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樣的情形,所有在場的人都感到意外!而最為尷尬的是皇後娘娘。
滔娘鐵青著臉······
“中正,著令親從官嚴查,何人動過封樁庫,給本宮查出來,不論涉及到何人,本宮都定斬不饒!”
這是太祖留著收複燕雲的珍藏,在朝廷準備收複燕雲之時,也就是需要使用封樁庫錢糧時,封樁庫所剩餘的,居然少的可憐,根本與想象不同。
自己作為內苑的管理者,滔娘是真的被惹惱了。
自從三哥製作蛋糕開始,就一直沒有虧待過整個內苑的所有人。從內監、皇城司的親從官,再到各個宮裏的宮女、下人,沒有虧待過任何人。
滔娘一直按照三哥的教導執行:不要虧待身邊人,也不能縱容身邊人,一定要管好身邊人。
沒想到在封樁庫這種大事上,自己出現了紕漏,還是這樣大的紕漏。
當著朝廷重臣的麵,滔娘是真的被惹火了!
既然皇後娘娘要嚴查,內閣諸位也就不再多言了。錢財不多,又本來就是內苑的事,沒必要過度參與。
“滔娘,算了!中正······”
“官家,是妾身失職了,萬萬沒想到如今的內苑還會出現這樣監守自盜的事,妾身請官家降罪。”
官家說不查,那就是不查了。滔娘以為官家這是硬給自己撐麵子。但是,她還是需要自請降罪的。
大事當前,不能讓內閣跟官家有什麽不和諧的因素。
“不存在什麽罪不罪的,也沒有什麽監守自盜······”
官家這是?至於庇護內苑到這種地步嗎?諸閣老沒出聲,但是疑惑是有的。
“諸位請看,此地除這次來人的腳印,可曾有其他印記?看這些灰塵,少說也有十幾二十年了,否則不至於堆積如此之厚。”
“而腳印,除了這一次的痕跡,其他地方都沒有任何區別。也就是說,這次和上次進入封樁庫之前,很久沒有來過人。”
眾人這時候才把注意力集中到整個封樁庫的現場上。確實,除了他們這群人的痕跡,其他地方都是一樣的,厚厚的灰塵,已經把物事的原陽遮掩了,更別提地麵。
地麵上的灰塵很厚,以至於每一腳踩下去都能有灰塵揚起來,除了他們所處的位置,其他都是一樣的,看不出任何曾經有人來過的跡象。
“著人將賬本帶來吧,通知三使司,遣人與內苑一起清點物品,對照早年賬本記錄,核對、清查封樁庫珍藏······”
姑且還叫做珍藏吧,少得可憐。
這就是太宗曾經準備贖迴燕雲十六州的資本,現在連汴梁一城的一季稅入都比不上,甚至國朝稍微有點產業的富有之家,都不比這裏的財富少。
再次迴到議事廳,沒人開口說話,都在等封樁庫最後清點的結果,想知道為什麽會是這樣的結果。
“官家,先帝時,有幾次朝廷困頓時向先帝借錢糧,老臣是知道的,隻是沒想到會是這樣的結果。兩次從內藏庫出錢糧緩解朝廷的危機,總數沒超過十萬貫,不至於到這種程度的。”
王安石也想起來了,那還是他剛剛入朝,接管三使司,主導朝廷度支時,當時的朝廷幾乎沒有儲備,一直就是寅吃卯糧的。
當年給北遼的歲幣,便是相公們說服先帝支取的······
“先落個數吧,錢財什麽的不重要。”
現在的朝廷有這樣的底氣。趙曦也真的沒在意這些,他能想象到。
當初的內苑,就連內苑那些內監、宮女、下人的賞賜,都是娘娘從他這裏支取的。整個大宋的內苑,也是從他才開始有所改觀的,也是從他開始,內苑的下人才有底氣拒絕外麵的誘惑,才從心底上忠誠於皇家的。
都是錢財惹的禍!
“就這點?”
當清查數額報上來後,就是不太在意這些瑣事的章惇,也忍不住驚唿了。真的不應該呀!
