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侃臉上流露出一抹深深的詫異之色,難以置信地看著申崇謙,“你的意思是說,此次交戰竟然完全是因為你們將領的愚蠢決策所導致的?”
申崇謙無奈地苦笑著搖了搖頭,“金樂向來驕傲自大,一心想著要劫掠唐軍水師的戰船,搶奪船上的貨物以及各種精良的兵器,以此來向大將軍邀功請賞。”
“登州那邊提供的情報也不準確,情報中說大唐戰艦僅有六七十艘而已,可誰能想到,你們實際過來的戰船數量居然多達上百艘……”
李侃嘴角微微上揚,淡淡地笑了笑。
其實在他尚未抵達登州之前,當時登州港口確實隻有六七十艘戰艦停泊著。
由於臨時做出了一個重要的決定,搭載飛騎軍的五千匹戰馬一同渡海,所以緊急從海州港口抽調了一百艘戰船過來增援。
由此看來,登州的那些後高句麗細作們傳遞情報的方式顯然存在著嚴重的問題。
其途徑不僅效率低下,而且獲取到的信息往往具有較大的滯後性。
很有可能這些情報都是通過一些普通的商船輾轉傳遞出去的,自然無法做到及時、準確地反映出唐軍水師的真實情況。
“以你們對唐軍水師實力的了解,哪怕真的如你們所獲情報所言,隻有六七十艘戰船,也絕非你們這些東拚西湊起來的戰船所能輕易抗衡得了的。”
李侃目光犀利地注視著申崇謙,繼續追問,“既然如此,你們為什麽還要冒著這麽巨大的風險貿然發動這場戰爭?這件事王建不清楚?”
申崇謙麵容淒慘苦楚,聲音顫抖地說道:“大將軍對那唐軍水師的強大實力心知肚明啊,正因如此,這些年來我們一直都是能躲則躲,盡量避免與你們正麵交鋒。”
說到這裏,申崇謙不禁長歎了一口氣,“可是近兩年來,由於唐軍施加的巨大壓力,朝廷所控製的地盤不斷被壓縮,糧食供應變得極度匱乏,各種內部矛盾也日益凸顯。
軍中有不少將領眼見局勢不妙,竟然已經產生了歸順唐軍的念頭。
“就在半個月前,大王實在忍無可忍,對那些投降派的將領進行大清洗,那場血腥的行動中,有一千多人慘遭誅殺。
隨後大王下達了命令,要求海軍全力出擊,務必阻攔住唐軍水師,徹底切斷你們的後勤補給以及後續增援部隊!
聽到此處,李侃心中微微一動,突然插話問道:“你們軍中恐怕已有眾多將領心生反叛之意了吧?比如弘述、白玉衫、砂瑰等人,甚至包括你……你們想要共同推舉王建稱王!”
這話一出,猶如一道驚雷劈在了申崇謙身上。
他臉上瞬間布滿了驚愕之色,嘴巴張得大大的,半天合不攏來。
過了好一會兒才結結巴巴地反問道:“你……陛下怎會曉得這件事情?”
申崇謙銅鈴般的眼睛瞪得渾圓無比,眼珠子似乎都快要從眼眶之中掉落出來。
寬闊的臉龐此刻更是被極度震驚和難以置信的神情所占據。
在五日前的短暫相聚當中,隻有寥寥數名將領提及過這個說法而已,連王建本人對此事也是一無所知!
如此高度機密之事,遠在長安的大唐皇帝又是如何得知?
甚至還能夠將將領們的姓名一一道來!
雖然一直以來都聽聞大唐的內衛組織無孔不入、神通廣大,但其勢力已經強大到這種程度了?
哪怕是這般絕密之事也能探查得一清二楚?
李侃嘴角微微上揚,輕笑了一聲。
“朕所知曉的事情可遠遠不止於此,弓裔倒行逆施,肆意妄為地殘害百姓,不僅對普通臣民痛下殺手,就連自己的妻子兒女也不肯放過,致使整個國家陷入一片水深火熱、民不聊生的慘狀之中。”
說到這裏,李侃稍稍停頓了一下,“不光是你們這些將領對其心懷怨恨,就連普通老百姓亦是對他咬牙切齒、恨入骨髓。”
廢昏立明乃是天下之大義所在,王建此人近些年來其威望確實頗高,諸位想要推舉他上位倒也是情有可原之事。
然而此舉不過是困獸猶鬥、苟延殘喘罷了,新羅實現大一統才是不可阻擋之大趨勢!
申崇謙聽到這番話之後,臉色變得愈發沉重起來,仿佛被一層厚厚的陰霾所籠罩著。
過了好一會兒,他才深深地歎息一聲,“時至今日,就連陛下您都已經親自禦駕親征至此,我等此次的行動已然是敗局已定,再無任何挽迴餘地了......”
