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耕黍從太極殿迴到政事堂,立刻派人以聖旨的名義去有司辦任命狀,又派人去叫李思來政事堂見麵。


    等到李思在政事堂官吏的注視下,進入張耕黍的書房見麵時,張耕黍直截了當地拿出任命狀道:“此前說讓你做匠作院副使,這是任命狀。”


    大唐依舊是做官這條路最受人追捧,封官對沒有門路的人是難如登天。張耕黍卻輕描淡寫地兌現了官位,匠作院副使的官位已是不低了!


    李思急忙千恩萬謝。


    張耕黍又道:“改日朝裏應會派官員嘉獎李使君,聖上還會賞一筆錢財。”


    “不敢不敢。”李思聽到稱唿,急忙迴答。


    張耕黍這人聰明內斂,做事習慣以實利為手段驅使別人,但有個好處是說話算數,他說匠作院副使,事後必定不會找借口推諉。


    李思被張耕黍從牢裏撈出來,很快就察覺了張耕黍是怎樣的人,所以辦事還是很上心的……


    這樣也好,沒那麽多彎彎繞繞,老子們做官辦事,不就是為了升官發財光宗耀祖,說那麽多沒用的幹甚?


    就在這時,張耕黍看了一眼房門,遞了個眼色。


    李思躬身看了一眼門口,愣是沒明白他啥意思,走到門口,想了一下便要掩上房門,迴頭見張耕黍點頭,便趕緊把房門小心關上。


    他走迴來,便聽得張耕黍沉聲道:“聖上對你辦好的事,十分滿意,好好幹,前程無量。李使君可知本朝的匠作院副使不一般,林木森以前便是匠作院院監、副使,現在內閣輔政,聖上身邊隨時召見的大臣,他日為宰相也有望……”


    李思瞪眼道:“下官不敢自不量力,下官本是罪臣,能求得一官半職已是萬分慶幸……”


    張耕黍冷笑道:“封侯拜相,想想並沒有錯。”


    李思沉吟片刻,“張舍人有何吩咐?”


    張耕黍道:“等下次大朝,你當著文武百官的麵上奏,奏請聖上立皇長子為秦王。”


    李思聽罷大駭,袍袖都顫抖起來。


    張耕黍道:“前朝末年之亂,就在於儲位不定,諸子紛爭,最後使得雍朝四分五裂。如今唐朝初立,更應該早定國本。固本清源,大唐才能繁榮昌盛。”


    李思顫聲道:“今上不……不是認為皇長子年幼,實非立為國本之時嗎?這樣說不會被滅九族?”


    張耕黍道:“此一時彼一時啊,今上一統天下的決心很大,大唐如今占據了半壁江山,再過個十年,這天下終歸一統。你也看到了,聖上喜歡禦駕親征。聖上離開長安,長安城內就隻有太上皇、皇太後、皇後主理朝政,可這不是長久之計。太上皇身體上有傷病,不能操勞。皇太後不懂政務,理不了政。皇後呢,也就是在醫術方麵有見解,其他的那就一概不通了。如果立了皇長子為秦王,就可以讓皇長子監國,諸位宰執輔政,這樣就名正言順多了。”


    李思嚇得一臉蒼白,因為這種事太嚴重了!秦王監國,由宰執輔政,這和當太子有什麽區別?


    張耕黍冷哼道:“我是給你機會,富貴險中求,一般人想摻和,還沒有機會門路。”


    “是,是。”李思不置可否。


    張耕黍問道:“你是怕我把你當馬前卒,上前送死?”


    李思忙道:“下官不敢,下官絕無此意!”


    這張耕黍,說話實在太難聽了,稍微修飾一下都沒有!


    張耕黍從容道:“你大可不必有此念。是我把你從牢裏撈出來推薦給皇後,又替你求官;今日我招你來書房,單獨密談,政事堂的人都看著哩。你在別人眼裏,與我的黨羽何異?若此大事是個火坑,我讓你跳了,也會牽連於我。”


    “是,是……”李思說不出話來。


    張耕黍說話十分犀利直接:“李使君安心,我看得很準,咱們不上,也會有人上。我不親自上陣,是因大事必有個過程,不能失了章法,以你的官位身份上書,正好恰當……


    聖上的臉麵也好看,不知道的人,以為李使君這等人是求官心切、急欲在朝廷立足,故鋌而走險,絕非聖上示意。”


    李思的臉上特別難看,自己怎麽也是讀書人,被說得如此不堪,實在難受,好在這裏沒別人,人張耕黍又貴為中書舍人,說兩句輕賤他的話也有資格。


    反正就算受了張耕黍的恩惠升官發財了,李思內心也不是對張耕黍很有好感!


