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以為文彥博會是一副憶苦思甜的情緒,沒想到,文彥博陳述時很平淡······
也算正常,國朝如今的現狀,朝廷所具備的實力,讓臣工們感觸的隻有自豪。這是一種超脫,或者說是可以俯視的情緒。
“官家,朝廷抵報老臣時時在看,老臣很慶幸能活著。百多年了,大宋一直以來的心結,也終於要解開了。”
“老臣慚愧的說一聲,算是知兵事,能看明白,朝廷這次出征,必將全勝,而全勝不僅僅止步於燕雲······老臣很欣慰。”
“過幾年吧,老臣爭取還能強撐幾年,爭取看到我大宋的疆域東西萬裏,南北萬裏;能看到我大宋將士在北疆牧馬,在南海擒蛟······”
“到那時,老臣歸天了,也可以帶著這些消息,告訴先走的同僚們······我大宋是真的強盛了!”
說著,文彥博跪拜了,向官家跪拜了。
同時,整個內閣的閣老也跪拜了,整個議事廳的吏員、內監和下人,也一起跪拜了。
“官家,我宋真的強盛了!臣等為陛下賀!臣工為陛下賀!”
這一刻,所有人的跪拜都是真誠的,沒有一絲雜質的虔誠。因為,大宋之所以能有今天,一切都來自於這一位真正意義上,英明神武的君王······
文彥博在內閣時,多少還有些矜持,可現在,對照大宋的改變,他的跪拜是誠心的!
趙曦受得起!
······
封樁庫清點完了,所謂導致現狀的原因也清楚了,接下來就是這些物品的處置了。真心話,趙曦以及內閣大臣們,還真看不上這點財物。
盡管舊曆時,先帝跟相公們在選擇財物時也有甄別,留下的多是些越規製的物件,這些物事對於這才北伐就更沒什麽用處了。
這玩意兒別說兌換出去,就是賞賜都不可用。這一陣折騰,倒是給官家找下事了······
“畢竟是太祖遺願,也是曆代君臣的寄托所在,朕以為,還是賞賜下去吧。”
就這些破銅爛鐵的,趙曦也看著煩,不值幾個錢,徒增煩惱了。
“官家,老臣看過這些物件,多數是越規製的,賞賜於將士,不合適。”
估計也就是因為越規製,否則,就早年的朝廷財政,能不能留下還兩說。王安石覺得這些破爛也隻有留在內苑了。
“這是封樁庫,是用於收複燕雲的,用途不能變。朕意已決。至於所謂的越規製,換個樣式即可。”
“還是以封樁庫的說辭,以犒賞大功計,依照官窯瓷器的做法,對那些金銀器重新迴爐,落封樁庫的款,作為榮譽的象征,賞賜於有功之將領臣工。”
趙曦有意做成後世勳章牌牌的樣式,想了想還是沒這樣定。
“怎樣的功勞獲怎樣樣式和材質的賞賜,什麽層級的又該是怎樣的製式,內閣定一個標準,甚至可以廣泛征求意見,把這件事作為戰前鼓勵宣揚······”
“同時,對早年的將士撫恤標準進行微調,將這次賞賜的製式標準,與撫恤標準相關聯······”
封樁庫是不再具有收複燕雲賞賜的價值了,但是,朝廷並不是不能讓所謂的封樁庫,再次擁有太祖定下的價值。
功勞的賞賜,一直以來都是以布帛職銜作為賞賜的。國朝不是軍功爵製度,是募兵役兵製,除了銀錢,就是軍階。
對於那些退役的,死亡的將士,沒有可以彰顯他們功勞的物事。這一次,利用封樁庫這個說辭,將剩下物件的價值虛化,卻又可以讓這些破爛增值。
這是一種讚譽,是一種認可,甚至是一種將來朝廷政策傾斜的依據。
趙曦相信,隻要將這次宣傳做到有效宣講,必將能得到國朝所有軍卒的認同,甚至會在戰爭中,為這樣的獎賞而拚命!
