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朝廷時刻關注著北遼的形勢。當耶律乙辛被逼到接近絕路時,朝廷裏替耶律乙辛擔憂的聲音占了大多數。
內亂這種事,隻要不是發生在自己的王朝,大家還是喜聞樂見的。甚至有時候的立場會站在謀反者的一方。
不是同情弱者,純粹是一種恨鐵不成鋼的情緒······你咋就不能再把戰果擴大一些呢?
國朝抵報,這段時間也開辟了專題版麵,用來探討關於北遼內亂的事。
有專門議論戰況的,有討論耶律乙辛起事道義的,甚至有撰文分析北遼朝廷時局的······在朝廷控製了輿論以後,國朝第一次有了讓人討論一個王朝朝廷的機會,一時間汴梁,乃至整個國朝地方州府的抵報,迸發出了相當高漲的熱情。
趙曦一直都關注輿情。
朝廷之所以沒有在明麵上扶植耶律乙辛,主要還是在輿論上,討伐耶律乙辛道義是一邊倒的文章。
隻有在分析戰局時,撰文者才多少流露出一些對耶律乙辛境況惋惜的情緒。
大宋,還是希望北遼的內亂能再久一些,也充分說明,整個國朝的認識,還是覺得國朝很難與北遼直接對抗,便寄希望北遼的內亂能消耗北遼的實力。
“官家,耶律乙辛已率潰兵撤到永清縣。部眾近五萬,攜家眷近十萬······”
耶律乙辛已經徹底敗了。自起事時的氣勢如虹,到最後入喪家之犬,不到一年的時間。從起事時的號稱二十萬大軍,到現在也就身邊這不足五萬的死忠。
就是這五萬,估計也是人心浮動了。
若非這些勢力在北遼有宿敵或者積怨深,北遼沒有接納的口子,恐怕耶律乙辛隻能剩下自己的部曲了。
這就是謀反者的下場。
“遣人來了?”
“嗯,遣人聯係了。”
“何意?”
“耶律乙辛自願卸甲,隻求國朝接納。即便是做平民也可,甚至說,在如今邊境之地給一片存生之地也算······”
“如今邊境之地?”
“迴官家,國朝上次出兵,向北推進近五十裏。邊軍並沒有完全撤迴,在離邊城近五十裏處安營紮寨,為提防北遼內亂殃及國朝。且,北上的十萬騎兵,已遵旨,分於各軍中,以訓練在平原的協同作戰能力。”
在國朝的朝堂,商量北遼曾經的魏王樞密使的感覺,讓整個內閣都有一種揚眉吐氣的感覺。
大宋,何曾有過這樣的境況?
“內閣對此事如何議定?”
耶律乙辛對大宋的作用,這時候真的沒多大用處了。一群潰兵而已,估計已經沒有什麽戰鬥欲望了,現在隻盼著能活下去。
不管是北遼,還是大宋,隻要給他們容身之地,怎樣都成。
現在隻是淪落,像諸如此類有過反心,內藏怨恨的軍伍,北遼不接,大宋又豈能容忍?
隻是,這些人好歹都是久經沙場的捍卒,爛船還有三斤釘呢,怎樣利用好這些潰兵,國朝倒是需要思量一下。
至於給耶律乙辛他們一片存生之地,憑什麽?不沾親不帶故的,大宋不管是不是害怕北遼,都沒必要承擔收留一群反賊的風險。
這風險不僅僅是對北遼朝廷,更是這群反賊本身具有的風險。
“官家,河北道奏報,北遼朝廷的使臣已經申請入境,此時應該已經到了真定一帶,鴻臚寺已經遣接伴使北上相迎······”
相對於耶律乙辛,國朝與北遼畢竟是兩個王朝的交往,還是要比待耶律乙辛要重視一些。
雖然這些年對於北遼使臣已經不像往年那樣鄭重其事了,但是該有的禮節流程,卻從來沒有丟過。
“內閣的意思,是要跟北遼使臣表態,杜絕耶律乙辛入境了?”
