鯉會不會又借機生事,那就等往後再說。
“母後,以為呢?”
熊橫有時候都感覺到,他成了南太後與群臣間的調和劑。
每次都是如此,等到群臣商議定下後,才還得最後問一問南太後的意見,想著她也應該沒意見,畢竟就隻是一個景盛而已,三十五萬大軍的主將,還得是南暉。
從熊橫的角度而言,也更希望是景盛。
此番抗秦,秦國共去了四位將軍,南暉、昭滑、景翠以及景盛。
南暉乃南太後的親弟弟,昭滑是昭雎的族弟,景翠實則是忠於楚王,還有一個景盛,當為令尹所謀,如此一來,軍中也形成不了一言堂,否則南暉獨掌管三十五萬大軍,他還是非常不放心的。
南太後有取締楚王之心,到時候讓南暉在上庸接了楚王槐與子蘭迴來,再揮軍南下,他這個楚王不退位也就得退位了。
也許南太後也是見好就收,隻聽她說道:“老婦人監國,也是為大王效忠,大王才是楚國的王,大王做主吧!”
熊橫知道,南太後這麽說那就是成了。
楚王起身,一步步地走到景鯉麵前,對他這位老師,表現出頗為敬重的樣子:“將軍南暉在前生死廝殺,令尹坐鎮後方也不容易,此戰大破秦軍後,將軍令尹皆是大功也。”
或許是楚王的熱情,讓景鯉感受到了一絲的安慰,隻見他笑著說道:“願為大王效力,老臣定不辱使命!”
向著景鯉點點頭後,熊橫走至尚靳麵前:“我楚國君臣心意如何,還請使者告於秦太後知。”
“外臣遵令。”
……
次日一早,尚靳就一路離開郢都。
若是猜得不錯,他必然是火速趕往鹹陽,等他見過了秦太後,是退兵還是繼續戰,結果一下子就出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