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曆四年,十月底,荊州城下,大軍雲集。
林士奇本部寧武鎮,王富貴之武興鎮,吳眺部武平鎮,張應維部平國鎮,梁三虎部武勝鎮,袁宗第部忠勇鎮,賀珍部鷹擊鎮,譚文部虎嘯鎮,以及五萬燧發火銃兵。
這幾年陸續添置大炮七十六門,各類物資囤積的如山一般,更兼如今要用兵湖廣方向,江南的糧餉也已全力支應著湖廣行營。
十一月,初一,林士奇於荊州城下,整肅三軍,當日兵發襄陽。
襄樊防線,是南宋時最為傑出的江防,襄陽位於漢江以南,樊城位於漢江北岸,襄樊之間有漢水浮橋用於運輸輜重,兵員等,襄樊兩城各在浮橋兩側構築雁翎城,用於保護浮橋,因此在南宋時,襄樊防線可以阻擋蒙古三十九年之久。
不過在此時的襄陽城,已經和南宋時完全不一樣了,南宋時的襄陽城,北麵臨江,東麵有洄湖,西麵有鴨湖,南宋時這兩湖極為廣闊,是襄陽城天然的護城河,而西南麵則是峴山,順安山,千山,扁山等十來座山頭,易守難攻。
不過,時移世易,昔日那廣闊的鴨湖,洄湖,如今水量稀少,早已不能再成為襄陽的護城河,而且更重要的是,當初的蒙古是從北往南打,因此襄樊防線可以發揮出最大的作用,而現在的林士奇,卻是從南麵的荊州出兵,根本不用渡江做戰,襄樊防線幾乎不能發揮作用。
而且,現在的吳三桂也不能和南宋相提並論,既無人力,也無錢糧可以和周軍在襄陽死磕。
當高起隆得知林士奇從荊州出兵後,當即派遣斥候向南麵偵查。
吳軍斥候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後,才得到了周軍大略的情報。
在襄陽城中,高起隆端坐於府衙之中。
一名全身沾染塵土與鮮血的斥候正在對著高起隆匯報著:“將軍,卑職奉命探查南方,這是兩百二十七名斥候同袍,戰死沙場而所匯集的軍報”說著,他遞上一份軍報,雙手因傷勢而輕微的顫抖著。
高起隆接過密函,拆封細閱,眉頭緊鎖,信中言:“周軍兵力雄厚,至少集結了十五萬大軍,士氣高昂,甲具精良,荊州一帶,幾乎處處可見其兵馬調動,戰旗蔽日,大營相連,聲勢浩大。”
高起隆看後,臉色凝重,隨後緩和了些語氣,讓斥候先下去休息。
隨後高起隆站起來,眼中閃爍著複雜的情緒,孟浚如今已經占據兩京,天下已然在其手中,猶如乾坤歸掌,高起隆知道吳三桂的心思,但高起隆卻不認為自家王爺在這個時候還有機會。
隻是高起隆身為吳三桂心腹,值此危機,隻能盡力而為。
高起隆於庭閣中隨意漫步,此時天色陰沉,忽然一聲炸雷,淅淅瀝瀝的雨水從天而降,高起隆看著雨水順著房簷往下淌。
良久之後,仰天長歎道:“王爺厚恩,猶似春陽融雪,非草木無情,焉能忘卻栽培之德?縱知前路坎坷,亦願效犬馬之勞,至死方休。蓋人生一世,所求何多?惟求無愧於心,斯為足矣!
隨後高起隆親書一封,派人遞於吳三桂。
此時的襄陽城中,僅有駐軍六千人,且多為新募之壯,老卒精銳皆已隨吳三桂出征,城中精銳不過高起隆親兵四百人,以及各低層的軍官。
永曆四年,十一月,初八,周軍前鋒梁三虎奪取鍾祥,無損一人,十三日,進駐宜城,十六日,兵臨襄陽南城,建南城大營,開始伐木以做攻城之用。
十八日,林士奇大軍,進抵南城大營。
抵達當日,林士奇按照慣例,命楚章寅書寫勸降書。
其信:“天下烽煙不停,幹戈不止,然,今形勢逆轉,吾王已據兩京,統馭中原,席卷六合,民心所向也,吾軍興師至此,目之所及,襄陽孤城,兵不過千,而吾軍達數十萬之眾,差距懸殊,勝負已分,故勸君審時度勢,正所謂,勝負皆由天命,人力有時而窮,何不乘風而變,順勢而為?”
而高起隆也給林士奇迴了一句話:“士為知己者死,勿複勸降!”