王安石的答非所問,趙曦就明白了。是否接納耶律乙辛,跟北遼使臣入境關聯,這意思就是還想保持與北遼的邦交正常化。
“官家,臣等商議,朝廷將以是否接受耶律乙辛為條件,與北遼談判現在的邊境線。北遼與國朝的邊境線,需要重新厘定了······”
耶律乙辛是答應恭送十六州的,北遼朝廷為耶律乙辛又會答應歸還幾州之地?趙曦覺得,內閣大臣還是想多了。
北遼雖經內亂後實力大損,在沒有跟國朝有過大規模傾國之戰以前,絕不會低下已經仰了百多年的頭。
朝廷的要挾,恐怕北遼朝廷不會讓步······
內閣的判斷不一定準確,但畢竟是少有的雄起,趙曦很不想打擊。
時間應該來得及,倒是可以試一試。
“輔助番騎何時能啟用征戰?”
王安石被官家這不著邊的問話問愣了。
“迴官家,三個多月的集訓,輔助番騎隨時可以啟用,隻不過這次訓練的時間在戰馬貼膘的冬日,浪費了不少戰馬。雖然戰馬都是番騎自帶,朝廷······”
章惇趕緊接上話了。這是是他跟王韶負責的,王韶跟他叨叨過浪費戰馬的事。
“朝廷將戰馬折錢,補償番騎軍卒。朝廷的財政無礙吧?”
“迴官家,幾萬匹戰馬還不影響朝廷度支。”
現在朝廷有的是錢。兩三年前,在議定與北遼大戰時,朝廷就在積攢大戰的錢糧了,幾萬匹戰馬,真的不算事。
薛向有這樣的底氣,別說是幾萬匹戰馬,就是現在開戰,打三倆年,朝廷一樣能支撐下去。
“既然如此······那就將所有輔助番騎入戰鬥編隊。並且,朕以為,可以讓國朝所有邊軍向邊境集結,包括蘭州道、河西道、河東道等,要做到全線壓境······”
“官家······”
王安石愣了,搞不明白官家這時候這樣做的目的······
“王相,內閣考慮以重新劃定邊境線為條件,與北遼朝廷談判是否收留耶律乙辛事宜。朕以為,北遼朝廷未必認同,既然如此,朝廷就做出大軍壓境的動作來,迫使北遼接受吧。”
“不過,朕以為,有一件事需要內閣趁早有個準備。耶律乙辛大叛軍,國朝肯定是不收留的。但是,那些家眷呢?”
“對於北遼朝廷,那些人是叛軍家眷,可對於我大宋,那些隻是想進入國朝的平民。按照與北遼的契約和陳例,朝廷沒有理由不接受吧?”
內亂這種事,隻要不是發生在自己的王朝,大家還是喜聞樂見的。甚至有時候的立場會站在謀反者的一方。
不是同情弱者,純粹是一種恨鐵不成鋼的情緒······你咋就不能再把戰果擴大一些呢?
國朝抵報,這段時間也開辟了專題版麵,用來探討關於北遼內亂的事。
有專門議論戰況的,有討論耶律乙辛起事道義的,甚至有撰文分析北遼朝廷時局的······在朝廷控製了輿論以後,國朝第一次有了讓人討論一個王朝朝廷的機會,一時間汴梁,乃至整個國朝地方州府的抵報,迸發出了相當高漲的熱情。
趙曦一直都關注輿情。
朝廷之所以沒有在明麵上扶植耶律乙辛,主要還是在輿論上,討伐耶律乙辛道義是一邊倒的文章。
隻有在分析戰局時,撰文者才多少流露出一些對耶律乙辛境況惋惜的情緒。
大宋,還是希望北遼的內亂能再久一些,也充分說明,整個國朝的認識,還是覺得國朝很難與北遼直接對抗,便寄希望北遼的內亂能消耗北遼的實力。
“官家,耶律乙辛已率潰兵撤到永清縣。部眾近五萬,攜家眷近十萬······”
耶律乙辛已經徹底敗了。自起事時的氣勢如虹,到最後入喪家之犬,不到一年的時間。從起事時的號稱二十萬大軍,到現在也就身邊這不足五萬的死忠。
就是這五萬,估計也是人心浮動了。
若非這些勢力在北遼有宿敵或者積怨深,北遼沒有接納的口子,恐怕耶律乙辛隻能剩下自己的部曲了。
這就是謀反者的下場。
“遣人來了?”
“嗯,遣人聯係了。”
“何意?”
“耶律乙辛自願卸甲,隻求國朝接納。即便是做平民也可,甚至說,在如今邊境之地給一片存生之地也算······”
“如今邊境之地?”