“可即便你們成功地摧毀了後高句麗又能怎樣?你們根本就沒有辦法撲滅老百姓心中熊熊燃燒著的反抗之火!終有一日,我們必然會徹底推翻掉你們這些人所扶持起來的傀儡朝廷!”
李侃聞言不禁冷哼一聲,臉上流露出滿滿的不屑之情。
“既然如此,你倒是給朕好好說一說,老百姓究竟為何要奮起反抗?”
申崇謙毫不示弱地迎著李侃的視線。
“近百年來,逐漸走向衰落的王室和地方豪門望族之間一直爭鬥不休,搞得整個社會動蕩不安、雞犬不寧,致使無數黎民百姓深陷水深火熱之中,若不起身反抗,難道還有別的活路可言?”
“哼!你們這幫亂臣賊子發動叛亂至今已將近十年之久,在後高句麗統治之下的老百姓現如今到底過得怎麽樣?
依朕看來,你們口口聲聲說是為了老百姓才去反抗朝廷,實際上還不是為了滿足你們自己成為一方豪強的野心私欲罷了!”
申崇謙的麵龐瞬間變得通紅,喉嚨裏仿佛被什麽東西堵住了似的,愣是一個字也吐不出來。
李侃毫不留情地繼續指責:“這些年來,我大唐軍隊不辭辛勞地協助新羅建設港口、構築堅固的城牆、大力推動經濟的蓬勃發展,並致力於提升民眾的生活水平。
如今在新任女王英明的領導之下,新羅國內一片繁榮昌盛之景,百姓們都過著安居樂業的日子,這一切都是有目共睹的事實,難道你們全都選擇視而不見?”
“你站在公平正義的角度,好好評價一番,到底是誰在殘害百姓,又是誰在拯救他們於水深火熱之中?”
麵對李侃義正言辭的質問,申崇謙張開嘴巴想要反駁,但話到嘴邊又咽了迴去,最終隻能無奈地閉上嘴,沉默不語。
李侃乘勝追擊,進一步逼問道:“看申將軍的樣子,想必心中也是清楚明白的,既然如此,你們為何還要固執地堅持反抗新羅朝廷?你們這樣做的目的與意圖究竟是什麽?”
申崇謙稍稍猶豫了片刻,從鼻子裏發出一聲重重的冷哼。
“哼!你們大唐怎麽可能會有這般好心腸?說到底還不是覬覦新羅的廣袤領土,妄圖將其據為己有罷了!”
申崇謙無奈地苦笑著搖了搖頭,“金樂向來驕傲自大,一心想著要劫掠唐軍水師的戰船,搶奪船上的貨物以及各種精良的兵器,以此來向大將軍邀功請賞。”
“登州那邊提供的情報也不準確,情報中說大唐戰艦僅有六七十艘而已,可誰能想到,你們實際過來的戰船數量居然多達上百艘……”
李侃嘴角微微上揚,淡淡地笑了笑。
其實在他尚未抵達登州之前,當時登州港口確實隻有六七十艘戰艦停泊著。
由於臨時做出了一個重要的決定,搭載飛騎軍的五千匹戰馬一同渡海,所以緊急從海州港口抽調了一百艘戰船過來增援。
由此看來,登州的那些後高句麗細作們傳遞情報的方式顯然存在著嚴重的問題。
其途徑不僅效率低下,而且獲取到的信息往往具有較大的滯後性。
很有可能這些情報都是通過一些普通的商船輾轉傳遞出去的,自然無法做到及時、準確地反映出唐軍水師的真實情況。
“以你們對唐軍水師實力的了解,哪怕真的如你們所獲情報所言,隻有六七十艘戰船,也絕非你們這些東拚西湊起來的戰船所能輕易抗衡得了的。”
李侃目光犀利地注視著申崇謙,繼續追問,“既然如此,你們為什麽還要冒著這麽巨大的風險貿然發動這場戰爭?這件事王建不清楚?”
申崇謙麵容淒慘苦楚,聲音顫抖地說道:“大將軍對那唐軍水師的強大實力心知肚明啊,正因如此,這些年來我們一直都是能躲則躲,盡量避免與你們正麵交鋒。”
說到這裏,申崇謙不禁長歎了一口氣,“可是近兩年來,由於唐軍施加的巨大壓力,朝廷所控製的地盤不斷被壓縮,糧食供應變得極度匱乏,各種內部矛盾也日益凸顯。
軍中有不少將領眼見局勢不妙,竟然已經產生了歸順唐軍的念頭。
“就在半個月前,大王實在忍無可忍,對那些投降派的將領進行大清洗,那場血腥的行動中,有一千多人慘遭誅殺。
隨後大王下達了命令,要求海軍全力出擊,務必阻攔住唐軍水師,徹底切斷你們的後勤補給以及後續增援部隊!
