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煙傳遞是很快,可朝廷的運轉再快也不可能在一兩日內就整軍北上。
邊疆軍情未明,朝廷能做的就是做好大戰的準備。
各部門開始極速的運轉起來,工坊城開始加班加點的營造火器。
火器與傳統軍備不同,不管是從火器的保存,還是防範邊軍的目的出發,邊軍的火器儲備基數是個定數。
從汴梁的狼煙點燃那一刻,整個汴梁就緊張起來了,不僅僅是朝臣,就是百姓也很緊張。
總是有好事者懂得這狼煙,百姓便知道了大宋被西夏和北遼同時發兵攻打……
邊疆的奏報總算是來了…~
八月初三日,西夏左廂神勇軍司三萬騎兵,近十萬部族、牲畜、戰馬,在毫無征兆的情況下,突然從永安寨突破,繞過靖化寨直奔府州而去。
沿途裹挾著百姓和牲畜,將將要收割的糧食一掃而空。
同日,北遼西京道駐守,北遼西院留守司耶律良臣率宮分軍一萬,斡魯朵兩萬,由近三萬漢軍策應,向雁門關發起攻擊。
府麟二州是折家守衛,火器裝備上肯定比不上環慶、鄜延以及京師的新軍,但早期的第一代火藥彈、虎蹲炮,朝廷還是給配備了。
雁門關也如此。有澶淵之盟做底,幾十年與北遼沒有大的戰事,邊軍裝備也是以第一代火器為主。
本來有這些火器,抵擋主遼夏的進攻應該沒問題。
可前線的奏報陳述,不管是北遼還是西夏,他們前鋒的騎兵似乎不再懼怕火藥彈的炸響,並且他們采取了分散兵力的進攻方法,火藥彈已經沒有了以往的效果……
這樣的前線奏報,讓整個朝堂一時間涼颼颼的,安靜的都能聽到朝臣的喘息聲。
遼夏騎兵不再懼怕火藥彈,第一種可能:國朝有火藥彈被販賣至遼夏了;其次,遼夏也可以製造火藥彈了……
不管是哪一種可能,對於剛剛有了起色的國朝戰力,都是沉重的打擊…~沒辦法,多年被遼夏壓著打,這種恐懼是深入骨髓的。
本來以為國朝有了火器這可以借天地之威的利器,平滅西夏,收複燕雲指日可待了。結果,朝廷還沒有準備好去耀武揚威,就被人家又拉到同一起跑線。
這還怎麽打?
國朝的軍力,到現在為止,滿打滿算,改造成新軍的不足三十萬,對付遼夏任何一家都不敢說碾壓,能抗衡已經是樂觀估計了。可現在要麵對的是遼夏的聯盟!
並不是朝廷在拖延新軍改造的進度,而是國朝禁軍廂軍已經很難再挑選出符合新軍最低標準的軍卒了。
三十萬新軍,還要保留不低於五萬的新軍駐守汴梁,綿延萬裏的邊境線,二十幾萬人布防已經是捉襟見肘了,現在卻要抵禦遼夏聯軍的攻伐……
這樣的現狀,即便是再不知兵事的朝臣,也不敢去樂觀的評估戰事了。
“諸位臣工,說說吧,對當前的戰事有何建議,都可以說說……”
這是程序。就剛才富弼宣讀了前線奏報以後,滿朝堂臣工的表現,趙曦並不指望他們出謀劃策。
之所以還要走這樣的程序,趙曦是要統一思想,把一些亂七八糟的心思強力彈壓,確保在對外作戰時,朝廷的思想統一。
趙曦不允許這時候朝廷有閑言碎語!
“陛下,臣以為如今之急必須查清楚我朝火器遺失之事!若此事不明,將士無法安心作戰!”
“陛下,用我大宋之利器,攻伐我大宋邊城軍將,實乃災難。朝廷當務之急,應徹查並杜絕火器外流通道!”
禮部侍郎範鎮。真不知道該如何評價,他這樣說與戰事無補,倒是越發讓人心亂了。
“陛下,範學士所擔心的,微臣現在就可以給答複:遼夏戰馬不懼火器與國朝火器外流並無必然關係。”
“首先,國朝工坊城火器實行的編碼出產,也就是說,每一枚火槍的彈藥都是有編號的,更何況火藥彈?”
“其次,不管是邊軍還是西軍、河北軍,就是汴梁駐防的新軍也一樣,每三日盤點一次火器庫,皇城司要對照所有庫存的火器編號。一經發現外流,軍令是相關人員一律殺無赦!”
“再有,曾相與丁學士所著《武經總要》便有火藥製作方法,《武經總要》可不僅僅是我朝有印,別說北遼,就是大理、安南都有販賣的。”
蘇頌的話,就像引線,把憋悶的朝堂引爆了,勤政殿瞬間就亂成一團了。
煩!