    張耕黍又道:“今日說得急,你且迴去安心準備,一麵到匠作院上任,一麵想想此事。”


    李思忙道:“下官多謝張舍人提點。”


    張耕黍揮了揮手,李思當即告退。


    等他從政事堂出來,又出了皇城,上了馬車還有點恍惚,迴頭竟想不起自己怎麽出皇城的!


    李思此前在遼東郡和遼西郡之間來往辦事,迴京後剛升匠作院副使,連府邸也還沒有,在長安租借了一處小院居住。


    他迴家後寫好奏章,又在象牙牌上記好要說的話,以免上了朝緊張說不清楚。平常要他說點話當然出口成章,但一到大朝上極可能發懵,把話記在容易看見的地方是必要的。


    早早準備好了,但李思心裏仍舊十分猶豫。


    無論是逼供船員工匠,還是收羅人手辦差,李思都能處置得當,但對眼下這等事完全沒把握,眼前一片黑!長安朝廷他也不熟,他怎麽知道裏麵的水有多深?


    但是,張耕黍乃中書舍人,把這麽要緊的事告訴了他。如果拒絕,以後有好果子吃麽?


    李思沒忘記自己在牢房裏好幾個月,是張耕黍把他撈出來的。既然這人能輕易把自己從長安大牢弄出來,再送進去應該也挺容易。


    他想起了在牢裏吃的飯,有一次碗裏不知怎麽還有蛆!


    李思坐立不安地待了片刻,見仆從在門外掃地,他的家眷仍在遼東郡,身邊就幾個幹些買柴米做飯洗衣等活的隨從。


    李思便道:“我想吃羊雜碎,還有粟米粥,要用幽州的粟米煮,你給我弄些來。”


    “老仆這就去做。”仆從應答道。


    等李思吃了想吃的東西,又想著自己許久未近女色,今後還不知有沒有機會。又叫仆從拿錢去就近巷子裏的窯子雇個小娘迴來。


    但那仆從年紀有點大了,辦事實在不怎麽妥當,找的窯娘看起來髒兮兮的,身上有股子臭味混合著脂粉的複雜氣味。李思弄了半天,愣是沒成功。


    李思住的是座小小的民宅,那婦人不知他是當官的,出言不遜道:“不行還找窯姐,吃飽了撐的!”


    李思聽罷頓生怒氣,冷冷地看了那婦人一眼,想對付個窯子裏的婦人,實在太容易來了,這婦人實在沒見識過李思怎麽拿人逼供的手段!


    但他最終還是打發了錢讓她走人,實無必要與一個窯子裏的婦人一般計較。


    他坐在椅子上仰頭長歎了一聲。


    數日之後,恰逢十五,太極殿大朝。在京五品以上官員要去朝賀,李思準備妥當出發時,天才蒙蒙亮。時值春季,晝夜等長,李思騎著匹馬,黑漆漆的路上空氣幹冷,風吹在身上分外難受。此時他如同是去上刑場一般,求富貴實在不是那麽容易,根本就是提著腦袋去。


    等到了太極殿,場麵就全然不同了。燈火亮如白晝,裏麵暖和華貴堂皇,編鍾金鼓之音營造出的光明大氣的氣氛,李思也受鼓舞起來。


    王鐔身穿龍袍走上禦座,坐下時聽到“哐”的一聲鑼響,仿佛是為天子的舉止配樂似的。文武群臣即刻叩拜行禮。


    暫時還輪不上李思說話,先是倭國使臣在群臣的注視下上前朝賀,恭賀王鐔收複豫州,獻上豐厚的貢品。王鐔麵無表情地賞賜了綬帶袍服等物,然後揮了揮手,就讓倭國使臣迴四方館了。


    隨著倭國使臣離去,殿內的群臣很激動,又是一番冠冕堂皇的說辭。


    李思心裏有事,跟著應付了事。饒是他沒參與國政,見到倭國使臣,也立刻明白:這廝來投降的罷!