甚至於那些外族番騎,會因這樣的勳章賞賜,而自覺認同這個王朝······
大宋,早已不是一個在乎錢糧的王朝了。
內閣的諸位,也同樣看到了官家這種方法執行後的效果。
果然······
趙曦沒想到的是,首先關注這所謂勳章事宜的,會是講武堂的那幾位:狄青、種顎、郭逵,包括熊本。
“官家,臣依然可以上馬作戰,老臣自請前往河東,懇請官家將種誼調任河北道。他正值壯年,正是衝鋒陷陣的年紀······”
種顎是在請戰,倒是不提勳章。
“官家,老臣也可以上馬作戰·······”
“狄帥,你這是······”
狄青已經八十多了,跟文彥博都已經算是祥瑞了,這時候也在湊熱鬧。不就是狄家的子弟不在河北道嗎?
還好,折家的直接告老了,沒有在講武堂混事,否則,這時候算是議事廳老將聚會了。
也是官家這些年提升武將地位了,即便是如此,老將也不敢直接談賞賜勳章的事,隻是以出征為借口······目的還是為這次的勳章來的。
至於郭逵,長子次子借亡,倒是有三個兒子,都是後期入伍的,都在河北道服役,不存在不屬於主力戰場的問題。純粹是陪著來湊熱鬧的。
“狄帥、種帥、郭帥,封樁庫是為收複燕雲所設,雲應四州也屬於燕雲。朕不會忘記收複雲應的戰功,內閣也不會忘記。”
“收複雲應四州,是收複整體燕雲十六州的基礎。朝廷會擬定一定的方式,對收複雲應四州的功勞進行獎賞。”
趙曦的話,讓狄青等幾人倒是有些不好意思了。
其實,他們還真不是為自己的戰功來跟官家提訴求的。
一介武夫,一生能擁有他們這樣地位,受官家這般善待,已經是止境了。可是,誰家都保不準有個子不賢孫不孝的······
這種榮譽證明,就連新入伍的小兵都清楚將來所產生的影響,他們這些老將,又如何不清楚這勳章的作用?
雖然不至於跟開朝時的世家榮譽相比,也算是大宋武勳的中堅了。
這一點,狄青和郭逵是體味最深的。國朝的文武之分,從來不是普遍的,而是他們這類草根出生的武將,才是朝臣攻訐的對象。
有了這樣的榮譽勳章,就相當於以耕讀傳家的士族稱唿······一代的榮譽哪能夠呀?
也算正常,國朝如今的現狀,朝廷所具備的實力,讓臣工們感觸的隻有自豪。這是一種超脫,或者說是可以俯視的情緒。
“官家,朝廷抵報老臣時時在看,老臣很慶幸能活著。百多年了,大宋一直以來的心結,也終於要解開了。”
“老臣慚愧的說一聲,算是知兵事,能看明白,朝廷這次出征,必將全勝,而全勝不僅僅止步於燕雲······老臣很欣慰。”
“過幾年吧,老臣爭取還能強撐幾年,爭取看到我大宋的疆域東西萬裏,南北萬裏;能看到我大宋將士在北疆牧馬,在南海擒蛟······”
“到那時,老臣歸天了,也可以帶著這些消息,告訴先走的同僚們······我大宋是真的強盛了!”
說著,文彥博跪拜了,向官家跪拜了。
同時,整個內閣的閣老也跪拜了,整個議事廳的吏員、內監和下人,也一起跪拜了。
“官家,我宋真的強盛了!臣等為陛下賀!臣工為陛下賀!”
這一刻,所有人的跪拜都是真誠的,沒有一絲雜質的虔誠。因為,大宋之所以能有今天,一切都來自於這一位真正意義上,英明神武的君王······
文彥博在內閣時,多少還有些矜持,可現在,對照大宋的改變,他的跪拜是誠心的!
趙曦受得起!
