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蘇頌所預料的,在撲賣結束後,農具一項占了這次撲賣收益的近六成······所謂的耕讀傳家的士族,沒有誰不知道農具市場的廣大。

    也是在各種慶功宴席的時候,《時論》所刊登的消息,也在朝臣中傳開了。

    “這次撲賣的農具,一旦投向市場,恐怕誰家的客戶也需要減少三成吧?這部分客戶如何安置,朝廷又要犯難了。”

    “犯什麽難?如今那個州府的雇工不缺?外族的奴仆始終還是不夠用呀。”

    “朝廷不會禁止奴仆買賣吧?”

    “不好說······這可是麻煩。一旦禁用外族奴仆·······”

    “用客戶不就行了?”

    “這能比嗎?客戶是大宋子民,是在府衙登記造冊的良民,是受大宋律條保護的,外族奴仆可沒這說法。再說了,客戶使用的俸祿豈是外族奴仆可比的?”

    各類宴席上的議論或許有所不同,可基本上就集中在客戶,也就是佃戶減少的問題上,也集中在朝廷是否會禁止外族奴仆買賣的問題上。

    諸位閣老,也同樣看到了《時論》所刊登的內容。

    “富相是否知曉這次撲賣那些農具的效用?”

    韓琦登門了,在看到《時論》刊登的內容後,顧不得跟自家的掌櫃的慶賀,急匆匆的到富弼家諮詢。

    “老夫確實知道。”

    “官家何意?”

    “老夫已經說過,官家有意禁止丁口買賣,這站得住腳,臣工沒有反對的理由。”

    韓琦明白了,不僅僅明白了減免農稅跟外族奴仆買賣的問題,更是明白了官家讓工坊城撲賣農具的目的······官家這是留了麵了。

    “彥國兄,韓琦認為減免農稅有利於國朝久安長治,是大宋千秋功業之基石,需要我等內閣議定完善的方案······”

    就是這樣,若沒有今日革新農具的撲賣,恐怕韓雉圭······算了,他富弼不也是知道農具革新嗎?他富弼不也讓官家延緩了徹底無農稅嗎?

    人不都是聖賢,都存在私心。

    “相公,張閣老求見······”

    家裏的管事傳話,張方平也登門了······

    富弼自放衙,一直到入睡,內閣的閣老除了王安石和呂公著,他都接見了。這樣的情景,讓富弼隻有一個感覺:內閣確實該替換了。

    次日,誰也沒想到減免農稅的文章會有如此大的反響,《時論》不得不增刊來刊登太多的署名評論文章。

    在閣老們迷糊著向富弼征詢時,那些青壯的重臣,無一不開始發聲,以署名文章的方式,來支持朝廷實行減免農稅。

    而所謂的朝廷禁止外族奴仆買賣的事宜,仿佛沒人注意到,一點聲響都沒有······

    都是高人呀!就連趙曦也不得不感慨。

    這一番操作,隻要不是被利益迷了眼的,都看明白了他趙曦的目的。農稅、佃戶、耕田、雇工、外族奴仆、農具撲賣,所有的事務聯係起來,不難清楚真正的目的。

    “無恥之尤!”

    韓琦說的。一屆內閣,結果在臨近謝幕時,被這樣捅一刀,這滋味不好,很不好。

    可又能怪誰呢?這是富弼的感慨。若議事開始,都不那麽糾結草民跟士族的地位區別,不那麽在意利益糾葛,又怎樣會有這樣的結果?

    本來可以完美的謝幕的。

    這一屆內閣,戰河東、平西夏、收大理,將大宋疆域外擴數千裏。內政就更不用說了,到政和二十一年,朝廷稅入比政和元年翻了三番。

    軍力強盛聲名遠播,商貿交易貫通東西,市麵物質極大豐富,人民生活相當富足。真正的有了中興之勢,真正的國泰民安,政通人和。

    本來,他們這一屆可以就此完美收關,然而,卻因為一個惠及大宋千萬子民的減免農稅,導致了整一屆內閣的晚節不保。

    別指望沒人知曉,在《時論》刊登的那一刻,就意味著朝廷沒有將此事作為機密,也就給了臣工乃至黎民議論的權利。

    “咱們的時代該結束了,也就應該有給人做人梯的覺悟。”

    韓絳也不痛快,可已經這樣了,待在勤政殿罵娘又能有什麽用?還不如坦然接受。

    “不介意做人梯,可做人也不能這般無恥吧?”

    就連老好人王珪,也破天荒的有牢騷了。也是,作為一個特在惜名聲和官家看法的內閣,實在不想在最後給官家和子民留一個這樣的名聲。

    “諸位,莫要多想。有一件事諸位切莫忽略,減免農稅到何種程度,朝廷如何運作此事,終將還是在我等這一個內閣中產生。”

    “多說無用,做出來才讓人信服。不管是《時論》文章,還是市井議論,都沒有朝廷的惠民政策更有說服力。”

    “所有的埋怨,到來自於對《時論》文章的預判,而不是事實。能改變事實的方法,就是我等這一屆內閣製定出怎樣的減免農稅政策,惠及大宋子民的程度。”

    在富弼說完這些話,王安石知道,自己所設想的結果沒有出現。終歸還是要在這一屆內閣完成了,而這一屆內閣的首相是富弼富彥國,不是他王安石王介甫。

    官家終歸還是要給這一屆內閣一個完美的謝幕······

    趙曦真沒有坑這一屆內閣的意思,要說想不到呂惠卿之流會撰文,也是假的。對於趙曦而言,促成此事是目的。

    至於這一屆閣老在最後的聲望受損,在趙曦看來,也是好事,有利於下一屆內閣順利接手政務。

    “可能看明白?”

    趙曦又教子了。

    “爹爹,孩兒以為,農稅減免的政策應該在大朝會,也就是內閣、議政、參政換屆之時,交予朝會議定推行······”

    孺子可教。太子不僅僅是看明白了,而且想到了最合適的處理方式。趙曦很欣慰。

    “在內閣交替之時,這樣的爭端是必須的。一般情況,下一屆內閣跟這一屆內閣都是有關聯的,門生、故舊、師承、鄉黨,都可能。”

    “為父設置閣老院,也是為最終的平衡做準備。唯有兩屆內閣不完全融洽,君王的作用才能得到最充分的體現。”

    “這一次換屆不存在某種隱患,因為潛邸舊臣入閣者多,到了你執政,換屆時這般操作是必須的。”

    在某種程度上講,這一次農稅的爭端,是趙曦故意做給兒子看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成了仁宗之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布袋外的麥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布袋外的麥芒並收藏我成了仁宗之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