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侃迴府還未到半個時辰,錢鐸神色匆匆地趕來求見。
李侃見狀不禁心生疑惑,連忙問道:“如此慌慌張張,究竟所為何事?”
錢鐸擦拭著額頭上豆大的汗珠,滿臉焦慮。
“陛下,之前被我們抓獲的那個老道士吐露了一個重要消息,他們之所以會四處奔走祈雨,竟是受人指使,更糟糕的是,有人在各地散布一些對朝廷極為不利的言論!”
李侃聞言,眉頭微微一皺,“到底是什麽樣的消息?快快道來!”
錢鐸深吸一口氣,壓低聲音說道:“有人正在民間大肆傳播謠言,聲稱此次旱災實乃上天發怒所致,意在懲罰朝廷頻繁用兵、四處征討之舉!”
李侃冷哼一聲:“懲罰朝廷?這不就是在指責於朕?你們官府為何對此毫無察覺?”
錢鐸臉色微變,“迴陛下,目前揚州城內尚未聽到此類傳聞,關於各縣民眾自發組織祈雨一事,官府確實曾有所耳聞,但皆係百姓自願行為,故而未曾加以幹涉。”
“對於暗中諷刺陛下窮兵黷武之事,各級官府均未呈上相關報告,想來此事應當仍處於初始階段,尚未廣泛傳播開。”
“臣深知此事關係重大,不敢有絲毫懈怠,特此前來稟報陛下,請陛下定奪!”
“相比十年前,朝廷已經沒有多少戰事,如今天下局勢已然明朗,除了隴右之地尚有些許動蕩之外,就連契丹那邊也已經息兵,又何來勤兵黷武之事?”
李侃緊皺眉頭,“那老道可曾向你透露過什麽消息?那些肆意詆毀朕的人,到底有沒有明確指出朕究竟是因為征討哪股勢力而遭其非議?”
“啟稟陛下,據老道交代,他是在祈雨之時偶然間才接觸到那些人的。”
“他們隻是妄圖與老道合作,企圖通過引導百姓對朝廷心生怨恨,以此來達成不可告人的目的,卻並未具體點明陛下您有何種罪責。”
李侃臉色愈發陰沉下來,心中暗自思忖:“看起來這件事情遠非借機斂財這般簡單……”
“先把那老道給放出來,朕將此事交由內衛接手徹查,你速速去處理好當下的抗旱事宜,不得有誤!”
錢鐸如蒙大赦般長舒了一口氣,連忙應聲道:“微臣遵旨,馬上就安排人手前去處理!”
待到錢鐸離去之後,李侃當即召見了內衛指揮使楊廣奇。
“民間竟然有人膽敢借著此次幹旱之機詆毀朝廷,你們內衛為何對此毫無察覺?”
楊廣奇聞言,嚇得渾身一顫,急忙叩頭請罪道:“陛下息怒,此事確實是內衛之失職所在。”
“據微臣所知,目前各州縣尚未聽到此類傳言,想來那些人應該還僅僅處於密謀策劃階段,或者隻是在一些偏遠的村莊之間暗中傳播。”
李侃微微頷首,“現在旱災還不算太嚴重,那些人應該還在潛伏準備階段,一旦這次災情不可控,他們必定借機生事,雖然對朝廷構不成太大威脅,但老百姓定會遭罪!”
“抓迴來的那個老道還有不小的利用價值,你們內衛得從此人身上入手,務必要盡快查明其背後的主使者究竟是誰。”
“陛下請放心,既然那些人能夠找到老道身上,想來此事也並非如想象中的那般隱秘難查,微臣定當竭盡全力,早日將真相查清呈於陛下禦前!
就在這時,李侃的腦海之中突然閃過一道靈光,“讓內衛去散布一個消息,就說那老道將於七日後在揚州開設法壇祈雨!”
楊廣奇不禁麵露疑惑,“陛下之前不是說過祈雨之事純屬騙人斂財之術麽?如今又何必為此事大肆造勢?”
李侃微微一笑,“自然是要借此引出那些隱藏在暗處、心懷不軌之人!”
“原來如此……”
楊廣奇若有所思地點點頭,“不過,以這樣的迷信之舉來行事,會不會對朝廷的聲譽產生不良影響?”
“而且微臣擔憂,一旦此老道名聲大噪,會不會對朝廷構成威脅?”
李侃輕輕擺手,神色自若:“抬高老道的名聲,可以提升他的利用價值,從而更快吸引那些人的注意並使其落入我們設下的陷阱。”
“通過這場祈雨之舉,還可以起到安撫民心的作用,那老道屆時說些什麽、如何說法,自然都由我們掌控。”
“將其掌控在朝廷手中,有時候會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微臣明白了,請陛下放心,那老道絕無擺脫內衛掌控的可能!”