聽到此處,李侃心中微微一動,突然插話問道:“你們軍中恐怕已有眾多將領心生反叛之意了吧?比如弘述、白玉衫、砂瑰等人,甚至包括你……你們想要共同推舉王建稱王!”
這話一出,猶如一道驚雷劈在了申崇謙身上。
他臉上瞬間布滿了驚愕之色,嘴巴張得大大的,半天合不攏來。
過了好一會兒才結結巴巴地反問道:“你……陛下怎會曉得這件事情?”
申崇謙銅鈴般的眼睛瞪得渾圓無比,眼珠子似乎都快要從眼眶之中掉落出來。
寬闊的臉龐此刻更是被極度震驚和難以置信的神情所占據。
在五日前的短暫相聚當中,隻有寥寥數名將領提及過這個說法而已,連王建本人對此事也是一無所知!
如此高度機密之事,遠在長安的大唐皇帝又是如何得知?
甚至還能夠將將領們的姓名一一道來!
雖然一直以來都聽聞大唐的內衛組織無孔不入、神通廣大,但其勢力已經強大到這種程度了?
哪怕是這般絕密之事也能探查得一清二楚?
李侃嘴角微微上揚,輕笑了一聲。
“朕所知曉的事情可遠遠不止於此,弓裔倒行逆施,肆意妄為地殘害百姓,不僅對普通臣民痛下殺手,就連自己的妻子兒女也不肯放過,致使整個國家陷入一片水深火熱、民不聊生的慘狀之中。”
說到這裏,李侃稍稍停頓了一下,“不光是你們這些將領對其心懷怨恨,就連普通老百姓亦是對他咬牙切齒、恨入骨髓。”
廢昏立明乃是天下之大義所在,王建此人近些年來其威望確實頗高,諸位想要推舉他上位倒也是情有可原之事。
然而此舉不過是困獸猶鬥、苟延殘喘罷了,新羅實現大一統才是不可阻擋之大趨勢!
申崇謙聽到這番話之後,臉色變得愈發沉重起來,仿佛被一層厚厚的陰霾所籠罩著。
過了好一會兒,他才深深地歎息一聲,“時至今日,就連陛下您都已經親自禦駕親征至此,我等此次的行動已然是敗局已定,再無任何挽迴餘地了......”
“可即便你們成功地摧毀了後高句麗又能怎樣?你們根本就沒有辦法撲滅老百姓心中熊熊燃燒著的反抗之火!終有一日,我們必然會徹底推翻掉你們這些人所扶持起來的傀儡朝廷!”
李侃聞言不禁冷哼一聲,臉上流露出滿滿的不屑之情。
“既然如此,你倒是給朕好好說一說,老百姓究竟為何要奮起反抗?”
申崇謙毫不示弱地迎著李侃的視線。
“近百年來,逐漸走向衰落的王室和地方豪門望族之間一直爭鬥不休,搞得整個社會動蕩不安、雞犬不寧,致使無數黎民百姓深陷水深火熱之中,若不起身反抗,難道還有別的活路可言?”
“哼!你們這幫亂臣賊子發動叛亂至今已將近十年之久,在後高句麗統治之下的老百姓現如今到底過得怎麽樣?
依朕看來,你們口口聲聲說是為了老百姓才去反抗朝廷,實際上還不是為了滿足你們自己成為一方豪強的野心私欲罷了!”
申崇謙的麵龐瞬間變得通紅,喉嚨裏仿佛被什麽東西堵住了似的,愣是一個字也吐不出來。
李侃毫不留情地繼續指責:“這些年來,我大唐軍隊不辭辛勞地協助新羅建設港口、構築堅固的城牆、大力推動經濟的蓬勃發展,並致力於提升民眾的生活水平。
如今在新任女王英明的領導之下,新羅國內一片繁榮昌盛之景,百姓們都過著安居樂業的日子,這一切都是有目共睹的事實,難道你們全都選擇視而不見?”
“你站在公平正義的角度,好好評價一番,到底是誰在殘害百姓,又是誰在拯救他們於水深火熱之中?”
麵對李侃義正言辭的質問,申崇謙張開嘴巴想要反駁,但話到嘴邊又咽了迴去,最終隻能無奈地閉上嘴,沉默不語。
李侃乘勝追擊,進一步逼問道:“看申將軍的樣子,想必心中也是清楚明白的,既然如此,你們為何還要固執地堅持反抗新羅朝廷?你們這樣做的目的與意圖究竟是什麽?”
申崇謙稍稍猶豫了片刻,從鼻子裏發出一聲重重的冷哼。
“哼!你們大唐怎麽可能會有這般好心腸?說到底還不是覬覦新羅的廣袤領土,妄圖將其據為己有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