趙曦不得不再一次敲響了金甌……
“諸位臣工莫要驚慌,《武經總要》所述之火藥,跟工坊城製作之火藥不是一迴事,說是天差地別也無不可。”
“況且,戰馬不懼火器的方法也並非熟悉火藥爆炸一種,刺傷戰馬的耳朵也是可以的。邊疆戰事奏報,並未提及遼夏用火器攻擊我方的情形。”
一般鑽研科學者都傾向於理性,蘇頌應該算是大宋有數幾個側重於求真務實的官員。
戰報上帶著的恐懼,並沒有讓蘇頌丟掉理性思考。
北遼西京近十萬騎兵,還是成散兵攻邊牆,蘇頌幾乎能想象到那情形……火藥彈可能不再像以前那樣一殺一大片,同樣,這樣的攻城方式也讓所謂的攻城變成了造聲勢。
蘇頌,是真正了解火藥彈威力的人之一。
“陛下,火器乃借天地之威以奪人之性命。早年陛下領軍用火器擊潰西夏犯邊乃是據理義正之舉。”
“而我大宋挾火器之威,擅起邊釁,借火器之利,屠殺吐蕃部落,侵占蘭州,推進邈川,已然是置大義於不顧,非聖人教化之道。”
“如今,遼夏有防備火器之法,正是天地平衡的道理,以警示我朝殺伐過甚的過錯。臣以為,萬不可錯上加錯,繼續聚殘暴軍卒攜火器對戰,否則天地自有報應!”
這誰呀?趙曦還真不認識,沒見過這人。
“官家,此人名刑恕,司馬相公門人。”
王中正低聲提示,讓趙曦明白了這到底是誰。
趙曦知道了,仿佛也記起了此人。當初庭辯大討論時,此人好像屬於程灝的門下,又有師從張載的經曆,現在又是司馬光的人。
趙曦想不起此人到底是誰舉薦的,也忘記了他何時有了上朝的資格。隻是他這樣說……趙曦便看向司馬光……司馬老頭好像跟沒事人一樣。
再看已經是禦史監察裏行的程灝,好像也屬於不知情的。
既然是推出來當炮灰的,趙曦不介意真的讓他成了炮灰。
“刑愛卿,如你所言,如今朝廷該如何處置?”
邊疆軍情未明,朝廷能做的就是做好大戰的準備。
各部門開始極速的運轉起來,工坊城開始加班加點的營造火器。
火器與傳統軍備不同,不管是從火器的保存,還是防範邊軍的目的出發,邊軍的火器儲備基數是個定數。
從汴梁的狼煙點燃那一刻,整個汴梁就緊張起來了,不僅僅是朝臣,就是百姓也很緊張。
總是有好事者懂得這狼煙,百姓便知道了大宋被西夏和北遼同時發兵攻打……
邊疆的奏報總算是來了…~
八月初三日,西夏左廂神勇軍司三萬騎兵,近十萬部族、牲畜、戰馬,在毫無征兆的情況下,突然從永安寨突破,繞過靖化寨直奔府州而去。
沿途裹挾著百姓和牲畜,將將要收割的糧食一掃而空。
同日,北遼西京道駐守,北遼西院留守司耶律良臣率宮分軍一萬,斡魯朵兩萬,由近三萬漢軍策應,向雁門關發起攻擊。
府麟二州是折家守衛,火器裝備上肯定比不上環慶、鄜延以及京師的新軍,但早期的第一代火藥彈、虎蹲炮,朝廷還是給配備了。
雁門關也如此。有澶淵之盟做底,幾十年與北遼沒有大的戰事,邊軍裝備也是以第一代火器為主。
本來有這些火器,抵擋主遼夏的進攻應該沒問題。
可前線的奏報陳述,不管是北遼還是西夏,他們前鋒的騎兵似乎不再懼怕火藥彈的炸響,並且他們采取了分散兵力的進攻方法,火藥彈已經沒有了以往的效果……
這樣的前線奏報,讓整個朝堂一時間涼颼颼的,安靜的都能聽到朝臣的喘息聲。
遼夏騎兵不再懼怕火藥彈,第一種可能:國朝有火藥彈被販賣至遼夏了;其次,遼夏也可以製造火藥彈了……
不管是哪一種可能,對於剛剛有了起色的國朝戰力,都是沉重的打擊…~沒辦法,多年被遼夏壓著打,這種恐懼是深入骨髓的。
本來以為國朝有了火器這可以借天地之威的利器,平滅西夏,收複燕雲指日可待了。結果,朝廷還沒有準備好去耀武揚威,就被人家又拉到同一起跑線。
這還怎麽打?