    此時他心裏又多了幾分信心,大唐天子連滅雍、冀、幽、豫四國,而今收複豫州諸地,倭國又來獻禮投降,勸他立皇長子為秦王,似乎也說得過去了!


    而且今天倭國使臣來投降,皇帝省了打仗的錢糧和人命,心裏一高興,李思的風險又小了幾分。


    當然倭國使臣今日隻說進京朝賀,並沒說投降獻禮。但這使臣都跑長安來了,帶來的禮物還迴得去?他敢來就是準備投降的,無論願意不願意,朝廷必定要倭國獻表請降,其國內更不敢武力反抗了,否則大唐占據大義,揮師遠征也不是不可能。


    不過這些事兒李思見識不到,操作過程也不會在大朝上說。


    每月初一、十五的大朝,大多數時候就是個過場,展現皇家威儀,也讓諸臣看看皇帝身體健康;幾乎沒人拿正事在這種場合說,要說也說一些無關痛癢的歌功頌德。


    而李思今天感覺自己是個例外。


    就在這時,一個效節衛長聲道:“有事啟奏,無事退朝!”


    李思一咬牙站了出來,頓時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他身上。李思拜道:“臣匠作院副使李思,有事稟奏陛下。”


    那名效節衛看了他一眼,退到了禦座下側。


    李思彎腰,看著捧在手裏的象牙牌大聲道:“秦朝既終,經曆了數百年,天下裂土分疆,外族入寇;聖上立國,天下仍有諸國並列,雖稱帝,實屬諸侯之一也……


    而今聖上滅雍、冀、幽、豫等諸國,收天下之半,開創基業;驅逐外族,恢複華夏,得國以正,此時當鞏固國本,臣請陛下立皇長子為秦王……”


    “嘩!”偌大的廟堂之上,群臣嘩然。


    看來沒想著這事兒的官員仍是多數,人們十分驚訝。稍許,大殿上又漸漸安靜下來,比起先更靜,人們什麽聲音也不敢發出來了。


    上麵沒發話,李思便躬身站在原地等著,他隻覺得頭皮發麻,整個腦袋裏都空白了,豁出來站在這裏,等著後果。


    就在這時,王鐔親自開口說話了:“天下尚未一統,朕責任重大,皇長子年幼,無功封王,不妥,此事不可為。你不得再言此事。”


    片刻後,王栩上前大聲道:“李思,你為興建海船與國有功,聖上最看重的是為國辦實事的人,念在你的大功,且不治你的罪,你去遼東郡獻上海船圖才是正事,好自為之!”


    李思聽到這裏,暗自長鬆一口氣,忙道:“微臣叩謝天恩!”


    當眾進言封皇長子為秦王,雖然皇帝立刻就拒絕了,但說這種話的人居然屁事沒有?這下子滿朝文武都恍然大悟!


    這態度也實在太明顯了。就算皇帝有心,這第一個說的人輕則罷官下獄、重則砍了也不為過……


    現在這種狀況,王鐔的吃相比較難看,也有一個小原因,因為心裏很看重李思這種有誌於發展技術的人才,聽說他還住在破院子裏,不願意打擊他。


    王鐔至今的功業也實在太大,沒人敢質疑他的權威,而今也省事,連掩飾也極不認真。


    而且李思此人肯定是張耕黍的人,許多人甚至已經咬定是張耕黍授意。


    第一個說的人都沒事,皇帝不可能再拿第二個人開刀祭旗,於是一時間文臣武將們都湊熱鬧,上書的人非常多!鐵板釘釘地從龍擁護之功,現在這狀況誰也不想傻到去與皇室對著幹。


    人一多,給王鐔找立皇長子王瀚為秦王的理由便更是層出不窮,任何事隻要鐵了心找理由和說法,總是找得到。


    眾人也很理解王鐔:畢竟皇長子出生到現在,連個封號都沒有。不立太子也就罷了,如果連一個王號都不封,就有些說不過去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雍一小兵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木原十二鉞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木原十二鉞並收藏大雍一小兵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