“迴官家,國朝上次出兵,向北推進近五十裏。邊軍並沒有完全撤迴,在離邊城近五十裏處安營紮寨,為提防北遼內亂殃及國朝。且,北上的十萬騎兵,已遵旨,分於各軍中,以訓練在平原的協同作戰能力。”
在國朝的朝堂,商量北遼曾經的魏王樞密使的感覺,讓整個內閣都有一種揚眉吐氣的感覺。
大宋,何曾有過這樣的境況?
“內閣對此事如何議定?”
耶律乙辛對大宋的作用,這時候真的沒多大用處了。一群潰兵而已,估計已經沒有什麽戰鬥欲望了,現在隻盼著能活下去。
不管是北遼,還是大宋,隻要給他們容身之地,怎樣都成。
現在隻是淪落,像諸如此類有過反心,內藏怨恨的軍伍,北遼不接,大宋又豈能容忍?
隻是,這些人好歹都是久經沙場的捍卒,爛船還有三斤釘呢,怎樣利用好這些潰兵,國朝倒是需要思量一下。
至於給耶律乙辛他們一片存生之地,憑什麽?不沾親不帶故的,大宋不管是不是害怕北遼,都沒必要承擔收留一群反賊的風險。
這風險不僅僅是對北遼朝廷,更是這群反賊本身具有的風險。
“官家,河北道奏報,北遼朝廷的使臣已經申請入境,此時應該已經到了真定一帶,鴻臚寺已經遣接伴使北上相迎······”
相對於耶律乙辛,國朝與北遼畢竟是兩個王朝的交往,還是要比待耶律乙辛要重視一些。
雖然這些年對於北遼使臣已經不像往年那樣鄭重其事了,但是該有的禮節流程,卻從來沒有丟過。
“內閣的意思,是要跟北遼使臣表態,杜絕耶律乙辛入境了?”
王安石的答非所問,趙曦就明白了。是否接納耶律乙辛,跟北遼使臣入境關聯,這意思就是還想保持與北遼的邦交正常化。
“官家,臣等商議,朝廷將以是否接受耶律乙辛為條件,與北遼談判現在的邊境線。北遼與國朝的邊境線,需要重新厘定了······”
耶律乙辛是答應恭送十六州的,北遼朝廷為耶律乙辛又會答應歸還幾州之地?趙曦覺得,內閣大臣還是想多了。
北遼雖經內亂後實力大損,在沒有跟國朝有過大規模傾國之戰以前,絕不會低下已經仰了百多年的頭。
朝廷的要挾,恐怕北遼朝廷不會讓步······
內閣的判斷不一定準確,但畢竟是少有的雄起,趙曦很不想打擊。
時間應該來得及,倒是可以試一試。
“輔助番騎何時能啟用征戰?”
王安石被官家這不著邊的問話問愣了。
“迴官家,三個多月的集訓,輔助番騎隨時可以啟用,隻不過這次訓練的時間在戰馬貼膘的冬日,浪費了不少戰馬。雖然戰馬都是番騎自帶,朝廷······”
章惇趕緊接上話了。這是是他跟王韶負責的,王韶跟他叨叨過浪費戰馬的事。
“朝廷將戰馬折錢,補償番騎軍卒。朝廷的財政無礙吧?”
“迴官家,幾萬匹戰馬還不影響朝廷度支。”
現在朝廷有的是錢。兩三年前,在議定與北遼大戰時,朝廷就在積攢大戰的錢糧了,幾萬匹戰馬,真的不算事。
薛向有這樣的底氣,別說是幾萬匹戰馬,就是現在開戰,打三倆年,朝廷一樣能支撐下去。
“既然如此······那就將所有輔助番騎入戰鬥編隊。並且,朕以為,可以讓國朝所有邊軍向邊境集結,包括蘭州道、河西道、河東道等,要做到全線壓境······”
“官家······”
王安石愣了,搞不明白官家這時候這樣做的目的······
“王相,內閣考慮以重新劃定邊境線為條件,與北遼朝廷談判是否收留耶律乙辛事宜。朕以為,北遼朝廷未必認同,既然如此,朝廷就做出大軍壓境的動作來,迫使北遼接受吧。”
“不過,朕以為,有一件事需要內閣趁早有個準備。耶律乙辛大叛軍,國朝肯定是不收留的。但是,那些家眷呢?”
“對於北遼朝廷,那些人是叛軍家眷,可對於我大宋,那些隻是想進入國朝的平民。按照與北遼的契約和陳例,朝廷沒有理由不接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