“下去吧,盡快處理完此事,朕不能在此地耽擱太久!”
內衛的行動迅速且高效,短短三日之間,相關消息猶如一陣疾風般傳遍了揚州下屬的七個縣,甚至波及到了周邊的潤州、滁州、楚州以及泗州等地,吸引了眾多人士聞風而動,紛紛慕名前來。
這場祈雨活動規模空前宏大,其聲威之浩蕩令人矚目,連揚州刺史錢鐸也親臨現場,毫不吝嗇地給予老道士足夠的尊重與顏麵。
當祈雨活動圓滿落下帷幕之際,一個神秘人物悄然出現,並與那名老道士開始秘密接觸。
這一切都未能逃過內衛的監視,將神秘人當場抓獲,僅僅過了半個時辰,就成功獲取到了期望中的關鍵信息。
李侃聽著楊廣奇的稟報,臉上逐漸浮現出一抹詫異之色。
“幕後主使竟然會是新羅人?”
“陛下,據目前掌握的情報來看,這些潛伏在此處的密探皆是當年弓裔自封為王時所派遣出來的。”
“王建起兵推翻了弓裔的統治,這些密探的立場卻變得模糊不清,並沒有完全服從王建的命令。”
“大約在三個月前,逃亡日本的弓裔與這些密探重新建立起了聯係,此次他們妄圖借助大旱之災,蓄意製造混亂局勢,將河南、江蘇以及浙江等地攪亂,最終目的是迫使陛下從新羅撤軍!”
李侃臉色驟然一沉,語氣中充滿了不屑:“真是不自量力!連弓裔本人都跑了,區區幾個密探,妄圖撼動我大唐的根基,簡直就是癡人說夢!”
“陛下,據被抓之人交代,他們有數十人已經前往開封和洛陽,好像有更大的謀劃。”
李侃眉頭一皺,“開封、洛陽?在那裏能有什麽陰謀?”
“陛下,開封和洛陽的漕運事關長安糧食安全,會不會與此事有關?”
李侃微微頷首,“的確有這種可能,但是以他們的人手,應該還威脅不到漕運的安全,那個人沒有交代清楚?”
“陛下,被抓之人所知不多,想要知道更多內情,恐怕要從開封和洛陽下手。”
“看來我們要盡快動身了,你即刻通知開封與洛陽的內衛先行展開調查!”
李侃見狀不禁心生疑惑,連忙問道:“如此慌慌張張,究竟所為何事?”
錢鐸擦拭著額頭上豆大的汗珠,滿臉焦慮。
“陛下,之前被我們抓獲的那個老道士吐露了一個重要消息,他們之所以會四處奔走祈雨,竟是受人指使,更糟糕的是,有人在各地散布一些對朝廷極為不利的言論!”
李侃聞言,眉頭微微一皺,“到底是什麽樣的消息?快快道來!”
錢鐸深吸一口氣,壓低聲音說道:“有人正在民間大肆傳播謠言,聲稱此次旱災實乃上天發怒所致,意在懲罰朝廷頻繁用兵、四處征討之舉!”
李侃冷哼一聲:“懲罰朝廷?這不就是在指責於朕?你們官府為何對此毫無察覺?”
錢鐸臉色微變,“迴陛下,目前揚州城內尚未聽到此類傳聞,關於各縣民眾自發組織祈雨一事,官府確實曾有所耳聞,但皆係百姓自願行為,故而未曾加以幹涉。”
“對於暗中諷刺陛下窮兵黷武之事,各級官府均未呈上相關報告,想來此事應當仍處於初始階段,尚未廣泛傳播開。”
“臣深知此事關係重大,不敢有絲毫懈怠,特此前來稟報陛下,請陛下定奪!”
“相比十年前,朝廷已經沒有多少戰事,如今天下局勢已然明朗,除了隴右之地尚有些許動蕩之外,就連契丹那邊也已經息兵,又何來勤兵黷武之事?”
李侃緊皺眉頭,“那老道可曾向你透露過什麽消息?那些肆意詆毀朕的人,到底有沒有明確指出朕究竟是因為征討哪股勢力而遭其非議?”
“啟稟陛下,據老道交代,他是在祈雨之時偶然間才接觸到那些人的。”
“他們隻是妄圖與老道合作,企圖通過引導百姓對朝廷心生怨恨,以此來達成不可告人的目的,卻並未具體點明陛下您有何種罪責。”
李侃臉色愈發陰沉下來,心中暗自思忖:“看起來這件事情遠非借機斂財這般簡單……”
“先把那老道給放出來,朕將此事交由內衛接手徹查,你速速去處理好當下的抗旱事宜,不得有誤!”