這可是封樁庫······居然隻剩下作價不足五十萬貫的儲備,真心讓人不可思議。
“記得太祖記載,開朝時將各割據勢力的珍藏收入封樁庫,第一次就足有五十萬貫的體量,然後逐年抽朝廷稅入部分填補,臣以為會有幾百上千萬貫才對。”
漲肚倒是一點也不客氣。怎麽說呢,他們這屆內閣,即便是還沒有開疆拓土的不世大功,但是,就現在國朝所取得的成就,就是曆屆所不能相比的。
這時候隨便一個上州的稅入,都堪比早年一道一路的稅入,真正的是國泰民安,萬象更新。
“文老相公或許知之甚多······”
閣老院的人越來越少了,三年前富弼和韓琦相繼離世,早幾年張方平和陳升之也離世了。這時候,司馬光也是久臥病榻,就剩下文彥博還相當的硬朗。
武將相對好一些,因為國朝文武差異縮小了,老將們在講武堂所發揮,或者說所取得的成就,遠遠超過他們主一路大軍時。就人脈這一道,就不是單純做武將可比的。
或許是心寬的原因,狄青、種顎、郭逵,都還堅強的活著,雖然不至於上馬作戰,日常的生活基本不受影響。
“那就請文老賴一趟吧。”
趙曦有意放過去,但內閣好像興致頗高。也罷,就算是憶苦思甜吧,就算是揭老爹的傷疤,能達到戰前教育,或者堅定統一思想的作用也算。
“老臣知道,慶曆二年,北遼逼迫,以割讓土地為條件,富彥國臨危受命,北上談判,以歲賜換土地。當時的朝廷財政空虛,不得已從封樁庫借錢。”
“而後,西賊李元昊叛出,國朝征伐,兩次大戰均敗北,再次以歲賜換邊疆和平,又不得已再次從封樁庫借錢······”
“先帝時,朝廷財政一直是寅吃卯糧,諸多朝廷的禮儀大事,因為朝廷財政的入不敷出,多從封樁庫借錢,也就再沒有什麽稅入添補之說,隻有逐年減少。即便是先帝的賞賜,也不得不從封樁庫挪用。”
“從官家解決朝廷三冗開始,先帝才不再動用封樁庫錢糧。目前封樁庫的儲備,與老臣所估計相差不遠······”
滔娘鐵青著臉······
“中正,著令親從官嚴查,何人動過封樁庫,給本宮查出來,不論涉及到何人,本宮都定斬不饒!”
這是太祖留著收複燕雲的珍藏,在朝廷準備收複燕雲之時,也就是需要使用封樁庫錢糧時,封樁庫所剩餘的,居然少的可憐,根本與想象不同。
自己作為內苑的管理者,滔娘是真的被惹惱了。
自從三哥製作蛋糕開始,就一直沒有虧待過整個內苑的所有人。從內監、皇城司的親從官,再到各個宮裏的宮女、下人,沒有虧待過任何人。
滔娘一直按照三哥的教導執行:不要虧待身邊人,也不能縱容身邊人,一定要管好身邊人。
沒想到在封樁庫這種大事上,自己出現了紕漏,還是這樣大的紕漏。
當著朝廷重臣的麵,滔娘是真的被惹火了!
