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中,楊恩在侍衛的指引下,來到了孟浚的麵前,此時的孟浚正在園林中乘涼。


    六月初,金陵已是酷暑難耐,而北方的天氣卻還算是涼爽。


    此時的孟浚正站在池水前,四周種滿了垂柳,在微風的吹拂下,微微擺動,滿目的綠色植被,不禁令人心曠神怡。


    楊恩來到孟浚的身前,行了個禮,正要開口時,卻是有些遲疑,楊恩緩了一下,還是開口道:“臣參見陛下!”


    孟浚揮手示意四周的侍衛退下,然後對著楊恩笑道:“慕德,本王尚未登基,陛下之言,過於急切了。”


    “大王,臣明白了。”楊恩躬身行禮道。


    孟浚走到一旁的石桌旁,坐在石墩上,示意楊恩也坐,給楊恩倒了杯茶水,然後對著楊恩和聲說道:“慕德毋需拘泥於虛禮,憶昔往事,橫崗山舉義之時,眾誌成城,猶曆曆在目,慕德可曾想過如今之盛況!”


    楊恩聞言,也有些感慨,迴道:“當初起事,隻因發辮衣冠,而憤然從軍,恩未曾奢望今日之隆昌。”


    孟浚聽罷,緩緩言道:“慕德,若說從起兵之時,我從未想過有朝一日,草莽起兵,竟能問鼎天下,昔時清廷何其勢大,天下惶惶不敢動,吾因義憤填膺,挺劍而出,矢誌破敵,今終成偉業,可足慰平生。”


    楊恩正色道:“大王乃不世出之英豪,方成萬世基業,臣有幸追隨,雖萬死而無憾矣!”


    孟浚哈哈一笑,知道楊恩這是奉承自己,但別人可以這麽說,孟浚卻不能真的相信,成大事者,需要能力,機遇,但是至關重要的一項,卻是運氣,或者也可以說是天命!


    二人閑聊幾句後,方才轉入正題,孟浚問道:“慕德,今日此來何事?”


    楊恩抿了一口茶,隨後說道:“大王,朱由榔不願禪位,已經逃入緬甸,不知大王是否令林帥派兵追擊?”


    孟浚搖了搖頭,道:“算了,隨他去吧,清軍還在關外,李成棟,鄭森,天下還未平定,隻要他不折騰,在緬甸就在緬甸吧!”


    孟浚表現出要稱帝了,可現在朱由榔不配合了,跑了,孟浚想要朱由榔親自禪位,來證明,明運已終,孟浚眾望所歸的戲碼,徹底唱不下去了。


    這都怪曆史上那些禪位的皇帝,吃相不好看,把事做絕了,特別是南北朝那些末代皇帝,幾乎禪位一個,死一個,即便是以孟浚的名聲,也讓永曆帝感到恐懼,生怕一禪位,就莫名其妙的落水,因此嚇的連忙跑到緬甸去了。


    楊恩點頭應了一下,而孟浚喝了口茶,隨後轉移話題道:“新朝即將取代舊朝,還有幾件事,慕德需早做準備!”


    楊恩聞言,站了起來,行禮道:“還請大王吩咐!”


    孟浚也站起來,散步於園林中,楊恩亦步亦趨的跟隨其後。


    孟浚邊走邊說道:“第一件事,也是至關重要的一件,那就是新朝的國號,和年號,不知慕德有何想法?”


    從曆史上各個新朝建立而言,國號一般都來自封地,或者封爵,孟浚為周王,其實直接以周為國號,稱周朝即可。


    但現在孟浚這麽問了,楊恩便知道孟浚對周這個國號,不是十分的滿意,因此,楊恩沉吟片刻後,緩緩說道:“大王,曆朝曆代,新立之國,或為所起之地,或為受封之號,如秦,隋,唐,不過,也有特殊的情況,如元,起於易經,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通天,又如明太祖,初稱吳王,後立國號為大明。”


    孟浚嗯了一聲,說道:“本王昔時以周卓為王號,便是有人言清屬水,周屬土,以五行相克,但如今似是有些不合適,本王欲將努爾哈赤定為叛臣,新朝將代明而立,且姬周之號深入人心,再立周朝,似乎不足證新朝之銳!”


    楊恩略一沉吟,隨後點點頭道:“那臣與諸位同僚商議之後,再迴稟大王。”


    孟浚點點頭,繼續說道:“第二件事,便是新朝之官製,前明之六部與內閣製,另加司禮監鉗製,雖有可取之處,但其還是有極大的弊端,幕府諸臣也要再詳細商議。”


    孟浚這時停下腳步,迴頭看著楊恩,接著說道:“本王提些建議,昔日兵部執掌水陸官兵,當加以細分,分設水師衙門,陸師衙門,商政司也當獨立一部,工部,禮部都需將官府職能細化,但是也要注意,不能過於臃腫,這是件大事,慕德,你和幕府諸官,要詳細商議。”


    楊恩連連點頭,他知道這件事關於新朝的基業。


    孟浚接著說道:“還有一件事,關內即將一統,各鎮軍將的爵位封賞,地方官吏的俸祿的安排,事關錢糧,定要慎之又慎,幕府也需細細安排,本王隻有一個要求,既不能讓錢糧開支過大,也不能讓軍將和官吏有怨言。”


    這是個麻煩事,楊恩遲疑片刻,才說道:“大王,官員俸祿還好商議,可軍將爵位,若大王是想世襲罔替,還是逐代減替?”


    孟浚輕聲道:“天下方定,武人居功甚偉,奇功者,當世襲罔替,餘者,逐代減替。”


    在孟浚的打算中,世襲罔替最多不會超過十人,這對一個龐大的帝國而言,完全可以輕輕鬆鬆的承擔。


    這時楊恩忽然開口問道:“大王,前明之弊,以臣所見,唯藩王之事,深入骨髓,宗室綿延百萬,國家不堪重負,萬望大王細思!”


    楊恩說出此話,也是在心中鼓足了勇氣才說出口的,雖然現在孟浚的子嗣還不多,可若是如朱元璋那般恩厚,怕是不出兩百年,就會成為拖垮一個國家的重大負擔。


    孟浚哈哈一笑,道:“前明之弊,猶在眼前,吾怎會不知,新朝宗室,不臨民,每代降爵而分,其餘細節,待吾細細思量後,再公之於眾。”


    說完後,孟浚看著輕輕擺動的楊柳,陷入了沉思,自己終究還是被這個世界所改變,變成了一個封建帝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南明義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隨筆道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隨筆道人並收藏南明義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