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自請
諸天為王,從慶國太子李承乾開始 作者:殘林之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郵路係統其實也是慶帝新政的產物之一,基本是與內廷所辦報紙同一時間出現的產物。
與內廷報紙一樣的無人問津。
因為價格太貴,隻是寄封信就要足足一兩銀子。
報紙一兩銀子一份沒人買,這一封信一兩銀子的買賣自然也少有人做。
迄今為止,也隻有部分官宦子弟才會用到這個郵路係統進行書信往來。
比如範閑和範若若這些年就是如此。
但就算是官宦子弟,尋常品級不高的官員怕是也用不起這一兩銀子一次的郵寄服務。
收益自然是寥寥無幾,但其投入卻是比起內廷報紙大了數倍不止。
單單各城鎮所搭建的驛站耗資就極為不菲,再加上各驛站中的郵差基本都是官員的親戚,其臃腫之處,幾乎不亞於慶國如今越發龐大的官僚係統,可想而知,每月在郵路係統上支出的俸祿也絕對不低。
馬匹以及日常損耗也同樣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說句不太好聽的,慶國在郵路係統上投入的資金,差不多足夠李承乾辦個差不多上百家報館了。
而且每年都要往裏投,如同無底洞一般。
甚至因為郵路係統的龐大,已經牽扯到了越來越多的官員,導致慶帝想要廢除此事阻力也將會變得極大。
畢竟,誰家還沒有幾個爛泥扶不上牆的懶親戚了?
隨便往哪個驛站裏一扔,活少不說,還有俸祿,平常吃喝也都能夠在驛站解決。
官員們省心,那些親戚們也開心,唯一不開心的大抵也就是隻見投入不見產出的慶帝。
但這可是葉輕眉曾經說過的事情,慶帝覺得,自己按著她的話去做了,不管掙不掙錢,心中反正是得到了慰藉,即便要投些銀子,可不是還有內庫在嗎?
隻要內庫撐得住,一切都不是問題。
更何況如今已經不好妄動,那先就這樣吧,反正等天下一統,自然有秋後算賬的時候。
他妥協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乃至無數次。
總歸一切都是為了最終的霸業。
當然,慶帝也意識到了,自己新政的諸多舉動不僅沒有解決慶國本身的問題,反而創造出了一個又一個新的問題。
這也是他這些年動作越來越少的根本原因。
李承乾覺得,慶帝終究是他老子,作為兒子自然要給老子解決問題。
郵路固然有著諸多問題,但同樣也是一筆寶貴的財富。
至少,他若是想要將扶搖報館刊印的報紙真正的推行天下,幾乎離不開郵路係統的幫助。
當然,他自己搭建也不是不行。
可郵路係統的搭建需要大量的人員和馬匹,他畢竟是太子,若是去做了,絕對會有人彈劾他,全天下的招兵買馬,是要造反不成?
所以,他最好的方式,就是和慶國官方的郵路係統合作。
當然,他也不是沒有想著借雞生蛋,利用官方的郵路係統搭建出一套效忠於自己的班子。
甚至他已經有想法,將這套班子作為自己未來情報組織的雛形。
情報的重要性已經毋庸置疑。
不論是南慶的監察院,慶帝的內廷,還是北齊的錦衣衛,都在諸多事件上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力量。
日後的紛爭之中,他若是沒有一個足夠強大的情報組織,行事必然會處處受製。
但他對於這些事說實話不是很在行,也就前世偶爾從網上知道一些。
所以他主要還是想著通過插手郵路或者完成其他事件,抽取到一個與情報有關的高手來幫他處理這一切。
但抽獎的隨機性太大,他也不確定之後能抽到什麽。