······
封樁庫清點完了,所謂導致現狀的原因也清楚了,接下來就是這些物品的處置了。真心話,趙曦以及內閣大臣們,還真看不上這點財物。
盡管舊曆時,先帝跟相公們在選擇財物時也有甄別,留下的多是些越規製的物件,這些物事對於這才北伐就更沒什麽用處了。
這玩意兒別說兌換出去,就是賞賜都不可用。這一陣折騰,倒是給官家找下事了······
“畢竟是太祖遺願,也是曆代君臣的寄托所在,朕以為,還是賞賜下去吧。”
就這些破銅爛鐵的,趙曦也看著煩,不值幾個錢,徒增煩惱了。
“官家,老臣看過這些物件,多數是越規製的,賞賜於將士,不合適。”
估計也就是因為越規製,否則,就早年的朝廷財政,能不能留下還兩說。王安石覺得這些破爛也隻有留在內苑了。
“這是封樁庫,是用於收複燕雲的,用途不能變。朕意已決。至於所謂的越規製,換個樣式即可。”
“還是以封樁庫的說辭,以犒賞大功計,依照官窯瓷器的做法,對那些金銀器重新迴爐,落封樁庫的款,作為榮譽的象征,賞賜於有功之將領臣工。”
趙曦有意做成後世勳章牌牌的樣式,想了想還是沒這樣定。
“怎樣的功勞獲怎樣樣式和材質的賞賜,什麽層級的又該是怎樣的製式,內閣定一個標準,甚至可以廣泛征求意見,把這件事作為戰前鼓勵宣揚······”
“同時,對早年的將士撫恤標準進行微調,將這次賞賜的製式標準,與撫恤標準相關聯······”
封樁庫是不再具有收複燕雲賞賜的價值了,但是,朝廷並不是不能讓所謂的封樁庫,再次擁有太祖定下的價值。
功勞的賞賜,一直以來都是以布帛職銜作為賞賜的。國朝不是軍功爵製度,是募兵役兵製,除了銀錢,就是軍階。
對於那些退役的,死亡的將士,沒有可以彰顯他們功勞的物事。這一次,利用封樁庫這個說辭,將剩下物件的價值虛化,卻又可以讓這些破爛增值。
這是一種讚譽,是一種認可,甚至是一種將來朝廷政策傾斜的依據。
趙曦相信,隻要將這次宣傳做到有效宣講,必將能得到國朝所有軍卒的認同,甚至會在戰爭中,為這樣的獎賞而拚命!
甚至於那些外族番騎,會因這樣的勳章賞賜,而自覺認同這個王朝······
大宋,早已不是一個在乎錢糧的王朝了。
內閣的諸位,也同樣看到了官家這種方法執行後的效果。
果然······
趙曦沒想到的是,首先關注這所謂勳章事宜的,會是講武堂的那幾位:狄青、種顎、郭逵,包括熊本。
“官家,臣依然可以上馬作戰,老臣自請前往河東,懇請官家將種誼調任河北道。他正值壯年,正是衝鋒陷陣的年紀······”
種顎是在請戰,倒是不提勳章。
“官家,老臣也可以上馬作戰·······”
“狄帥,你這是······”
狄青已經八十多了,跟文彥博都已經算是祥瑞了,這時候也在湊熱鬧。不就是狄家的子弟不在河北道嗎?
還好,折家的直接告老了,沒有在講武堂混事,否則,這時候算是議事廳老將聚會了。
也是官家這些年提升武將地位了,即便是如此,老將也不敢直接談賞賜勳章的事,隻是以出征為借口······目的還是為這次的勳章來的。
至於郭逵,長子次子借亡,倒是有三個兒子,都是後期入伍的,都在河北道服役,不存在不屬於主力戰場的問題。純粹是陪著來湊熱鬧的。
“狄帥、種帥、郭帥,封樁庫是為收複燕雲所設,雲應四州也屬於燕雲。朕不會忘記收複雲應的戰功,內閣也不會忘記。”
“收複雲應四州,是收複整體燕雲十六州的基礎。朝廷會擬定一定的方式,對收複雲應四州的功勞進行獎賞。”
趙曦的話,讓狄青等幾人倒是有些不好意思了。
其實,他們還真不是為自己的戰功來跟官家提訴求的。
一介武夫,一生能擁有他們這樣地位,受官家這般善待,已經是止境了。可是,誰家都保不準有個子不賢孫不孝的······
這種榮譽證明,就連新入伍的小兵都清楚將來所產生的影響,他們這些老將,又如何不清楚這勳章的作用?
雖然不至於跟開朝時的世家榮譽相比,也算是大宋武勳的中堅了。
這一點,狄青和郭逵是體味最深的。國朝的文武之分,從來不是普遍的,而是他們這類草根出生的武將,才是朝臣攻訐的對象。
有了這樣的榮譽勳章,就相當於以耕讀傳家的士族稱唿······一代的榮譽哪能夠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