林士奇見此,冷冷的說道:“螳臂當車,不知死活!”
隨後林士奇分兵襄陽東西南三麵,欲強攻襄陽城。
十九日,當第一縷曙光穿透雲層時,鼓聲和號角相繼響起,其聲震動人心。林士奇策馬立於東南麵,遙望著城牆上的守軍,對拿下襄陽,他毫無疑慮,實力懸殊,根本無需技巧,隻需用勢壓人。
攻城伊始,便是火炮齊鳴,箭矢如雨,石塊橫飛,從天而望襄陽城,其三麵皆是煙塵滾滾,遮天蔽日。
城牆上,高起隆親自督戰,指揮士兵抵抗,隻是這些組建並未多久的新兵,根本無法適應如此殘酷的戰爭,僅第一日,高起隆四百親衛,幾乎盡沒。
當夜,高起隆便知道襄陽守不住第二天。
沒有什麽值得大書特書的地方,也沒有可以讓說書人讚不絕口的八百破十萬的戰績,第二日午後,城東南角被突破,隨後周軍奪取城門,周軍如潮水般湧入。
高起隆率領殘部,從城頭撤至府衙,這裏成了最後的堅守之地,
至黃昏時,府衙大門被火炮轟開,周軍士卒衝入府中,與高起隆及其殘部廝殺。
能追隨高起隆一起退守府衙的,那大部分皆是其死忠,心誌不堅者大都在城破時便已棄械而降。
直至天色微暗,高起隆渾身浴血,持槍而立,身側僅有親衛三人,其看向還護衛在自己身前的親衛,高起隆歎道:“吾無愧王爺,卻愧對將士們!”
梁三虎看著高起隆,雖是敵手,但皆是武人,梁三虎對這等明知是死,依舊無畏搏殺之人,也感到些許敬意。
不過梁三虎知道,高起隆即便現在降了,他也活不了,大王的規矩,為將者,勢窮方降,不赦,因此,梁三虎心中也願意給他一個壯烈而死的結局。
梁三虎對著高起隆說道:“你,是個漢子,記住了,殺你的,叫梁三虎!”
永曆四年,十一月,二十日,周軍攻破襄陽城,守將高起隆戰死。
高起隆,性情之人,非為虛名,純出於感恩之情,而篤於臣節。
林士奇本部寧武鎮,王富貴之武興鎮,吳眺部武平鎮,張應維部平國鎮,梁三虎部武勝鎮,袁宗第部忠勇鎮,賀珍部鷹擊鎮,譚文部虎嘯鎮,以及五萬燧發火銃兵。
這幾年陸續添置大炮七十六門,各類物資囤積的如山一般,更兼如今要用兵湖廣方向,江南的糧餉也已全力支應著湖廣行營。
十一月,初一,林士奇於荊州城下,整肅三軍,當日兵發襄陽。
襄樊防線,是南宋時最為傑出的江防,襄陽位於漢江以南,樊城位於漢江北岸,襄樊之間有漢水浮橋用於運輸輜重,兵員等,襄樊兩城各在浮橋兩側構築雁翎城,用於保護浮橋,因此在南宋時,襄樊防線可以阻擋蒙古三十九年之久。
不過在此時的襄陽城,已經和南宋時完全不一樣了,南宋時的襄陽城,北麵臨江,東麵有洄湖,西麵有鴨湖,南宋時這兩湖極為廣闊,是襄陽城天然的護城河,而西南麵則是峴山,順安山,千山,扁山等十來座山頭,易守難攻。
不過,時移世易,昔日那廣闊的鴨湖,洄湖,如今水量稀少,早已不能再成為襄陽的護城河,而且更重要的是,當初的蒙古是從北往南打,因此襄樊防線可以發揮出最大的作用,而現在的林士奇,卻是從南麵的荊州出兵,根本不用渡江做戰,襄樊防線幾乎不能發揮作用。
而且,現在的吳三桂也不能和南宋相提並論,既無人力,也無錢糧可以和周軍在襄陽死磕。
當高起隆得知林士奇從荊州出兵後,當即派遣斥候向南麵偵查。
吳軍斥候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後,才得到了周軍大略的情報。
在襄陽城中,高起隆端坐於府衙之中。
一名全身沾染塵土與鮮血的斥候正在對著高起隆匯報著:“將軍,卑職奉命探查南方,這是兩百二十七名斥候同袍,戰死沙場而所匯集的軍報”說著,他遞上一份軍報,雙手因傷勢而輕微的顫抖著。
高起隆接過密函,拆封細閱,眉頭緊鎖,信中言:“周軍兵力雄厚,至少集結了十五萬大軍,士氣高昂,甲具精良,荊州一帶,幾乎處處可見其兵馬調動,戰旗蔽日,大營相連,聲勢浩大。”
高起隆看後,臉色凝重,隨後緩和了些語氣,讓斥候先下去休息。
隨後高起隆站起來,眼中閃爍著複雜的情緒,孟浚如今已經占據兩京,天下已然在其手中,猶如乾坤歸掌,高起隆知道吳三桂的心思,但高起隆卻不認為自家王爺在這個時候還有機會。
隻是高起隆身為吳三桂心腹,值此危機,隻能盡力而為。
高起隆於庭閣中隨意漫步,此時天色陰沉,忽然一聲炸雷,淅淅瀝瀝的雨水從天而降,高起隆看著雨水順著房簷往下淌。
良久之後,仰天長歎道:“王爺厚恩,猶似春陽融雪,非草木無情,焉能忘卻栽培之德?縱知前路坎坷,亦願效犬馬之勞,至死方休。蓋人生一世,所求何多?惟求無愧於心,斯為足矣!