總之如今他也是走一步看一步,心中倒也沒有什麽焦躁的情緒。
一身強大的武力就是他最大的底氣,其他的,就當做一個經營養成類的遊戲去做就是。
成了固然好,不成也無傷大雅。
就好比大朝會當日,李雲睿的背刺,他也是毫無憂懼之情。
平日裏該如何還是如何。
不過終究是李雲睿行事有虧,一番拉扯之後,私下裏,李雲睿倒是對於之前有些抗拒的事情上做了很多讓步。
……
又是一次朝會,李承乾既然已經有了腹稿,自然是看準了時機之後,就出聲道:“陛下,兒臣如今閑賦於東宮已有近半年,靜極思動,所以想請陛下給兒臣個差事去做。”
他說的直白,而且也並無道理。
雖然所有人都知道扶搖報館是他在背後經營。
但經曆上一次大朝會之後,扶搖報館名義上的所有人已經成了如今名聲大噪的羅貫中以及戶部侍郎範建的兒子範思轍,與他名義上基本毫無關係。
羅貫中不必說,扶搖報館明麵上陣陣的話事人便是他。
至於範思轍。
他雖然簽了所謂的轉讓契約,但也隻擁有文報一半的股份。
而且,這一半的股份說到底,也還不算是為他所有。
因為他在簽下那契約的時候,也自動默認了欠下扶搖報館五千兩銀子的巨款。
而這五千兩也正是扶搖報館還給內庫的那一筆銀子。
範思轍自然是沒有錢的,所以這五千兩說到底還是扶搖報館自己出的。
隻是扶搖報館如果直接自己還,內庫還可以用投資分紅名義不認這一筆欠款。
但加個範思轍轉上一手,就相當於是範思轍個人還給內庫了五千兩,以此買下了文報一半的股份。
而範思哲雖然背上了一筆五千兩銀子的巨額負債。
但是也獲得了扶搖報館給予的每個月一百兩銀子的固定分紅。
之所以他隻能拿到五十兩,就是因為另外五十兩是作為還債所用。
本金加利息,契約上寫的清清楚楚,十年時間就能夠還清。
也就是說,範思轍一分錢不用掏,每個月白得五十兩不說,十年之後還能夠真正擁有文報一半的股份。
範思轍可是個算賬的小天才,若非將銀錢之上的問題算了個清楚,他雖然傻,但也不會輕易簽字。
當然,具體背後的影響,那就是他算不到,也理不清的東西了。
這也導致,當日大朝會範建迴府之後,氣得將他直接打了個半死。
得知此事之後,不知道為啥,李承乾當時就多吃了兩碗飯。
與內廷報紙一樣的無人問津。
因為價格太貴,隻是寄封信就要足足一兩銀子。
報紙一兩銀子一份沒人買,這一封信一兩銀子的買賣自然也少有人做。
迄今為止,也隻有部分官宦子弟才會用到這個郵路係統進行書信往來。
比如範閑和範若若這些年就是如此。
但就算是官宦子弟,尋常品級不高的官員怕是也用不起這一兩銀子一次的郵寄服務。
收益自然是寥寥無幾,但其投入卻是比起內廷報紙大了數倍不止。
單單各城鎮所搭建的驛站耗資就極為不菲,再加上各驛站中的郵差基本都是官員的親戚,其臃腫之處,幾乎不亞於慶國如今越發龐大的官僚係統,可想而知,每月在郵路係統上支出的俸祿也絕對不低。
馬匹以及日常損耗也同樣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說句不太好聽的,慶國在郵路係統上投入的資金,差不多足夠李承乾辦個差不多上百家報館了。
而且每年都要往裏投,如同無底洞一般。
甚至因為郵路係統的龐大,已經牽扯到了越來越多的官員,導致慶帝想要廢除此事阻力也將會變得極大。
畢竟,誰家還沒有幾個爛泥扶不上牆的懶親戚了?
隨便往哪個驛站裏一扔,活少不說,還有俸祿,平常吃喝也都能夠在驛站解決。
官員們省心,那些親戚們也開心,唯一不開心的大抵也就是隻見投入不見產出的慶帝。
但這可是葉輕眉曾經說過的事情,慶帝覺得,自己按著她的話去做了,不管掙不掙錢,心中反正是得到了慰藉,即便要投些銀子,可不是還有內庫在嗎?
