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侃微微一笑,露出一抹自信而從容的神色。


    “自古以來,那些能夠成就偉業之人,往往都不會墨守成規、遵循常理行事。”


    “李嗣源盡管年紀尚輕,但絕不可能是個莽撞之徒,他既然能夠定下如此計謀,想必定是經過了一番深思熟慮後的決策。”


    “論是高昌迴鶻還是安西迴鶻,其族人數目不過才數十萬而已,時過境遷,如今的它們早已不複當年迴紇國的強盛之勢,不足為懼。”


    “朕不願大動幹戈,否則發兵二十萬,早就一舉將其剿滅!”


    楊行密聽聞此言,卻並未如李侃那般樂觀。


    “陛下所言極是,自從迴紇國覆滅之後,其遺民便散布於西北各地,葛羅祿、焉耆以及龜茲等地均有大量的迴鶻人聚居。”


    “當下高昌的毗伽·登裏已逃往焉耆,正所謂唇亡齒寒,葛羅祿必定會與安西迴鶻聯手。”


    “迴鶻人幾乎可以說是全民皆兵,若幾部聯合,募兵十萬不成問題,我們後續的進攻恐怕將會麵臨更大的阻力和困難,不知陛下是否考慮過增派援兵?”


    麵對楊行密的擔憂,李侃卻是輕輕一笑,不以為意。


    “嗬嗬,雖說安西與葛羅祿兩地皆是以迴鶻人為主體,但終究不再是昔日那個強大統一的迴紇國了,短短數十年間,他們的上一代人大都已經離世,現如今留存於世的多是些未經世事的後輩。”


    “至於全民皆兵,就是笑話,百餘年前迴紇有三四百萬人,募兵五六十萬不成問題,但現在不過幾十萬人而已,且散居各地,除去婦孺和老人,他們還有多少青壯年?”


    “十萬兵馬,他們吃什麽?能堅持多久?朕無需進攻,耗都能耗死對方。”


    “陛下聖明,臣下確實過於謹慎了。”楊行密聽後躬身行禮。


    李侃擺了擺手,“你也是心係戰事,並無過錯,不過朕也並非輕敵之人,雖不增兵,但朕已命人暗中聯絡吐蕃一部。”


    “吐蕃?陛下這一招妙啊,吐蕃與迴鶻素有嫌隙,此時拉攏吐蕃,定能讓他們相互牽製。”


    “沒錯,吐蕃一直不滿迴鶻占據西域諸多要地,如今給他們機會削弱迴鶻,必然樂意為之。”


    陸扆有些疑惑,“陛下,楊大將軍不是正與吐蕃對峙嗎?吐蕃難道不應該聯合迴鶻人對付我們嗎?”


    “嗬嗬,迴鶻分裂成諸多小部落,又不是每個部落都敢與我大唐為敵,從西南到西北,我們駐紮了近十萬兵馬,有了高昌與甘州迴鶻的前車之鑒,他們豈敢造次?”


    “朕已經安排了內衛潛入吐蕃與安西迴鶻各部散播謠言,挑撥離間,吐蕃不敢提供援助,則迴鶻內部必亂。”


    楊行密急忙稱讚,“陛下此計甚妙,內亂一起,迴鶻軍心不穩,我軍勝算大增。”


    李侃微微一笑,“本計劃解決迴鶻需要兩年,李嗣源如此勇猛,老天也降下天災,這是天助我也!朕決定在一年之內結束戰爭!”


    說完,他轉身看向內侍,“將西北堪輿圖抬上來!”


    兩名內侍小跑著離開,很快抬來一塊高三米,寬四米多的板子,上麵繪製的是長安以西的疆域圖。


    李侃接過內侍手中的杆子,衝著地圖指了指。


    “陸尚書,朕打算在西北修建一條唐直道,從蘭州開始,途徑涼州、張掖、酒泉、瓜州晉昌,出玉門關至伊吾(哈密)、高昌(吐魯番)到庭州輪台(烏魯木齊)。”


    眾人聞言皆一臉震驚。


    陸扆急忙開口:“陛下,這....從蘭州至輪台,至少三四千裏之遙,比長安到廣州的距離還要遠很多,這可不是一筆小數目,至少幾年的稅收要搭進去!”


    劉崇望拱手進言道:“陛下,西北地區氣候惡劣、環境艱苦,人口總共不過幾百萬而已,多為遊牧民族,現有的官道足以滿足通行需求,又何須花費巨額金錢去修築直道?”


    “哈哈,錢本就是拿來使用的嘛,常言道‘要想富,先修路’,區區幾年的稅收又算得了什麽?隻要道路修成,往後朝廷的稅收隻會日益增多。”


    “當然了,這條唐直道的建設標準可以適當放低一些,隻需在原本的官道基礎上加以拓寬平整處理即可,至於完工時間可以放寬至十年,財政無需一次性全額投入,這樣就不至於給國家帶來過大的壓力。”


    說到這裏,李侃頓了頓,“如此規模龐大的工程一旦啟動,還能夠吸納眾多流離失所的百姓參與其中,從而有效減少社會動蕩不安的因素。”


    聽完李侃的解釋,在場的諸位大臣們都不禁輕輕頷首。


    李侃話鋒一轉,語氣激昂起來:“待到這條唐直道竣工之日,西北與中原之間的往來必將變得更為便捷通暢,屆時兩地間的貿易定然會愈發繁榮昌盛。”


    “不管是中原產出的精美絲綢、香醇茶葉,亦或是來自西北的優良馬匹以及各種特色物產,運輸成本都將會大幅降低,這是千秋萬代之功。”


    楊行密盯著地圖看了看,小心翼翼低開口問道:“陛下,您執意耗費巨資將直道修至輪台,恐怕也是出於軍事考慮吧?”


    李侃笑著點點頭,拿著杆子在地圖上指了指下。


    “待解決了安西迴鶻,朕要從高昌修建一條直道一路向西,途徑焉耆、龜茲、撥換城(阿克蘇)、疏勒鎮(喀什)。”


    “北至怛羅斯,西至薩末鞬城(撒馬爾罕),南至鶴悉那城(加茲尼),朕將來會一一收迴來。”


    王摶滿臉詫異,“收迴?陛下,這疆域也太大了,您剛才說的這些地方都是安西都護府曾經管轄的範圍,安西四鎮已失陷一百餘年,隻怕如今已是蠻夷之地,朝廷如何治理的過來。”


    孫偓也附和道:“陛下,當初安西都護府對這些地方都是羈縻統治,時隔百年,與我大唐已經毫無瓜葛,若要收迴,又免不了戰爭,這樣做有必要嗎?”


    李侃很肯定地點點頭,“很有必要,非吾族類其心必異,為了西域的長久和平,這些地方必須納入大唐管轄。”


    楊行密問道:“陛下,對這些地方,你將來打算如何治理?還采取羈縻政策?”


    李侃搖頭道:“羈縻解決不了問題,朕會效仿新羅的政策,重新設立安西都護府,給他們十年左右的過渡期,最終都要納入大唐版圖!”


    “隻有同為一個國家,西域才能長治久安!”


    楊行密滿臉欽佩,當即躬身道:“陛下英明神武!”


    其他幾位大臣紛紛跪地參拜,齊聲高唿:“陛下英明神武、深謀遠慮,實乃我大唐江山社稷之洪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重塑大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碧樓清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碧樓清風並收藏穿越:重塑大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