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聽此言,陳永華大吃一驚,而鄭成功也無法繃住臉色,本叩著桌麵的手,也不自覺的握緊。
一時間場麵有在沉悶,過了一會,鄭成功的聲音傳了出來,似是因為激動而略顯的有些沙啞:“周王於江麵大破虜軍水師,陣斬耿仲明,長江之上,虜軍再無成規模的水師,周王又何必非要吾出兵呢!”
“國姓,鄭家水師強橫,步軍亦有六萬眾,吾王曾言,但能增我軍一分之力,也要爭取,更何況吾王對國姓惺惺相惜,大好年華,豈能不昂揚而上,成就一番偉業,名垂青史,萬古流芳!”沈從文神情嚴肅的說道。
聽聞此話,鄭成功不理陳永華的眼色,長身而起,大笑道:“哈哈哈,周王亦豪傑也,如此震古爍今之戰,吾豈能缺席,將來煌煌史冊,焉知何以羞吾,吾意以決,整頓三軍,與周王同袍而戰,會獵韃虜!”
至於接收閩地之事,則待戰後細談,鄭成功直言:“周王若出爾反爾,不類英雄,得此罵名,則吾之水師,沿江襲擾,四海不得安寧。”
事以談妥,沈從文遣護衛急奔福州,將所談之事告知韓雄,讓其快馬急報大王,而在沈從文離開廳後,陳永華皺著眉頭,對著鄭成功說道:“國姓,大軍北上,糧草補給之事當如何?”
“吾既發大兵相助,糧草輜重之事,自當由孟浚一力擔之。”
陳永華聞言沉默了一會,他心中最大的隱憂根本不是糧草補給,隻是他不知道是不是該說出去。
這時陳永華見鄭成功背手而走,神色振奮,滿臉躍躍欲試的模樣,陳永華歎了口氣,走到鄭成功身旁,低聲說道:“國姓,此戰,萬一周王再勝,恐怕………”
鄭成功聞言迴頭看著陳永華,問道:“恐怕什麽?”
“恐怕,其勢大難製,風雲變幻,日月改色!”
此話一出,鄭成功也有些沉默,他緩步走到窗台,看著有些濕悶的天氣,許久,才緩緩說道:“便如汝言,孟浚兵敗,其退迴金陵,清軍攜大勝而南下,屆時又有何人能擋,孫可望守土之犬,李定國又與其不睦,若是清軍滅孟浚,重奪江南,吾便是收取閩地,據險而守,又能堅持幾年呢?”
這時陳永華有些歎息的說道:“昔年老家主在時,擁兵二十萬,戰船數千條,控製朝廷,可惜了。”
陳永華說完忽然想起什麽來,對著鄭成功說道:“國姓,如今老家主尚在清廷之手,若我等出兵湖廣,清廷以此相挾,該如何是好?”
鄭成功一陣啞然,沉默許久,似是下定決心般,語氣堅定的說道:“吾擁大軍在外,虜必不敢殺吾父!”
“若是老家主親自勸降呢?”
過了片刻,鄭成功的聲音幽幽的傳來:“自古忠孝不能兩全,人皆言父教子忠,未聞教子降敵也,吾誌不移,籌備出兵吧!”
…………
鄭成功同意出兵,但要用閩地為酬,這消息很快傳至福州,韓雄命人將此消息,快馬加鞭急遞金陵。
但這消息卻讓韓雄心中有些消沉,他曾在福州安撫百姓,決心與城共存亡,他的部下也曾在分水關撒下熱血,縱然戰敗,士氣不墮,直到李成棟退兵求和。
韓雄駐福建,深感民生凋敝,於是在李成棟退兵後,著力於恢複當地民力,他輕徭薄稅,並組織修築水利,整飭吏治,嚴明法紀,著重打擊小吏之貪暴,這使得地方秩序漸穩。
短短半年,閩地民生漸安,百姓感其恩德,皆言韓將軍仁義,諸多士紳爭相獻策,韓雄知民安,則國安,故其政以民為本,深得人心。
可如今投入大量心血的閩地,卻要為了大局,而棄之不顧,韓雄心中不甘,不願,卻不得不同意,在信使離開後,韓雄先是召集部將,將大王之決定托盤而出,部將個個不忿,心有不甘,但軍令之下,無人反對。
韓雄見眾將神色低迷,安慰諸將道:“大將用兵沙場,方是名揚四海之時,大王麾下因戰而聲名鵲起者不知凡幾,諸君隨我駐守閩地,勞苦無功,今大王決戰於湖廣腹心之地,正是諸君立下赫赫戰功,封妻蔭子之時!”