隻要內庫撐得住,一切都不是問題。
更何況如今已經不好妄動,那先就這樣吧,反正等天下一統,自然有秋後算賬的時候。
他妥協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乃至無數次。
總歸一切都是為了最終的霸業。
當然,慶帝也意識到了,自己新政的諸多舉動不僅沒有解決慶國本身的問題,反而創造出了一個又一個新的問題。
這也是他這些年動作越來越少的根本原因。
李承乾覺得,慶帝終究是他老子,作為兒子自然要給老子解決問題。
郵路固然有著諸多問題,但同樣也是一筆寶貴的財富。
至少,他若是想要將扶搖報館刊印的報紙真正的推行天下,幾乎離不開郵路係統的幫助。
當然,他自己搭建也不是不行。
可郵路係統的搭建需要大量的人員和馬匹,他畢竟是太子,若是去做了,絕對會有人彈劾他,全天下的招兵買馬,是要造反不成?
所以,他最好的方式,就是和慶國官方的郵路係統合作。
當然,他也不是沒有想著借雞生蛋,利用官方的郵路係統搭建出一套效忠於自己的班子。
甚至他已經有想法,將這套班子作為自己未來情報組織的雛形。
情報的重要性已經毋庸置疑。
不論是南慶的監察院,慶帝的內廷,還是北齊的錦衣衛,都在諸多事件上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力量。
日後的紛爭之中,他若是沒有一個足夠強大的情報組織,行事必然會處處受製。
但他對於這些事說實話不是很在行,也就前世偶爾從網上知道一些。
所以他主要還是想著通過插手郵路或者完成其他事件,抽取到一個與情報有關的高手來幫他處理這一切。
但抽獎的隨機性太大,他也不確定之後能抽到什麽。
總之如今他也是走一步看一步,心中倒也沒有什麽焦躁的情緒。
一身強大的武力就是他最大的底氣,其他的,就當做一個經營養成類的遊戲去做就是。
成了固然好,不成也無傷大雅。
就好比大朝會當日,李雲睿的背刺,他也是毫無憂懼之情。
平日裏該如何還是如何。
不過終究是李雲睿行事有虧,一番拉扯之後,私下裏,李雲睿倒是對於之前有些抗拒的事情上做了很多讓步。
……
又是一次朝會,李承乾既然已經有了腹稿,自然是看準了時機之後,就出聲道:“陛下,兒臣如今閑賦於東宮已有近半年,靜極思動,所以想請陛下給兒臣個差事去做。”
他說的直白,而且也並無道理。
雖然所有人都知道扶搖報館是他在背後經營。
但經曆上一次大朝會之後,扶搖報館名義上的所有人已經成了如今名聲大噪的羅貫中以及戶部侍郎範建的兒子範思轍,與他名義上基本毫無關係。
羅貫中不必說,扶搖報館明麵上陣陣的話事人便是他。
至於範思轍。
他雖然簽了所謂的轉讓契約,但也隻擁有文報一半的股份。
而且,這一半的股份說到底,也還不算是為他所有。
因為他在簽下那契約的時候,也自動默認了欠下扶搖報館五千兩銀子的巨款。
而這五千兩也正是扶搖報館還給內庫的那一筆銀子。
範思轍自然是沒有錢的,所以這五千兩說到底還是扶搖報館自己出的。
隻是扶搖報館如果直接自己還,內庫還可以用投資分紅名義不認這一筆欠款。
但加個範思轍轉上一手,就相當於是範思轍個人還給內庫了五千兩,以此買下了文報一半的股份。
而範思哲雖然背上了一筆五千兩銀子的巨額負債。
但是也獲得了扶搖報館給予的每個月一百兩銀子的固定分紅。
之所以他隻能拿到五十兩,就是因為另外五十兩是作為還債所用。
本金加利息,契約上寫的清清楚楚,十年時間就能夠還清。
也就是說,範思轍一分錢不用掏,每個月白得五十兩不說,十年之後還能夠真正擁有文報一半的股份。
範思轍可是個算賬的小天才,若非將銀錢之上的問題算了個清楚,他雖然傻,但也不會輕易簽字。
當然,具體背後的影響,那就是他算不到,也理不清的東西了。
這也導致,當日大朝會範建迴府之後,氣得將他直接打了個半死。
得知此事之後,不知道為啥,李承乾當時就多吃了兩碗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