錢鐸如蒙大赦般長舒了一口氣,連忙應聲道:“微臣遵旨,馬上就安排人手前去處理!”
待到錢鐸離去之後,李侃當即召見了內衛指揮使楊廣奇。
“民間竟然有人膽敢借著此次幹旱之機詆毀朝廷,你們內衛為何對此毫無察覺?”
楊廣奇聞言,嚇得渾身一顫,急忙叩頭請罪道:“陛下息怒,此事確實是內衛之失職所在。”
“據微臣所知,目前各州縣尚未聽到此類傳言,想來那些人應該還僅僅處於密謀策劃階段,或者隻是在一些偏遠的村莊之間暗中傳播。”
李侃微微頷首,“現在旱災還不算太嚴重,那些人應該還在潛伏準備階段,一旦這次災情不可控,他們必定借機生事,雖然對朝廷構不成太大威脅,但老百姓定會遭罪!”
“抓迴來的那個老道還有不小的利用價值,你們內衛得從此人身上入手,務必要盡快查明其背後的主使者究竟是誰。”
“陛下請放心,既然那些人能夠找到老道身上,想來此事也並非如想象中的那般隱秘難查,微臣定當竭盡全力,早日將真相查清呈於陛下禦前!
就在這時,李侃的腦海之中突然閃過一道靈光,“讓內衛去散布一個消息,就說那老道將於七日後在揚州開設法壇祈雨!”
楊廣奇不禁麵露疑惑,“陛下之前不是說過祈雨之事純屬騙人斂財之術麽?如今又何必為此事大肆造勢?”
李侃微微一笑,“自然是要借此引出那些隱藏在暗處、心懷不軌之人!”
“原來如此……”
楊廣奇若有所思地點點頭,“不過,以這樣的迷信之舉來行事,會不會對朝廷的聲譽產生不良影響?”
“而且微臣擔憂,一旦此老道名聲大噪,會不會對朝廷構成威脅?”
李侃輕輕擺手,神色自若:“抬高老道的名聲,可以提升他的利用價值,從而更快吸引那些人的注意並使其落入我們設下的陷阱。”
“通過這場祈雨之舉,還可以起到安撫民心的作用,那老道屆時說些什麽、如何說法,自然都由我們掌控。”
“將其掌控在朝廷手中,有時候會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微臣明白了,請陛下放心,那老道絕無擺脫內衛掌控的可能!”
“下去吧,盡快處理完此事,朕不能在此地耽擱太久!”
內衛的行動迅速且高效,短短三日之間,相關消息猶如一陣疾風般傳遍了揚州下屬的七個縣,甚至波及到了周邊的潤州、滁州、楚州以及泗州等地,吸引了眾多人士聞風而動,紛紛慕名前來。
這場祈雨活動規模空前宏大,其聲威之浩蕩令人矚目,連揚州刺史錢鐸也親臨現場,毫不吝嗇地給予老道士足夠的尊重與顏麵。
當祈雨活動圓滿落下帷幕之際,一個神秘人物悄然出現,並與那名老道士開始秘密接觸。
這一切都未能逃過內衛的監視,將神秘人當場抓獲,僅僅過了半個時辰,就成功獲取到了期望中的關鍵信息。
李侃聽著楊廣奇的稟報,臉上逐漸浮現出一抹詫異之色。
“幕後主使竟然會是新羅人?”
“陛下,據目前掌握的情報來看,這些潛伏在此處的密探皆是當年弓裔自封為王時所派遣出來的。”
“王建起兵推翻了弓裔的統治,這些密探的立場卻變得模糊不清,並沒有完全服從王建的命令。”
“大約在三個月前,逃亡日本的弓裔與這些密探重新建立起了聯係,此次他們妄圖借助大旱之災,蓄意製造混亂局勢,將河南、江蘇以及浙江等地攪亂,最終目的是迫使陛下從新羅撤軍!”
李侃臉色驟然一沉,語氣中充滿了不屑:“真是不自量力!連弓裔本人都跑了,區區幾個密探,妄圖撼動我大唐的根基,簡直就是癡人說夢!”
“陛下,據被抓之人交代,他們有數十人已經前往開封和洛陽,好像有更大的謀劃。”
李侃眉頭一皺,“開封、洛陽?在那裏能有什麽陰謀?”
“陛下,開封和洛陽的漕運事關長安糧食安全,會不會與此事有關?”
李侃微微頷首,“的確有這種可能,但是以他們的人手,應該還威脅不到漕運的安全,那個人沒有交代清楚?”
“陛下,被抓之人所知不多,想要知道更多內情,恐怕要從開封和洛陽下手。”
“看來我們要盡快動身了,你即刻通知開封與洛陽的內衛先行展開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