在安撫好諸將後,韓雄又想起了許許多多由自己提拔起來的各地官吏,隨後下發文書,遍詢各地官吏,願隨自己離開者,可待鄭氏遣人後,再離開福建,前往金陵,若不舍當地百姓,願留下者,韓雄願替之,向鄭氏舉薦,留任原位,但韓雄仍嚴令,縱然欲追隨自己離開閩地,也要安撫百姓,不可害民,違者嚴懲。
最後,韓雄才召集諸多投奔自己的閩地士人。
廳中,齊聚一堂,人頭簇集,雖無人大聲言語,但竊竊私語聲不絕於耳。
韓雄步入廳中,坐於主位上。
興化莆田之士人,陳鈺延按捺不住,站了出來,對著韓雄急問道:“大人,撤軍的消息是不是真的?”
韓雄點了點頭,歎了一口氣,隨後說道:“局勢如此,不得已而為之!”
“大人,您為閩人嘔心瀝血,我等皆看在眼裏,記在心裏,如今閩地一片欣欣向榮,大王棄之,大傷閩人之心!”陳鈺延雙目含淚的說道。
陳鈺延興化人氏,口音較重,韓雄仔細的傾聽,才聽懂他的意思,雖有些無奈,但還是寬慰道:“大王用兵湖廣,此戰乃是與虜軍之決戰,鄭家水師強大,有其加入,勝算大增,況且鄭家亦非韃虜,也絕不會強迫百姓剃發,百姓但可安心百業,勿需憂慮。”
一眾士人議論紛紛,爭論不休,許多人越說越激動,其意便是大王將福建棄如敝履,以籌碼論之,傷害了閩人之心,直到一聲大喝傳來,場麵才安靜下來。
林從孝恨鐵不成鋼的看著眾人,搖了搖頭,隨後大聲說道:“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大王以閩地為酬,以邀國姓出兵,此雄才大略之策,若湖廣大勝,則天下可定,福建一隅之地,何傷大局,若敗,虜軍再至,諸公難道還要再剃發一迴嗎!”
一時間場麵有在沉悶,過了一會,鄭成功的聲音傳了出來,似是因為激動而略顯的有些沙啞:“周王於江麵大破虜軍水師,陣斬耿仲明,長江之上,虜軍再無成規模的水師,周王又何必非要吾出兵呢!”
“國姓,鄭家水師強橫,步軍亦有六萬眾,吾王曾言,但能增我軍一分之力,也要爭取,更何況吾王對國姓惺惺相惜,大好年華,豈能不昂揚而上,成就一番偉業,名垂青史,萬古流芳!”沈從文神情嚴肅的說道。
聽聞此話,鄭成功不理陳永華的眼色,長身而起,大笑道:“哈哈哈,周王亦豪傑也,如此震古爍今之戰,吾豈能缺席,將來煌煌史冊,焉知何以羞吾,吾意以決,整頓三軍,與周王同袍而戰,會獵韃虜!”
至於接收閩地之事,則待戰後細談,鄭成功直言:“周王若出爾反爾,不類英雄,得此罵名,則吾之水師,沿江襲擾,四海不得安寧。”
事以談妥,沈從文遣護衛急奔福州,將所談之事告知韓雄,讓其快馬急報大王,而在沈從文離開廳後,陳永華皺著眉頭,對著鄭成功說道:“國姓,大軍北上,糧草補給之事當如何?”
“吾既發大兵相助,糧草輜重之事,自當由孟浚一力擔之。”
陳永華聞言沉默了一會,他心中最大的隱憂根本不是糧草補給,隻是他不知道是不是該說出去。
這時陳永華見鄭成功背手而走,神色振奮,滿臉躍躍欲試的模樣,陳永華歎了口氣,走到鄭成功身旁,低聲說道:“國姓,此戰,萬一周王再勝,恐怕………”
鄭成功聞言迴頭看著陳永華,問道:“恐怕什麽?”
“恐怕,其勢大難製,風雲變幻,日月改色!”