隨後高起隆親書一封,派人遞於吳三桂。
此時的襄陽城中,僅有駐軍六千人,且多為新募之壯,老卒精銳皆已隨吳三桂出征,城中精銳不過高起隆親兵四百人,以及各低層的軍官。
永曆四年,十一月,初八,周軍前鋒梁三虎奪取鍾祥,無損一人,十三日,進駐宜城,十六日,兵臨襄陽南城,建南城大營,開始伐木以做攻城之用。
十八日,林士奇大軍,進抵南城大營。
抵達當日,林士奇按照慣例,命楚章寅書寫勸降書。
其信:“天下烽煙不停,幹戈不止,然,今形勢逆轉,吾王已據兩京,統馭中原,席卷六合,民心所向也,吾軍興師至此,目之所及,襄陽孤城,兵不過千,而吾軍達數十萬之眾,差距懸殊,勝負已分,故勸君審時度勢,正所謂,勝負皆由天命,人力有時而窮,何不乘風而變,順勢而為?”
而高起隆也給林士奇迴了一句話:“士為知己者死,勿複勸降!”
林士奇見此,冷冷的說道:“螳臂當車,不知死活!”
隨後林士奇分兵襄陽東西南三麵,欲強攻襄陽城。
十九日,當第一縷曙光穿透雲層時,鼓聲和號角相繼響起,其聲震動人心。林士奇策馬立於東南麵,遙望著城牆上的守軍,對拿下襄陽,他毫無疑慮,實力懸殊,根本無需技巧,隻需用勢壓人。
攻城伊始,便是火炮齊鳴,箭矢如雨,石塊橫飛,從天而望襄陽城,其三麵皆是煙塵滾滾,遮天蔽日。
城牆上,高起隆親自督戰,指揮士兵抵抗,隻是這些組建並未多久的新兵,根本無法適應如此殘酷的戰爭,僅第一日,高起隆四百親衛,幾乎盡沒。
當夜,高起隆便知道襄陽守不住第二天。
沒有什麽值得大書特書的地方,也沒有可以讓說書人讚不絕口的八百破十萬的戰績,第二日午後,城東南角被突破,隨後周軍奪取城門,周軍如潮水般湧入。
高起隆率領殘部,從城頭撤至府衙,這裏成了最後的堅守之地,
至黃昏時,府衙大門被火炮轟開,周軍士卒衝入府中,與高起隆及其殘部廝殺。
能追隨高起隆一起退守府衙的,那大部分皆是其死忠,心誌不堅者大都在城破時便已棄械而降。
直至天色微暗,高起隆渾身浴血,持槍而立,身側僅有親衛三人,其看向還護衛在自己身前的親衛,高起隆歎道:“吾無愧王爺,卻愧對將士們!”
梁三虎看著高起隆,雖是敵手,但皆是武人,梁三虎對這等明知是死,依舊無畏搏殺之人,也感到些許敬意。
不過梁三虎知道,高起隆即便現在降了,他也活不了,大王的規矩,為將者,勢窮方降,不赦,因此,梁三虎心中也願意給他一個壯烈而死的結局。
梁三虎對著高起隆說道:“你,是個漢子,記住了,殺你的,叫梁三虎!”
永曆四年,十一月,二十日,周軍攻破襄陽城,守將高起隆戰死。
高起隆,性情之人,非為虛名,純出於感恩之情,而篤於臣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