既然皇後娘娘要嚴查,內閣諸位也就不再多言了。錢財不多,又本來就是內苑的事,沒必要過度參與。
“滔娘,算了!中正······”
“官家,是妾身失職了,萬萬沒想到如今的內苑還會出現這樣監守自盜的事,妾身請官家降罪。”
官家說不查,那就是不查了。滔娘以為官家這是硬給自己撐麵子。但是,她還是需要自請降罪的。
大事當前,不能讓內閣跟官家有什麽不和諧的因素。
“不存在什麽罪不罪的,也沒有什麽監守自盜······”
官家這是?至於庇護內苑到這種地步嗎?諸閣老沒出聲,但是疑惑是有的。
“諸位請看,此地除這次來人的腳印,可曾有其他印記?看這些灰塵,少說也有十幾二十年了,否則不至於堆積如此之厚。”
“而腳印,除了這一次的痕跡,其他地方都沒有任何區別。也就是說,這次和上次進入封樁庫之前,很久沒有來過人。”
眾人這時候才把注意力集中到整個封樁庫的現場上。確實,除了他們這群人的痕跡,其他地方都是一樣的,厚厚的灰塵,已經把物事的原陽遮掩了,更別提地麵。
地麵上的灰塵很厚,以至於每一腳踩下去都能有灰塵揚起來,除了他們所處的位置,其他都是一樣的,看不出任何曾經有人來過的跡象。
“著人將賬本帶來吧,通知三使司,遣人與內苑一起清點物品,對照早年賬本記錄,核對、清查封樁庫珍藏······”
姑且還叫做珍藏吧,少得可憐。
這就是太宗曾經準備贖迴燕雲十六州的資本,現在連汴梁一城的一季稅入都比不上,甚至國朝稍微有點產業的富有之家,都不比這裏的財富少。
再次迴到議事廳,沒人開口說話,都在等封樁庫最後清點的結果,想知道為什麽會是這樣的結果。
“官家,先帝時,有幾次朝廷困頓時向先帝借錢糧,老臣是知道的,隻是沒想到會是這樣的結果。兩次從內藏庫出錢糧緩解朝廷的危機,總數沒超過十萬貫,不至於到這種程度的。”
王安石也想起來了,那還是他剛剛入朝,接管三使司,主導朝廷度支時,當時的朝廷幾乎沒有儲備,一直就是寅吃卯糧的。
當年給北遼的歲幣,便是相公們說服先帝支取的······
“先落個數吧,錢財什麽的不重要。”
現在的朝廷有這樣的底氣。趙曦也真的沒在意這些,他能想象到。
當初的內苑,就連內苑那些內監、宮女、下人的賞賜,都是娘娘從他這裏支取的。整個大宋的內苑,也是從他才開始有所改觀的,也是從他開始,內苑的下人才有底氣拒絕外麵的誘惑,才從心底上忠誠於皇家的。
都是錢財惹的禍!
“就這點?”
當清查數額報上來後,就是不太在意這些瑣事的章惇,也忍不住驚唿了。真的不應該呀!
這可是封樁庫······居然隻剩下作價不足五十萬貫的儲備,真心讓人不可思議。
“記得太祖記載,開朝時將各割據勢力的珍藏收入封樁庫,第一次就足有五十萬貫的體量,然後逐年抽朝廷稅入部分填補,臣以為會有幾百上千萬貫才對。”
漲肚倒是一點也不客氣。怎麽說呢,他們這屆內閣,即便是還沒有開疆拓土的不世大功,但是,就現在國朝所取得的成就,就是曆屆所不能相比的。
這時候隨便一個上州的稅入,都堪比早年一道一路的稅入,真正的是國泰民安,萬象更新。
“文老相公或許知之甚多······”
閣老院的人越來越少了,三年前富弼和韓琦相繼離世,早幾年張方平和陳升之也離世了。這時候,司馬光也是久臥病榻,就剩下文彥博還相當的硬朗。
武將相對好一些,因為國朝文武差異縮小了,老將們在講武堂所發揮,或者說所取得的成就,遠遠超過他們主一路大軍時。就人脈這一道,就不是單純做武將可比的。
或許是心寬的原因,狄青、種顎、郭逵,都還堅強的活著,雖然不至於上馬作戰,日常的生活基本不受影響。
“那就請文老賴一趟吧。”
趙曦有意放過去,但內閣好像興致頗高。也罷,就算是憶苦思甜吧,就算是揭老爹的傷疤,能達到戰前教育,或者堅定統一思想的作用也算。
“老臣知道,慶曆二年,北遼逼迫,以割讓土地為條件,富彥國臨危受命,北上談判,以歲賜換土地。當時的朝廷財政空虛,不得已從封樁庫借錢。”
“而後,西賊李元昊叛出,國朝征伐,兩次大戰均敗北,再次以歲賜換邊疆和平,又不得已再次從封樁庫借錢······”
“先帝時,朝廷財政一直是寅吃卯糧,諸多朝廷的禮儀大事,因為朝廷財政的入不敷出,多從封樁庫借錢,也就再沒有什麽稅入添補之說,隻有逐年減少。即便是先帝的賞賜,也不得不從封樁庫挪用。”
“從官家解決朝廷三冗開始,先帝才不再動用封樁庫錢糧。目前封樁庫的儲備,與老臣所估計相差不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