此話一出,鄭成功也有些沉默,他緩步走到窗台,看著有些濕悶的天氣,許久,才緩緩說道:“便如汝言,孟浚兵敗,其退迴金陵,清軍攜大勝而南下,屆時又有何人能擋,孫可望守土之犬,李定國又與其不睦,若是清軍滅孟浚,重奪江南,吾便是收取閩地,據險而守,又能堅持幾年呢?”
這時陳永華有些歎息的說道:“昔年老家主在時,擁兵二十萬,戰船數千條,控製朝廷,可惜了。”
陳永華說完忽然想起什麽來,對著鄭成功說道:“國姓,如今老家主尚在清廷之手,若我等出兵湖廣,清廷以此相挾,該如何是好?”
鄭成功一陣啞然,沉默許久,似是下定決心般,語氣堅定的說道:“吾擁大軍在外,虜必不敢殺吾父!”
“若是老家主親自勸降呢?”
過了片刻,鄭成功的聲音幽幽的傳來:“自古忠孝不能兩全,人皆言父教子忠,未聞教子降敵也,吾誌不移,籌備出兵吧!”
…………
鄭成功同意出兵,但要用閩地為酬,這消息很快傳至福州,韓雄命人將此消息,快馬加鞭急遞金陵。
但這消息卻讓韓雄心中有些消沉,他曾在福州安撫百姓,決心與城共存亡,他的部下也曾在分水關撒下熱血,縱然戰敗,士氣不墮,直到李成棟退兵求和。
韓雄駐福建,深感民生凋敝,於是在李成棟退兵後,著力於恢複當地民力,他輕徭薄稅,並組織修築水利,整飭吏治,嚴明法紀,著重打擊小吏之貪暴,這使得地方秩序漸穩。
短短半年,閩地民生漸安,百姓感其恩德,皆言韓將軍仁義,諸多士紳爭相獻策,韓雄知民安,則國安,故其政以民為本,深得人心。
可如今投入大量心血的閩地,卻要為了大局,而棄之不顧,韓雄心中不甘,不願,卻不得不同意,在信使離開後,韓雄先是召集部將,將大王之決定托盤而出,部將個個不忿,心有不甘,但軍令之下,無人反對。
韓雄見眾將神色低迷,安慰諸將道:“大將用兵沙場,方是名揚四海之時,大王麾下因戰而聲名鵲起者不知凡幾,諸君隨我駐守閩地,勞苦無功,今大王決戰於湖廣腹心之地,正是諸君立下赫赫戰功,封妻蔭子之時!”
在安撫好諸將後,韓雄又想起了許許多多由自己提拔起來的各地官吏,隨後下發文書,遍詢各地官吏,願隨自己離開者,可待鄭氏遣人後,再離開福建,前往金陵,若不舍當地百姓,願留下者,韓雄願替之,向鄭氏舉薦,留任原位,但韓雄仍嚴令,縱然欲追隨自己離開閩地,也要安撫百姓,不可害民,違者嚴懲。
最後,韓雄才召集諸多投奔自己的閩地士人。
廳中,齊聚一堂,人頭簇集,雖無人大聲言語,但竊竊私語聲不絕於耳。
韓雄步入廳中,坐於主位上。
興化莆田之士人,陳鈺延按捺不住,站了出來,對著韓雄急問道:“大人,撤軍的消息是不是真的?”
韓雄點了點頭,歎了一口氣,隨後說道:“局勢如此,不得已而為之!”
“大人,您為閩人嘔心瀝血,我等皆看在眼裏,記在心裏,如今閩地一片欣欣向榮,大王棄之,大傷閩人之心!”陳鈺延雙目含淚的說道。
陳鈺延興化人氏,口音較重,韓雄仔細的傾聽,才聽懂他的意思,雖有些無奈,但還是寬慰道:“大王用兵湖廣,此戰乃是與虜軍之決戰,鄭家水師強大,有其加入,勝算大增,況且鄭家亦非韃虜,也絕不會強迫百姓剃發,百姓但可安心百業,勿需憂慮。”
一眾士人議論紛紛,爭論不休,許多人越說越激動,其意便是大王將福建棄如敝履,以籌碼論之,傷害了閩人之心,直到一聲大喝傳來,場麵才安靜下來。
林從孝恨鐵不成鋼的看著眾人,搖了搖頭,隨後大聲說道:“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大王以閩地為酬,以邀國姓出兵,此雄才大略之策,若湖廣大勝,則天下可定,福建一隅之地,何傷大局,若敗,虜軍再至,諸公難道還要再剃發一迴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