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乙辛真沒想過要招惹大宋,這是他給自己預定的最後的退路。

    前段時間遣使說和,沒有得到準信,耶律乙辛認為自己的誠意足夠······其實是他還沒有從北遼魏王的身份轉換過來,還不能足夠的認清現實。

    當年石敬瑭將燕雲雙手奉獻給北遼,也就是從北遼討了一個出兵。如今,他耶律乙辛也在討一個出兵,沒想到宋國居然拒絕了。

    所以,耶律乙辛有些惱怒,他沒想過曾經的石敬瑭是擁有燕雲十六州統治權的,而他一無所有。他同樣沒想過,石敬瑭恭送燕雲的行為,對於中原王朝是延續了百多年的痛。

    結果,就引來了大宋十萬精騎北上······

    大宋真的不再是早年的大宋了。

    “你是說大宋的騎兵足可以在同等兵員的情況下,做到全殲大遼騎兵?”

    耶律乙辛有點不敢相信的再次問那些狼狽逃迴來的騎兵。

    “大王,確實如此。宋國的騎兵雖然是宋軍裝束,可小的能看出來,那都是原來的西夏騎兵,甚至吐蕃的,迴鶻的都有。作戰的方式類同西夏鐵鷂子,都是精銳中的精銳。”

    “小的之所以說可以對等兵力全殲,是宋國的騎兵的裝備非大遼騎兵可抗衡的。他們首先是火藥彈,在一輪火藥彈覆蓋性打擊之後,便是強弩連射,之後是短火槍,最後才需要貼身作戰。到這時候,我方已經折損六成了,根本沒法打。”

    “哼!十萬精騎北上,爾等總計不足千人,還都是化整為零作戰。既然宋國有如此兇殘的作戰能力,爾等又如何能活著迴來?”

    耶律乙辛還在考慮這其中的真實性,左右的人就開始訓斥了。

    “大王,小的等人並非妄言呀。之所以能逃迴來,是宋國並無意殺滅我等。”

    “一開始遭遇後,宋國隻是要求我等退迴大遼境內,對於搶劫糧食一事不做追究。在這種情況下,便有小隊以為是宋國怯戰,就衝擊了。”

    “大王,不到半柱香的時間,甚至說一個衝鋒,百人小隊就沒了······”

    這校尉估計想起來還覺得害怕,說話時還在哆嗦。

    “爾等擅自逃離戰場,還企圖掩蓋怯戰之過······”

    “行了!”

    耶律乙辛叫停了左右對逃迴來校尉的訓斥。他覺得這事有一定的可信度。

    早前,宋國也曾有幾萬騎兵抵達河北道邊境的,也曾跟大遼的騎兵有過交手。雖然最終沒有大規模的戰事,但是小部隊的作戰是有的。就是這一年多,宋國的斥候也與大遼的斥候有過多次交鋒。

    雖然耶律乙辛是反叛者,但是,他對於北遼朝廷的信息並不是沒有來源。從各方麵消息反饋來看,這恐怕會是事實。

    既然宋國已經有戰勝大遼的實力,為什麽至今未北上收複燕雲呢?又為什麽要放過自己這部分搗亂的騎兵?

    原本,耶律乙辛想過,一旦謀反之事不成,他便以數萬騎兵化整為零進入大宋之境脅迫大宋接受自己,或者說服宋國與自己一起出兵伐遼。

    或者說,他可以以這數萬騎兵為基礎,要挾宋國給他留生存之地。

    以燕雲為餌,在兩個敵對的王朝之間,耶律乙辛認為自己最終可以得到一絲生存的機會。

    如今看來,自己想當然了。大遼的皇帝,並沒有在大遼朝廷失去支持,在契丹貴族中也還依然是陛下。而大宋,早已不是當年的大宋······這一點他有估計。

    耶律乙辛以為,宋國之所以強硬,無非是依仗這戰車和火器。隻要他將騎兵化整為零,宋國的戰車和火器就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優勢。

    可惜,理想豐滿,現實骨感。耶律乙辛現在才知道自己錯了。

    對於統帥一級,大勢上的判斷錯誤,便是失敗的開始。

    雖然宋國的態度需要耶律乙辛考慮,然後做出應對。可北遼朝廷平叛隊伍的步步緊逼,才是他當前最緊要的。

    跟宋國交涉的事,耶律乙辛覺得可以暫時置後,可跟大遼朝廷作戰的事,已經是火燒眉毛了。

    從一年多前自己起事開始,在宋國出兵北上、女真四部響應,以及蘇州等地混亂的基礎上,他的起事隊伍在西線曾經打到了奉聖州,而他耶律乙辛率領的主力,也曾幾乎做到了兵臨大定府城下。

    可惜,到了如今,起事的隊伍折損大半不說,也被朝廷的平叛隊伍將起事的隊伍壓縮到了南京道析津府這狹小的空間裏······

    早知道這樣,還不如一開始就放開宋遼邊境,讓宋國與大遼全麵開戰······若是那時候,自己協作宋國作戰,最終也未必得不到一個封王的結果。

    可惜······

    若是後悔這樣,是不是後悔最早不該設計皇後,不該設計太子,甚至不該想進一步陷害皇孫,進而謀反?

    人在春風得意時,永遠想不到自己落魄時的樣子。不可一世,是因為有不可一世的基礎。真淪落了,所有的曾經都會想一遍,說好聽的,這是反省,從而知得失。說難聽的,這就是不敢麵對現實,或者說不甘心麵對現實。

    耶律乙辛現在就是這樣。

    “大王,敵方已經逼近檀州(密雲縣東)······”

    這就是形勢,真正的形勢不饒人。耶律乙辛這個北遼的南大王,到現在,真的名副其實了,地盤隻剩下北遼南京析津府了。

    “西線如何?”

    “迴大王,已在軍都關一帶布置防線。但···但是······,末將以為,軍都關能阻攔敵方的時間不長。大王,需要考慮下一步了······”

    都是騎兵,所謂的關隘,對於己方和對方都一樣。大遼的軍卒不擅長守城,騎兵在山嶺發揮的戰力有限。決定勝負的關鍵是兵員多寡。

    而現在,耶律乙辛身邊的剩下的,也僅僅隻有死忠了。滿打滿算也就五萬兵力了。

    頂不住是肯定的,可是後路······後路又在哪?

    析津府往南二三百裏就是宋國的邊境了,那裏是二十萬戰車捍卒,還有十萬武裝到牙齒的精銳騎兵······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成了仁宗之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布袋外的麥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布袋外的麥芒並收藏我成了仁宗之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