國朝的軍力,到現在為止,滿打滿算,改造成新軍的不足三十萬,對付遼夏任何一家都不敢說碾壓,能抗衡已經是樂觀估計了。可現在要麵對的是遼夏的聯盟!
並不是朝廷在拖延新軍改造的進度,而是國朝禁軍廂軍已經很難再挑選出符合新軍最低標準的軍卒了。
三十萬新軍,還要保留不低於五萬的新軍駐守汴梁,綿延萬裏的邊境線,二十幾萬人布防已經是捉襟見肘了,現在卻要抵禦遼夏聯軍的攻伐……
這樣的現狀,即便是再不知兵事的朝臣,也不敢去樂觀的評估戰事了。
“諸位臣工,說說吧,對當前的戰事有何建議,都可以說說……”
這是程序。就剛才富弼宣讀了前線奏報以後,滿朝堂臣工的表現,趙曦並不指望他們出謀劃策。
之所以還要走這樣的程序,趙曦是要統一思想,把一些亂七八糟的心思強力彈壓,確保在對外作戰時,朝廷的思想統一。
趙曦不允許這時候朝廷有閑言碎語!
“陛下,臣以為如今之急必須查清楚我朝火器遺失之事!若此事不明,將士無法安心作戰!”
“陛下,用我大宋之利器,攻伐我大宋邊城軍將,實乃災難。朝廷當務之急,應徹查並杜絕火器外流通道!”
禮部侍郎範鎮。真不知道該如何評價,他這樣說與戰事無補,倒是越發讓人心亂了。
“陛下,範學士所擔心的,微臣現在就可以給答複:遼夏戰馬不懼火器與國朝火器外流並無必然關係。”
“首先,國朝工坊城火器實行的編碼出產,也就是說,每一枚火槍的彈藥都是有編號的,更何況火藥彈?”
“其次,不管是邊軍還是西軍、河北軍,就是汴梁駐防的新軍也一樣,每三日盤點一次火器庫,皇城司要對照所有庫存的火器編號。一經發現外流,軍令是相關人員一律殺無赦!”
“再有,曾相與丁學士所著《武經總要》便有火藥製作方法,《武經總要》可不僅僅是我朝有印,別說北遼,就是大理、安南都有販賣的。”
蘇頌的話,就像引線,把憋悶的朝堂引爆了,勤政殿瞬間就亂成一團了。
煩!
趙曦不得不再一次敲響了金甌……
“諸位臣工莫要驚慌,《武經總要》所述之火藥,跟工坊城製作之火藥不是一迴事,說是天差地別也無不可。”
“況且,戰馬不懼火器的方法也並非熟悉火藥爆炸一種,刺傷戰馬的耳朵也是可以的。邊疆戰事奏報,並未提及遼夏用火器攻擊我方的情形。”
一般鑽研科學者都傾向於理性,蘇頌應該算是大宋有數幾個側重於求真務實的官員。
戰報上帶著的恐懼,並沒有讓蘇頌丟掉理性思考。
北遼西京近十萬騎兵,還是成散兵攻邊牆,蘇頌幾乎能想象到那情形……火藥彈可能不再像以前那樣一殺一大片,同樣,這樣的攻城方式也讓所謂的攻城變成了造聲勢。
蘇頌,是真正了解火藥彈威力的人之一。
“陛下,火器乃借天地之威以奪人之性命。早年陛下領軍用火器擊潰西夏犯邊乃是據理義正之舉。”
“而我大宋挾火器之威,擅起邊釁,借火器之利,屠殺吐蕃部落,侵占蘭州,推進邈川,已然是置大義於不顧,非聖人教化之道。”
“如今,遼夏有防備火器之法,正是天地平衡的道理,以警示我朝殺伐過甚的過錯。臣以為,萬不可錯上加錯,繼續聚殘暴軍卒攜火器對戰,否則天地自有報應!”
這誰呀?趙曦還真不認識,沒見過這人。
“官家,此人名刑恕,司馬相公門人。”
王中正低聲提示,讓趙曦明白了這到底是誰。
趙曦知道了,仿佛也記起了此人。當初庭辯大討論時,此人好像屬於程灝的門下,又有師從張載的經曆,現在又是司馬光的人。
趙曦想不起此人到底是誰舉薦的,也忘記了他何時有了上朝的資格。隻是他這樣說……趙曦便看向司馬光……司馬老頭好像跟沒事人一樣。
再看已經是禦史監察裏行的程灝,好像也屬於不知情的。
既然是推出來當炮灰的,趙曦不介意真的讓他成了炮灰。
“刑愛卿,如你所言,如今朝廷該如何處置?”