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任宜州事宜,你可曾讓人打過招唿?”

    趙曦考慮到另一個可能,就是太子從宜州的重要性考慮,隨便讓講武堂或者工坊城的那些老臣,跟吏部李中師招唿一聲,也會是這樣的結果。

    所以,在兒子跟自己辭行時,便有此一問。

    “迴爹爹,孩兒未嚐請托。孩兒以為……”

    不可能,如果是爹爹安排,自然不會有此一問。可吏部尚書不應該認識自己呀!

    太子也疑惑了…~

    轉而一想,不論如何,此去宜州上任對於自己而言是最適合的。

    雖然不能複製爹爹的路,但太子也有自己的抱負。

    “爹爹,不論什麽原因,還請爹爹恩準孩兒就任宜州!”

    趙曦大概有個眉目了,能做的,也隻是給兒子點一下。

    見兒子並沒有因為意料之外而改變,也沒有憂慮陰謀而退卻……也罷,那就試試吧。

    這個試試,在趙曦看來應該還在可控範圍內,應該不會出什麽亂子。

    太子出任宜州,不管是誰都覺得有自己安排的嫌疑,也確實對於太子未來執掌天下有好處。

    滔娘沒聽懂父子倆的話,心思還在兒子遠行上…~

    有了目標,皇城司的調查結果很快就有了。

    “官家,二皇子出宮居住的鄰裏,在朝為官的一人為蔡京,任祥符縣尉。”

    “另外一人是個商賈,是羅凱的宗親,依附於羅凱……”

    “二皇子與蔡京、羅凱多有接觸,似乎蔡京羅凱二人並不知道二皇子身份,他們是以士子論交。”

    王中正還囉囉嗦嗦的奏報,趙曦腦子裏已經裝不下那些廢話了。

    果然是這樣!

    從第一次羅凱在內參彈劾蘇軾開始,一直到後麵引導抵報混亂,都是有利於朝廷推動新法的。

    這不是那個臣工提出的新法,不管是監察衙門還是三級決策製和官製改革,都是他趙曦主導。

    幾次攪局,煽風點火,目的隻有一個,就是促進這些新法的推動。

    這就是讓趙曦疑惑的,那怕是富弼識大體,有意推動各項革新,那怕是韓絳呂公弼絕對服從自己。

    他們都不會用這樣的方式來促進。

    原來,真正的目的並不是促進新法,而是在引起自己的注意……

    “官家,情況就是這樣。太子出宮後,並沒有特別親近和熟悉的人,就是往來,也都是講武堂和工坊城任職的朝臣。至於鄰裏,那就更清楚了,一個是高家的,一個是向家人……”

    或許是這大殿裏突然沒了聲音,讓趙曦迴了神。

    “此事就此作罷吧!另外,參與此事調查的,一律調升兩級,遣往北遼和西夏主事。”

    “所有卷宗銷毀,不得有片紙泄露。另外,關於攪局者的調查也停下來,將卷宗一並銷毀!你要親自監督銷毀過程……”

    王中正有點愣,不過還是應了,慢慢的退開,自己去琢磨去了。

    北遼和西夏的探知,為了確保不被一網打盡,都是一環套一環的單線聯係,直到皇城司的對外司,根本就沒什麽主事,也不可能什麽主事。

    皇城司的情報體係,還是官家一手操弄改變的,官家不會不知道沒有主事呀?

    至於銷毀卷宗,為何要銷毀呢?關係到太子,不應該絕密保存嗎?

    還有二皇子…~嗯?二皇子?

    羅凱…~蔡京…~二皇子,內參蘇軾,抵報刑恕,這都是官家認為攪局者做的事。

    再結合皇城司這邊調查的結果……王中正明白了。這是二皇子在背後攛掇的,說不定又是官家安排的。不對!若是官家安排,沒必要還讓皇城司追查…~王中正明白了。

    二兒子什麽想法,趙曦能明白,這也算是他的目的達到了。

    趙曦居然有點無從抉擇的感覺。

    太子嫡出,是滔娘所養,可以說是根正苗紅。太子本身又老成持重,做事中規中矩,踏踏實實,就是國朝的相公們很挑剔,對於太子也不曾有過非議。

    這個二兒子,從小就略顯跳脫,稍微懂事後,處處在模仿自己--關鍵是他是段氏所出。

    別說太子現在並沒有什麽不端的行為,即便有,在朝臣眼裏,二兒子都沒有任何優勢。皇後還有兩子嫡出且不提,就是沒有嫡出,蘇氏的兒子也要比段氏有優勢,畢竟蘇氏還是漢家苗裔。

    在某種意義上,二兒子根本就沒有機會去爭奪皇位,偏偏他有了這個心思!隻希望他僅限於引起自己的注意吧······

    “囑咐你的事情處理好了?”

    “迴官家,都處理妥當了。所有卷宗是小的親自銷毀的。”

    “怎樣處理的?”

    “稟官家,不會有任何後患!”

    唉······王中正終於還是理解了自己的要求。殺有功之臣,心裏不好受。趙曦很不想這樣,所以,給王中正的命令是含糊的。

    如果兒子們沒有什麽想法,大統繼承就不會有任何亂子。可如果自己的這些兒子,稍微表現出些念頭來,必將是所從者眾。

    所以,他不能讓這件事有任何差錯。

    “安排好他們的家眷,盡最大可能去照顧,錢糧往寬裕處使,需要多少跟趙琴要,別走內府的賬。”

    役兵法,經過集議確定,決定在三級決策製和官製改革完成後推行。因為役兵法的很多措施,都基於改革後的官製。

    關鍵一點,國朝現下確實不存在用兵的可能。由於雁門之戰的謀劃,現在北遼和西夏正打的不可開交,已經快一年了,雙方似乎沒有停下來的意思。

    不管是北遼還是西夏,就沒斷過往汴梁遣使臣,開始還想著聯絡,到後來隻求不偏向一方即可。

    這種事對於國朝而言,當然是喜聞樂見的。就是邊貿不好做了。

    不過這對於王韶而言,卻成了建功立業的好時機,不僅僅是他,就是鄜延、環慶、麟府各路也是大有收獲。不到一年的時間,請求內附的部落就達五十多部。

    這時候的河湟,已經大部歸屬國朝了。

    欣欣向榮而又繁重的政務,倒是衝淡了趙曦的憂慮。不是趙曦優柔寡斷,而是事情還沒發展到需要他立刻決斷的程度。

    最起碼二兒子的做法,從目前看,除了跟自己這個當爹的顯擺點能耐以外,還沒有特別過分的地方。

    一旦到了不可收拾的程度······自己真的能下得去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成了仁宗之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布袋外的麥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布袋外的麥芒並收藏我成了仁宗之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